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500(和妈妈互换身份的感受作文300字)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500(和妈妈互换身份的感受作文300字)

首页看图更新时间:2024-06-27 05:45:32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500(和妈妈互换身份的感受作文300字)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500【一】

《海蒂和爷爷》是太好看的一部电影,特别温情的片子,改编自儿童文学、经多次翻拍,或许只有好剧本才会被认可和吸引吧,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瑞士优美的风景、听到了舒缓又放松的配乐、更被故事情节打动的一塌糊涂,几度落泪。

电影《海蒂和爷爷》的主人翁海蒂是个孤儿,是一个被自己亲近的姨妈抛弃的女孩。海蒂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自暴自弃,相反的,海蒂是一个快乐、热情、善良的孩子。

海蒂没有因为爷爷冷漠、倔强而苦恼,而是用自己那颗阳光般火热的心温暖着爷爷那颗孤独的心。他也遇到了一个叫皮特的小男孩,天天带她去放羊,让这个草地充满了欢笑。

可是可恶的海蒂的姨妈,把它卖到了一个叫克拉拉女孩儿到家里,这个女孩子站不起来,总是坐着轮椅,总是一个人玩,海蒂看见了,就主动走近克拉拉,最后在她的爱心帮助下,克拉拉鼓起了对生活的勇气,重新站了起来……、爱是那么的神奇,爱的力量是那么的大啊!海蒂也在克拉拉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家园,也在克拉拉奶奶,一位善良,并有智慧的老人的引领下,让他喜欢上学习,成为一个“想写故事”的人……

这部电影对我最大的感受,就在于无论身处何时、身在何地,都要坦然面对。拥有一个好的心境,才能获得自己内心对梦想最为真挚牢固的坚持之力,并最终取得成功。除此以外,每个人都有缺点,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忽略缺点,可能就会收获一辈子的朋友。

海蒂永远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所以她的生活很幸福。希望自己做一个像海蒂一样的人,热爱生活,以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500【二】

在今天上午,我观看了电影《海蒂和爷爷》,被其中的善良深深的打动了。

电影讲述了一位从小失去父母的小女孩海蒂跟姨妈生活,可是后来因为姨妈去外地工作,让爷爷照顾她。爷爷是一个十分古怪的人,刚开始爷爷并不喜欢海蒂,但是海蒂用她的真诚和善良打动了爷爷。可是当她和爷爷过上快乐的日子的时候,却又被姨妈卖到了一位富人家里。在这里,海蒂受到了大户人家的鄙视,但是她没有埋怨,有用自己的善良感化了这家人,最终又重新回到爷爷身边。

当我看到海蒂发现皮特要伤害小羊时,海蒂为了让他不伤害小动物,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零食分给皮特,让他不要伤害小羊;当海蒂在大户人家吃饭时,她看到餐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松软的面包,这时,她想到了山上没有牙齿的孤苦伶仃的老奶奶,于是她每天都会把面包留一些给老奶奶。看到这里,我彻底被她感动了,一个只有8岁的小女孩,竟然那么善良,那么懂事。再想到自己,八岁时还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受过苦,也从没有想过要和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零食和玩具。现在想想真是自愧不如,自己和海蒂比起来需要学习和改进的还有很多。

从现在做起,我要把海蒂当做自己的榜样,向她学习,做一个学会分享的,懂事的,善良的人。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500【三】

星期天早上,我们小记者团组织观看了《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小姑娘海蒂刚出生不久,父母就去世了,她的姨妈收养了她,不久姨妈又把她扔给了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上的古怪爷爷。开始爷爷并不喜欢他,对他很不好,但随着相处的时间,渐渐的,爷爷被海蒂的活泼可爱纯真善良深深地吸引住了,海蒂的爱融化爷爷冷酷的外表,温暖了他的心……

这一部电影深深的感动了我,海蒂的身世,遭遇虽然让人觉得很可怜,然而,小海蒂面对这样的不幸生活,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对生活加以抱怨,而是用勇敢,乐观,积极的态度来迎接生活挑战。小海蒂热爱生活,喜欢帮助别人。她的出现,让性格孤僻的爷爷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海蒂的陪伴让瞎眼的老奶奶找到了快乐,不再感到孤单;当她被姨妈卖到有钱人家时,她看见主人家的女儿克拉拉腿瘫痪了,总是坐着轮椅,总是一个人玩,她主动走近克拉拉,最后在她的爱心帮助下,克拉拉鼓起了对生活的勇气,重新站了起来……爱是那么的神奇,爱的力量是那么的大啊!

