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作文(听妈妈讲故事五年级作文)

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作文(听妈妈讲故事五年级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2-04 05:26:28
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作文(听妈妈讲故事五年级作文)

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作文【一】

电影圈有句格言:“远离水、孩子和动物,他们全都能毁掉你的电影!”这个魔咒式的警示出由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此三者的驾驭性委实是个挑战,尤其是孩子,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以及下一秒能干出什么,所以哪怕是艺术追求没那么高的电视圈,轻易也没人敢招惹熊孩子。而就在上周末,北京台逆市而动,推出了大型亲子互动节目《妈妈听我说》,竟把话语权交给了二十位熊孩子。

带过孩子的想必都有心得,一个孩子是一只麻雀,两个孩子是一群麻雀,二十个熊孩子那就是一整个麻雀的星球。参与过节目录制的人还知道,录制节目和盖房子一样,都有事先规划好的蓝图,需要严格按照策划流程来执行。那么问题来了,要在一个麻雀星球让熊孩子们字字珠玑,并梳理出一条理性而清晰的话题脉络来,想想都令人头疼。对此,芒果台《爸爸去哪儿》的攻略是,精选孩童四五枚,且由明星爸爸一对一地引领,并在简单的游戏环节中捕捉孩子的本真萌趣,星爸是主导。《妈妈听我说》并不是游戏真人秀,它当归位话题类节目的箩筐,节目中没有家长保驾护航,孩子们需在互动辩驳中碰撞交锋,童趣之外,还承载着亲子困惑的探讨。

如果仅只从舞台阵仗看《妈妈听我说》,就像是一档时髦的相亲节目,二十位萌宝呈U形排开,只留一个开口放妈妈进来。萌宝们严阵以待,妈妈带着自家亲子困惑登场闯关,就好比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如若大多孩子说不,就会送入小黑屋“改造”。妈妈们登上的小车看似轻盈,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囚车,只有获得多数判官宝宝的支持,方得萌宝们助力打消自家孩子的一些个“非分”念头。

话题类节目是个系统工程,录制时长往往消耗大半天,要让宝宝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分守己五分钟十分钟还好,一站就是若干小时而且还要二十位宝宝始终如一保持阵型,显然不比马戏团驯兽容易。这种节目做得顺时将精彩纷呈,做得不顺,幕后团队或将被熊孩子们活活整。因此二十位熊孩子组成的萌宝天团经过精选,其中不乏《小爸爸》里饰演夏天的童星朱佳煜等熟脸,可谓个个都是小人精。

从首期节目呈现的几个段落来看,虽说完成度参差不齐,孩子们时而小大人时而无厘头式的辩驳展露无遗,执行团队的耐受力和执行力可见一斑。而来宾是节目制衡萌宝们造次一大法宝,其中尤以五岁的化妆小狂人鹤立鸡群,这妮子不仅天性爱美,辩才更是了得,好一出舌战群儒,将二十位萌宝和主持人乐嘉一并挑翻。星妈则是提升节目容量和关注度的另一大利器,第一次带女儿亮相的买红妹被自家女儿扣上了“母老虎”的大帽,而一心想儿子大方示人的张惠春无意间让儿子贴上了羞萌的标签。

《爸爸去哪儿》火了,赚了个海满,亲子节目貌似迎来了春天,年内还有《家有儿女》、《爸爸你好吗》、《辣妈学院》、《爸爸请回答》、《改造熊孩子》和《宝贝看你的》等二十多档亲子节目将与《妈妈听我说》竞技,扎堆势太令人堪忧。还好《妈妈听我说》并非跟风复制,有着自己的定位和使命,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在抑制孩子天性和剥夺孩子话语权等亲子理念主导的当下,尝试着将话语权交给一帮熊孩子,让儿童话语权大行其道,实验探索价值不容小觑。

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作文【二】

尽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口号喊了数十年,不过,实事求是地说,纵观中国教育尤其亲子教育发展现状十分迟缓,很难和西方国家开放式教育并驾齐驱。也正因之,日积月累,习惯了“中国式教育”的教师或家长们鲜有对萌宝内心需要进行关注。

