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作文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三下语文看图画写一写课堂实录)

三下作文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三下语文看图画写一写课堂实录)

首页看图更新时间:2024-05-26 04:25:50
三下作文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三下语文看图画写一写课堂实录)

三下作文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一】

你们好!明天我就要结束这10天的三下乡活动,踏上回归的旅程了。虽然舍不得,但是不得已。

临走之前,我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你们说,但又不知该怎么开口,即使说了也不知你们能否好好的理解老师的口舌之言,所以就以一封书信的形式向你们表述吧。

首先,我很想感谢你们,因为你们这几天带给我很多的乐趣,陪我度过了艰苦的三下乡支教生活,让我留下了美好回忆。

然后,我要批评一下大家。因为尽管我每天都会向大家强调纪律,可是每天,课堂上总会有个别同学搞小动作,还是不认真听课。当然,还是会有很多学生上课很认真的,这些同学,我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希望以后不管哪位老师上课,不管上什么课,你们都要认真对待。还有就是,上课时我希望你们能够积极举手,踊跃回答。我知道,其实很多时候你们是懂得回答的,但你们不敢回答,甚至不愿意回答。对于这一点,我很生气。以后,希望你们能够认识这一错误并及时改正。

这几天,陆续收到不少同学送我的礼物,我很惊讶,更是开心。礼轻情意重,感觉到你们对我的'喜欢,我觉得这几天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特别是看到大家给写的心里话,我很感动,老师也想对你们说一句:“老师也爱你们。”

看到大家活力四射,青春活泼的样子,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小时候的我也像你们一样调皮、捣蛋。很感谢我的老师,能够耐心的教育我,让我能够步入大学的殿堂,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所以现在,我也会尽心尽力的教育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其实,老师还想指出你们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你们待人缺乏最基本的礼貌。比如今天,我在发奖状的时候,你们都是只用一只手接过我的奖状。老师诚诚恳恳的用双手递给你们奖状,你们没有向我说声谢谢也罢,可是连应该双手接过别人递给的东西这基本礼仪难道你们都不懂吗?以后,你们一定要好好改正这一坏习惯。待人有礼是最基本的常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希望你们都要认真学习礼仪知识,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好了,我不想再多说,否则你们又要嫌我唠叨了。剩下的两天,我希望你们能够好好表现,不要再让我再让费心了。明晚的晚会,大家要努力哦!

三下作文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二】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果园就是美丽的图画。

苹果露出红脸颊,梨树挂起金灯笼。苹果问:“是谁把我染得那么红?”大燕高声说:“是秋天把你染红的!”“是谁把我染得那么黄?”梨问。大雁再一次高声回答:“是秋天把你染黄的!”

苹果和梨看着辛勤劳动的人们说:“是人们把我染得那么红!”“是人们把我染得那么黄!”“是他们画出了秋天美丽的图画!”

三下作文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三】

这个夏天我们踏歌而来,奔赴一场幸福的约定。这个夏天我们噙泪告别,舍不得分离。和你们的相遇只如云影掠过,短暂仓促,来不及复刻每张脸孔;离别后的思念却如微风写给七月的小情歌,忧伤浅淡而又悠远。

十日的相知相伴,可爱温暖的你们是如此的难以忘记。往日点滴依旧在我心头,每每想起总忍不住模糊了眼睛。每次和我打羽毛球都能把我击败的柏隆,懂事的、成为我第一个朋友的琪盛,耐心地教我手语歌的俊隆和教我编手绳的育梅,上英语课总是自信满满的忆梦,给我拍了好多照片,说要好好珍藏的举隆,还有每天练舞练到汗淋淋也从来不说累的敏霞,每次见到我都给我大大笑容的涵丹,常常在我耳边开心地喊“英语老师”的梓研,为了得到我给他贴的`笑脸而认真上课的锦鹏……你们就这样美好而又自然地存在于我每天的视线里,太深刻。分开了,当我再唱起那些关于你们的歌,眼泪总是不听话。

你们有再回到熟悉的校园看看吗?那棵龙眼树的龙眼应该沉甸甸挂满枝头,木菠萝不知又熟透了几个,还有阿姨种的韭菜有没有被台风摧毁呢?望着那空荡得有些冷清的校园,你们也会突然好想我们吗?

我不会忘记分别的那天。爱在离别时,我们紧紧相拥,你害怕我们从此分离,哭着叫我答应一定要回来,明明难过得忍不住啜泣,却懂事地为我擦去伤感的泪水。亲爱的你们,如果感到孤单,请保持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信念。再见面时必定是冬将过,春未暮。所以你们要坚强,记得遵守我们的约定,再见面的时候,我们都一定要变得更优秀噢。

想你们!

