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校园一角四季变化(校园的一角作文简单)

作文校园一角四季变化(校园的一角作文简单)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2-26 21:24:45
作文校园一角四季变化(校园的一角作文简单)

作文校园一角四季变化【一】

你知道我们学校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它是由爷爷名字中的力和奶奶名字中的学组成的,为了让学校全体师生永远记住我们学校的创始人--邵力子爷爷和傅学文奶奶这两位可敬的老人,在建校五十周年之际,他们的塑像被安放在学校的中央。塑像旁有两棵高大、挺拔的雪松,像两个卫士一样守在两位老人身边,永远保卫着老人的安全。

同学们都非常喜爱这座塑像,天天都在塑象旁打扫卫生,使塑像永远有整洁的环境。春天,同学在塑象的四周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鲜花,有红色的玫瑰,紫色的喇叭花,银色的蒲公英……让爷爷、奶奶享受着春天的气息。秋天,同学们在塑象旁种满了铁树,让两位老人长生不老,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早上,同学们在塑像边做操,爷爷、奶奶好像在对我们说:“学习重要,身体更重要,有了劲儿,才能够为祖国出力。课间,我们在塑像旁玩耍,两位老人好像在说:“小心点儿,别摔倒了。”放学了,同学们在塑像边排路队,爷爷、奶奶又好像对我们说:“再见,回去好好休息。”

多么关心我们的爷爷奶奶呀!每天,我都会来到你们的塑像前,给你们敬个礼,来表达我对爷爷奶奶的尊敬和爱戴。

作文校园一角四季变化【二】

“我们的校园真美丽!”一个不知名的同学说道。是啊我们的学校真的很美丽。

春天,校门口的柳树长出了嫩枝,我们的校园是最美丽的。教学楼前的那一块草坪,小草们刚发芽,有的已经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一进校门,只觉得绿意扑眼。看!那花圃上的花朵已经绽开了笑脸,有的只是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还在含苞待放。

夏天,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校园里依然十分欢快。

十一月,深秋,寒风瑟瑟,空气凉爽而清新,浮动着一丝丝、淡淡的、半透明的雾气。这个诗意的季节在我们校园里把自己绚丽、缤纷、洒脱展示的淋漓尽致,使我们小小的操场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金色的十一月,操场四周有好几棵参天大树,枯黄的树叶已经活完了短暂的一生,纷纷从树上飘下来,落在潮湿寒冷的地面上。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只只美丽的金翅蝴蝶从树向下翩翩起舞。当树叶铺洒满地时,大地妈妈便敞开她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接在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笑着。

冬天来了,“瞧!”我情不自禁不起喊出声来,那儿实在是太美了,那可是冬姐姐的杰作;银色的大操场。这时的大操场已不同往日了,它似千朵万朵梨花在翩翩起舞,它如玉屑一点一滴地在我眼前浮现。景象在我心扉中随心所欲,像一曲婉转、悠扬、清新的乐曲,又仿佛一首轻快、、鲜明的小诗。你见了,不醉才怪呢!

过得真快,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不一会儿,太阳公公就露出了笑脸。一瞬间,冬姐姐已悄然而退。这时,校园是如此温馨,如此迷人。

啊!我真希望永远与这四季都如此美丽校园为伴!

作文校园一角四季变化【三】

一走进校门,过道两侧明净的橱窗里整齐地镶嵌着琳琅满目的“艺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栩栩如生的图画,有情态各异的泥塑,有老师給同学们答疑解惑的风采……,这些都是老师们辛勤耕耘,同学们努力学的结晶。回想起以前那破旧的橱窗里张贴着几张无聊的简报,简直不屑一顾。再往里走,靠左手边有着全校师生们的评比栏、光荣榜,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到全校师生你追我赶、奋发向上、勇夺第一、顽强并博的学习精神,每每经过都会情不自禁地看上一眼。以前那黑板上只张贴着白纸黑字的通知,看上去了无生趣,不看也罢。靠右手边是我们学校一个小小的中心花园,花园里有假山,形状奇异,别有生趣,假山旁边有一喷泉池,荷花仙子在池塘的上空翩翩起舞,吟诵着“春华秋实”的乐章;古朴而风雅的国学走廊,讲述着我们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奇的风云人物。继续向前漫步,左边是引人注目的塑胶操场,宽阔而鲜亮,操场上可热闹了:有跑步的、跳绳的、跳皮筋的、踢球的`……,从前的水泥操场总让人小心翼翼,身影屈指可数;右边的新教学大楼脱去往日的旧衣裳,披上了银色的艳妆,明亮的教室更是焕然一新,墙壁上同学的“功夫爪”没有了,明净的窗玻璃一尘不染,似乎还能照出人影,窗帘更是給我们有一种清新而又温馨的感觉,原来“吃粉笔”的黑板已经被电教屏代替,辛勤的老师们不再受粉笔灰的折磨……。

我们的校园变美了,校园里的我们也更美了:统一的校服更美了,悠扬的歌声更美了,甜甜的笑声更美了,朗朗的读书声更美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