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小学生活时光作文(回忆小学时光优秀作文范文)

追忆小学生活时光作文(回忆小学时光优秀作文范文)

首页看图更新时间:2022-02-24 13:24:55
追忆小学生活时光作文(回忆小学时光优秀作文范文)

追忆小学生活时光作文【一】

——题记

昨天带儿子回宾居老家看望父母,小镇的四方街旁边有条弯曲而狭长的石板小巷(当地人称呼它牛角巷),走过这条小巷,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光。在这条小巷的深处曾经有一个小书摊,小书摊的老板就是儿时的我。

小时候我最喜欢去外婆家玩,因为外公喜欢看书,他经常会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回几本小人书(又称连环画,用线条勾画出黑白图画并配有简短文字描述,有巴掌那么大小,便于携带)看,等外公看完之后,他拗不过我的央求就只得送给我看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个物质和精神文化都匮乏的年代,手里能拥有一本小人书是很稀罕的,你也就多了一份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的资本,它会让你赢得好人缘。一两年下来我居然积攒了有五十多本小人书,这些小人书里有外公最爱看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岳家小将》等,也有我们小孩子爱看的《西游记》、《少林寺》、《平原枪声》等。这些小人书我已经翻阅了很多遍,丢在箱子里觉得怪可惜,于是在小学三年级暑假的某一天我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决定到街上摆一个小书摊,把这些小人书租给其他小朋友看,摆小书摊的目的基于两个考虑,一是让更多的小朋友分享到小人书所带来的乐趣,二是顺便可以挣到一些零花钱。说干就干,于是在一个赶集的街天我的小书摊正式营业了。

那天早早的吃过午饭,我就把家里所有的小人书整整齐齐的放到小背篓里,然后背着小背篓来到街上,把摊位选择在相对背静不拥挤但人流量较大的那条石板小巷,这条小巷在当时很有名气,在八十年代初期常常有很多人聚在那里进行手表、自行车的二手交易,听说更早的时候还有人在那里倒卖粮票什么的呢。

小巷深处一户人家屋檐下的台阶位置正适合摆小书摊,我用一张塑料布铺在地上,然后把那些小人书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上面,我则坐在旁边收钱,看一本小人书一般收费两分钱,厚一点的收三分钱一本,彩色的漫画书如《葫芦兄弟》、《恐龙特级克塞号》等则收费五分钱一本。这样,我的小书摊算是正式开张了。那天生意出奇的火爆,原以为小人书嘛只有小孩子才会来租看,没想到很多路过的大人也会停下脚步蹲在小书摊前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来赶集约好在那等人(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手机,不方便联系),他们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顺便租一两本小人书来看。这么说来,我的小书摊不仅起到乡村文化传播的作用,对某些人来说还起到了联络站的作用啊。工作第一天,居然挣到了一块多钱,一块钱在那个年代可不算小数目呀,心里真是美滋滋的。但由于那天只是我一个人独自去摆小书摊,看书的人又比较多,因疏忽大意有一本小人书不见了,被人偷了,心里不免有些心疼,所以在后来我又请妹妹来我的小书摊“打工”帮忙照看,挣的钱除付给妹妹“工资”后,大部份交给父母替我保管起来,一小部分用于购买新的小人书用于扩大经营小书摊,一小部分则作为自己的零花钱。

我的小书摊除非遇到刮风下雨天不出摊外,每逢赶集天都按时摆摊的,有时候偶尔去晚了还会有些小朋友在那里眼巴巴的等着呢。我的小书摊规模最大的时候小人书差不多有一百本左右,而且书的种类还比较丰富,有历史故事、武打、战斗故事、神话、童话故事、科幻等,有时候遇到一本精彩好看的小人书还要排队一个等一个的看呢。

暑假结束的时候,我竟然靠这个小书摊攒够了我的学费,这让我很有成就感。现在回想童年往事,忽然有点儿感慨:我原来是很会做生意的嘛。一直认为自己当个小小的公务员是最适合不过的了,毕竟端的是铁饭碗。自认为人愚钝,不善交际,更不会看人脸色,做事有点古板,做生意肯定不成功。此刻忆起往事,忽然觉得是不是看扁了自己呢?假如出来闯荡,会不会也能创出一番事业?呵呵,不想了,还是为这段童年趣事骄傲着吧。

