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的半命题作文(有关于文化的满分主题作文)

关于文化的半命题作文(有关于文化的满分主题作文)

首页看图更新时间:2023-11-28 09:09:03
关于文化的半命题作文(有关于文化的满分主题作文)

关于文化的半命题作文【一】

1.解冻,多么贴切的解释。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3.路就是书,书其实也是路。

4.水,是道教的教义的象征。

5.以使命为学校

6.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这该是游历时最好的状态。

7.藏经洞的故事不仅令人悲哀,还令人战栗,如同亲生父母把女儿送进宜春院。

8.这个想法不错——不知道马可·波罗是否同意?

9.先有生态后有文化——李希贵校长说:文化是做出来的,这有什么不同?

10.山庄背影,诸多回味。经余秋雨老师这么一写,我还真想去那里走上一遭了。

11.1927.6.2,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

12.又了解了我不知道的清史,原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咸丰避难山庄也于此。

13.嘉庆不明不白在避暑山庄,道光不喜欢也不愿意去了,没有新的东西呈现,没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支撑,不衰才是怪事。

14.文化生态意义上的认同。

15.康熙,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人的旅行是否也如此,是释放生命的过程?

16.木兰围场,秋猎,为期大约二十天,康熙共参加四十八次。

17.木兰围场,狩猎,大规模军事演习始于康熙?

18.康熙的思维方式令人惊叹

19.打、、流放,打是轻刑,是极刑,流放不轻不重。

20.宁古塔并非塔,满语宁古为“六”之意,塔为“个”之意,据说这里曾居住过六兄弟。

21.流放宁古塔,坐标:黑龙江省安宁区。

22.文本认知和现场认知有天壤之别。

23.每一块土地都是有表情的。

24.文明最集中的地带,成了仇恨最集中的地带。

25.大勇似怯,大慈无朋。

2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生之大幸!

27.沧海归水,何问其源?来自无限,归于无限。

28.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布,何惧毁谤。

29.柔软与坚韧并存,有这样的妈妈,儿子的心无旁骛,不在意流言蜚语就顺理成章了。

30.还会再读,越读越有味道。

31.以前一直没有读过余秋雨老师的作品,对他的了解也是来自媒体,当然多数都是负面的。后来偶然看到他的作品,发现文字真的极具吸引力,欲罢不能。怪不得余秋雨老师的近照看起来极其温润平和,相由心生啊!

关于文化的半命题作文【二】

近段时间虽然比较忙,但我还是做了一件我认为最有意思的事情。我把余秋雨教授写的《文化苦旅》大致看了一遍。

虽然来不及仔细去揣摩但确实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风雨天一阁》至今都使我记忆犹心。

一个家族背负着艰守一座藏书楼(中国古老文化)的命运。范钦一个拥有强大毅力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的藏书家让中国留下了一座具有文化代表意义的藏书楼,直到现在都有它的痕迹,但是岁月的沧桑,历史的风尘还是将它掩埋了。范氏天一阁之所以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式余教授所说的“超越意气,嗜好,才情,甚至是时间的意志力”而这种毅力有是什么呢?

范钦曾经顶撞过拥有巨大权势的皇亲国戚,而因次遭到仗打这样的重刑,还进过监狱。但他豪不畏惧,始终毫不顾惜坚持自己的'信仰,相信真理。最后谁都奈何不了他,这就是一个古代藏书家,一个真正称职的藏书家所表现出来的超越常人的强健的职业道德品质。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这些教师,有哪一个能像范钦那样监守正义,监守自己的岗位。或许有但也是极少数的。我不是故意要借古代成功人氏来讽刺现代人,但是我还是要批判我们不好的地方,包括我自己在内,所有读书的人们,我们早就应该反省一下了。对我们来说范钦的意志力乍看之下,显得不近人情,然而我们的毅力呢?可以说连他的二分之一都没有。我们读书,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成之后又为了什么呢?等等这些尖锐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继续往下说,时间的流逝,光阴的短暂,80岁高龄的范钦中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但他连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要监守岗位。他将自己的财产分成两部分,一份是他监守一生的藏书楼,另外一份是一张万两银票。他让他的两个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拿的一份。

