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作文(中国文化历史作文50字)

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作文(中国文化历史作文50字)

首页看图更新时间:2024-05-17 10:05:40
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作文(中国文化历史作文50字)

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作文【一】

近期,拜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加深了原来记忆中有关中国古今历史的条线印象,体会到作者负笈海外转换视角、重点提取综合评判的良苦用心。鉴于读得有些散漫,而中国历史之漫漫征途、悠悠流长,其间奥妙玄机,非著说之人一册黄卷可以蔽之,亦非捧册之人一时可以察之、一刻可以识之,进而揣测作者或是没有言尽,宽宥鄙人亦是体尝有限。故此,作者以宏观综合论之,鄙人从小我主观臆想,读史于此册,品读在其外,随着零星感悟,简要、散漫作一读书笔记。

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作文【二】

读史过程中,突然想起“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警语来。比如文中读到“从画像砖看汉代社会”、“西湖与南宋”、“蒙古人的插曲”等篇章时,因为曾经游历身临其境,亲见过、触摸过、聆听过、体味过,感觉就较其他更真实而亲切,旧景、人物、故事都可以对上号,再回味历史品读作者点评时,条理更清晰,印象更深刻,或是丰富或是印证或是异议,更易得到共鸣或形成辨识,甚至生出更多遥想和猜度……因此,窃以为读史学史可分四个阶段:初为史实识志阶段,其后博览深入阶段,再者游历丰富阶段,最后致用开创阶段。

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作文【三】

过去的历史虽不可能重新来过,却可以通过尚存的元素、历代史家的评说解读、滚滚后浪推前浪的深深积淀,启发后世之人。今人置身于自然天地之间、历史长河之流,辨识,理解,思考,终可体味渺小与伟大、积极与消极、扎根与流浪、坚持与放弃的奥妙,蕴藏在“殊途同归”与“过程无可比拟”两种价值理念背后的追求差别。尔后懂得漫漫长路上下求索间,把眼界放得更宽敞,把胸怀放得更宽大,放下身段,汲取精华剔除糟粕,积极当下,勇敢尝试大胆创新,用今天去绘就明天的光彩~

内容简介: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不以道德论史,不以考据为文,纵横捭阖梳理千年历史,三言两语点破王朝利弊,尺度拿捏之处尢见黄仁宇独到的史家眼光。

黄仁宇这部书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物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进路,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在著作的意图上,首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西欧与美国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即汤因比所说的文明类型,或斯宾格勒所说的文化形态)的状描,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这种历史著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

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作文【四】

正如自序篇中概括的一样,以“中国大历史”命名本书,作者旨在将宏观视野这一观念引导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

(一)由于负笈海外,授课对象是非本族的异国子民,作者曾怀疑讲述历史知识的意义及实用价值,辗转反思之后,最终决定广泛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在与西欧史及美国史有了幅度与层次上比较的基础上再加以研究。

(二)对既成事实、不可逆转的史实,更多专注于考虑其积极意义及前后连贯的出处,而不以个人之恩怨爱憎当作历史转折点。

(三)不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而是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促成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文字摘自自序篇,稍作整理)~

鄙人在阅读“安禄山的反叛”、“王安石的变法”、“数字管理还没成熟”、“张居正与万历皇帝”等篇章时,对作者的宏观综合分析法逐渐熟悉并认可,对其通过讲说分析不同阶段、不同朝代有关“政府抽税”的历史演变,论证“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经济体制”的观点慢慢领会逐步接受。或许这些观点在历史课本中有所提及、野史小说中早有影射,不敢确说是作者首创或独创,但确是鄙人第一次跳出政治形态、道德意识去读史,改作因循本书倡导的“大历史”似的叙述、点评去理解一段历史,体会经济体制、技术条件等其他因素对于历史、社会、国家(朝代)演进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们是如何作用于当时、广泛影响于后世的。

自序篇中,作者还曾自问对美国学子讲解中国历史的意义,史实讲解(以韩非、李斯、始皇等为例),“与他们日后立身处世有何用场”?作一中外比较(以女皇为例),“尚有何实用之处”?于是阅读过程中,鄙人亦自追问,现阶段捧册读史的目的意义何在,究竟如何读史方能进益的问题也萦绕不去~

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作文【五】

这本书是由高教司组编的,因此书中所述皆是当今权威之论证,而众多作者亦可算是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我个人认为文章很有可读性。尽管我在读第一遍时多少有些迷惑,但或许这也恰恰证明了文化内涵的一种深刻,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确实,姑且不谈读完后我对中国文化又多了多少了解,单是那种巨大的时间跨度就会让人忍不住在内心生出无尽的肃穆和庄严之感。用半年的时间读完千年的历史,恍惚中总感觉半年的时光就如同已过了千年。也许这种感觉并不奇怪,用一个半年用一双眼睛去见证中国人从上古到今日的千年文化史,怎会不令人慨然?其中点点滴滴记载了中国的辉煌,透射着历史中灿烂的光芒,也详述了中国千年文明中所走过的所有曲折的路,让人读来自然会感到几分沉重。

不难看出,同样沉重的是历史,是文化。然而,在一种浩瀚的沧桑感之后,其实我觉得更有必要去思考一下文化本身的内涵和它在人类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一种文化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和行为的指导,没有文化的民族应该是不会存在的,即使是有,也注定是没有希望的。中国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走到今天其实也同样面临着一场文化的抉择。中国人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的文化该走向何方?在本书的末尾,本书的编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观为中国新时代的文化指出了方向。然而抛开一种言论的说教以及思想上的控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解释是经不住推敲的。一种文化的真正走向或形成往往并不会因为一种貌似客观甚至超脱的语言解释而定型。它需要的是实践的考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它的决定者是历史。