这个小书摊就这样一直摆到我小学毕业。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小人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在街上早已看不到小书摊了,就连书店也不再卖小人书了,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的喧闹代替了曾经辉煌过的小书摊。以前的孩子,在小人书的世界里憧憬着我们的未来;现在的孩子,却在凶和暴力充斥的电脑游戏中游戏着他们的童年。是的,小人书是不幸的,它终究无法逃脱衰亡的历史,这也许是时代进步的缘故吧。

今天,我又回到了这里,小巷里所有的房屋、石板路、摆书摊的台阶都没有任何变化,唯一缺憾的是没有了先前的喧闹,不见了当年的小书摊,当年摆摊的小老板此刻虽然站在这里,却已是为人夫、为人父了。当年来小书摊看书的小读者们,你可曾怀念过这个小书摊呢?莫名的非常期曾经属于这里的所有时光能一下子全部回来,如果可以,让我重回那个时光中的任何一天,一天就好。

追忆小学生活时光作文【二】

母爱之心仁慈,母爱之心宽广,母爱之心博大。它是子女们夜航的灯塔,前进的坐标,奋斗的动力。在炎炎夏日,它是拂却焦躁的凉风;在严寒的冬季,它是贴心暖肺的棉袄;漫漫长夜,它又是舒适安息的卧榻……母子之情,任是宝刀利剑都难割断。母爱,任是天涯海角也相拌相随。它是一种特殊的爱,是一种无边的大爱。大爱无疆,大爱无垠。

面对母亲和母爱,我有许多话要说。但是,真的当我拿起笔,似乎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表达。即使,关于母亲、母爱,我曾经写过那么一些试图表达内心情愫的文字。但事后读起来总感觉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粗糙,那么的寡淡,那么的词不达意……于是,我放弃了继续表达的,将内心深藏的对母爱的理解和领悟像陈酿一样牢牢封存于心田,唯在静夜之时,独自细细品尝……

我的母亲不是本地人,她出生于一个洋溢着书香的大户人家。由于家境尚过得去,外公又在当时的教育局任职,母亲得以如一般的男孩子那样在学校里读书识字,继而考上川南女子师范学校就读。母亲天生相貌端庄娴熟,心地善良,而性格却不无叛逆。在就读师范学校时,受早期进步思潮的影响,曾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许多公益活动,在街头演出文明戏等鞭笞封建传统观念,以图使民众觉醒。

据说,她与父亲成婚,也是她大胆地逃过外公的监视,独自一人在凌晨时刻悄悄乘船,偷偷成行才最终成为了我的母亲。

要说父亲所在的家族,与母亲还是比较的门当户对。只是,当时父亲所属支脉在整个大家族中已经弱势,甚至连生活都比较穷困了。因此,母亲与父亲的结合,用当时的观念看,还是很有些下嫁意味的。

然而,母亲不在乎,她喜欢父亲的聪明、好学、毅力过人。她不管世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理解,只要自己心仪就行。那些说三道四的陈腐世风,有多大的力量阻碍得了两情相悦呢!与父亲成婚后,双双携手步入教育业。父亲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而母亲则一生从事小学教育,育人无数。

母亲一共生育了13个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健康成长的仍有9个子女。即使子女众多,但她对所有孩子的爱始终如一,不偏不倚。她常常以一句俗话来比喻——手板手背都是肉。不管是家境尚好时期,还是穷困潦倒阶段,不管是孩子幼小还是已经长大成人,自始至终母亲都将她广博的母爱无私奉献给每一个子女。

然而,正如母亲常念叨的:娘疼儿,疼断肠;儿疼娘,扁担长。在我年幼无知时,对母亲给予的爱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甚至当我在成人的过程中,不但不知感恩,还对她那些循循善诱和水滴石穿般的传统教育叛逆反感。总认为她唠叨,管束太严,以至于常常任着性子顶撞母亲的教诲。特别是当母亲病危之时,对母亲的照顾不但粗枝大叶,甚至还是那样的不耐烦。对母亲病痛中的呻吟,并未真正感同身受,痛心入骨。因此,没能及时将母亲送到正规的医院疗救,以至于任由庸医误诊而导致了母亲的离世……

尽管我曾经痛心疾首,不断忏悔。但是,哪里可寻让母亲重返人世的桥梁?

