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作文附漫画图片(漫画作文带插图)

漫画作文附漫画图片(漫画作文带插图)

首页看图更新时间:2024-01-16 16:14:33
漫画作文附漫画图片(漫画作文带插图)

漫画作文附漫画图片【一】

最近我看到了一则幽默的漫画,而正是这幅漫画,启发了我很多,现在地球面临生态危机,有人还在无情的砍伐树木,于是,便有很多人呼吁人们保护地球。

这则漫画讲了:一名伐木工手拿斧子,嘴刁烟卷,正起劲的一下一下的砍伐着身旁的树木。这是,一只啄木鸟飞了过来,停在了伐木工的脖子上,摇了一下脑袋,便啄起了伐木工的木头脑袋,便啄还边想:“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这漫画形象的讽刺了不保护环境的举止,与作者呼吁保护环境成鲜明的对比。伐木工脑袋的形状可以充分的表现出伐木工不开窍。这则漫画主要中心思想是让人们保护好身边的一草一木,早晨人们晨练时将腿搭在树上;小孩子随手拔下一朵花,在树上刻下字体……这些事例都要给人一些严厉的教训。火山爆发、地震、洪水……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教训,它们是因为人类无知或有意的想法才形成的。所以,今天的我们要保护好地球,保护好我们自己!

因为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因为它们,让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时刻挂在脸上;因为她,才有了这个世界,才有了我们。我们的母亲早已白发苍苍、伤痕累累。这时,我们才应该尽自己地球子女的身份,去保护好地球,爱护好她的每一寸角落。将地球——可爱的母亲,她的躯体,她的灵魂守护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漫画作文附漫画图片【二】

周末,爷爷带着小明去散步,小明吃完香蕉后,随手把香蕉皮丢到马路上。爷爷看见了一脸严肃地说:小明你不能把垃圾乱丢在马路上,赶快捡起来吧!因为香蕉皮很滑,如果有人踩到了很容易摔倒。孩子,还有要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哦,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都有责。你明白这个道理吗?小明一边回答:明白啦,明白啦!一边迅速把香蕉皮捡起来放进路边的垃圾箱里。爷爷满意地笑了,小明也会心地笑了。

这篇看图写话作者能结合图意讲卫生大胆想象,把图上所反映的内容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生动地再现出来,并且切入主题反应出一个道理,从中看出小作者的写作功力已经初步地显现出来。

漫画作文附漫画图片【三】

这故事适用于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好词:较量叹息 吹着喇叭

佳句: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

1.用一则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恰当的一个是( 。

A.骄兵必败

B.夸夸其谈

C.自食其果

D.纸上谈兵

正确答案:A

2.文中“叹息”一词写出了蚊子( 。

A.自负而又自卑的心理。

B.懊悔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C.懊悔而又不服气的心理。

D.愤怒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正确答案:B

3.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

A.两次描写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敢于向狮子进攻的无畏气慨。

B.两次描写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表现蚊子的无畏、果敢;第二次表现蚊子的洋洋自得,不可一世。两相对比,巧妙地点出了蚊子先胜后败的原因。

C.两次描写作用都是一样的,表现了蚊子骄傲自大、洋洋自得的心态。

正确答案:B

4.蚊子对狮子说这样长的一番话,是因为( 。

A.蚊子说话太罗嗦。

B.意思复杂,没有这多话说不清楚。

C.为了激怒狮子。

D.为了刺激狮子,炫耀自己。

正确答案:D

5.文中标红的“这样”一词指代的是 ( )。

A.用爪子抓,牙齿咬。

B.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C.我比你强得多。

正确答案:B

漫画作文附漫画图片【四】

这是一幅有关文明环保的漫画。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红和小明两个要好的好朋友手拉着手走在放学的`路上。空气是那样新鲜,花香是那样芬芬,他俩沉浸在那美妙的世界里。他俩走呀走直到垃圾桶的旁边,垃圾桶恶臭的味道打破了那美妙的世界,原来是有人把垃圾倒在外面了。小红破口大骂:“是谁这么缺德,这么懒,把垃圾倒在外面!”说完,就准备弯下腰去捡。小明一把拉住他,说:“不用,不用,清洁工会来弄干净的,我们回家吧!”“不行,我们是环保小卫士。”小红对小明说。一次、两次、三次她挥汗如雨,小明看见这样的场景很愧疚,心想:现在干净了,以后还会有人这样做,该怎么办呢?小明抓抓脑袋,有了,只见他纸上写“文明——只差一步”,贴在垃圾桶上,贴完,他俩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不要因为懒,就把垃圾倒在外面。

漫画作文附漫画图片【五】

一天,妈妈带着小亮和小明去看夕阳。

夕阳要落山了,就像一位小姑娘羞红了脸园园的脸蛋,连云也被传染了,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红纱。一会夕阳落下了一半,像切开的月饼,还有一半在天上,橘黄的,云也一会红,一会橙。连海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披上了红纱巾,近看就像倒过来的“人”字。

