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英语作文(如何提高创造力英语作文)

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英语作文(如何提高创造力英语作文)

首页看图更新时间:2023-12-26 03:45:40
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英语作文(如何提高创造力英语作文)

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英语作文【一】

伍谦光(1995∶199指出:“‘词汇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

2.1因“一词多义”(Polysemy引起的歧义

Robert.A.Hall指出“人们在各种不同场合赋予一个词以各种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自然也就是这个词的真正涵义”(周立人,1997∶4。由此可见,一个词的词义往往是多义的。侯国金(1998∶66说:“一个词若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便是‘多义词’。”因此,用多义词造句就可能产生歧义。当然,只要我们把多义词放到一定的语境里,一般可以避免歧义。不过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个多义词的两个不同意义在句子中都讲得通,这样,句子就产生了歧义。下面是一些实例:

2.1.1名词

(12Mr.Smith gave me a ring yesterday.

句子中的ring可理解为“戒指”,也可理解为“打电话”。

2.1.2动词

(13He painted a tree.

此句中的painted可作“涂上油漆”解,也可作“用颜料画”解。

2.1.3形容词

(14It is hard.

句中的hard可作“艰难的”解,又可作“坚硬的”解。

2.1.4副词

(15The man was walking backwards.

句中的backwards可作“向后”解,又可作“背朝后”解。

2.1.5介词

(16The vase is on the television.

此句中的on,可作“在……之上”解,也可作“上了电视屏幕”解。

2.1.6连词

(17Oil the machine in case it gets rusty.

句中的in case可解释为“以防”,也可解释为“如果”或“当……时候(尤其在美国英语中”。

2.1.7代词

(18You should be quiet.

句中的You可以是主格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也可以是不定人称代词,泛指“任何人”。

2.1.8数词

(19She is a mother of sixteen.

句中的基数词sixteen既可作“十六岁”解,又可作“十六个孩子”解。

2.1.9冠词

(20It can be moved by a child.

句中的不定冠词a既有数量的概念,即“one”的意义,也有种类的概念,即指孩子,而不是大人或其它什么东西。

2.2因“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Perfect homonyms引起的`歧义

林承璋(1997∶82认为:“同形同音异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具有相同形式不同意义的现象。”具体来说,同形同音异义词是指意义不同、读音和拼写都相同或意义不同、但在读音或拼写某一方面相同的词。

完全同形同音异义中的B类由于读音、拼写和词性都相同,所以易引起歧义。下面是一些实例:

(21a.John drove to the bank.

b.He was attracted by the ball.

c.The tourists passed the port at midnight.

这三个例句中的bank,ball,port都属于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即读音、拼写和词性都相同,但由于意义不同而引起了歧义。例(21a中的bank既可以理解为“银行”,又可以理解为“河岸”。例(21b中的ball既可以理解为“球”,又可以理解为“正式舞会”。例(21c中的port既可以理解为“港口”,又可以理解为“葡萄酒”。

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英语作文【二】

林清玄说:“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对此深以为然。有句俗话说得好:“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我们往往说太多,而忽视了安静的力量。古人说“静以修身”,安静的时候才会关照内心,才会有深刻的思考。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通过小事例来展示原理,浅显易懂,实操性很强,每个心理效应都写得有趣又实用,工作中非常值得借鉴。今天我想交流的是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两个效应——超限效应、齐氏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款,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这就是超限效应。小故事令人发笑之余,更引人深思:在工作中,教师要管好自己的嘴。

学生犯错在所难免,教师应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批评学生一定把握好一个度,有些错误,点到即可,不妨留一些思考的余地给学生。话说多了,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传授知识同样要注意课堂留白,灌输多了,也伤人胃口,不如多一些互动与交流,让智慧的火花在思考中迸发。我们的实践课堂,更要讲得精炼,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索。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害怕学生完不成任务,因为根据齐氏效应:人们对那些没完成的任务,印象反而会更深刻。

在齐氏效应部分讲了这么一件事儿:一个美国考察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一节有中国特色的公开课。听完之后他们的反应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节课还上它干什么?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问题。怎样的课才算是成功的?究竟该如何评价我们的课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可以有预设,但更应注重引领学生思考,并具备随时沉着、灵活地处理生成性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自如应付生成性问题,除了教学经验,其实最根本的是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所以,还是老生常谈:教师必须热爱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让自己拥有的是智慧之泉,而不是一潭水。

最后,用咱们读书记录上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交流:“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共读、共行、共悟、共成长!”这句话我非常喜欢,拿来与大家共勉!

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英语作文【三】

[1]Lyons,J.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Saeed,J.I.Semantics[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 Itd,1997.

[3]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J].外国语,1994,(4:72-74.

[4]侯国金.英语语言学精要回答与指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5]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6]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7]维多利亚·弗罗姆金,罗伯特·罗德曼.语言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8]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9]周立人.英语歧义类例论析[J].国外外语教学,1997,(1:1-7.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