在此意义上,由北京卫视播出的大型萌宝话语权亲子节目《妈妈听我说》来得恰到好处。00后虽然生活在五彩多姿的生活环境中,但是从节目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内心是非常纯净的,三观很正,有着超于小孩子甚至是成人的观念和心理。通过节目可以看出,00后其实是讲道理的,不只是贪玩蛮横有优越感,他们有着自己更深刻的思考。00后的言论让我们很多成年人非常汗颜和感动。

细数历数,时下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亲子类节目不可谓不多,从《爸爸去哪儿》到《爸爸回来了》不一而足,似乎热衷于户外运动的父爱才是亲子类节目的主体。相比之下,作为亲子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妈妈”这一角色远被忽略。从某种意义上,从生育角度和社会角色扮演这双重角度来说,在越来越多人的眼里,“妈妈”似乎已沦被“生儿育女”的工具和新时代的“保姆”,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别的。

中国儒家文化中,向来有着“严父慈母”这一说。不管“孟母三迁”也好,“岳母刺字”也罢,亲子教育永远离不开“妈妈”这一群体。也正因之,我个人觉得,相比《爸爸去哪儿》这类户外体验式的“父爱式亲子教育”,《妈妈听我说》这类“母爱亲子教育”反倒更真诚、有趣得多。

不容回避的是,相比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来说,尽管物质进步不止一大截,但现在的孩子内心压力山大,精神上也不轻松。也正源于内心之累,绝大多数孩子似乎都过早地失去了童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像成年人一样和成人平等地沟通和交流,寻找一个精神的突破口。然后在传统意义“妈妈”的眼里,失去了沟通环境和亲子平台,想要实现这一点显然不太容易。

一言以蔽之,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尽管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所以,孩子们亦很需要一个“心理健全”的家庭医生——妈妈为自己进行精神梳理。想在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不过,幸好,《妈妈听我说》这档亲子类节目的出现,为那些遇到了“问题”的孩子找到一个沟通、发泄和缓解内心压力的`出口。

尽管《妈妈听我说》和《爸爸去哪儿》同为亲子节目,但两者的定位大相径庭。相比之下,如果说《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户外、陪伴、益智类真人秀节目的话,《妈妈听我说》则是一部现场PK火药味儿十足的室内情景剧。这档“亲子类”情景剧,绝不同于《家有儿女》系列剧家长里短式的卖萌,亦不同于其他。节目中即有萌宝对成年妈妈的质问,也有20位或犀利或卖萌或深度极品萌宝对当事“妈妈”的审问,主持人乐嘉变身“孩子王”,作家六六以“妈妈桑”的方式充当情感观察员,这对“性格专家+心理大师”的非常组合刚柔并济,不失看点。而在节目最后,当事“妈妈”和当事萌宝最终握手言欢“从对抗走向对话”,更多意义上实现了自己的情感诉求。所以,我们与此说这是一档亲子节目,莫不如说每一期都是一部好看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育儿教育大都是“灌输式”教育,譬如“听家长和老师的话”等等,这种“强制”教育和填鸭教育必须有很大的缺陷。相比之下,《妈妈听我说》这档节目率先上阵,让“辣妈”放下姿态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赋予孩子更多的话语权,从精神对抗走向对话,值得称道。

没有个性的学校绝对不是一所好学校,那只是一个习惯于填鸭式应试教育的教育连锁店。同样,一个不会和孩子沟通和对话的父母本身也不是一个合理的父母,只是一个“长官”式的家长。在此意义上,如果说《妈妈听我说》是一档亲子类节目的话,莫不如说是一堂献给亲时代家长的公开课。

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作文【三】

《妈妈听我说》已经播放至第三期,经过前两期节目的收视以及口碑成绩可看出,其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还是蛮受欢迎和认可的。自从独生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后,亲子类的电视节目就越发的受关注,因为一个大家庭的希望和前景都将寄托于这个独生娃娃,所以父母们特别的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和传导。可是不管多么精明、多么用心、多么认真的对孩子进行呵护教育管理,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哪怕父母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时间里都是正确的,可那百分之一也许就是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源。