看了《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每一个人的出生环境是不可以改变的,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境,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不应该去抱怨去放弃自己,而是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500【四】

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学专业是金融学,我的专业和我现任工作没有一点联系。而我对幼儿教育也不是很了解,明白的只是简单的,很浅的传统教育方式。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方式都不太了解的我,此刻有机会尝试西方的幼儿教育。

爱和自由,起初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不是很理解。爱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大多数人认为的爱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就是爱。而自由,是由自我作主;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不受限制和约束。蒙特梭利说:“儿童只要依靠爱和自在,才能失掉成长的全部能量,以便成为真正好处上的人。”在幼儿园里,其成长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用心的充满爱和自由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孩子的潜能上得以发挥。在6岁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在自由中,他就变得自律与顺从。在中国,遗憾的是,大部门家长却不懂得这些,他们做了些什么呢?一方面,他们总在孩子没感觉的时光强制孩子。另一方面,他们在孩子有感觉的时光没有把相应的词语同孩子内涵的感觉配上对。

孙老师的《爱和自由》让我了解到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明白的来到这世界,他(她们是伴随着内在的一种东西来到这世界,蒙特俊利把这称为“精神胚胎”。孩子的思想是很简单的,成人要是和他们说话太多或者复杂的时候,孩子的\'思维就会被成人弄的混乱,用简单的话去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的思维就不会很乱。成人有太多的“专制”和“越权”,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大人的安排,可不知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成人常常想把自我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把自我的经历转嫁到孩子身上,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我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孙老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读过这本书的我有所收获,能更宽容应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与温情,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会快乐、有效率的多?

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只要多加引导和体恤,要学会相信,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500【五】

“‘老顽童’今天妈妈不在家,只有我俩了,干些什么呢?”只见从“烟雾弥漫”里慢悠悠传出一阵空灵的声音:“爱──干啥──干啥呗!”若不看其人,铁定认为烟里是一个貌若天仙的神仙姐姐,可不妙的是只见一个满脸胡渣,眼睛深邃,两片“猪皮”般厚的大嘴唇在烟雾抖动着,一个沧桑的男人缓缓走出来。“咳咳──”“大顽童,嘿嘿!你在干嘛呀?被妈妈发现了,饶不了你!”我不怀好意的瞄了眼“大顽童”,“不是──不在吗?”他抑扬顿挫的说,“正常点说话不行吗?言归正传,今天吃什么呀?”“你那可爱美丽的妈妈没有留菜吗?”“大顽童”依旧抖动着他那令我羡慕的乌黑长睫毛。“我今天心情好,你就等着垂涎三尺吧!”他自豪地说。“OK!”由此拉开了我与我亲爱的爸比奇妙炒菜记的序幕。

“噔噔??”声一会急促,一会缓慢,坐在沙发上我的心随着噔噔声七上八下,心想万一伤到手怎么办?就在这时,突然听见他叫一声:“啊我赶紧光着脚奔向厨房问:“怎么了?”,随后就听见他不慌不忙悠悠地说“水放多了。”我瞪了他一眼,过了一小会,我悄悄跑到门口看了一眼,“老顽童”穿着妈妈心爱的蕾丝花边围裙,手拿菜刀说:“现在汤里放肉还是盐呢?”“我不知道耶!可妈妈平时放的.是酱油!不!妈妈还放过水??”“别误导我的判断,怎么能还水呢?难道我们喝水汤吗?应有的常识我还是知道的。”就在我们之间无厘头的谈话时,水沸腾了,溢了出来,“快关火!”“关了!”。

“汤毁了。”“没关系!再来!”大顽童那深邃坚定的眼神,显得十分可爱!“来帮我剥洋葱。”“嗯。”在这头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将洋葱一层一层的剥开,而爸爸也是被熏得泪眼迷离。“你在干什么呀!这么大火!想呛人吗?”。“没看见你爸我在剁辣椒吗。”,他一抬头看了看我,“哈哈!大顽童你在剁辣椒,可为什么你脸上为什么有青葱呢?你就是一个天才啊!”。“别说了,快把火关了!”,我说:“关了!锅边还有火。”他端起一盆水:“快让开!”“啪──”爸爸把水泼向我的脸,往下淋了个够。“啊哈哈──不是让你??你让开吗?“只见他捧着肚子,坐在地上笑了好一阵。