养子才知父母恩,这是一句老话。对我来说,却只是一个替我开脱过错的借口。因为,当我准备知恩图报之时,母亲已经与我阴阳相隔,再也不能在她老人家膝下承欢伺候,再也不能聊表我那微薄的一点点孝心了。

于是,我只能在无尽的愧悔和遗憾中追忆母亲的音容笑貌,追忆母亲的.好,追忆母爱的甜蜜……

记得那年那月,我即将奔赴农村那片广阔的天地生根开花结果。那时,母亲年事已高(62岁),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胃病。为了既响应号召又能让我少受苦。母亲杵着竹棍拖着病体,找熟人,托关系为我联系离城较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生产队落户。并亲自到我即将插队的生产队长家送礼陪笑脸联络感情……

下乡插队后,我由于不堪农活的重负,经常借故跑回家躲避劳动。母亲尽管恨铁不成钢,但从未硬逼我返乡。只是耐心相劝,给我指明踏实劳动会带来的回报,并不断给我鼓劲加油。即使我经常找这样那样的理由隔三差五往家里跑,甚至赖在家里规避劳动。即使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母亲也要想方设法为我做上一碗回锅肉什么的肉食,生怕我身体不堪农活的重负垮掉。后来,为了让我能够顺利返城,母亲更是厚着老脸四处奔波,八方碰壁,费尽心……

然而,母亲为我所作的一切,在那时我的心目中,却仿佛从来没有到那是深深的母爱所至。相反,还将母亲四处奔波、节衣缩食为我所做的一切想象成理所应该。有时,甚至发脾气抱怨母亲这不是那不是……

尽管我任性,甚至叛逆。但是母亲从未迁怒过我。反而,对我的疼爱始终如一。

记得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年,随着家境的逐渐好转,母亲的心情也越来越开朗。那年,她突然提出要到外面工作居住的三个哥姐家中看看,玩玩。唯此,才放得下让她那多年牵挂的心。

记得母亲从南京九哥处返回成都七姐家时,正好我得到一次去成都出差的机会。母亲听说我要去,更是喜出望外。记得当我走进七姐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母亲那慈祥的笑容和那满含慈爱的眼神……

其实,母亲外出游玩,也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母亲看我的眼神就如隔了多年未见一样,是那么亲切,那么慈爱,那么温暖……

我办完差事要返程了,母亲又谆谆嘱咐我,路上千万要小心。到家后要马上写信报平安……最后,坚持要杵着拐杖走下六楼送我,仿佛那一别将是永别……

然而,母亲去世了。走得是那么匆忙,那么遗憾,那么孤独……

在临终前,母亲抓住我的手,用慈爱的眼神望着我,叮叮嘱咐旁边的姐姐们说:要好好照看你们这个幺兄弟。他还没有成家立业。唯有他是我最最放心不下的牵绊……直到看见姐姐们点头答应了,母亲才轻松地舒出一口长气,平静地阖上了他那慈祥的双眼……

母亲离我而去了,踉跄着步履,渐行渐远。然而,我分明看见,一种永远割不断的对儿女的牵挂使她不断地回眸,回眸,回眸……眼神是那样的忧戚,忧虑,忧伤……

我哀哀恳求神灵,请你

放慢脚步,不要那样匆忙带我的母亲离去。让我再亲睹一眼母亲那慈祥的面庞,让我再回味一遍母爱的温暖,让我再述说一次我那无尽的愧悔和悲哀……

然而,阴阳相隔,出语无音。

突然,我忆起了母亲曾经的教诲:孩子,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啊。莫忘,莫忘,莫忘啊……

