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好悄然相逢作文(与美好相逢作文550字)

与美好悄然相逢作文(与美好相逢作文550字)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0-19 10:01:33
与美好悄然相逢作文(与美好相逢作文550字)

与美好悄然相逢作文【一】

漫步在这条幽幽小径,仿佛被绿色包裹着,小径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芳香缠绕在鼻尖,沁人心脾。轻轻地触摸着路边的花草,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这时,一个小男孩手握着可乐瓶,奔跑在小径中。脸上的汗珠调皮地滑落,手中的可乐瓶不时地挥舞。不久,他的身后又来了一位身穿白衬衣的老爷爷,好象是来散步的,慢慢地走着。

突然,那小男孩将瓶子高高抛起,只见那瓶子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随后“砰”地一声,重重的砸在青石板上。又滚了几圈,停在路边。拿可乐瓶如同一个墨点,将这美丽的风景给破坏了……小男孩好象毫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溜到别的地方去玩儿了。

我望着那男孩,叹了叹气:现在的孩子怎么都不知道爱护环境呀?

这时,那位穿白衬衣的老爷爷缓缓的走到瓶子边。只见他用一只手撑着膝盖,一只手伸向瓶子。可手一滑,那瓶子如同抹了油一样,从老爷爷的手中滑落,到更远的地方。老爷爷又慢慢地一只手扶着腰,一只手撑着腿。但可能没站稳,踉跄了一下。老爷爷又缓缓站直,慢慢地挪动步伐,走了过去,艰难地将瓶子再次捡起,他紧握着瓶子朝男孩走去。“哈哈,要被骂了吧!”我偷着乐。

那老爷爷走到那男孩身边,牵起男孩的手:“孩子,你觉得这儿的风景美吗?”那男孩点点头。老爷爷笑着说:“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乱扔垃圾,这的风景还美吗?”小男孩的脸如同熟透的苹果,沉低低地挂在脖颈上。他从老爷爷那接过瓶子,走到垃圾桶旁,扔了进去。老爷爷的嘴角泛起一阵涟漪,眼睛笑成一条缝,如同一抹清新的阳光。

这条小径依然美丽,这儿的花草树木依旧茂盛。在这晴朗明丽的早晨,我在这美丽的风景中感受到: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美,在我的身边悄然的绽放。

与美好悄然相逢作文【二】

从未想过那样的笑会在一位年近迟暮的老人脸上出现,那样温存的、柔软的笑,有爱意如水般从皮肤的褶皱间淌过。美,就象门前摆着的菊花,悄然绽放。

从不知老人多大年纪,也不曾去关心,老人却一如既往地待所有人都热情。“上班呀,路上要小心。”“开车要慢点儿,健康最重要。”“别忘了带伞,下午要下雨的。”她这样亲切热乎地招呼着每个人,被招呼的人或是轻轻点头后离开,或是停下脚步,也熟稔地拉过老人,唠上几句:“是呀,你也是。”老人就会显得极为愉快,为了这被人接受的好意,她的嘴角会轻扬,漾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笑容。

“小姑娘,这么早,上学去哈?”我点点头。“好呀,念书好呀,要记得多学点儿知识喔。”清晨的空气潮湿却又刺骨,老人就在门前微微颤抖,门前两盆金黄的菊花含着苞儿摇晃着,与老人一起目送着我离开。

听说老人是个苦命的人,儿女不孝,把她当作累赘,都对她避之不及。我曾见过老人的儿子来看望她。那一天老人的屋前屋后似乎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她的笑意掩饰不住地充盈在脸上,就连屋前那两盆久未开放的菊,也似乎涂抹上了这喜庆的色彩,氤氲开一抹湿润的明黄。老人的儿子就在她浓浓的期待中来了,却是冷着脸,将带来的一些生活必需品放在桌上就要走,无视为他精心打扫的房子与准备的吃食。她带着些乞求的目光想要留住儿子,却是留也留不住,满屋子的希望与喜悦,都随着她儿子的离去黯然失色了。

我以为老人会消沉下去的。过了一段时间,我却惊讶地发现,老人门前那两盆久久没有动静的菊,有一盆已经独自绽放——细嫩鹅黄的蕊,明黄的花心,象一团燃烧的火焰,“火光”中映出老人依旧含笑的眼。忍不住走进老人的屋子,与她攀谈起来。说话间,还是忍不住问了老人儿子的事,老人先是一愣,空气也象凝固般静止了,当我正在为自己的冒失后悔时,老人却低声开了口:“是我做得还不够好,身为一个母亲,我应该做得更多,或许这样,他就会意识到我对他的好。”说到这里,老人笑了,满脸的皱纹里,流淌着绵远的爱。我静默着,却在心底为这样甘于付出而感动。老人的笑,就象门前的菊,绽放在这个稍显寒冷的季节,却温暖了我所有的记忆。

