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说去看心理医生小作文(去医院看望抑郁症的病人小作文)

和父母说去看心理医生小作文(去医院看望抑郁症的病人小作文)

首页看图更新时间:2024-07-04 15:41:40
和父母说去看心理医生小作文(去医院看望抑郁症的病人小作文)

和父母说去看心理医生小作文【一】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七十二变对于我来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我可是会九百九十九变呢!其中,我最拿手的就是治病,还被当地人称为纳米医生。

“纳米医生,纳米医生,手术室有位病人身体虚弱,麻烦您来看一下。”瞧,又有一位病人需要“本大王”的帮助,我必须马上赶过去。

我来到手术室看见有一个大约10岁的小姑娘,她像一个天使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我心想:这个小朋友真可怜,才这么一点大就上手术台,我一定要救活她。于是,我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迷你虫,从小姑娘的鼻孔里钻进去,来到了细胞管理处。

“哎呀,糟糕!小姑娘的白细胞增了很多,看来小姑娘得的是白病。”于是,我赶忙拿出了一瓶装满红细胞的小瓶子,倒入小姑娘的体内,红细胞抵过了白细胞,小姑娘得救了。

“医生,医生,这里有个病人需要您的帮助,您快点来吧!”“哦,来了来了。”唉,我刚刚才坐到椅子上,怎么又有一名病患啊?没办法,谁让我是大名鼎鼎的纳米医生呢!我心里想着就又来到了手术室。

这个病患是个男孩,年龄大约在12岁左右。我看他手捂着肚子不断呻吟着,一副很痛苦的样子,便赶紧又变成迷你虫飞进男孩的体内。

飞着飞着,“呯”……“哎哟”……,我怎么就撞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我摸了摸撞疼的脑袋,又看了看四周。我找到了病因,原来这个男孩得的是肾结石。于是我拿出一把小锤子将石头砸碎,把石头渣滓倒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里。小男孩立刻停止了呻吟,开始活蹦乱跳的游戏起来。

“医生,谢谢您,谢谢您救了我们的孩子!”

“纳米医生,您真有本事,我们都很需要您!”

“呵呵,不用客气……”我话还没说完,仿佛又听到有人好像又在叫我,“纳米医生,纳米医生,赶紧来啊……”

我的天啊,这一整天下来,我都做了28台手术。

虽然累,但我很快乐,谁让我是个会九百九十九变的纳米医生呢!我更希望生病的人越来越少,健康的人越来越多!

和父母说去看心理医生小作文【二】

假如我会变,我就要变成一位纳米医生,在人体中旅行。哦,我真变成了纳米医生!

我自称“神医”,这天,我接到了一个任务,就是给一个身体里面满是病菌的发烧病人治病。于是,我带好设备,跳进了病人的体内。

我直冲而下,到了喉咙里。“哇”!我大叫了一声,原来他的喉咙里面布满了红色的、白色的小斑点,还有许多绿色、黄色、紫色、灰色、褐色和黑色的细菌!我举起“细菌吸尘器”,一下子把一些离我很近的细菌吸到了吸尘器里。可我的吸尘器很快就满了,我赶紧戴上防毒面罩,免得被传染。

这时,一个白影飞了过来,一下子“吃”掉了好多细菌。紧接着,一大群“人体护卫者”白细胞冲了过来,细菌被打得七零八落!我拿出喷雾,穿上了一件厚厚的防护服,骑上一个白细胞,向人体深处冲去。来到另一个地方,我发现有一些鱼肉之类的食物,我想这应该是胃吧!这里有一些别的细菌,我抄起喷雾想那些细菌喷去,不一会儿就把细菌消灭得干干净净。

我又来到了肝,那里的细菌少得几乎看不见。细菌像在和我玩躲猫猫,好不容易我才把细菌了。跟着我和白细胞经过了其他很多身体部位,最后来到了口腔。我告别了热心的白细胞大军,摘下防毒面罩,可是我现在的最大问题是怎么才能出去。我转动机智的脑子想啊想,最后拿出了一个小型“痒痒炸弹”投了出去,听到一阵笑声之后,我就被喷了来!