经过对《妈妈听我说》三期的观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大部分父母们基本都是在无所准备的情况下迎接孩子的到来,节目中许多妈妈也由亲口承认,其实很多时候不知道怎样去对孩子进行教导,也是在一边摸索、一边教育。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教育孩子法,在实践中学习、在问题中领悟,相比欧美国家的父母,他们在孩子出生前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也必须上一些育儿学习班,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一种错误。在做父母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后续对孩子教育问题上,很明显的看出中国父母的严重不足。

这种大的趋势和成熟教育体系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实现,但从目前的孩子教育问题上何以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特别是现在的许多80后父母,本身就对育儿方面少、缺知识。而且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本着孩子必须完全服从、听命父母而进行的,孩子完全遵循意为听话、孝顺;反之就会责怪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不孝顺。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认为做什么好、怎样做比较好,将这种思想强制实行于孩子身上,我们父母主观教育也是一种错误。

而《妈妈听我说》节目的呈现,则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善了这一问题。节目以给予孩子话语权、让妈妈倾听的方式进行,听听孩子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听听孩子对于妈妈在教育自己的过程中,有哪些做法和行举使得自己不愉快、或是接受不了的。节目中的各个家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问题都是千奇百怪、各有不同,每一期的节目都能折射出中国家庭里育儿教育的不同问题。

就拿上一期节目中的两个典型问题来讲,第一个是关于妈妈给我个拥抱的问题,女儿投诉妈妈在生活中几乎不给自己拥抱,使得自己感觉不到妈妈的爱和温暖。从妈妈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中国传统情感表达方式的缺陷所致,妈妈小时候也没怎么受到过母亲的拥抱,自己也属含蓄型的妈妈,所以在自己身为妈妈之时,不太愿意去拥抱孩子,认为太过娇羞。

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这又是一种情感的需要,一个简单的拥抱可以给予孩子内心的满足和鼓励。从针对这一问题,节目中其他孩子的看法也不难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对于妈妈给予审判的意见,在他们的言辞之中,都认为妈妈应该给予孩子拥抱,因为这是一种爱、是一种奖励、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满足。而对于我们观众来讲,这也是给予了其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情感交流时一些启示,也会或多或少的改变着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第二个是关于妈妈不陪自己吃饭的问题,孩子投诉妈妈在吃饭的时候自己看韩剧,不同自己一起吃饭,不开心。这一问题刚出现出来的时候,台上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认为妈妈的做法不对,而当妈妈阐述自己辞了工作全心教育孩子,其他时间都在陪护他,唯独吃饭时想做一点自己的事,并且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才有了吃饭时自己看韩剧的习惯之后,也有几个娃娃想改变开始的意见,认为妈妈这样做可以理解。

从这个问题的根源上看,妈妈几乎是在用自己的全部时间陪孩子、且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都没错,但从科学的方向去审视这个问题,则并不是一种全心陪护和独立性的最佳方式。既然孩子需要吃饭的时候妈妈陪着一起吃,妈妈是应该去实现和满足的,而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上,其实可以从别的事情和时间上去实施。

在这两个问题的呈现上,通过孩子的投诉、以及台上其他孩子们的真实意见,妈妈们终于领悟和反省过来,其实有些方面确实不能太过主观、不能太过自私,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满足孩子的愿望、遵循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重要。而在这些问题反思和孩子思想反馈之后,妈妈们则可以更加理性而又科学的教育辅导孩子。

所以,从节目的主题来看,《妈妈听我说》给予孩子话语权,让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想法,通过在节目中将各种不同家庭教育问题的呈现,给予妈妈一种反省和学习,改善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教育方式,让育儿教育更加科学人性合理化。虽然节目中每每呈现的是某一个家庭的问题,其实它也折射出了其他许多家庭中的类似问题,父母们通过观看节目,通过聆听如此之多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是可以有助于家庭教育质量和孩子生活环境提升的。所以,很多时候,其实孩子们的所言甚是,也是一本育儿经。