我和爸爸就是一对活宝,欢声笑语永不停歇。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500【六】

近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令我记忆犹新,十分感动。他的名字叫——《海蒂和爷爷》。

海蒂被自己的姨妈抛弃到了爷爷这里,爷爷当时很反感,但剧中小海蒂那种坚强、执着的反抗精神,让我感触很深,爷爷赶她走,她会用自己的乐观、善良渐渐的让爷爷接受并喜欢上她。

天黑了,大风更加猛烈,乱得整个小屋颤抖起来,每一根屋梁都嘎吱嘎吱直作响。烟囱里发出的声音像是谁在呻吟和喘气。

一大早,小海蒂就被响亮的哨声叫醒了。她睁开眼睛,看见金色的阳光照在床铺和旁边的干草上,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金灿灿的。

这是个安详而古老的小镇,叫作玛伊思菲尔特。从小镇伸出一条细细的小路,穿过长着一片片树丛的绿色大平原,一直蜿蜒到山脚下。远处的群山,威风凛凛地睢着这一片山谷。

小路一爬上山坡,长着矮小野花和各种茂密杂草的野地上,空气里飘起花儿的芳香。登上这条陡峭的小路,一直走到最顶头,就会看见阿尔卑斯牧场。可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

姨妈把她送到克拉拉的家里,但小海蒂不会因为外物多么美好而忘记故土,她始终热爱着那片土地,她的小阁楼,她的爷爷,那山那水那森林那阳光那花海那绿地那星空,她时时刻刻都爱着她们。

我其实也愿做海蒂这么一个朴实无华的孩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保持乐观,在自己所喜欢的人面前自由,体贴她人,顾及她人感受,融化那一层冰,化作春日暖阳,夏日liang风,秋日硕果,冬日羽衣,海蒂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海纳百川,蒂属一方。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500【七】

你对女儿的爱,女儿一生一世也报答不尽啊!但是女儿心中明白你的心思,明白你很爱很爱女儿。因为您一生只有一个女儿,您和爸爸把这一个女儿当作珍珠一样的捧在手心中,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唯恐她出了什么闪失,唯恐她有什么委屈。就这样在您们的爱的怀抱里渐渐成长,小学、初中、高中之后,女儿在不想让您们操心的操心下离开了家乡,远到千里之外的异乡去读书了。在离开了家乡一星期之后,就忍不住的流泪了,望着家乡的方向,渴盼着能见到您的身影,可怎么盼也盼不到的心情在当时是多么的忧伤,也许作为妈妈的您比我更忧伤更愁伤,因为您肩负着那么多的家务活和农活,肩负着两个哥哥的生活学习费用。记得那时的我在学校很懂事,节省零食,节省穿好衣服,只想能让妈妈您少一些劳累,少一些负担。可是您却不想让我这样,在电话里,你常哽咽着说:”该花的花吧,家里能供应起你上学。"每到这时,我就会流泪,好想说:“妈妈,我想你了!”可是我没有说出口,怕同学在旁边听到了也会哭出来,因为她们和我一样的想家呀,可她们有的连电话也往家打不了,家中没有电话啊。

那时,您的女儿每次在周末往家里打电话时,就有一种优越感,感觉到了爹妈的艰辛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所以才会那么的劳累,那么多的付出!

等到女儿毕业了,爸爸为自己的工作操心了,看到了他操气的模样,我很不情愿让他为自己那样操心,因为自己感觉到自己长大了,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了。但自己仍没有免了爸爸的操心,爸爸依照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女儿做了人生职业路上的第一位向导,女儿也习惯了您们的指引,顺利步入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站,走上了如今让人看起来还不错的\'职业道路。之后,您和爸爸又为女儿选了一位还不错的对向,就这样您和爸爸才放心了似的,如愿以偿的完成了您和爸一生的愿望。

如今您的女儿也做了妈妈,也在做着妈妈您年轻时做过的事情,传递着从您手中传递而来的说不出的精神理念,但能悟得出的那份心愿,偶尔,您还会教导我该怎样做怎样去做才可以,为了我好,更为了您的外孙将来更好。每到那时,我会有些不情愿地听了,因为我想让您能完全的放心我,安安稳稳地度晚年,开开心心的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女儿不想再让您为女儿操心了,真的不想再让您为我而这样操心了。因为女儿也作了妈妈,想让妈妈歇歇了,不要再这么累了,该轻松的生活属于您们的晚年幸福生活了。妈妈,您一生不识字,却比女儿想的多、想的远,女儿唯有在心底感激感恩着您,妈妈,女儿在心里的话,不知您能用心感应到吗?