蓦然间,我分明感受到母爱的眼神穿透那漫漫冥路凝聚我身!我震动,愧疚,无语凝噎……

但是,我知道。母爱不求回报,母爱一生一世也回报不尽。唯有,唯有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份爱,一并将那眼神轻轻糅进我心……像储藏陈酿一样,让它在我的心头不断发酵,蕴香,永远凝聚……

追忆小学生活时光作文【三】

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零零碎碎屑屑。洗尽风尘,褪尽铅华,生命便只剩下纯白的记忆,诉说着似水年华。

素纸·白

那是我最后一次执起手中的炭笔。

我放弃,是因为学美术之初我就没给自己太高的期望,比如说成为梵高,莫奈那样的名画家。那不现实,毕竟我做不到终日对着一瓶相貌平平、其貌不扬的向日葵深思,也不可能闲到对着一池睡莲发呆。

其实爱上美术就在那一刻,醉心于简单朴实却不显凌乱的线条,着迷于那黑白颠倒的瞬间。在那流畅的线条自笔尖划出的刹那间,我蓦然爱上了那单色深浅的形象塑造,倾心于那厚厚的一纸素白。

或许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还会再次执起炭笔,只不过也许彼时的笔尖画出的线条也许会失去往日优美的弧度,彼时纯白的画布也会染上岁月流逝的茶黄。

清月·白

那是我最后一次在母校的操场上抛出手中的篮球。

学校的球筐没有网,可那一刹那,我似乎看到了球网,听到了让我曾经为之欢呼雀跃的脆响,尽管已是初秋,微风柔柔地拂过我的面颊,灼热的汗水仍然浸湿了我的脊背。

我第一次耐着性子爬上了学校的天台,那平日里那么漫长的路却显得格外的短,面东,明月初升,那是一轮见不得一点氤氲之气的圆月,天空是海水一般的湛蓝,小道两旁是挺立的法国梧桐和明清古槐,在晚风中小声地掀起波澜。红色的塑胶操场散发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的气味。

皎洁的银月勾勒着我的面庞,仿佛在雕刻一件艺术品,月光在地面上投下清晰的影子,与远处的树影连成一片。

或许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会再次抛出手上的篮球,再一次在这一方净土上纵情驰骋,在高楼独倚时掬一杯清风打碎在月夜的银白中,只不过彼时的篮球也许划不开那高远如斯的弧线,彼时青春年少的懵懂也会变成空余豆蔻的轻叹。

雪瓦·白

那是我最后一次听到那熟悉的乡音。

人总是活在回忆里,对过去的美好念念不忘,唏嘘不已,感慨万千,那又怎样呢?总是要到失去了才知道后悔,为什么就不能在还没有失去时好好珍惜呢?

江南是很少落雪的,即使是下雪,也很少能积成厚厚的一层,可是这一次,雪下的尤其大,纷纷扬扬,恰似温婉女子着一身白袍,楚楚然如暗玉点点,娉娉婷婷翩若惊鸿,惊艳四方。

到得融雪时节,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从屋顶上跌落下来,在地面上欢快的溅起几点水花,清脆的发出声响。不多时,屋檐瓦缝间就会燃起熟悉的袅袅炊烟。

或许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还会像当年一样旧地重游,兴许还能邂逅一场罕见的江南大雪,只不过彼时的两鬓也许会以为漂泊流浪而白过檐上的春雪,彼时的瓦片也许会落上不属于时代的尘埃,染上不属于时代的沧桑,彼时的故乡也许......哦,不,是一定没有了那熟悉的,陪伴我多年的乡音......

一地多年的纯白,无关世事,无关风月......

