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事例200字及适用主题(作文素材摘抄200字人物事例)

作文素材事例200字及适用主题(作文素材摘抄200字人物事例)

首页看图更新时间:2023-12-02 09:09:10
作文素材事例200字及适用主题(作文素材摘抄200字人物事例)

作文素材事例200字及适用主题【一】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颐和园》)

想要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而说明要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很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作文素材事例200字及适用主题【二】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为了使读者准确、详细地了解事物,可以在说明文中恰当、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力求把事物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在上面的片段中,作者就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把黄河与长江作比较,使读者加深了对黄河含沙量之多的认识。而具体数字的说明更加突出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数字的精确性、科学性使其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对说明黄河这一特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说明文中选用哪种方法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这样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所介绍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作文素材事例200字及适用主题【三】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话题:“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

作文素材事例200字及适用主题【四】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作文素材事例200字及适用主题【五】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