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我的爸爸作文1000字(最熟悉的人爸爸作文800字高中)

人物传记我的爸爸作文1000字(最熟悉的人爸爸作文800字高中)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12 03:16:55
人物传记我的爸爸作文1000字(最熟悉的人爸爸作文800字高中)

人物传记我的爸爸作文1000字【一】

这是一件真人真事,《摔跤吧,爸爸》讲述了前摔跤好手马哈维亚不顾村里人反对训练自己的女儿成为优秀摔跤手的故事。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却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不料命运捉弄让他妻子生了四个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教女儿Geeta和Babita摔跤,努力使女儿变成世界级的摔跤手,期间趣事多多,但也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有关舆论、宗教等社会话题的事件,尽管有极大的困难,最终女儿们进入英联邦摔跤比赛次次夺得冠军。

马哈维亚有两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他们没资格来挑选我女儿,而是由我女儿来挑选他们!今天,你不止是和对手战斗,更是和所有歧视女性的人战斗!

为什么女儿们最终会摆脱自己已定的命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1。努力。刚开始你就没有这个决心,没有去努力,半途而废,什么也挽救不了你。2。方法。方法建立于努力之上。方法要正确,收获才更大。比如,Geeta半决赛时,若是听取了国家教练的建议,还会取胜吗?努力之大,方法之大。

在我们生活中,方法与努力,缺一不可。现在着重论述努力。天赋再差,只要后天努力了,你依旧可以成为天才!反之,你天赋再好,后天不努力,你只会原地踏步。除了百分之一的天分之外,还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尽管那百分之一更加重要。但那百分之九十九又怎能节省呢?

不管是谁,在心底的深处都一定会隐藏着小小的光芒,就是因为相信这光芒的存在,它才能够复苏。马哈维亚执着相信梦想,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呢?

孤注一掷的去追梦,哪怕天地不容,万劫不复,就让我一人承担!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作家,将无数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至自由柔美的文字之中,看完《摔跤吧,爸爸》之后,我会像马哈维亚一样,无所畏惧地去迎接梦想的洗礼!

不管是谁,都可以去追梦。你们都可以。

记住,不管黑暗多么可怕,光芒都永远不会暗淡。你心中的光芒,那虽小却闪亮的碎片,它的名字是……

努力过后,结局会变美好。

人物传记我的爸爸作文1000字【二】

为什么说它伟大呢?它讲了一个普通人靠个人努力为国家争得荣誉、拿金牌的故事印度传记片。选这样的'题材,本身就非常冒险,拍不好就像个英模人物的宣传片。

不过印度人很厉害,它的电影特性正好也反映了它的民族性,总能将各种元素糅合,还具有独特的味道和力量。它能将娱乐、喜剧、批判、反思放在一起,又释放出温情,且不矫情,三观极正还不假大空。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伟大,还因为它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当影片末尾放出现实中爸爸和女儿的照片,我相信,不流泪者无几。

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现实中的吉塔结婚时,扮演父亲的阿·米尔汗本人也出席了婚礼。

原来是真的!原来人真的可以!人们会对“做人”这件事,肃然起敬,并且重新审视“现实丰满,理想骨干”这句话。原来只要理想丰满,现实可以去骨干。

好的影片一定有丰富的内涵,供大家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里面有个人成长,有家庭关系,有社会现象,有理想与现实,有人与外界的冲突。但说到底就是人与自己的一场场竞技。

1摔跤又不能当饭吃,那还要不要摔?

这是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非常优秀的摔跤运动员,但是被父亲教训:摔跤又不能当饭吃。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难题印度传记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人要活下去,对吧?人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责任,对吧?你终究不能只为自己而活,对吧?所以“屈就现实”好像也是一条必经之路,你不为现实让点儿路,也就跨不过现实这条路。

人在隐忍甚至“背叛自己”之后,才会有更执拗的坚持

马哈维亚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是来的是一个个女儿。

想而不得,才是命运的常态。从不可能中发现可能,是人对命运的对抗。

马哈维亚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做了一件颠覆人想象的事――他开始让自己的两个女儿练习摔跤。哪怕受尽闲人闲语、各种嘲笑。

2父母要不要把梦想强加给女儿?

人物传记我的爸爸作文1000字【三】

影片中,阿米尔·汗化身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

饰演一位一直都有着“为印度赢得一枚世界级金牌”的梦想,迫于形势和生存压力放弃摔跤之后,寄希望于生个儿子帮他达成心愿。

不料命运捉弄,哪怕是用了不少民间偏方,辛格还是连续生了四个女儿。

就在他已经准备坦然接受现实的时候,偶然的一次机会发现吉塔、巴比塔姐妹有摔跤天赋——生为女子,把男生打得鼻青脸肿。

于是,辛格逼迫姐妹俩练习摔跤,日复一日从早上五点练到太阳落下,不准她们吃喜欢的零食,狠心剥夺了她们的.童年。

为了让姐妹俩能够更好地完成训练,不顾她们的苦苦哀求,把她们的头发剪成了板寸。

这看起来,像极了那些怕孩子输在起跑线,逼他们去少年宫,奥数班,舞蹈室的中国家长。以“为了你好”的名义做出决定,全然不顾孩子的想法。

连“生儿子”也只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辛格的想法,与中国传统思维糟粕中的“指望下一代”,简直一模一样。

面对独裁专横的父亲,姐妹俩也做出了反抗,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辛苦地训练,在辛格的闹钟上动手脚,跑步时假装摔倒。

