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全面的自我分析的作文(自我分析与改进计划作文)

对自己全面的自我分析的作文(自我分析与改进计划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24 03:34:17
对自己全面的自我分析的作文(自我分析与改进计划作文)

对自己全面的自我分析的作文【一】

很多时候,没有人会明白,人跟人之间总存在这样那样的误解,很多时候错误的一个决定会导致很多令人很难过的结果,但是这有什么关系,有一些人是命中注定的,不管再怎么错过,最终还是会走到一起,有些人只是路人,再好也都是别人的,最终还是要勇敢的放手,生活教会我们要学会看淡,人生就这样,哪能事事都如意,于是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出现的每一个亲人,朋友!!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凡事有因必有果,何必苦苦纠结于这个果,而忽略我们每天种下的因。是你的果终究是你的.,别人摘不走,不是你的果,即便你摘下来,也吃不出其中的味道,所以不能强求,告诉自已——顺其自然,一切随缘!!

最近的心又开始飘了,又开始动不动的就让自已难过,某个时刻思绪总会不受控制莫明其妙的伤感,不允许自已再这样了,告诉自已要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不想再受太多的牵绊,但是很多时候,情总是千丝万缕,说过的话只为欺骗自已的心,女人很奇怪,总是觉得得到的爱不够多,女人你想怎样,或者你要求男人怎样,有时爱总会让人迷糊,清醒,快乐,痛苦,兴奋,纠结。。如果人生有无数的定数,我相信有缘的两个人,不管是一个向左,还是一个向右,只要地球是圆的,他们最终还是会相遇,要不怎么有宿世姻缘之说呢,“茫茫人海,寻寻觅觅,蓦然回首,那人早以候在灯火澜珊处..."这恰是我对爱情的定义,一段真爱是经得起考验的,两个人要合拍,要有心灵感应,就是所谓的默契,爱要包容对方所有的缺点,而不应该“吃着碗里想着锅里的”,这有意义吗,唉!!好久没有写日志了,发现我老了,写不动了,笔下的文字已经显得如此的苍白,夜深了,发现有点小咳了,终于感冒了,生病了有借口可以休息了,什么都不想,让大脑一片空白,我最想去一个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去。。。

这么久以来,我一直在等那个人,那个能让我心跳,脸红,贴心,温暖,偶尔还可以发发(转至豆豆西网:www.doudouc.com)小脾气,在片刻偶尔也会心痛,算命的说我三十岁以后会遇到这样的人,嘻嘻,去年运气好让我遇到了一个,其实他什么都挺好的,但是就是感觉他不够爱我,呵呵,有时候觉得自已挺贪心,但是贪心这是女人的天性吧,嘻嘻。。。头有点痛,语无伦次的写了一通,就当把心情拿出来晒晒,不准笑哦,谁叫我一个心里藏不住事的女人!

某些时候,对自已挺失望的,最近觉得自已很颓废,不知道是不是得了“恋爱综合症”,于是决定把感情的事放一放,爱要走就让它走吧,不是我的我不强求,男人对我来说是个奢侈品,没有男人我一定也能活的很精采,为自已洗礼,让心情放个假,告诉自已活的洒脱一点,好好调整一下,别忘了梦想,别忘了说好要很努力的,最后没别的要说的了,提前祝:自已三八节HP,为了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我决定找个地方放风,亲爱的加油,努力,让自已越来越美丽!!!

对自己全面的自我分析的作文【二】

美国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尼的《自我分析》一书将自我分析这一主题,犹如功夫深厚笃定的禅定大师一般,将自我分析的缘由、优点、范例和理论都一一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对于弗洛伊德一门,卡伦·霍尼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在书中可以看出,她已经形成一套自己严格而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书中所讲的那些分析和案例,其中不乏成段成段的“金句”,这也使得我很被吸引,甚至产生了想要背诵下来这些句子的冲动。(相比而言有的书二十万字才有两句“金句”)

最近在看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那本书中说道,“如果想知道战争的规模有多大,那么你看是谁领导着着场战争即可。”这场战争的规模本身会惊动什么样子的将军,还是什么样的将军会造就了战场规模不得而知,不过这句话确实可以用在生活中作为参考。卡伦·霍尼的《自我分析》这本书的重要性可能也可以从《自我分析》一系列的丛书序的作者——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张侃可以看出,《自我分析》针对神经症人格所作的分析,肯定是鲜有人所超越的,“神经症人格的结构多少有些刻板,但也脆弱而不稳定,因为它有很多弱点——它的虚假、自欺欺人和幻觉性。……”“……尽管他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他可以大声宣称,一切东西都是对的,尽管他在头痛,或者他在胡吃海喝,但是他觉得骨子里有些东西不对劲。”作者卡伦·霍尼所建议的是,自我分析比心理医生所提供的分析,有着得天独厚的好处,好处之一也便是可以把这种“骨子里”的“有些东西不对劲”给提炼出来,而且花费更少的知识成本,更容易学会,相反,如果心理咨询师从外面的角度来看待你的心理问题,则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巧,而且他只能和你待在一起两个小时的咨询时间,这相比自己每天都和自己待在一起而言,差了很多——自己更了解自己。

按照《自我分析》的卡伦·霍尼说的,“我经常告诉我的病人,如果将解决心理问题比喻成翻大山,那么理想的情况是心理咨询师只充当向导,指出最佳路线。”通篇文章也都是在侃侃而谈的是如何做好这样的引导。

对自己全面的自我分析的作文【三】

亲爱的未来我:

你还好吗?