接着,我又完成了许多任务……

和父母说去看心理医生小作文【三】

故事概要:原本活泼开朗的蛤蟆先生突然变得情绪低落,整个人的状态和以前都不一样了,他的好朋友河鼠和鼹鼠在报纸上看到咨询师苍鹭的介绍,建议蛤蟆先生去和咨询师苍鹭交流试试。于是蛤蟆先生每周二上午去苍鹭的咨询室聊天,通过和苍鹭的对话以及对话后的思考,蛤蟆先生渐渐探索自我、改变想法,脱离了抑郁的情绪,重新振作起来,而且这时候的蛤蟆先生和抑郁前的蛤蟆先生也大不一样。

在蛤蟆先生和苍鹭的咨询沟通中,涉及了“儿童状态”、“父母状态”和“成人状态”三个名词。“儿童状态”是指人对父母或其他人一直产生依赖情感,在面对、处理事务时运用自儿童时代形成的方式方法。儿童状态还分为“自然型儿童状态”和“适应型儿童状态”,后者是在幼小儿童时期为了在强者父母手下生存而形成的一种状态。处在“父母状态”的人会经常性以强者、教育者的姿态对待他人,“挑剔型父母状态”则会用指责、批评教育的方式,我觉得处在这种状态的男性用现在流行词来形容就是“爹味十足”;而“养育型父母”是用“我是为你好”的态度对待他人。“成人状态”相较于前两者来说,是指能控制情绪、运用思考能力、理智地待人接物。未发生这一切前的蛤蟆先生处在“适应型儿童状态”中,因为他的父亲一直以“挑剔型父母状态”对待他,而他的父亲去世后,蛤蟆先生的朋友獾(huan)也是处在“挑剔型父母状态”的人,所以蛤蟆先生一直被这种爱挑刺、指责他人的人包围。在接受了苍鹭先生咨询和帮助后的蛤蟆先生,理清自己的过往经历和情绪,将自己调整到“成人状态”,改变了从前对工作的看法,唤起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兴趣。

苍鹭在咨询过程中通过询问、引导蛤蟆先生思考、回顾过往经历的方式,让我联想到Steve(史秀雄)在他的播客里提及的课业故事。Steve说他有一门学科的考核不是考试,是交一份论文,论文主题很特别,要求学生回顾自己出生以后的经历并将这些经历写成论文。我当时听到这段的时候,就觉得很别致,也产生了写写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想法,然后这也就是想法,至今没有动笔。不过后来我会在发呆的'间隙里回忆回忆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结合当下自己处理事情的态度或方式,发现过往种种经历对我现在的影响是有迹可循的。弗洛伊德主张的“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是真实的,但阿德勒提倡的“创造性自我即人可以有目的的生活,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合理的。从蛤蟆先生的经历中,读者可以发现这两个理论共存且不矛盾。

书的后半段提到“自证预言”,关于这个概念我在《沟通的艺术》这本书里也看到过。什么叫“自证预言”呢?苍鹭举的例子是:如果蛤蟆先生认为日子过得很糟糕,今天很难过,晚上喝了酒,大醉;第二天早上起来就会头痛欲裂、全身不得劲,这一天会继续觉得糟糕。如此往复下去,就会像最初“预言”一样,日子真的很糟糕。细想之下,“自证预言”带有一定的心理暗示,潜意识中想法和态度会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这样就彷佛冥冥之中命有定数一般,预言成真了。如此看来,鸡汤文里提倡的“每天清晨给自己一个微笑”、“对自己说你真棒”这些观点,还真有一定的效果。

我特别喜欢阅读过程中发现在读的书里内容和以往读过的书、看过的文章、观过的影视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虽然有着种种联系是正常且合理的,但当我自己发现这些相似点后会收获微妙的成就感和喜悦,有一种画面感:在我的脑海里,各种乱糟糟记住的东西慢悠悠、颤巍巍地伸出一根细线,链接在一起,接着知识地图一点点的显露出轮廓。这样的发现也让我之前因为“读过书却无法写出满意的读后感”、“读过书后记不住具体语句与内容”、或者“无法向他人介绍我读过的书籍”这些情况,产生我读了书却什么都无法获得的焦虑感得到缓解。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的人物设定是沿用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童话书《柳林风声》里的人物,因为前者在书里提及了蛤蟆先生一段偷车、入狱、逃狱等惊险刺激的经历,可都是一笔带过,于是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准备之后阅读《柳林风声》一探究竟。巧的是,在新关注的公众号里有一篇文章中,作者晓雪引用了《柳林风声》中的一段话:“文学、童话,在逻辑上都是写的另一种生活。尤其是文学里的童话,是鼓励着人们不要只在真实的生活中来回徘徊,看尽琐碎,那实在是很容易日渐狭小,日渐短浅,日渐猥琐。”我很是喜欢,这不也是阅读的妙处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