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作文【四】

以80后为代表的都市主流群体正在全面进入“育儿期”,每天朋友圈里有半数都在秀宝宝、秀温馨,每个人都沉浸在生儿育女的喜悦中,相辅相成,育儿亲子类产品随之大热,各大卫视纷纷转向低龄化、童趣化,育儿亲子类节目花样百出,北京卫视《妈妈听我说》是其中把娱乐与实用两大属性结合得最好的一档。

《妈妈听我说》已播出三期,每一期都看点十足,而且有渐入佳境之感。继前两期的幸运小萌宝们纷纷向妈妈“开炮”,就养宠物、化妆、家法棍、表格式教育等问题大吐苦水取得一定成效后,这一期提出的话题变得更加微妙,更加深入内心。

“晴格格”王艳不准儿子球球吃零食,一位妈妈总是在陪宝宝吃饭的时候看韩剧,一位妈妈从未主动拥抱过自己的女儿,还有一位妈妈因为女儿身体不好,经常把她留在家里不让去学校,这些七分正确三分不妥的亲子教育观念不仅让几位身为当事人的妈妈感到困惑,相信每一位电视机前的妈妈也经常遇到并不知如何是好。

那么遇到这些难题怎么解决呢,别着急,《妈妈听我说》不仅会给出正确的办法,还会运用心灵层面的沟通,彻底消除妈妈与孩子的隔膜。

办法并不复杂。原理是这样的,从不一样的角度,看相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亲子育儿方面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妈妈和宝宝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意见当然无法统一,孩子到底该不该吃零食,拥抱对宝宝的成长有多重要,这些其实都不是事件本身的问题,而是家庭内部的沟通、理解出现了障碍,如果所有妈妈都能像参加《妈妈听我说》这样,用心倾听宝宝的想法,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对等的交流,再用双方可以认可的方式给予解决,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相信,萌宝们并不是非要争取到什么自主权,而是希望得到妈妈们发出更投入的关爱。这一代妈妈真的应该庆幸,在经济条件相对富足的当下,养儿育女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可是正因为如此,很多妈妈忽略了宝宝的心声,总以为给宝宝提供最好的条件就行了,其实远远不够,有时候,一次专注的交谈,一个发自内心的拥抱,所能产生的幸福感要远远超过物质投入的转化。

在当下林林总总的亲子类综艺节目中,《妈妈听我说》的最大价值是让孩子们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真实的想法,因为真实,所以有价值。回想前几期节目,萌宝们的吐槽每一句都不是无心之言,童方确实无忌,却也无比真实,有时候懂事的孩子把一句忍住没说,可能会形成一生的心结。年轻的妈妈们,千万不要打压,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哪怕是错的,也比有话藏在心里强上一万倍。

虽然不是所有的妈妈和宝宝都有机会去参加节目,但是通过《妈妈听我说》,很多宝宝找到了“萌友”,听见了自己也想说的话,妈妈们也及时听到了宝宝的真实想法,这就是节目的意义所在。

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作文【五】

在此意义上,由北京卫视播出的大型萌宝话语权亲子节目《妈妈听我说》来得恰到好处。00后虽然生活在五彩多姿的生活环境中,但是从节目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内心是非常纯净的,三观很正,有着超于小孩子甚至是成人的观念和心理。通过节目可以看出,00后其实是讲道理的,不只是贪玩蛮横有优越感,他们有着自己更深刻的思考。00后的言论让我们很多成年人非常汗颜和感动。

细数历数,时下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亲子类节目不可谓不多,从《爸爸去哪儿》到《爸爸回来了》不一而足,似乎热衷于户外运动的父爱才是亲子类节目的主体。相比之下,作为亲子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妈妈”这一角色远被忽略。从某种意义上,从生育角度和社会角色扮演这双重角度来说,在越来越多人的眼里,“妈妈”似乎已沦被“生儿育女”的工具和新时代的“保姆”,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别的。

中国儒家文化中,向来有着“严父慈母”这一说。不管“孟母三迁”也好,“岳母刺字”也罢,亲子教育永远离不开“妈妈”这一群体。也正因之,我个人觉得,相比《爸爸去哪儿》这类户外体验式的“父爱式亲子教育”,《妈妈听我说》这类“母爱亲子教育”反倒更真诚、有趣得多。