你像一个谜一样在我的脑海里如影随形,我想知道你,却又不敢知道你,或许知道了以后,心中就少了一份奋勇向前的执着和努力。

未来的我,你知道吗,年少时候的你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做一名保家卫国的好警察,我不知道未来的你会不会梦想成真,但是,年少的我正在为这份梦想痴迷着、努力着、奋斗着。如果未来的你如愿穿上了帅气的警服,就一定要对得起它,不能把它当成普通的衣服。

既然穿上了,也就意味着你已经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未来的你,有了这份光荣坚定的目标,将来无论服务在怎样的工作岗位上,你都必须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干好每一件事,这是年少的你对我的要求。

未来的我,我期待着你的到来,但又没有勇气去迎接你,我想,未来的你肯定比现在的你要勇敢许多,因为,那时的你已经长大了,已经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强,学会了怎样在社会中更好的生活……

未来的我,告诉我好吗,未来的你是怎样的呢?

嘘!仔细想想,未来的你是怎样的,不是应该由现在的我去决定吗?

呵呵,未来的我,我要向你保证,为了你以后更好的生活,现在的你肯定要拼命学习,未来的我,我要让你变得更优秀,让你变得更伟大。

此致。

祝你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对自己全面的自我分析的作文【四】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制定的,其初衷是国际社会用于教育统计的分类标准,源于1970年代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一份供各国和国际上收集、汇编和提出教育统计数字的文件”,经过多年使用,1997年11月,《1997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以下简称《97分类法》得以通过,这是一份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磋商的成果,反映了当时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该文件特别提到三种新情况之一,就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增加与发展”。《97分类法》包含两组交叉分类的可变因素:教育等级和学科划分,这也成为之后的2011版分类法的基本框架。2011年,经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ISCE,2011年正式发布(以下简称《2011分类法》,对《1997分类法》有多方面的调整,之后不断修订,于2013年又发布《教育培训的学科2013版》(ISCED-F2013。关于职业教育的重大修正存在于ISCED1997与ISCED2011之间。

《97分类法》的高等教育从5级开始,该级别“不直接获得高级的研究资格”。5级很宽泛,相当于我国专科到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按照课程的类型把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型的/为研究做准备的/可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的课程,代码表示为5A;另一类是实用的/技术的/适应具体职业的课程,代码为5B。一般认为,5B就是我国的职业教育。但什么是职业教育,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或公认的定义,97术语中没有对职业教育的定义,在《97分类法》2、3、4级的教育级别中都有“职业或技术教育”,被定义为“主要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教育。完成这类课程可获得所在国主管当局(如教育部、雇主协会等认可的在劳务市场上从业的资格”。此类课程又可分为以理论为主和以实践为主两类。97版的描述成为我国高职高专划分的重要依据,也为高职本科预留了想象空间。

《2011分类法》的高等教育包括5、6、7、8级,分别标示为短线高等(类似于我国的专科、学士或等同、硕士或等同和博士或等同。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低等级相比,高等教育课程的'内容更加复杂和先进。在2011版中,2到5级的课程定向是区分开的,分为普通和职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5级以前以及高职高专(5级。但到6级、7级,《2011分类法》使用术语“学术”和“专业”分别替换“普通”和“职业”,但并未给出“学术”和“专业”的定义,只是把这种区分解释为“为将来根据诸如教育的学科来区分学术和专业的定向提供了可能”。

这一变化说明几个问题:其一,5级(专科及其之前的级别课程定向可分为普通和职业,这在国际教育界有共识,《分类法》97版和2011版给出了基本相同的分类和定义;其二,在6级(本科及以上级别,课程定向也是有区别的;《分类法》97版和2011版虽然在分级上有差别,但在高等教育中都对课程定向做出区分,97版分为5A和5B,2011版则是“学术”和“专业”,这说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际教育界依然认为高等教育需要进行课程定向的区分;其三,6级及以上的课程定向区别不同于5级(专科及其以下的区别,但到底是什么还不清楚或没有达成共识,所以,6级及以上的课程定向分类没有沿用“普通”和“职业”,而是使用了未作定义的“学术”和“专业”来做区分;其四,职业教育(姑且先这么称呼从专科(5级到本科(6级存在质的差别,至少是目前国际上的教育分类现状反映了这种质的差别。

