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1988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首页看图更新时间:2024-05-30 01:09:55
1988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1988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一】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倘若完全失去了束缚,纵使远走高飞,灵魂也将因觅不得归宿而深深地叹息。何妨带着镣铐舞蹈?让心灵有所依,有所属。

诚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将文学创作的根基牢牢地系在高密乡的沃土中,皈依大地,收获了脚踏乡土的`厚重感。

“接地气”的莫言成了“大器”。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多少人背井离乡,接受都市文明的洗礼。而他,始终带着镣铐舞蹈,他的心始终为故乡的一切所牵绊。正是那份浓郁的乡土情结,使他的作品始终扎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厚土壤中,伴其在故乡的土地上聆听思想的足音,寻找精神的出口。

当下,我们正遭遇“漠视传统文化”的精神尴尬,洋节受热捧。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倘若完全割断与民族文化的联系,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我们便成了断线的风筝,随风漂泊,何以觅得心灵的归宿?在价值溃散的今天,多少人深陷信仰危机,而我们更应带着镣铐舞蹈,怀着民族敬畏感,用心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言:“我站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舞蹈。”拒绝于云端跳舞的轻佻,我们尚可选择带着镣铐于地面舞蹈。

功利之风盛行,物质欲膨胀的今天,唯有怀着孩子般的单纯与执著,方可增加自身的定力,为心灵寻觅归属。这样的人不与世风同流,不追名,不逐利,以宁静的心态,带着镣铐舞蹈。他们重塑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尊严,执著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而后“消磨绚烂归平淡”。

克里尔说:“灵魂没有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一旦完全失去束缚,灵魂将无处安妥。何妨带着镣铐舞蹈?没有束缚即没有归属。如将生命融入乡土的莫言,“变成一段树根,深深扎进地层”,心怀敬畏,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何妨带着镣铐舞蹈,让心灵有所依,有所属。

1988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二】

赏析人:胡家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文来自《大学》,应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1988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三】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1988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四】

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音像,不管是书籍、电视还是网络,每天有无数的信息摆在你眼前。文化,不管是好的或坏的,精细的或粗糙的,有价值的或没价值的,饕餮大餐或残羹剩饭,都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穿梭,最终,等待你的采撷。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我不敢苟同。图片比起文字,的确有它的优势。图片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文字无法达到钢琴曲仍在重复,好像每一个音符都在注解人生。我分明看到,—座座凝固了大理石般坚韧的信仰的塑像屹立起来,挑起了日月星辰……的,且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读图要比阅读文字更方便快捷。图片以它的直观性在这个快餐时代里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文字是不可替代的。文字凭借它的精准性,使它从被创造以来尽管经过了无数变迁却依然万古长存。文字无疑比图片更加利于传承思想。现代都市的繁华和浮躁致使许多人失去了静下来阅读文字的耐性,他们通过随手翻阅图片来了解信息,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就像快餐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却从未撼动过大餐的地位。

有报告显示,近五年国内读书人口持续下降,一半国人不读书。我觉得这未必是文化衰落的表现,而更可能是文化发展的表现。现今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早就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了。“没知识你也得有常识,没常识你也得看电视”,电视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书本,改为电子阅读。诚然,纸质阅读不会被淘汰,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子阅读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对纸质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现在有很多人像追电视连续剧一样追网络连载的小说,包括我,追一部书已经追了近十个月。如果叫我等待它出书,这个过程太过漫长,但是网上时不时的更新,让我有了看下去的兴趣。当然,在越来越多的电子阅读的同时,我感到自己是离不开纸质阅读的,也许电子阅读更让我喜欢,但纸质阅读更让我习惯。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面前放着“一本本”色、香、味俱全的“百科全书”,我们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足不出户,走遍天下。这是这个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至上便利,但这同样意味着信息泛滥。每天,你的邮箱里可能会收到最新的病毒,你的手机里可能会收到垃圾信息,你看电视总能看到千一律的`冗长广告。这些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它也是信息,只不过他们是信息爆炸、泛滥的产物罢了。

当各式文化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要有选择地去接受,找到最合适的、最需要的、最有益的,不要被蒙蔽了双眼。

这是我们在这个科技和文化主导的时代里应该学会的。

点评:本议论文论点新颖独特,独辟蹊径,从学会绕道而行这一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困难面前的另一种智慧。立意深刻,发人深省。文章中论据的引用更是恰到好处的提供了丰富佐证,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是一难得的议论佳作!

1988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五】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