美,悄然绽放,即使是年老体衰,美貌也早已逝去的老人,也会绽放美丽,让人感受到如沐初阳的温暖。

与美好悄然相逢作文【三】

漫步在这条幽幽小径,仿佛被绿色包裹着,小径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芳香缠绕在鼻尖,沁人心脾。轻轻地触摸着路边的花草,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这时,一个小男孩手握着可乐瓶,奔跑在小径中。脸上的汗珠调皮地滑落,手中的可乐瓶不时地挥舞。不久,他的身后又来了一位身穿白衬衣的老爷爷,好像是来散步的,慢慢地走着。

突然,那小男孩将瓶子高高抛起,只见那瓶子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随后“砰”地一声,重重的砸在青石板上。又滚了几圈,停在路边。拿可乐瓶如同一个墨点,将这美丽的风景给破坏了……小男孩好像毫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溜到别的地方去玩儿了。

我望着那男孩,叹了叹气:现在的孩子怎么都不知道爱护环境啊?

这时,那位穿白衬衣的老爷爷缓缓的走到瓶子边。只见他用一只手撑着膝盖,一只手伸向瓶子。可手一滑,那瓶子如同抹了油一样,从老爷爷的手中滑落,到更远的地方。老爷爷又慢慢地一只手扶着腰,一只手撑着腿。但可能没站稳,踉跄了一下。老爷爷又缓缓站直,慢慢地挪动步伐,走了过去,艰难地将瓶子再次捡起,他紧握着瓶子朝男孩走去。“哈哈,要被骂了吧!”我偷着乐。

那老爷爷走到那男孩身边,牵起男孩的手:“孩子,你觉得这儿的风景美吗?”那男孩点点头。老爷爷笑着说:“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乱扔垃圾,这的风景还美吗?”小男孩的脸如同熟透的苹果,沉低低地挂在脖颈上。他从老爷爷那接过瓶子,走到垃圾桶旁,扔了进去。老爷爷的嘴角泛起一阵涟漪,眼睛笑成一条缝,如同一抹清新的阳光。

这条小径依然美丽,这儿的花草树木依旧茂盛。在这晴朗明丽的早晨,我在这美丽的风景中感受到: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美,在我的身边悄然的绽放。

与美好悄然相逢作文【四】

街边有两棵腊梅,一棵在东首,一棵在西首。

我不知道它们的年纪,很多人都不知道。家里的老人告诉我,他们搬来这里前,就有这两棵腊梅了,年年开花。

我喜欢这两棵腊梅。每年冬天,当雪花飞扬,腊梅的花就开了。它的花蕾像一粒纽扣那么大,黄里透着白,白里透着红,阵阵清香在街边四逸开来,这香透着甜,沁人心扉。喜欢它的花,喜欢它的香气,更喜欢它雪中傲然的风骨。无论多冷,路过树边,我都不禁停下脚步,细细欣赏。

人们都喜欢这两棵腊梅。可是啊,有的人却看不惯了,他们叼着香烟,穿着西装,拿着公文包,小心翼翼地从车上下来,生怕弄脏了他们的皮鞋,看也不看地说:“路太窄,要拓宽。”回头就坐进了车里。车,一溜烟地开走了。

工程队来了,他们开始搅拌水泥,向被砸开的路边浇去,流动的水泥像是洪水猛兽,咆哮着大叫着向西首的腊梅奔去。

树是不能动的,离了土,树就会。于是凝固的水泥像是乌龟的硬壳,生生的盖在腊梅突出的根须上。虬须满布的树啊,找不到水,找不到土,只有冰冷的水泥,干燥的空气。

西首的树了。

于是啊,工程队的人把它砍断了,拦腰砍断的树只剩树桩,突出的根隐约可见,诉说过去的故事,刺痛人们的心灵。

人们看不下去了,纷纷出面去阻止工程队,西首的树无法复生,东首的树不能重蹈覆辙。水泥搅拌机停了下来,铁镐铁锤被放在了路边,人们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可是啊,第二天清晨,当人们揉着朦胧的睡眼向窗外望去时,水泥的界限早已一寸一寸前进,硬生生地包裹住了东首的树根。人们咬牙切齿,只恨自己的粗心大意,又失去了一棵腊梅。

冬天到了,东首的树没有开花;春天过了,东首的树没有发芽。

于是,人们便坚定地相信,东首的树也了。

冬天的路上还是很冷,却始终没有下雪。地上的水被凝成了冰,冻成了石块。默默地走在人来人往的宽阔的道路上,我感到了无尽的孤独和怅然若失。

忽地,我闻到了一阵芳香,甜甜的,有种沁人的香气。抬头寻找,东首的腊梅桩上,还是那么沧桑,但它的枝干上,却开出了星星点点的腊梅!

