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改变了对我的教育方式作文(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作文)

父母改变了对我的教育方式作文(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2-13 07:23:00
父母改变了对我的教育方式作文(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作文)

父母改变了对我的教育方式作文【一】

五岁那年,我和爷爷去菜地,爷爷干活,我在那玩。回家的路上,我对爷爷说:“咱们比赛看谁先到家。”话一说完,我撒腿就跑。结果,我跑得太快摔倒,把左胳膊摔骨折了。爷爷赶紧给爸爸打电话,爸爸接到电话马上赶回来,把我送到医院。医生给我接骨头时,我疼得哇哇大哭,爸爸也急得出了一头汗,连看了几次都没看好。爸爸妈妈急坏了,赶紧找车把我送到了洛阳正骨医院。

在住院的日子里,爸爸妈妈每天陪着我,他们找医生、买药、买饭,忙得团团转。后来听妈妈说,我被送进手术室里的两个多小时,爸爸妈妈一直站在外面等着,有椅子也坐不住,妈妈由于心疼和担心我,不停地在流眼泪。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我的伤好了。

现在每次看到胳膊上留下的疤痕,就想到爸爸妈妈对我无尽的爱。

8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爸爸妈妈对我的爱胜过一切,是无法用语言 比逾的。

有一次,我发烧了,可我白天不发烧,晚上发烧。爸爸妈妈晚上轮流给我拿药,端水。连续几晚上烧还是不退——爸爸说:输水吧!妈妈说:别输了,对身体不好。实在不行再输,就这样,爸爸妈妈晚上守着我,给我量体温,喂我吃药。爸爸妈妈黑眼圈都出来了。

三天后,我的体温突然升到了将近四十度,他们实在没办法,急的不行那时都零晨二点多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医院输水。等我的病好了,爸爸妈妈也累倒了,还有每次吃饭,爸爸妈妈都忙着给我夹菜,有什麽好东西都给我吃,穿衣服也尽量给我买好的,可爸爸妈妈穿的却很朴素。

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太深了,我要报达我的父母。

父母改变了对我的教育方式作文【二】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有一天晚上我发烧了。妈妈又是给我擦脸擦手,又是给我量体温,喂我吃药,早上又不顾一切的带我去医院。

我爸爸总是忙忙碌碌的,因为长期在杭州工作,有时一个月都不能回一次家,我很想念我的爸爸,但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我有更好的生活条件爸爸也很无奈。虽然爸爸常常不在家,但每次爸爸回来都会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每天都会接送我上学放学。从爸爸关心我的眼神和温和的话语里我感受到了他对我无限的爱。

有一次,我考试只考了八十九分,回家后爸爸妈妈看了我的考卷之后对我说:“分数不重要,我发现你错在粗心,我们一起改正上面的错吧。”

我准备有一天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也就是做一份手工给爸爸妈妈,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爸爸妈妈。

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真好,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父母改变了对我的教育方式作文【三】

我的爸爸没有什么特长,对我学习也不是很重视,但他上班一回家,就会把我抱起来,兴奋地对我说:“哦,我的好女儿,你想不想老爸啊?”时而还会在我脸上亲一两口。正因为这样,我被宠坏了,也把这些事看似平常。

但唯独那一件事,使我难以忘怀。

晚上,我们一家四口很早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半夜,只听到一阵呼噜声,是爸爸打的。我们睡得很香。卧室里很静,静得连一根针掉下去也能听得见。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手机铃声惊醒了已经睡熟了的爸爸。

他接起来,“什么,要地震了,我的个天啊!”只听到爸爸一声大喊。

他赶忙把我们喊起来,我睁开朦胧的睡眼,伸了个懒腰。听到爸爸说后,把我的胆都吓出来了。等我匆匆地穿上衣服,其他人都忙碌起来。姐姐忙着给我们几个找鸭绒衣;爸爸则秘密地来到我们的保险柜,把我们家的财产都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把百元大钞放入学一个他身上口袋最深的里面,就像钱才是他女儿似的。妈妈也忙着挨家挨户地去敲邻居家的.门,把这消息传给他们。

准备好后,我们一家人出发了。我边走边想:地震到底有多么恐怖,会不会把那一整座高楼大厦都震塌了。我越想越害怕。汶川地震的惨状还历历在目,我怎么这么倒霉也赶上了呢?所以我一个劲地催着爸爸妈妈还有姐姐快走。

到了广场,人山人海,人如天上的繁星,多得数不清。

寒风呼呼地刮着,我出来时忘记穿背心了,冷得我直哆嗦。

爸爸看到我那样狼狈,关心地问:“匀儿,你是不是很冷?”

我点了点头。

爸爸把我抱住,把他的外套解开,用它包裹着我,虽然也没起多大的作用。但我的心却是火热的。那种感觉,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那冰凉的全身,都被这颗火热的心给捂热了。那一刻,持续了好久,好久。

过了两个小时,我们才得知这次地震是谣言。

对其他人来说,这是一次很郁闷的一件事,但对我而言,却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因为这让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父爱的深沉。

优习老师点评:细节抓得好。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荒唐的片段,语言口语化。在平直、朴实的叙述中饱含着对父亲的深情,读来令人感动。本文选材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父母改变了对我的教育方式作文【四】