我想如果事情放到现在,有谁会愿意继承藏书楼,又不能卖而且不但没好处还要惹得一身的麻烦。然而有范钦这样伟大的父亲,就会有像他一样伟大的儿子。他的大儿子范天冲毅然的选择了子承父业,他继承了藏书楼。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因为有了像范氏父子这样的真正的读书人而保存到现在的。

说到这里我又要开始批判些什么。想到读书人,现在的读书人(有些人)说说是书生,毫不考虑自己的言行举止,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动作。而且读书为的尽是一些私人的事情,只为那黄金屋或是颜如玉,而且做人都做的很自我,对自己要求很低对别人则很苛刻,只要自己好就万事大吉,毫不顾虑别人,更不用说是监守岗位和保护民族的历史文化了,一点都没有范钦那样的奉献精神。

还有那些可恶致极的贪官污吏,他们丝毫没有一点职业道德,简直像行尸走肉一样活在世界上比狗都不如。范钦好比是天使,而这些贪官,滥用职权的人就是恶魔,总有一天这些恶魔,会被天上的那些像范钦这样的天使给带去,进化那肮脏的心的。

《文化苦旅》使我对读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读书人读书不能只为自己,要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读书人才是读书人。

而且我们所学的文化有多少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换来的啊,文化的保留是艰难的,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自不意的文化,不虚度光阴,真正的领悟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并且发扬古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坚决不做学成之后,而忘本的人,也不做半途因为挫折和困难而放弃学业的人。

一个人拥有了良知和强大的毅力才能领悟到我们祖先的精神,继承和发扬炎黄子孙数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余教授的《文化苦旅》就如一艘导航船,她将带领我去深思更多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我也会将其细细品尝的。

关于文化的半命题作文【三】

已经过了谷雨时节,马上就要立夏了,本应该是春意盎然、柳绿花红的缤纷季节,却让突如其来的一场雪,把这个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春天悄然地消失在了一片玉琢银装的洁白世界。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此时正是惠风和畅、春意正浓,那一片郁郁葱葱的青翠,此起彼伏地向远处漫漫延伸,和煦的暖阳温柔地抚摸着春天的笑脸。几只顽皮的鸟儿也在枝头欢歌雀舞,它们一会儿飞到草地,低头寻觅,一会飞上树梢追逐嬉闹,给这苍翠欲滴的绿色世界增添了几分活泼可爱的生机。

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将它的美发挥的淋漓尽致,或许谁也未曾想,下一个精彩的画面会是怎样的一幅色彩?

早上醒来,我被窗外的景色震撼了,昨天还是春色撩人,不想今天怎又变成了银装素裹的奇观,莫非还在梦幻中?透过玻璃窗飞舞的雪花,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带着一丝欣喜,仓促地走了出去。

雪花漫天飞舞,脚下是一片洁白无痕的雪毡,周围的一切显得格外寂静,静的让人不安,却又欣喜若狂。那青春、活泼、弥漫着朝气的绿色完全被笼罩在了堆银彻玉的白色世界,大自然就像一个魔法师拈手即来,把原本欢声笑语的春天,悄无声息地带入了如诗如画般的意境。惊喜之中略有惋惜,怜悯之中又由衷的惊叹。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抛开了尘世的忧郁和烦恼,怀着愉悦的心情在雪中漫步,仿佛置身于白茫茫的仙境一般,伴随那咯吱咯吱的声响,很是让人喜爱和兴奋。在万象更新的春季,能与纷纷扬扬的雪花为伴,共享大自然赋予的空灵,怎不让人感动惬意呢?回头望去,身后是一道道清晰可见的脚印,如雕刻般的轮廓,在雪中显得十分醒目。驻足片刻……真不忍心再去破坏这美丽的画卷,哪怕是身上飘洒停留的雪花,随它点缀,任它妆扮。

