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提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高中作文)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提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高中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2-22 16:55:39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提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高中作文)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提纲【一】

假期里读了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两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只有那些“不可爱的德孩子”、“后进生”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工作以来我都是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总是要求孩子们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总是觉得他们错误很多,例如上课迟到,不讲卫生,上课讲话,路队不好……常常会责怪他们,这样对改正错误并没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励的'方式,用允许他犯错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们的错误越来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提纲【二】

所有的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围着成人不停的问为什么,但他们获得的答案不同,孩子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差异,孩子是父母的老师。

有些孩子,在自己的询问声中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地在他们的视野中出现、在思想里蓬勃地生长壮大,于是这些孩子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知识面在不停地拓宽。

有些孩子,在自己的询问声中接收到了冷漠、嘲笑和呵斥,或者是漫不经心的伪答案,于是孩子越来越漠视眼睛里看到的新鲜事物,思维里活跃的细胞在懒惰、在蜕变,孩子的心灵里没有了疑问,脑海里一般寂静,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差。

成人习惯于以孩子们的老师自居,却不曾自省自己是不是个合格的老师,在孩子的眼睛里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在他们希望探索的世界里我们作为家长的成人又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呢?

一个2岁的`孩子问: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天呀?

第一位家长回答:白痴,这还用问?孩子从此沉默了。——这位家长不知道他自己才是真正的白痴!

第二位家长回答:天亮了就是白天,天黑了就是黑天。——孩子在家长的回答中明白了自己要做的就是,正视和记住看到的一切即可。

第三位家长听了孩子的问题,好生为难,斟酌再三,找来手电筒和一个玩具皮球,告诉孩子这个皮球就好象我们脚下的地球,手电筒发出的光就好象太阳的光线,于是家长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与这个孩子模拟地球自转的情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了解到太阳光照到地球的那一半明亮的区域就是白昼,而背向太阳光的另一半黑暗的区域就进入了黑夜,在观察中孩子注意到了早晨、中午、和傍晚的形成过程。随后的日子里这样的游戏经常成为孩子和家长的闲暇娱乐节目,家长还不失时机地找来孩子的大、中、小三个篮球和玩具皮球,给孩子演示日、地、月的运行关系,及时地带领孩子观测月亮的阴晴圆缺和日食、月食现象。

虽然孩子还小,有些问题还不能真正地领会,但孩子在游戏中愉悦了身心,在家长的回答中明白了要想了解现象背后的道理可以通过实验去探索,家长之友《孩子是父母的老师》。而家长在回答孩子的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读懂了自己的孩子——家长和孩子在和谐的氛围同成长。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乏其数,而每一位家长的答案也各不相同,家长不是百科全书,但孩子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只是在孩子这本百科全书里有很多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

我曾奇怪为什么在孩子的眼睛里有那么多问题?成人熟视无睹的事情在孩子的眼睛里是需要思辩和答案的,而我们成年人却不以为然。

一位同事的孩子四岁的时候,观察妈妈买来的一条鲫鱼,突然问:妈妈,鱼身上长鳞有什么用处?这个问题难住了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父母,他们查遍家里能查的书籍仍不得其解。

第二天同事来到单位向大家求教,可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单位里,同事们讨论再三谁也不知道正确的答案,就连两个在大学里学生物的同事也是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不得要领。晚上我回到家里查阅了几套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仍然没有找到答案,费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终于在一本“小学生百事问”中找到了答案,当我把答案告诉同事时,大家恍然悟出一个道理——其实孩子也是咱们父母的好老师呀!

前段时间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参观了一个蝴蝶展览后,回来向我描述了许多关于蝴蝶的知识,为了能和儿子有共同话题我上网查阅了相关的网站,又跟儿子再次去自然博物馆参观了一次,自己感觉真是很长见识,儿子就象一个老师一样引导我丰富自己的知识。

前几天,儿子阅读安徒生童话集时问我:耶酥为什么被钉在十字架上?我支吾半天不能详尽,上网发帖子、找知识渊博的网友征答、在同事中求助,但大家都只是略知一二。最后我在基督教的网站查阅了圣经,又和儿子翻阅了百科全书,才找到了儿子满意的答案。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成人面对这些以为显而易见的知识会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都是生趣盎然的、富于吸引力的问题,他们不断的在探求,于是孩子的思想就不断地成长、升华,他那本本来没有现成答案的百科全书渐渐丰满增厚,而我们在孩子的询问声中也慢慢地成长,慢慢地积淀着自己的知识底蕴,面对这样的现实你能不说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吗?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提纲【三】

面对后进生,李老师似乎更加偏爱。当学校安排李老师担任“六年一贯制实验班”(即优生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时,他却给学校领导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将分班考试中最后几十名的学生编成一个班,也由他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实验。在李老师看来,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只有让每一个后进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名师”!因此,李老师在后进生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关爱,选取特别典型的孩子,每天观察他们的变化,每晚坚持写教育手记,体验教育过程的艰辛和快乐,从而积累教育经验,为日后研究转化“后进生”的规律提供素材。在这些教育手记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和万同的故事》,当发现万同偷了同学的随身听,李老师不露声色,骗他说暂时支走了公安局的人,自己想当一回福尔摩斯亲自破案,从而击溃了万同的心理防线,坦白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事发后李老师千方百计保护万同的自尊心;当看到万同课堂上实在听不进去却调皮捣乱,李老师对他深深地同情,认为听不懂课而又必须坐在教室里,而且还不许做其他事,这是多么痛苦的事!于是李老师别出心裁,竟然破例让万同上课时可以抄写《烈火金刚》,让他在练字的同时识字认字,脑子里多装些抗日英雄的形象;当发现万同与“同病相怜”的女生早恋时,李老师推心置腹,给他讲自己中学时代的经历,让他懂得什么叫责任心,后来在万同的请求下,亲自帮他回绝了女生的“情书”;当李老师用“报喜单”的办法不断激励万同取得的点滴进步,万同的自信心、上进心越来越强,主动为班级、为学校增添荣誉,成了光荣的国旗下讲演者……

谁不希望班上多些好学生,轻轻松松取得各项骄人的成绩?谁又希望自己班上有成群结队的后进生,整天跟在他们后面处理那些琐碎的烦心事?因此我们闲谈时常常羡慕别人班上优生多差生少,可事实上毕业后想起小学老师却更多的是那些曾经让你操碎了心的后进生,这又是为什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往往只注重“优生”的分数,“一好遮百丑”,无意中夸大了他们的优点,却忽视了他们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等;而那些学生时代的后进生,因为常常生活在别人歧视的目光中,所以只要你老师对他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好,他就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了。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因材施教”的含义,作为教育者,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尽可能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力,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获得理想的发展,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成长记录,见证了生命前进的足迹,为生命敞开了一片天。做教育的有心人,必将实现师生的双赢。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提纲【四】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完之后,受益匪浅。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李老师认为,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

爱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是啊,“爱”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细,效果就有多好。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燥,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反思后才认识到: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我还体会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都能开花发芽、结果。只是有的发的晚,有的发得早,有的开在初春,有的开在晚秋,有的枝上结果,有的根上结实,有的可作为栋梁之材,有的作为医药之用,而有的则以自己的芳香和知识去美化人们的生活,各有各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沿着不同的规律去开发。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成长中的学生每天都是新的。

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