对现代浅文化的思考作文(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思考作文)

对现代浅文化的思考作文(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思考作文)

首页看图更新时间:2023-12-12 12:46:37
对现代浅文化的思考作文(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思考作文)

对现代浅文化的思考作文【一】

心灵过于自由小则容易狂妄自大,大则可能违法犯罪。君不见,远有阮籍追求自由而轻视晋王朝的条文,把开创第一个封建强势朝代的汉高祖刘邦骂的狗淋头,看那劲头,真有些英雄视天下,看扁一切豪杰的壮心。可惜,自身底气不足,既无济世经国之术,亦缺冲锋陷阵之勇,夸辩吹牛,落了个身首异处,徒留笑柄而已。现有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为所欲为,先后两次用火碱、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引起全国人民的公愤,受到法律的严惩。由此可见,一颗自由的心灵必定要有所限制,这不是屈服,而是尺度;这也并非束缚,而是规矩。正如思想家卢梭所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道出了瑞典人民的自由观:瑞典国土狭小,所以对土地很珍惜,无论是谁,想要建一个房子或是造一个花园,都要写申请。这并不让人奇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在自己的园内栽种一棵或是砍倒一棵树,甚至连窗台上花盆的大小、摆放的位置也要经国家专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动手。许多人不解地问当地人:“你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被束缚的空间里,累吗?”回答说:“束缚?不,我们很自由。因为我知道别人与我一样,别处的格局和我很相似。做每一件事都很遵守制度,不用为别人妨碍你而烦恼。”原来他们让自由存在于约束之中,存在于严格的制度之中,一个公民的.自由是以另一个公民的自由为界限。

我们在感慨瑞典人民的聪明睿智的同时,反观当今的社会生活,我们有完备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生产措施,各种各样的行业规定,约束着每一个国人。为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圈钱交易,违法乱纪”等等不良现象还屡屡发生?原因固然众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些掌权干部不讲法律,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需要;不讲纪律,只讲自由。甚至把法律当作“不带电的高压线”,把制度当作“遮羞布”,把规章当作“道具”。令人欣慰的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些违反党纪国法的“自由”分子终被绳之以法。

众所周知,飞机不按航线飞行,则可能酿成相互碰撞的灾难;火车不沿轨道奔驰,就可能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轮船不朝航道行驶,将可能面临撞上冰山的危险……总之,过度的自由会一步步带领我们走向灾难。因此,只有既讲自由又将约束,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才能使我们走向正途,使社会和谐发展,使“中国梦”好梦成真!

对现代浅文化的思考作文【二】

(一教育目标理想化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将目标设定得过于高大、理想,渴望将学生培养成毫不利己、专门利他的“圣人”,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人之为人最基本的品德培养。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计划经济时期更是将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高大全空,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学生的发展实际。无论是对天真的小学生,还是懵懂的中学生,抑或是日渐成熟的大学生,不分层次,不分水平,都提出相同的要求,必然会忽视做人基本道德的教育,造成教育对象满口仁义道德,而实际行动却背离基本的道德标准的现象。

(二教育过程知性化

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到柏拉图的“道德即规范性的知识”,都将道德列为一种知识,由此产生知性德育。知性德育过于偏重道德知识的授受,将培养“知识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知性德育很少涉及生活,仅就概念、原则进行教学,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的脱节,以致不能从教育对象的生活和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构建科学、健康的生活。同时,知性德育也忽视了道德情感的培养,造成了知识与情感的分离,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无法在书面中准确地体现出来,道德情感的丰富也不能增加受教育者的道德分数,这就导致受教育者情感的缺失,成为有知无情的人。

(三教育方法说教化

所谓的“教”就是将知识或技能传给他人,此观念普遍存在于智育与德育中,然而以现代教育观点来看,这种观念明显混淆了德育与智育的根本,智育突出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对受教育者能力的培养,而德育最根本的使命是树人、育人、使人为人,使受教育者成人要比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复杂得多。“教”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均强调将知识或技能口口相传于他人,即通过教育者的口头讲解、阐述,使知识为受教育者所理解、记忆,然后在受教育者的大脑中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类道德知识并非全部具有传递性,有些知识甚至不可能通过口授的方式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和获得,因此,单纯的“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对现代浅文化的思考作文【三】

在《生物(必修3)》第65页的“思考与讨论”中,说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表,说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起源。可是在几千年前,就有羊皮上记载的《圣经》上说,万物都有有统一的规律,因为都起源于神。那时候没有现代的科学设备,却可以得出现在仍在证明的结论。而且,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挖掘化石。试问,人类的祖先是否想过早已告诉我们的事情到了几千年后还在探索?

对现代浅文化的思考作文【四】

(一由“成圣”转向

“成人”现代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就个体而言,道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而且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各阶段组成的过程。由“成人”到“成圣”也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且“成人”是“成圣”的基础和前提。圣人的高度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达到,先“成人”方有可能“成圣”,越过“成人”直接提出“成圣”的要求,只能揠苗助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成人”作为基本追求,确保教育标准的设定立足于多数人,力求对多数人的道德发展提供指导。

(二由知识转向生活

道德与生活密不可分,它不仅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还存在于生活、实现于生活,更是在生活中得到确证。道德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独立存在,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真正获得道德,而道德的最终目的也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因此,以形成和发展受教育者道德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建立在生活基础上。

(三由说教转向导育

当今多数学者都认为,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或者说思想道德主体的形成,主要还得依靠受教育者自身,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是其自主构建的,教育者仅仅是一个外因,只能为受教育者提供“帮助”。虽然各个阶段的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同,但总体而言都包含知情意行等要素,对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相应的要求。“教”可以帮助受教育者掌握道德知识,却很难使其形成受教育者所期望的情感、态度与行为。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必须由说教转向导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