地上青翠的小草已经难觅,几乎湮灭在了雪地里,偶尔有几颗颤抖的嫩绿色还在雪中奋力地挣扎,或许它们想和这从天而降的不速之客来一场生命力的角逐,也或许是它们故意探出头来,想欣赏一下这难得的美景呢;不管怎样,我都被这眼前的画面打动了,小草虽然被无情地掩盖在了雪地里,但它仍然顽强地向大自然呈现了它的本色,那微弱的绿色在雪花飞舞的映衬下,就是最美的动感,最美的生命力!

雪,依然凌乱地飘落着,鸟儿早就不见了踪影,昨天欢声笑语的鸣啼,今天已成为回忆,也许它们已有先知先觉早就藏匿了起来。

放眼望去,只有一棵棵孤傲的青松仍然坚韧的屹立在雪中,没有了绿波翻涌的松涛,也没有了树影婆娑的飘逸,只有层层叠叠的翠绿,刚毅挺拔的迎逢着肆意的雪花,显得愈发苍翠。远处那一层层连绵起伏的白色,或隐或现又层次分明,时而线条柔和,时而突兀有致,鬼斧神工似得妆扮,美妙绝伦的景致,让这片丛林显得静谧而又旷怡。

周围一切浑然天成的美景似乎被凝固了起来,只不过,这冷艳的`精彩只是瞬间的美丽而已。大自然的生灵没有停下踏春的脚步,春天是朝气蓬勃的季节,是青春飞扬的希望,是万物吐芳的笑颜,没有什么能阻挡她的韶光淑气。

晌午过后,雪,慢慢的停了下来,春日的暖阳再次惺忪地睁开了睡眼,天空也逐渐放晴,温暖的阳光沐浴着大地,沁凉的寒气在阳光的照射下,也随之溜走,积雪开始缓缓地消融,悄悄地流逝。

经过雪水的洗礼,大自然渐渐地恢复了朝气,泥土伴随着丛林散发出一阵阵清新、湿润的气息也随之沁人心脾。旷野上草木欣荣,山坡间漫林碧透,阳光下莺声燕语,那幽幽的青、苍翠的绿、悦耳的鸣,在春光蓬发的时节婉转而柔和的相互掩映着,一曲和谐生机的旋律将继续演绎着优雅、轻松、青春激扬的乐章……

阳春飞雪,春满天,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画卷啊!

春,是生命的色彩;是暖阳灿烂的笑容;是鸟儿吟唱的赞歌。

万物皆是春的景色!

关于文化的半命题作文【四】

我的事中有开心的事,还有委屈的事,不过有一件事使我永远忘不了的事,大家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听我给你们讲一讲你们就知道了。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老师讲的是一道数学简便运算,数学老师先让同桌互相评讲。结果我们俩个人的答案竟然不一致,那是46乘以99。他说:“应该是46乘以100才对。”我说:“应该是46乘以100减去46乘以1才对。”我们俩个人,一直争论到了下课。而我依然坚持我自己的意见,而他也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不由自主的又说:“46乘以100减去46乘以1这样算才简便。”他又反驳说:“什么呀!什么呀!,应该是46乘以100才对。”我瞟他了一眼说:“要么咱俩把咱们的简便运算的结果都所出来,然后,再把46乘以100的得数算出来,再看谁的简便算法的答案跟46乘以99的答案一样就能知道谁的对谁的错,行吧!”最后,我的答案才对,然后我得意洋洋的说:“哈哈!我的对吧!”他气势汹汹的说:“那又怎样?”