这花比以往要小,比以往要淡,但香气还是那么的沁人心扉,让人沉醉。花蕾上仍有些许的水珠,像是朦胧的睡眼。东首的树就像沉睡了一年的睡美人,此刻慢慢醒来,给人们了惊喜。

人们说是上天让它活了过来,我却不这么认为。是它的风骨和不屈的意志救活了它,让它在苦涩的`水泥中复活过来,重新放出光彩。

美,悄然绽放……

与美好悄然相逢作文【五】

家是每个人心中温暖的一个角落,有很多的元素构成。在生活美学家蔡颖卿的这本书里,是她对家的理解,对家装修的经历和感悟。看到了空间与生活与实务的结合,诠释了美好生活的空间意义。

本书从对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慢慢细说各种设计理念和空间美学,数百张实拍照片今昔对比解说,向我们读者完整呈现30个空间的生活表达。

作者蔡颖卿对于空间的追求是实用与美的结合,实用比美更重要。

蔡颖卿对于生活,对于空间,对于美,对于饮食的细腻是最为打动我的地方。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都在向外走,往外看,很少把心思放在好好生活上。喜欢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忠于自己,也忠于简单纯粹的生活。从生活中感悟爱,并将爱返还给生活。

家是我们卸下面具,最让人轻松的地方。家的设计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品味。

一个好的居家环境,是一个家庭生活有质量的基础,所谓的豪宅,就是“好宅”,赏心悦目,各种用具都待在它们该待的地方,取拿方便,起居舒适。一个好的住宅,需要具备各种应有的功能,以及与居住在其中的人的作息密切结合。

“用”,空间才有人的能量;而“维护”是表达我们对空间的敬意。无论身在何处,人与空间都是彼此照顾、彼此效力的。

房子是用来生活的,它的好坏也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我非常喜欢序中的一段话:我们在这空间中呼吸和成长,所有的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甚至是每个人的生、老、病、,都发生在这里。这也是为什么打造一个舒适安定的家、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可以带给自己和全家人乐趣及安全感,甚至能提升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衍生更新的了解与喜爱。

豪宅就是好宅,虽然不是室内设计师,对美的感受从不缺失。一个舒心的居住空间,一份生活的热情。

我心目中的豪宅,就是‘好宅’,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如此温暖。

家应该是简单,朴素,温馨,协调而有质感的空间。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空间是一个容器,装的生活。”而我一直心心念念可以拥有一方天地,空间无须多大,容得下我一人三餐四季即可,如果可以,再加一猫或一狗就完美了。这俨然已经成为我生活的动力源泉,只希望这动力源可以持久再持久些。

清洁是环境美学的基础。没有清洁的观念,空间的质量得不到维护。改变一个空间的质量,不一定是要通过重新装修,毕竟装修的机会不是说有就有的,但清洁却能使空间立即发亮。所以,平凡如我,买不起豪宅,也没有室内设计和对于美学的才能,只有撸起袖子,勤劳的多做做清洁了。

我们在空间中所见到的颜色是环境中所有色彩彼此影响的总结,它不像调色盘,颜色的相混有其规则可循,而已经是各种感受的归纳。

空间是充满灵气的,并非毫无活力,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让她“活”起来,美起来。

读完,有很多收获。特别令人感动和羡慕的是作者文字中的生活得稳和美!人终究需要有一个固定的住所,以便漫游时有出发点和归宿之处。家 无需要多奢华,打造一个让自己舒服心安的避风港即可。

烹饪、缝纫、装修与写作都是蔡颖卿无师而成的。从烹饪到缝纫到装修,对于美的领悟是相通的。当每一种工作到临时,她从没想过“我不会”,而是透过自己对生活的有主见,广阔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美的追求和想象力,不畏辛劳的身体力行,无比强大的执行力意志力获得成功的。这本书通过分析空间来分析生活,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她生活中的精彩一面。

人生一世,总需要那么一个温馨的地方来安放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家,总能使我们身有所安,心有所依。

生活中的我,对于空间、设计,是没有什么概念的。这本书中,蔡颖卿也在说她不是内行,但真的特别喜欢她的装修和设计风格。以后,要是我有自己的房子了,也要试一试装修和设计,让家温馨,充满柔和和关爱。

与美好悄然相逢作文【六】

暑假,我读了丁昌桂老师的《名教师是写出来的》这本书,这本书说明了教育写作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提供了教育写作的路径和方法。所以,我想就为什么要教育写作、教育写作写什么、教学写作怎样写这三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是为什么要教育写作?