费尽功夫,姐妹俩终于如愿逃出辛格的魔掌,偷偷参加了好友的婚礼。在和新娘子诉苦时,之前一言不发的新娘,却哭着说很羡慕她们能拥有这样的父亲。

因为她的父亲从小就只让她做家务和烧饭,当她一满14岁就匆匆将她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仿佛她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接下来她就要一辈子与扫帚与炉灶相依为命。

直到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姐妹俩不是在医生、教师、公务员这些前途中被父亲逼着去摔跤,而是在成为童养媳前被父亲拯救。

无论是现实中的印度农村,还是影片中的印度农村,女性的地位普遍都不高。她们被简化成子宫,作用只是生殖,为了给家人减负,初潮刚过就得嫁人生子。

在全村人把女儿当成移动子宫来养的时候,辛格想让吉塔、巴比塔姐妹逃脱这种命运,甚至不惜为她们对抗整个世界。

姐妹俩的态度,由抗拒变成了衷心地接纳。与其说是为了夺得冠军,倒不如说是为了与这注定的宿命抗争。

虽然说摔跤地训练艰辛而漫长,但是这是一项能够养活自己的技能,这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这是能够让那些女孩们逃离神的解药。

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满汉全席,父母只让你吃馒头,这叫独裁,叫不尊重子女的个人选择。

如果你家里只有有毒的棒子面粥,父母努力给你弄了俩馒头,虽然馒头也很难吃,还可能划伤嗓子,但这样的父母也称得上伟大。

和一个女性朋友谈起这部电影,她说她也有类似的家人。

年幼不知套路的她,被一条花裙子骗到练舞房,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鬼哭狼嚎,意识到不对劲想跑已经来不及了。

开背、下腰、压腿、劈叉……一样不落。

她的舞蹈老师是父母的故友,对她无比严格,别人开腿180度,她就要多开10度。

脱落的指甲,立脚尖的动作,脚趾磨下的老皮,一度让她对自己的父母恨得牙痒痒。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练舞的优势就越来越明显。更关键的是,练舞吃过的苦,把她的性格磨砺得很坚韧。

这是许多中国孩子学艺的过程,连哄带骗威逼利诱去了,吃苦受累看着别的孩子玩,心理难受埋怨父母。但当他们长大后因为身有一技之长拥有了更多选择,又会很感激这段经历。

我们像是刚刚被开采的原矿,下一秒能成为什么,完全看选择如何打磨。

好的教育真正的意义,是有个人告诉你,指引你选择某条路,即便最终不会成功,但也不会比以前更糟。

而且人大都懒惰,靠自己的自制力一步一步追求理想别说在十几岁,就是二十几、三十几岁的人也不太容易做到。

因此,一段不断被施加压力以及主动给自己施加压力的时光,在年轻时就显得极为必要。而其中收获到的,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懂得。

需要童年开始的技艺,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孩子是不会自己去主动选择的,连草履虫都知道躲避盐水,人天性爱安逸。

回到电影,辛格作为教练是非常无情的,但他作为父亲的时候又极其温柔。

素食主义的母亲不愿意触碰任何荤腥,不会烹饪的辛格按照说明书为女儿制作鸡肉;

村里的训练场不允许女性进入,辛格便在自家农田里亲手开辟出一块训练场;

在姐妹俩即将被学校开除的时候,辛格含着泪水地哀求,已经是他的全部。

所有的一切,辛格只是希望女儿们能有一条更好的出路,这些无情和温柔,其实殊途同归。

半决赛后,吉塔在发布会上,将功劳归功于父亲,引起教练不满。所以最后的决赛,教练策划了父亲的缺席,将父亲骗至小黑屋里,禁闭起来。

在我看来,父亲的缺席意义非凡。吉塔在父亲的教导下,走向冠军。

但是,正如父亲很早就教她们的,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负责教你战斗,最后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自我拯救。

这也是教育的经义所在。你必将自己独自战斗,战胜自我,方得自救。

最后的关键时刻,吉塔靠着父亲教她的假动作,然后一个神走位,惊天的过肩摔,完成最后的绝。在黑屋子里的父亲,听到印度国歌奏起,他知道,吉塔做到了。

母爱是,只要我有,只要你要,我什么都可以给你。而父爱是,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世界,你也要好好地生活下去。

父爱是隐晦而不露声色的,它没有母爱那么明显和张扬,但会多一份深沉和宽厚。父爱的含蓄和隐忍,当我们能够理解的时候,总会觉得热泪盈眶。

影片的插曲有句歌词: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

观影的过程,我总是联想到自己。我从小就是一个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的人,父亲一直都嫌弃我枉为男子汉,却也是变向磨我的性格。父亲不希望我成为他那种人,一直都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最终,虽然我也没有上一个特别好的大学,但至少比起家里那边很多同龄人,有了见识更广阔天地的可能。

虽然他们也过得衣食无忧,但至少我可以不囿于狭隘的视野,而去了解这个世界更加真实的存在。

我深夜痛哭过,酩酊大醉过,烂摊子自己收拾过。我有时也会想,如果年少时再稍微逼自己一下,也许我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伤口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只要没被弄,总有一天能翻身。

最后,以叔本华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无论何时,每个人都确实需要配备一定份额的焦虑,或者担心,或者困苦,正如一艘船需要一定的压舱物,才能走出一条笔直和稳定的航线一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