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子写的作文感慨(发朋友圈说儿子的作文写得好)

读儿子写的作文感慨(发朋友圈说儿子的作文写得好)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4-07-29 03:02:46
读儿子写的作文感慨(发朋友圈说儿子的作文写得好)

读儿子写的作文感慨【一】

最近还好吗?老爸给你邮来一本书,上次你物理没发挥好,主要原因是你对知识点还不很熟,对规律掌握的还不透。老爸啰嗦几句,但愿对你学习有所帮助。

学习理科要努力做到“去活来”。就是说把知识点、公式和规律性的东西牢牢记,“万变不离其宗”你们练习的所有的题型,都是物理规律和公式的演化运用,做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掌握公式和规律的过程,当把知识点了解地稀巴烂熟后,建议你闭下眼睛,梳理归纳一下——你会发现千百道题其实也就是10来个公式的“演义”,你把公式和知识点用“活”了,你就能熟能生巧了,这就是物理现象中的升华,这个过程就相当于“葡萄酿酒”,腐烂后就是升华,你会发现万物一理,你就能够举一反三,你就能够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从而把自己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像小鱼一样快乐的游泳。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要轻视那些简单的题,越是简单的题越适合人们更快的掌握规律,况且所说的难题也是由简单题组成的,“简则明,繁则乱”不要让难题搅乱你的大脑,不要让难题妨碍你对规律的掌握和对公式的运用。当你深刻熟练地掌握了规律和公式,才能做些难题。随着智力的开发,你会发现难和易、简和繁都是相对的,把简单的题思考复杂,把复杂的难题变简单,做题其实练的是思维,练的是规律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艰苦学习的过程是化简成繁的过程,也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思考的过程就是化繁成简,就是万象归一,就是百川归海,这时候你心就空洞了,你头脑就灵活了。学习的过程就是反复的化简成繁、化繁成简。所以老爸建议你在课堂上、在学习中要尽情地让大脑化简成繁,就像春天的树木一定要枝繁叶茂;在复习总结时,或者在去教室、回宿舍的路上,自己要放慢脚步,给心灵来个化繁成简,就像冬天的大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晚上睡觉前要让大脑“清回零”,来个“没有作业一身轻”,忘记一天的学习和紧张,和同学说笑一会,放松一下,也可以按摩一下脚心,呼拉几下小肚子-----不知不觉已进入美好的梦乡……

另外,建议你自己给自己模拟考试一下,猜猜题,把握把握重点,理科最好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样板题,弄透吃熟它,形成你自己的“柳宗元”……文科的理解背诵最好也分成三类,完全弄懂背熟的可以不复习,生疏的做个记号,用笔标记一下重点复习,对于好忘难记的单独弄个小本经常复习它,跑操时候看它,吃饭时候看它,总之常看它。

科学的最高境界是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武术的最高境界是用智不用力,是“不用拙劲用巧劲”,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考试的最高境界是“秒”,是秋风扫落叶。期中考试在即,你不要太在意结果,只管“把会的尽量都答对”就OK了,最后老爸送两句你喜欢的诗词: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谁能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爱你的:老爸老妈

于10月23日

读儿子写的作文感慨【二】

《明诗》是《文心雕龙》第六篇,内涵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诗的定义及其教育作用,第二部分作者简单的梳理了从先秦到晋宋的诗歌发展状况,第三部分在总结诗歌发展情况下还提出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基本特色和历代诗人的不同成就,最后还简单论述了其他类型的诗歌起源,如三言诗、六言诗、杂言诗等。

阅读《明诗》篇,让我对刘勰更加钦佩。我觉得《明诗》篇可以看做是诗歌的一部简史,尤其是第二部分作者论述从先秦到诗歌的发展状况时,对每个朝代的代表作品、诗人、以及作品特色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清楚了,而且很到位。不过有一点略微有些奇怪,刘勰在论述五言诗时,论述其实很全面,例举的作家作品也很多,但是却只字未提陶渊明的作品。现代学者对于这一现象普遍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当时陶诗没有编定出来,所以刘勰没有收录其诗,二是认为陶渊明的诗歌是“田家语”,在刘勰那个时代还没有真正的受到重视。但其实从刘勰和陶渊明的生活年代来看,刘勰应该是可以看到陶渊明的诗歌,陶渊明大致生活在晋宋之际而刘勰大致生活在宋梁之际。