“鼓励从低起点的功利性追求起步,但绝不能因此停步,而应向着更高的目标与价值取向迈进,达到把职业价值与人生价值和谐统一的美妙境界。”书里是这么说的。说实话,大部分教师刚开始进行教育写作都是基本都是迫于外界压力:或许是为了评职称、或许是学校要求、或许是为了考核、又或许是为了稿费和荣誉……总之,目的都不单纯,很少有人为因为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而自发的进行写作,这也就是说教育写作基本是从功利性追求起步的,创作的思想境界也不高。但是,起步低没关系,只要不停下来沾沾自喜,而是追求更好的目标与价值,那教育写作就有发展和提升的可能。

“教育写作,改变了教师述而不作的定势,让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搬运工变成了知识的生产者,从感性的实践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实践中淬炼,更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写作改变了他的思维品质,使他怡情养性,静下心来。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不停地写作使他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技术,也提高了教学效能。”这些也正说明了教育写作的发展与提升对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随着教育写作能力的进步,教师对教育与教学的思考也会逐渐深入。照本宣科、几十年如一日的机械式教学也许永远在原地踏步,而教育写作可能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创造中深化。积极的教育写作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它能够锻炼教师的思维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写作是基于教育生活中问题的观察,思考与表达,通过仔细观察,勤奋思考,渐渐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增强了。”教育写作有助于梳理教师在教学中的获得的种种想法,能够让模糊的思绪变成清晰的思想,更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因此,教育写作是必须的,是基本积极的。

其次就是教育写作写什么?

丁昌桂老师说,教育写作是写问题,问题也就是矛盾。那么问题从哪来呢?我想讲的是“问题从哪来”中的一个小小的点——问题是“从学习中思考辨析而来”。

书中有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直被认为是歌颂北宋的繁荣的画作,我从来没有对这种理解产生疑惑。但是丁桂昌老师在书中写道:“看似包罗万象的《清明上河图》上,少了两种最常见的动物——马和羊。”他认为马匹和羊皮都是军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从而暗示了北宋重文轻武的窘境,但是皇帝却只读出了歌颂,因此,北宋的积病没有得到救治,最终灭亡。丁老师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就是创造性解读,在这之前我从未注意到《清明上河图》还能有此深意,这种解读开阔了我的思路。

第二个例子则是对《我不是最弱小的》创造性、深入型解读。在之前的备课中,我对这一课的理解一直流连于课内,却从来没想过思考过为什么“一家四口出行,居然只带一件雨衣”的问题。丁老师从作者入手,终于从他的一本著作中找到了原因:原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孩子都有严重的心灵创伤,所以设定一家四口只带一件雨衣,是为了让孩子去经受风雨的洗礼,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那为什么又要保护蔷薇花呢?因为当时粮食匮乏,蔷薇花果酱要供过冬使用,所以文中的深意是家长会等待时机在暴风雨中教育孩子,保护更弱小的花儿。

这就是从学习阅读中思考辨析,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读。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像这样敏锐地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创新解读,写出问题,解读问题。

最后就是教育写作怎么写?

不仅文学创作是从思想感情的触发起步的,教育写业也是从思想感情的触动起步的。面对同样的外在现象,有的人会受到触发,而有的人却无动于衷。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没有对教育材料的高度关注以及敏锐的思想,那么,就不可能抓住灵感、引发触动。

但仅仅有触动,是不能完成教育写作的,触发就像灵感一样,只是一个大体的目标,朦胧的想法。如果你不能够沿着这个思路,一直深入地研究下去,探索下去,那么这个触发,也仅仅只能成为镜花水月,转瞬即逝。所以仅仅有触动,是不能完成教育写作的,触发就像灵感一样,只是一个大体的目标,朦胧的想法。如果你不能够沿着这个思路,一直深入地研究下去,探索下去,那么这个触动,也仅仅只能成为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如果把教育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人形成的过程,那么触发就是构成人的骨架,它可以帮助你确定大体方向和模糊框架;而对这个触发进行深化,有意识地收集材料,则是为人带来支撑点与肉;接着,对这些材料进行熔炼、进行规划,、进行精简,也就是所谓的“意化”,这个人才能变得“肌理匀称”;而通过序化,调整并规划教育写作的文章结构,则让这个人的人体结构合理、和谐;再对教育文章进行物化,则是为这个人编织美丽合身的外衣;最后,对教育写作的成果进行“冷却”、“窖藏”,就是让这个人沉淀出出众的“气质”。

这就是教学写作的过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丁昌桂老师对教育写作的理解实在太透彻了,这本书只读一遍远远不够,只有常读常思考,才会常有新感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