以上分析可以说明,以ISCED作为升级、高等化的理由也缺乏说服力。

对自己全面的自我分析的作文【五】

我国现在的主流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但倡导职业教育应该升格的声音却不绝于耳,其理由也是从需求来讲的:科技的进步导致职业岗位对技术需求的提升,职业教育升级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由于社会的进步,原来的劳动者要接受更多的教育才能胜任技术进步后的工作。最常被提到的一个例子就是关于汽车说明书的问题:原来的说明书只有几页,现在的说明书上百页,因此,工人必须接受更多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升级。

技术变革或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影响存在争议,主要可分为三派观点:正向说(Johnston和Packer认为发达国家传统低技术含量的职业正逐步被高技能的服务行业所取代;负向说(Braver.man和Zimbalist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是雇主为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维持对劳动力的控制,会降低对技能的要求;双向说(Spenner等认为技术对工作技能和教育需求有较大影响,有的工作对技能要求提高,有的则相反。目前还没有足够数据来解决这种分歧。因此,主流研究连技术进步会提升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这一命题都证明不了,更何谈对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提升。

三种观点所考察的地区、时段、行业不尽相同,由此得出有出入的结论也不足为奇。虽然存在分歧,但从逻辑上可以证明,从长期趋势来看,多数工作对多数劳动力的技能需求不会是急剧上升的,即技能需求总量不会上升(技能需求总量:∑某岗位所要求技能的难度×岗位需求职位数。否则,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有一天,人类根本走不出学校,毕不了业。工作的复杂程度高,意味着对担任此工作的员工的技能难度的要求高,学历要求也高,当然也意味着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从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新兴行业在一开始出现大量复杂程度高的工作,因此对高技能人力资源的大量暂时性需求是可能的,但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长期持续,因为一旦该产业或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或成熟期,激烈的竞争会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高技能人才意味着高薪酬,而要严格控制成本以应对竞争,就注定这些人只能成为关键的少数。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家销售额达几十亿美元的公司,在遍布美国的40多家工厂中都分别设有一个总会计师,每位总会计师有3~6个监督人员向他汇报,并管理25~50个职员。这些总会计师的年薪仅为3万美元,因为他们只受过高中教育,而且并非聪明过人,若要雇用取得过大学文凭、硕士文凭和注册会计师证书的有人员的话,支付的年薪需要6.5万美元或更多。为什么能把高中生放在这么高级别的岗位上?因为公司已经把总会计师的全部决策几乎都高度程序化了,公司制定了一份4000页的会计手册,并不断进行更新,它能告诉每一位总会计师他所能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这样,总会计师要做的就是“照章办事”。如果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程序在手册里找不到,总会计师就会向总部请示,由总部指导他该怎么做,总部在收到有关问题的请示一个月后,会将会计手册再次更新。在成本压力下,选用低成本的低学历员工是企业都会选择的压缩成本的有效路径。另外,让投人人员的技能达到高水平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是不现实的,只能由装备来替代人工,这是高水平、稳定的质量控制的必要条件。不把质量控制的希望寄托在员工的技能水平上是质量管理的通识。质量控制的驱动也会导致对员工(也包括高技能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少的趋势。可见,技术进步是长期趋势,但并不会导致技能需求总量的上升。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对关键的少数岗位的要求提高,对大多数岗位则降低了要求,甚至连岗位都取消了。因此,为关键的少数而升格是否必要?

即使是对于这些关键的少数,其教育与培训也大可由普通高等教育来完成。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也是在职场中生存的,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成为中坚力量,或者说职场中的中坚力量多是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这足以说明即使是职业化特征十分明显的需要高等教育学历的岗位也不见得非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因此,对职场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既可以由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也可以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因此,是由职业教育高等化还是由普通高等教育来满足这一需求,这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处于产业升级阶段,大量低端产业需要转移,高端产业要兴起,对劳动力的技能、学历等要求一定会提高,这毋庸置疑。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低端产业转移出去,高端产业建立起来,产业升级是需要过程的,特别是中国还有上亿的农村劳动力要转移进城,职业教育整体升级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那么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不需要的吗?所以,职业教育的整体升级在目前是不需要的。另外,产业升级意味着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的改变,培训的绝对难度也许是增加的,但相对难度却不见得增加,甚至是降低的。所谓相对难度是相对于当时当地人的认知能力而言的,古人也许穷其一生也理解不了地球是圆的,是自转、公转,这些知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都没什么难度,这说明绝对难度没变,而相对难度则大大降低。因此,产业升级带动职业教育与培训升级的逻辑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技术进步说既不能说明技术进步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技能的提升,也无法证明即使存在这种要求的提升会必然导致对所需教育培训的高等化,因此,技术进步说对职教升级、高等化的论证不充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