追忆小学生活时光作文【四】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姑妈家度过的。姑妈家门口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棵桑树。当桑树长出新芽时,我便跟着表哥身后,一一地敲开小伙伴的门,便跑出一大群的半大孩子,像一匹匹脱了缰绳的马,快乐地心灵是个说不出的大。

表哥胆大,又会爬树。常常窜到很高的树上,掏下小麻雀给我玩。还给我捕捉一种很漂亮的虫子,翅膀是银白色的,身体是红色的,还夹带一些小斑点,美丽极了。我就把这些小虫子放到一个小盒子里面,每天一大早就跑到外面接露水给他们喝。听哥哥说,这些小虫子最喜欢喝早晨的露水的。每天早晨我都会早早的起来,用小瓶子去接那草尖上的露水。但,没多长时间,这些小虫子还是被我喂了。我和哥哥还煞费苦心地给这些小虫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要求每个小伙伴给小虫子磕三个头。小亮说,这些小虫子是害虫,了倒霉。可我却感到很难过。小亮不愿意给这些虫子磕头,我说:“你就当是我了,磕吗?”小亮脸红红的,看着我,然后就把眼睛闭上,开始磕头。不知小明从哪里弄来一团泥巴,在小亮头就要着地的时候,把泥巴塞到了下面,小亮一下磕了一头泥巴,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蝉一声声响了起来,天也一天天热了。我们最快乐的游戏便是捕蝉。大的蝉是不要的,因为那种蝉不能吃,也卖不掉。我们就捕捉那些蝉蛹,凉干后可以卖钱,也可以自己炸着吃。我是从来不吃的,据说一个蝉卵长成蝉蛹要十几年呢!我们都不相信,因为地里的蝉蛹太多了,一个洞里都可以挖到很多。要是需要那么长时间,怎么会有这样多的蝉蛹呢?小明从家里拿来一本书,果然书上就写着蝉的'生长故事,于是我们都相信了。小亮说,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喜欢吃蝉蛹吗?因为吃蝉蛹可以沿年益寿,一个蝉蛹都需要十几年,你想蝉的寿命有多长啊!我们都不相信,使劲地在小明的那本书上找,但书上终究是没有的,于是我们就相信小亮的话,把捕捉到的蝉蛹先用盐水浸泡,然后凉干,在用火烤,很远就能闻到香味。他们都拼命地吃,我只是在一旁看着,那虫一样的东西,看起来怪寒碜人的!我始终不敢吃。

稻田变的一片金黄的时候,大人们便开始忙着收割庄稼了。我们这些孩子也要帮忙的,重活我们是干不了的,技术活我们不会做。我们就负责把饭送到田头,剩下的时间又可以玩了。表哥的点子最多,不知从哪里学来的,他把红薯用泥巴全包上,然后放在火里烧,等泥巴烧干,红薯就熟了。剥去外面的泥巴,红薯热气腾腾的,还带着些泥土的青香味。这东西我最喜欢,吃的也最多。

冬天的到来,着实让我为难极了。虽然可以跟着表哥无忧无虑的放风筝,但那风却让我们痛苦不堪。不是怕它的冷,而是怕它把那不知名的灰带到我们手上脚上。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的手和脚就长满了黑黑的灰,然后开裂冒出丝。乡下的冬天,洗澡是很困难的,一般都是过年前去洗一次,算是除就迎新了吧。在离我们村庄二里地的地方,有个机面房,外面放着一口大缸,是盛放柴油机循环水的,离老远就能看到热气腾腾的冒烟。那里有很多乡下的孩子在洗手洗脚。我们每隔一段时间也去一次,用那滚烫的水,能把我们手上和脚上的黑皮洗掉。

村里有个哑巴和二赖子,平时靠要饭为生,吃饱后就在水缸边洗手洗脚。他们见我就作鬼脸,口里还喊着:阿呗,阿呗!我一见到,就吓得到处躲藏。我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是吓唬我。表哥和小伙伴们说,找个机会,要教训教训他俩。

那天,又该我们去洗脚洗手的时候,离很远我就看到哑巴和二赖子也在那大水缸旁边洗手洗脚,我就不敢走了。哥哥让一个小伙伴陪我在远处站着,他就带着几个小伙伴向那水缸走去。可是,一会儿他们都笑着回来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把哑巴和二赖子的鞋里放上了稀牛屎。

第二天早上,我们听村里人在说哑巴和二赖子的事,说是昨晚被火烧伤了。我先是一阵子的高兴,这下没人吓唬我了吧,但又疑心是他俩因为没有鞋穿,烤火所致的,心里一直惴惴的。

 