过了一会儿,太阳不见了,好象在说:“我们捉迷藏吧。”妈妈对小亮和小明说:“太阳回家了,我们也回家吧。”于是,他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漫画作文附漫画图片【六】

今天啄木鸟也像往常一样,它在林子里低低的飞着,“轰隆”这是什么声音?啄木鸟突然发现有一棵树倒了下去!奇怪,明明没有打雷!它赶紧飞过去,一看,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伐木工人。他正熟练地挥舞着斧头砍伐树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棵棵粗壮的大树,眼前仿佛出现了无数叠厚厚的钞票。啄木鸟站在伐木工人的肩上,气愤地啄着伐木工人那木头似的脑瓜,边啄边喃喃自语道:“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这是一则既幽默而讽刺的漫画。当我看了这则漫画后,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深有感悟:生活中确确实实有着许多“脑袋生虫”的人。某些人为了能够赚钱,不惜大量砍伐树木制造纸张、牙签等木制品;某些酒店为了招揽顾客,竟去捕捉珍惜动物来出售;某些企业看到金子、银子、钻石、玉石的价格不断飙升,竟过量开采图利……他们愚蠢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这些行为在无形中却深深伤害了我们的大自然。我们是“脑袋生虫”的人吗?我想不是。那么,我们就不应该袖手旁观。让我们行动起来,好好保护大自然吧!让我们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爱护着养育我们的大地母亲吧!

现在,人们已经渐渐觉醒,开始行动起来,加入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列当中。古人云:“但存方寸地,留予子孙耕”。是的,我也想告诉如漫画中正砍伐树木的叔叔们:“放下你们手中的斧头吧!行动起来,植树造林,造福于自己,造福于子孙后代,保护好地球上的每一片绿,不让自私自利的害虫所吞噬。

让我们一起保护森林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漫画作文附漫画图片【七】

①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

②唐玄奘的寂寞成就了西天取经的事业,徐霞客的寂寞成就了旅行天下的壮举,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绝唱《史记》,曹雪芹的寂寞成就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寂寞是— 首歌,是只有一个人的吟唱;:寂寞是一首诗,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独白。

③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做学问。他不喜欢应酬,也反感客人来访, 常以生病为由推辞。他每天呆在书房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④钱钟书声名远播,时常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慕名造访。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给他,表示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想登门拜访。钱先生听后,赶紧说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那位女士深为钱先生的幽默婉拒所折服, 只好作罢。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闭门读书做研究的'态度,钱先生才写出了《谈艺录》《管锥编》等不朽的学术巨著。

⑤其实,像钱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既能洞悉这个社会,又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喧嚣,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

⑥“芥川奖”是日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获奖者有“登龙门”之称——许多作家都因获此奖而名噪一时。最近一届的“齐川奖”获得者田中慎弥却是个“普通人”,他年纪轻轻,也没有什么高学历,为什么能获得如此级别的文学奖呢?媒体对他的描述可能给出了答案:“田中慎弥没有手机,也不用电脑。但他却很执著,甚至有些固执,躲在自己世界里,与寂寞相伴,专心读书和写作。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日本文学新的希望。”

⑦田中慎弥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埋头写作,终成正果。“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能坐得了冷板凳,自然能静得了心、做得了学问。

⑧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平静,只是因为内心浮躁,无法平静,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 “忙碌”。若能守住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又怎能做不了学问呢?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选文第⑦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什么?(2分)

小题3:选文第⑧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小题4: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寂寞出学问(唯有寂寞出学问)。

小题2:能耐得住寂寞

小题3:运用反问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寂寞出学问的论点。

小题4:所用事实论据选自古今中外,典型丰富;在事实论据的使用上,详略得当。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通常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找中心论点的方法:①看题目(题目即论点;②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③看结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④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如果没有原句,则要概括层意,归纳中心论点。要求:一般不用疑问句,不用修辞,正面判断。本文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词语的含义的题型。在此处联系上下文考虑,揭示出这个词语的本体即可。这道题很简单,考生从上句就可找到此题的答案“耐得住寂寞”。

小题3:试题分析:做此类题首先要找到切入点:一看有没有使用修辞方法,二、词语要看词的褒贬义,句子要看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句式特点。此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小题4:试题分析:本文选择了唐玄奘、徐霞客、司马迁、曹雪芹、钱钟书和田中慎弥耐得住寂寞皆出学问的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这些事例学生们都比较清楚,涉及了古今中外,并且详细写了钱钟书和田中慎弥的事例,略写了唐玄奘、徐霞客、司马迁、曹雪芹的事例。因此本文的事实论据选自古今中外,典型丰富;在事实论据的使用上,详略得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