三下作文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四】

一教学目标:

1、能按作文要求,观察多幅图写作文。

2、读懂“习作要点提示”,领会写好看图作文的方法。

3、初步学习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内容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漫画是什么?

就是根据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画,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和联想。围绕图的中心,把图画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准确地反映出来。

漫画的特点是什么呢?

夸张、变形、幽默、好笑、诙谐有趣、妙趣横生、讥刺性、教育性……

具体指导

怎样去观察单幅图呢?

1仔细观察图画。

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图画的标题去看,有的标题就是图画的主题;二是从图画的文字说明去看;三是从画面所描述的人和事及其关系中去分析。只有抓住中心,写出的文章才能符合看图作文的要求。

仔细观察图上的画面,看清图上画的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画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和哪些物。通过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及事件中的人物,从而掌握图画的主要内容。

1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动作

2抓住人物活动的环境

人是我们观察的主要对象,看图画中有什么物品、人物。这些人物各在干什么,人物的动作、表情怎样,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

观察的顺序一般是由上至下或从左至右,从人到物或从景到人。观察有序,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条理;观察细致,才能发现生动的情节和感人的细节;观察全面,写出的文章才能完整;分清主次,写出的文章才能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合理想像,画面上的景物都是静止的,我们应该通过想像,使人活起来,让他们自己说话,行动,要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但这种想像是合理的,是为表现文章中心服务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必须与画面内容一致。根据图中人物的'表情、行动,想象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使画面上的人物不仅有外貌、神态,还有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还可以根据需要,给人物安排适当的姓名,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叙事的单幅图只展示了一件事的部分内容,我们要想像出以前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重视写好开头和结尾。

要发挥联想和想像力。从眼前所展现的画面内容出发,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想出不在眼前的新的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

4、选点、立意、行文。选点就是选择角度,审题看画以后,接着应该根据画的寓意,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不能离开画意,最好只选一个点,面面俱到有时反而会影响写作。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拟定题目。由于着眼点(角度)不同,立意也不会完全相同,但不管你选定什么样的中心内容来写,都不能离开图画的基本寓意,一定要符合图画的主旨。

5抓住细节进行观察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什么能流芳百世?除了画面上耶稣的叛徒犹大的面部细节画得传神。绘画如此,看图作文也一样,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抓住并认真观察细节,看图作文才会写得更好。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观察到画中最显眼的部分和最突出的部分,忽略了细小的部分,但是细节往往可以反映出中心。例如《耕耘》这幅画中,有一个老教师在灯下批改作业,周围灯都息了,老教师还一手按着头,正是“按头”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老教师废寝忘食和带病工作的敬业精神

6正确表达升华情感

在前面仔细观察、深刻理解、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观察到的、想象到的东西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从而布局谋篇。只有把图画的要点写得具体、写得形象,才能使中心思想表现得更突出,才能生动感人。怎样表达呢?

首先要紧扣图的要点,如小语第10册第一单元的看图作文《欢乐的节日》就是抓住一位母亲在节日的早晨为子女试穿新衣的情景,这一要点,反映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和节日里的喜悦心情。

其次,对画面上非主要的内容可以有选择地略写,这样也可以起到绿叶扶红花的作用。

7要点提示

1、抓住图的中心意思写。

2、看单幅图作文,要合理

想象,补充画外情节。单幅图画仅仅反映了整个事情的一个场面,说明了一瞬间的情景,这就得靠想象来补充画面上没有展示出来的情节。应借图画提供的某个场面,想象出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借助图画提供的景物,想象出环境、气氛等等,使文章的内容具体、生动。当然,想象必须围绕图画表达的中心进行,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做到自然、合理、得当。

3、看多幅图作文,要进行联系、比较,把事情叙述完整。多幅图的每幅图都表现了一个情节,图与图之间联系紧密,这就需要把一幅幅图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找到事情发生的线索,再按照单幅图的写法,一幅幅地描述,把事情写完整。在写的过程中,要根据画面的特点,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还要写好开头、结尾,注意过度、照应,使文章首尾连贯。

漫画讽刺了现实生活中对理论照抄照搬、不知变通的人。

批评了因为过重的学业负担而封闭了学生的做法。尽管儿童希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但因为超量的课外作业无法如愿。

这幅漫画讽刺了那些忘记父母抚养之恩,不知恩图报的不孝子孙。(或:讽刺那些溺爱孩子,不懂教育的家长)

1.实现理想需要自信;2.成功需要乐观的心态;3.心中有目标,努力才可能成功;4.目标是前行的先导

如果从摔倒的孩子的角度切入,谈成长过程中面对挫折,面对各方面过度的呵护,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