观看了《教育能改变吗?》之后,我感悟颇多。该片包括了《起跑线上》、《学习的革命》、《公平之感》、《高考变革》、《大学危机》、《再度出发》,成为一个系列。全方位、分角度、多靶点,反映了我们国家当前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在片中,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句是“当一个学生忘记所有知识,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还有做人道德的教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教授。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做事、做学问”是我大学学校的校训,现在想来意义是如此深刻。那种只要生学习的教育是不够的。回顾自己将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我发现我是深受这种教育的毒害的。从小,在我的记忆中,仿佛学习好了,一切都是好的。我不用做家务,不用培养兴趣,不用学会与人交流,读书就是我全部的天地,甚至我的大学也是在一堆堆书本中度过的。踏进社会了,才知道社会的要求,远远不是会读书的书呆子,做好人,做好事远远比做好学问重要得多。要问我当我忘记所有知识,还剩下什么的时候,在做人做事方面真的所剩无几。反观现在的教育,作为一个刚刚跨入教育界的新人,我发现与我们当时的教育相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民间却基本变了味道。除了传统科目的课后辅导,各种“素质”都成为孩子的重担,钢琴、小提琴、画画、乒乓球、排球等等。学习好,各种“素质”高的小朋友就是好孩子,好学生,好榜样。在那些家长看来,学会这些仿佛一切都万事大吉了。

另一句话是日本教育学家大前研一说的“在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里,能否找到自我”。在中国式的学校中,什么都是有标注答案的,学生也被训练成记背标注答案的机器。我不否认这种技能在某些中的作用,但是我认为这在培养孩子树立自我的路途上制造了障碍。就以我为例,不谦虚的说我是一只训练有序的狗,各种考试基本进行题海战术,背、记也算是我的强项。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考过了中考、高考,几乎不想我是怎么样的人,将来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唯一目标是期中考试要得第几名,期末考在年纪段目标第几名,学年末奖学金要拿几等奖,诸如此类的事情,仿佛成绩是证明我是我的唯一证据。就是这样一个活在老师、同学掌声中的孩子,当面对考研失利被逼进入社会时,我迷茫了,我慌张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喜欢什么,向追求什么。没有方向,失去自我的人生是悲惨的。教育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且发展它,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日本,机会没有家长抱着让孩子读好书来改变生活坏境的想法读书的,也没有一定要孩子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其实,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爱好,踏踏实实地来,积累好以后工作、生活的技能和,做一个平凡的人有什么不好呢?

因此,在我看来,要想改变现在我国的教育现象,改变制度是关键,改变理念是重点。我不否认应试教育的优势,我们的基础更加牢固,相比起来知识深度更加强,学生的理解力比较强。但是我们要看到,孩子比的不是一个单单的中考、高考,比的是人生不是一个阶段。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教育者,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孩子的强项,教会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才是王道。

为什么说改变制度是关键?若高考这个制度一直存在,中学、小学想要彻底进行改革,我认为是不可能的,考试仍旧将成为学习的目的而非手段。高考这根指挥棒不改,想要社会改变观念也是不可能的,而人的观念不改变,人的行为更加难改变,那么教育改革根本就是空话。

基于我国人口众多,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教育改革之路远兮、难兮!作为一名新的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就是向学生灌输理念,而要让之有效,还需家庭、社会、国家共同协助!

父母改变了对我的教育方式作文【五】

宽阔清晰的立交桥上来来往往整齐有序的汽车在十字路口时而前进时而停顿,用快镜头有意描述这个画面,似乎正反应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个缩写:历史的快速变迁,把我们的教育推到了十字路口的非常时期,人们有评击,但人们依然迷茫。

我只谈谈发生在我身上的教育,茫茫个案中的一个。

1978年末,我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一年,中国改革开放启程的号角也同时吹响。6岁时,我成了村里第一个幼儿园的第一批孩子中的一个。8岁时,我就读村完小,校内的老师普通话不标准,校舍是苏式的一层平房,红绿电线裸露在教室的墙壁上,记忆中那个黑黄的灯泡从来就没有亮过。简陋的木制课桌和凳子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总是放不平。雨天里,教室的课桌凳永远是排不整齐的,因为我们和课桌都要为漏雨的屋顶腾让地方。冬天来了,老师会让我们募捐白色塑料薄膜,用来封住没有玻璃的窗子。我还记得,那斑驳的黑板,老师想写几个粉笔字,还总要找个合适地方……

描写到这里,我感叹:我们太穷了。记忆中,那个时候的“时针”已指向了1990年。

2004年,我自己的孩子出生了。当我已为人母,我会强烈地感受到良好教育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我理解的良好教育环境是什么?有好的学堂、好的老师,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去学习琴棋书画等,不求多,但一定是投其所好,择优选学。我作为母亲,不图孩子将来成为大师,但只求他在儿时和以后的成长期里能汲取更多的知识,而这些在我的儿时,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纪录片中,有描述现今中国的家长让孩子学英语、学书画、学琴棋、学珠算,我也很有感触。有专家指出这是教育乱象,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这些,是对孩子摧残。又称中国孩子的终极目标是清华、是北大,是中国教育形成的悲哀……

我以为专家的.这些评价也并非全面。三四十年前国家依然一贫如洗,三四十年前的孩子在今天多半已成为孩子的家长,他们让孩子多学一些知识,也没错啊!让北大、清华成为孩子奋斗的目标有错吗?而显然,进北大、清华也只是国内极少数的学生才进得了的,自知之明的学生与家长们也自然都会有各自的理想目标。

拿我们的教育现状与发达国家去比,假如把它作为前进的衡量标准去研究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拿他国的教育现状来评击自己,可是不准确的事。首先,两国的历史渊源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发展进程不同,自然教育前进的步伐就不同,我们的教育走到今天,有人说,已到了十字路口,迫切需要改革,那么我们能改变多少,怎样改变,真正的问题找到了吗?

国家在大的改革中也曾走过弯路,但我们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一路摸爬滚打,但我们终究是在前进,我们依然昂首屹立在世界之东方。

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我们随历史的浪潮不断洗礼,在成长中不断反思是必然的!尊重生命的过程,尊重成长的足迹,尊重一切自然现象。教育,作为一个另类生命体,又何尝不需要被尊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