追忆小学生活时光作文【五】

蓝空中万里云彩,一朵乌云遮住了我的视线,雄鹰在朝我怒嚎,洁白的苍穹,干劲有力。

我低头,沉思定格在时间年轮的过去,悔恨不已,沉默、叹息。

时间像一把钢刀,深深刺进我的灵魂,液静静流淌,滴落。

与青石撞击,液四溅,洒湿清晨朦胧的目光。

我在黑暗中,呼唤、呼唤。

童年是梦,是一场无忧的梦。没有伤心,没有痛苦,更谈不上失败。

时间的飞轮拖着我们的灵魂,拽着我的.身躯,一步步,一点点,烧毁了一切,也烧毁我们纯白的梦。

我们都会长大也都要长大,长大了,我们就可以飞翔,当长大了真的可以飞翔吗?我恨时间,更恨自己。我恨时间让我长大,恨自己活在安脏的世界里。人们忙着赚钱,忘记了道德,人们忙着争斗,忘记了亲晴,人们为了上进,出买躯体。我恨自己站在高楼看到的一切,却正是这一切叫做社会。可这一切为何叫做成长,为何叫做成熟?这就是社会的果实吗?

妈妈说这就是现实。我现在才知道哥哥为什么说安徒生是个骗子。

老师说没有梦的孩子是尸体的复活。为什么尸体的复活多如毛牛、多如潮水,多得让我们快要窒息。有人说这是社会造成的,可社会又是什么造成的?不正是一个个复活的尸体,不正是你、是我。不正上在悬崖边上玩火的人群吗?难到这就叫文明,这就叫21世纪的和谐社会,难到我们还要让骗局继续吗?

华夏的文明在流,华夏的灵魂在哭泣。

正是这样,现代出现了21世纪的”傻子“,助人不取回报,拣到人民币不远万里寻找失主,为了国家的财产而身患残疾,这些”傻子“在漂洗着这个社会。漂洗着华夏的腥,而我们呢?我们又要如何命名,如何称呼?智者还是天才?

让我们擦干玻璃上的尘埃,让阳光得以穿透,让孩子们看得到彩虹。

不要让我们把过多的时间追忆到童年,不要把骗局拖到明天。让我们洗去双手上的腥。你会看到雄鹰苍穹,你会看到”骗局“将会实现。因为梦里有棵向日葵,不会枯萎的向日葵。

追忆小学生活时光作文【六】

一马当先的是张家浩组,一声大家好后。站好队形、双手齐捧着蓝色文件夹显得十分有序。松花江在怒吼,珠江在哭号。一字一句都深深打动我的内心。我的脑子浮现出在日军的铁蹄下的人民;站在前线战斗的集结号一次又一次回荡在天边;战斗后的战场叫做地狱去的中国人跟随硝烟一同前往乐土。连来日温柔静雅的覃婉婷也字字逼人地颂出八年抗战的凄凉和悲伤。

第二个登场的是殷晓桐组。滴答滴……的轻音乐放松了大家的紧张。《长江之歌》?“咦?”同学们发出了质疑,原来是长江之歌的雄壮配上了矛盾的'轻音乐。无疑出了大问题,最终失落的下了台。

眼看第三组上场了,作为第四组难免有些紧张。在这之前——“我们被将进酒吧!”我提议,没想到全票通过。紧接着就是魔鬼般的背诵,为了不紧张我们还想到了当台下的人都是白菜玉米。

终于到我们组了,与往常一样,大家好以后站好队形。一声响亮的《将进酒》我还是以往的风格向前走了一步十分用情地颂出第一、二句:“君不见 ……”但是我心中是那样的紧张,不停地扯衣服心中想:“不能忘词,不能忘词,不能紧张白菜玉米,白菜玉米。”我自我认为我表现得不错。可是我的组员就没那样幸运了。何佳宇、汪婧怡相继忘词是效果重重下跌。最终还是搏得较好的成绩。

各个组的优点、缺点、特点相继表演出来。这次朗诵会让我 更加认识到了黄河长江的作用,与那汹涌澎湃的浪涛。我相信那浪涛会永远拍击着我的胸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