笔头落下上述文字之时,正听着那首小刚的《黄昏》,多少有种伤感,所以读史一定不能再听着伤感的\'音乐,否则那份慨叹足可令人窒息,因为人总是在不经意中把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际遇相结合,两相交映,便是一个沧桑的时代。由此我想到中国文化在今天发展的状况对于我们这代人的影响。人们曾经把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定位为迷茫的一代,就是说这一部分人生活在一个古今文化碰撞,中西文化冲突的时代,而这个时代造成了一种文化的波动与混乱,也就因此造就了一批思想波动混乱的人。这些人面临历史向前的滚滚大潮,在一种思想的多元但又不能彼此相安的状态中变得无所适从,也因此,这一代人又常被戏称为没有希望的一代,其实本质上说的就是,这些人由于文化的不定性,始终无法让自己找到一种让自己信服的文化价值系统,所以理想是模糊的,前途是模糊的,他们伴随着经济的超速膨胀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因此中国新时代文化的真正定型过程还远未结束,中国文化依旧任重道远。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这本书记载的历史文化处处透射出了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但细读这本中国千年文化史的终极目的绝非是去一味追索一种昔日的文明,去单纯重温昔日中国文化的光辉灿烂。历史的真正作用是告诉后来人,不要再走前人曾经走过的错误的路,或是让后人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养分指导未来,因此文化始终与历史相融。

千年的文化,千年的感慨。我们可以在书卷中穿越时空,走过这历史的千年,不胜唏嘘。然而当曾经的八零后最终开始登上社会的舞台时,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百年,就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因为恰恰是无数的人生百年才凑成了历史的千年。

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作文【六】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虽然已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几年,但是对中国文化这一概念其实并不十分明晰,这学期,通过把中国文化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来讲,我才有机会从更深的层次去接触和认识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概论课上,听老师讲的最多,最为深刻的就是佛家思想,每一次听课都让我感觉到自己认识的肤浅,钦佩先哲们的超脱与伟岸,每一次都让我们更进一步的理解中国文化的广袤,通过文字演进,书法艺术,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宗族文化的学习,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于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喜欢佛家文化。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众生皆是佛,或者说有佛性。佛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既深且广:印度佛教对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产生很大的刺激和提升作用,使宗教的超越信仰开始补充、校正、融入以世俗主义为核心的本土传统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大量佛家名相与词汇,大大丰富了汉语语汇,融入我们日常用语,潜移默化地影响思维方式,比如:世界、实际、相对、绝对、觉悟、因缘、方便、解脱、彼岸、净土、平等、众生、现行、知识、唯心、慈悲、刹那、劫难,还有:口头禅、三生有幸、不生不灭、不即不离、五体投地、六根清净、、花花世界、想入非非、一丝不挂、大千世界,等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学佛人的人生目标应该是和明确的“断恶修善,成佛作祖”,希望成佛以后救度苦难的众生,让众生摆脱轮回,成佛正果,破迷开悟。佛家思想中因果报应、灵魂转世的信仰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善恶皆有报、一切皆缘分、随缘放下等等,也许我们并不能向达摩祖师一样经历苦行最后得以修成正果,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靠近静以修身,德以养性的境界,使自己不致迷失在当今信仰缺失的流亡中。

但是反观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去模仿西方的文化传统,仿佛国外的都是先进的,都是科学的,不管有些国家、有些人是否愿意,中国文化或者说国学,都注定要成为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内人类所推崇的文化,就如同中国的崛起不可遏制一样。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传播这一理念,不仅将增加国人的自豪感,并且能提醒国人及时静下心,认真面对自己的文化,面对现实的纷纷扰扰,从中发现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理解所谓“中国特色的道路”的含义,也能从中找到个人未来的道路。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作文【七】

这两天读《中国大历史》,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用20万不到的字写了。也无所谓“大历史”,只是“宏观历史”,谓之“MACROHISTORY”。如果是大历史,写到杨贵妃就很奇怪了。在这样精练的历史中,这样的入也有地位,不知历史如何大?但是,这本书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有价值,他的基本观点是:

1、权力的运用是中国政治的核心部分,不能有效地运用权力,就不可能有稳定和统一的江山;

2、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统一农民,如果没有一种机制来管理农民,中国社会就会陷入动荡之中;

3、财政是中国封建王朝稳定或者说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必要财政和税收体制,中央政府就不能稳定存在;

4、土地管理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土地和农民问题联系在一起,没有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谈对农民的管理;

5、官员制度也十分关键,历代的政府统治均是要依靠强大的官吏,没有官吏不行;

6、意识形态对中国的稳定也重要,中国的制度力量历来就不强大,所以要依靠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因素来管理,这就是儒家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一直能够保持的基本原因;

7、官员的腐败历来是王朝衰落的基本原因,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作文【八】

很久没有耐下性子阅读以史实为依据,并加以专业评判的历史读物了,相较一些历史小说、野史传奇,本书读起来有些艰涩,翻翻停停好多回。一遍读下来,除了对中国大历史进行史实梳理和印象加深外,关于作者的一些新角度观点或综合考量评价虽然让人新奇,作为读者的体悟不足、尚处于一知半解,这或许跟标新立异野史印象已先入为主有关,也间或鄙人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知识积累不足或综合视野狭窄的因素。

如此,倒也促成另一番感悟。史实虽已既定、不可逆转,但随着研读之人知识拓展、视野拓宽、阅历丰富、境遇变化等,是可以常读常新的。于是乎,读史,知识是奠基,尊重客观是基础。观史者,可随个人喜好憎恶品读一段历史,逐渐深入一段体悟,在苍茫天地间、滚滚史轮下寻找共鸣与抚慰。而研史者,礼学心诚,治学严谨,理当作客观解读、综合评判、正确指引,有根有据,有礼有节,有的放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