我想:可能这件事使我永远忘不了的,因为这是我生来最激烈的争论。

关于文化的半命题作文【五】

人有人品,书有书性。为官者善深沉,从商者善钻营,平头百性太随性。因此人品与书性往往很一致。

作为一介草民,参不透官场机密,悟不明商业道理,只得随性随心。况且本人天生苦命,对苦字分外亲近。因此,当我一看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便有一种阅读的冲动。读完后,我对之前《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理解:认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现在才发觉这实在过于幼稚的理解。其实,苦于身无所谓苦,苦于心才实为苦。作者曾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我以为,这乃是文人最大的财富。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

读完此书,感觉自己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这部文化散文集让我感受到这正是一种苦涩的回忆,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其中也夹杂着对青年人为文化沦丧的不满,同时也为中老年对于世事的无奈和老年人沧桑的惋惜。

该书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色彩斑斓的莫高窟文化到浑厚凝重的北魏都不展现出人类文化的一种积淀,一种象征。

书中有以柔婉清新的江南为景的《白发苏州》、《江南小镇》,也有那如水柔顺却又错综的《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都以人物为基础,展现了风景背后的人文感受。同时也有与江南截然不同的《莫高窟》中的热烈奔放,《这里真安静》中沉静冷冽地对战争的反思。作者在每一处的反思都是对文化的一种苦苦探寻,一种欣欣向往。

在山水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让自己的心灵也受到文化的熏染,精神的洗礼,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获得的最强烈的感受。虽不能说我完全理解了余先生对文化的解读,但我可以品味出文化的一种现象,对美丽文化背后的一种宣誓。在我们青年一代人,时常最容易丢失,最容易遗忘的就“文化”。而如今,理解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化,解读古代文化,就常常是那些“聊发少年狂”的老夫们了。其实这才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一种无形的保护。金钱和权力使王道士变得如此的残忍,让一尊尊美丽的雕像就这样的灰飞烟灭。这无不暗示了一句话“有钱可使鬼推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到一丝丝的惋惜与无奈。

看完这本书之后,看这许多的文化在面前一幕幕的消失。突然想到了中国的近代,在那些蹉跎的岁月里。人们不在乎“文化”,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一张张沾满泪水的图片——**战争炮火、**对古代人们一种打击,火烧圆明园对这座旷世奇座毁灭性的摧毁。就连最近电影《新少林寺》都有鹬蚌相争,洋人得利于珠宝的情节。文化发人深思。我们的国家一天天强大,这正是我开始要寻回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那是对中华民族的一种传承,对华夏文明的一直传承。

文化“苦”旅,苦的是种经历,苦的是种感受,苦的更是种震惊人们心灵的良药。写到这里,我也可以发觉其实在苦中也可以寻求快乐的真谛。这一路“苦”来,虽征程漫漫,寒窗数载,却终究走出了他的“文化苦旅”。

关于文化的半命题作文【六】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妈妈来到无为公园。

无为公园在县城的西北部,因无为塔而得名。远远的,我就看见了大门上写着“无为公园”四个字,还是从右到左写的呢。

我和妈妈走进大门,一进去,眼前就有一个巨大的草坪,草坪的中间,有一座不高不低的假山,继续往前走,有三条路。我走进第一条路,是安远县“新世纪艺术团”,里面有两个大厅,一个是音乐厅,一个是排练厅,里面有老爷爷老奶奶在演练;第二条路通向一个餐馆;第三条路是通向为为塔和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碑四季的衣裳都是白色的,周围是茂盛的常青树。

最后我们来到无为塔。妈妈告诉我,无为塔始建于宋绍兴四年(公元1097年),全面维修竣工于1985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无为塔有九层,六个角,在第九层时,差不多可以看到整个安远,无为塔的下面,有“安远县博物馆文物图片展览”。展览有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壮丽山河、精湛古建,展览的是客家围屋等安远风光;第二部分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展览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南朝、宋时期的玉器、瓷器、青铜器等古文物;第三部分是:光荣传统、不朽丰碑,图片中毛爷爷在天心、孔田的旧居遗址,还有邓爷爷、罗贵波等革命英雄。

无为公园,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也是我们学习安远文化,弘扬安远精神的好地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