亲爱的妈妈,我现在唯有用祝福来表达自己对您的报答,只有用心来您为女儿一生所做的一切,祝愿妈妈晚年生活身体健康开心幸福!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500【八】

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好多年前读过一次,但已经渐渐忘记,这次重新拜读再加上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进行思考,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

一、正常的儿童总在“思考”,而且儿童思维需要时光,因此正常的儿童是沉静而安详的,甚至显得“傻呆呆”的,这是他进入了“沉思”状态。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结合书中描述“正常儿童”的其他论述,着实反传统。传统中人们眼中的孩子尤其是聪明孩子就应是“活泼机灵”的。应对陷入沉思的孩子,很多成人会打断他,叫他的名字,企图将其“唤醒”,抱怨其“反应迟钝”。如此一来,反倒宽心了。

二、儿童只对能够成长自我的工作感兴趣,而对纯粹的玩具没有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孩子会舍弃“高档”玩具,而选取沙、水、小盒子和小瓶子的原因吧。文中有个孩子希希自小喜欢形体富于变化,玩法多样的玩具,如小熊换衣、磁铁拼图、立体造型组、磁铁钓鱼组、积木等,对毛绒玩具、电动玩具却反应平平。有次妈妈出差没有给希希买毛绒玩具,而是买了个“魔板”,希希很喜欢,反复摆弄,在变化中寻求快乐和成就感。儿童是最明白自我的,他会根据内在成长的需要选取玩具,成就工作。

三、完成一项工作后,孩子会对自我的成果进行观察和思考,大人需要持续沉默,不要急于提醒孩子“归位”。的确如此,结合我园的魔力猴操作,我想孩子就应也是需要一点时光来思考和回味刚才的操作的。

四、“儿童认识成人不以成人的语言和表情来衡量和决定,儿童用心灵感受,虚假的信息儿童用心灵立刻能感觉出来。”

五、国际上,幼儿教育观念在本世纪初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包括非洲的一些国家不再用口授形式给儿童进行“教育”,儿童不断透过行动来构建自我。国际上幼儿教师的收入和律师、牙医的收入一齐位居社会前三,很多博士毕业后就去幼儿园带孩子,因为0—6岁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阶段,整个社会都将最好的资源带给给了这个阶段。

六、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休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

整本书最令我目瞪口呆的是关于“顺从”的论述,这一点书中出现多处,第一句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他会对爱人顺从。什么是顺从?在感情上,在生活中,意志的升华就是顺从。”这个顺从的含义比较深刻,不仅仅仅是我们传统中所理解的。那种感觉就像热恋中的恋人,如果一方请另一方帮忙做一件合理的事情,那么这一方必须会很顺从地去做,顺从中充满了爱恋、自豪和激情。正常的儿童和成人表现出来的就就应是顺从。当我看到“一个快乐的孩子不会搞破坏,一个快乐的成人也不会去破坏。快乐的人类不会去毁坏财富、破坏环境、发动战争,他们只会有建设性的行为”时,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七、关于神游。比如一个人下岗了,他明白自我需要重新鼓足勇气,经过在培训,重新找到一份工作,甚至他明白自我这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是,实际中他每一天只会在家里唉声叹气,一边想着上述的种种计划和过程。这个人的心和力被分开了,蒙特梭利称之为“神游”。看来,这种状态在很多成人身上明显存在着。

那么,回归到儿童时代呢?儿童是最明白自我需要什么的,当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码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却备受阻碍的时候,儿童智能透过幻想来实现自我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分离,神游就此构成。仍是书中的例子:孩子玩水玩沙被禁止,他开始想象玩水玩沙;孩子坐在教室里凭借老师讲述的植树过程来构思一篇植树的作文时,神游就此开始。而这些,不是就应被反思的吗?

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视,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需要我们成人反思自我,成长自我,首先做一个正常的成人。“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礼貌之父”这句话太好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