不容回避的是,相比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来说,尽管物质进步不止一大截,但现在的孩子内心压力山大,精神上也不轻松。也正源于内心之累,绝大多数孩子似乎都过早地失去了童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像成年人一样和成人平等地沟通和交流,寻找一个精神的突破口。然后在传统意义“妈妈”的眼里,失去了沟通环境和亲子平台,想要实现这一点显然不太容易。

一言以蔽之,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尽管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所以,孩子们亦很需要一个“心理健全”的家庭医生——妈妈为自己进行精神梳理。想在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不过,幸好,《妈妈听我说》这档亲子类节目的出现,为那些遇到了“问题”的孩子找到一个沟通、发泄和缓解内心压力的出口。

尽管《妈妈听我说》和《爸爸去哪儿》同为亲子节目,但两者的定位大相径庭。相比之下,如果说《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户外、陪伴、益智类真人秀节目的话,《妈妈听我说》则是一部现场PK火药味儿十足的室内情景剧。这档“亲子类”情景剧,绝不同于《家有儿女》系列剧家长里短式的卖萌,亦不同于其他。节目中即有萌宝对成年妈妈的质问,也有20位或犀利或卖萌或深度极品萌宝对当事“妈妈”的审问,主持人乐嘉变身“孩子王”,作家六六以“妈妈桑”的方式充当情感观察员,这对“性格专家+心理大师”的非常组合刚柔并济,不失看点。而在节目最后,当事“妈妈”和当事萌宝最终握手言欢“从对抗走向对话”,更多意义上实现了自己的情感诉求。所以,我们与此说这是一档亲子节目,莫不如说每一期都是一部好看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育儿教育大都是“灌输式”教育,譬如“听家长和老师的话”等等,这种“强制”教育和填鸭教育必须有很大的缺陷。相比之下,《妈妈听我说》这档节目率先上阵,让“辣妈”放下姿态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赋予孩子更多的话语权,从精神对抗走向对话,值得称道。

没有个性的学校绝对不是一所好学校,那只是一个习惯于填鸭式应试教育的教育连锁店。同样,一个不会和孩子沟通和对话的父母本身也不是一个合理的父母,只是一个“长官”式的家长。在此意义上,如果说《妈妈听我说》是一档亲子类节目的话,莫不如说是一堂献给亲时代家长的公开课。

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作文【六】

中秋之夜,我们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电视,忽然边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我问妈妈:“妈妈,您能给我讲讲你小时候的故事吗?”妈妈微笑地点点头,给我讲起了她小时候的.故事。

那时候妈妈住在农村,当时条件很差,没有电,也没有高楼大厦。记得也是一个中秋夜,天很闷热,妈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做完作业,连忙搬条躺椅来到庭院中,和忙碌了一天的外公外婆一起乘凉,我们一边剥着自家种的花生,一边听外公海阔天空地大扯一通,庭院中不时传来哈哈地笑声。夜深了,妈妈也在外婆用蒲葵扇“啪啪”赶蚊子的声中睡着了。

记得还是一个中秋之夜,天阴沉沉的,妈妈听同学说邻村要放电影,缠着外婆要去看,因为有五六里路,天气又不好,外婆起先不同意,但禁不住妈妈的皮硬磨,终于答应了。妈妈和几个同学一路上有说有笑,甭提多开心了!刚进村,就听到了马达隆隆的声音,来到操场,只见竹杆支撑的幕上放映的是《孙悟空大闹天空》。妈妈和同学连忙搬了几个石块,坐在了操场的最前面,可爱勇猛的孙悟空深深地吸引住了妈妈。看着看着,忽然妈妈感到脸上一阵凉意。啊,天下雨了!回头一看,操场上的人已所剩无几,妈妈和几个同学连忙往家里跑。到家后,已是落汤鸡一只,免不了外婆的一通唠叨。

妈妈的童年虽然很苦,但也是很有趣。如今,我觉得我实在是很幸福,每天想看电视电影用不着跑那么远,家里有电视,电脑,热了有电风扇,空调。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变好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