而且陶渊明作为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他的诗歌注重写意和言外之意的效果,诗风自然浑融,几乎代表了魏晋以来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如果刘勰看过陶渊明的作品,不可能不留意。再者刘勰在《明诗》篇中,反复提及诗歌的本质源于自然,即“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陶渊明的诗歌应该符合他的这一要求,但是刘勰未提及陶诗确实让人疑惑。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刘勰对于诗歌的定义与传统儒家诗学对诗歌的论述略微有些不同。儒家诗学中对诗歌的经典论述不少,有些明显反映出儒家的诗教观,比如“美刺”“匡谏”;也有一些字面上并不那么明显的说法,比如“言志”。刘勰在引用时,引用的是“言志”但又提出了“自然”说,认为诗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样的论证显然更加注重诗歌的本质,比较理性。

读儿子写的作文感慨【三】

前一段时间,儿子班里开始共读《草房子》这本书,今天,我去听了他们班级的读书交流课,深深被其中的语言文字、个性鲜明的人物所打动。晚上,向儿子借来了这本书,坐在灯下细细品味。

打开后,这本书扉页上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是的,童年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是一段珍贵的、不可磨灭的回忆。

这本书主要写了男孩桑桑童年的生活——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故事:少男与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感情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教育的六年。读着读着,我仿佛也来到了草房子,与桑桑及他的小伙伴们同喜同悲。

读着《草房子〉,让我想到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捉蝉、拔茅草、割猪草、捉迷藏、拾稻穗、在田野中狂奔……让我回到了童年的小山村——风景秀丽:清凌凌的小河水,成群游戏的鸭子,满眼的鲜绿,清新的空气……让我眼前浮现出儿时伙伴的笑颜——纯真无邪:一起笑,一起闹,一起闯祸,一起逃学……

读儿子写的作文感慨【四】

经过老师的提点,了解到一个文史知识:古人认为乐府是歌,而非诗,虽然今天我们将乐府视为古诗之一种,而且从这篇的举例当中也可以对此进行佐证。通读全篇我仍然对于“诗”与“歌”、“乐府”之间的界定有点模糊,从开篇第一句对“乐府”的定义:“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似乎可以认为有“五声”“十二律”的乐章就是“乐府”。放在我个人更通俗一点的理解,那就是有曲调配合,能演唱出来的就算“乐府”。如果照着这个概念去推论的话,可以联想到今天的歌曲,但这种类比可能仅仅是流于形式上的对照,从实际内容上来比较,乐府的艺术水平比现今的歌曲要超出不少。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诗经》中的篇什不也是可以吟唱出来的么,是不是因为缺少曲谱,所以是有所区别的?

全篇的行文布局和上一篇《明诗》颇为接近,从乐府的发源到作者所处时期的乐府诗进行了梳理,为乐府的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提供了不错的参考。

作者大部分仅对乐府诗的音乐形式进行剖析和论述,主要的论述对象是“乐体”,因为这是乐府诗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最主要的特点。乐府诗的最高标准是歌辞与声律的相配,歌辞“雅正容典”,声律则要求“中和之响”,“和乐精妙,故表里而相资矣。”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集“形式美”与“内容雅”为一体,作者认为这样表里相称的乐府诗才是好的。

自从古乐逐渐衰微,雅正的音乐难以恢复,作者在时间轴上从前往后的不断梳理中发现了两大方面的原因:第一大原因是秦始皇焚书导致经典的流失,统一演奏乐器、音调等当面的记录也消亡,音乐声律需要重新不断地调整和摸索;第二大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淫俗的音乐容易传播,人们也喜欢这种不断变化的新鲜感,而雅正的音乐,则让人听了容易打瞌睡发呆。所以“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

即便如此之难,作者仍然强调音乐的雅正作用和对此的不断追求,因为九德之歌才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这才是乐府诗这种文学形式应该具有的积极意义。

读儿子写的作文感慨【五】

我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跳绳、跑步、跳远、骑自行车、看书、学画画。

我最喜欢的是学画画,于是妈妈带我去画画班报了名,老师说每星期日上午下午都学画画,学的是素描,刚开始教师让画线条,有横线条、竖线条、还有两种斜线条,我觉得好难学,画的手都发麻了,胳膊好困。后来画海豚、猪八戒、猴子、老鼠、小猫。学着学着我就喜欢上了画画,现在我又有了一些新作品,有床头柜、海狮、太阳球、熊猫等等。妈妈把我的画贴在墙上,哦原来我画了这么多画,我好高兴,好有成就感。

这就是我的课余生活,它使我的生活更精彩、快乐,它还使我懂得了课余生活也是很开心、有趣的。我的课余生活是不是很有趣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