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旧扇子的作文(外婆为我扇扇子作文)

外婆的旧扇子的作文(外婆为我扇扇子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4-04-27 10:41:51
外婆的旧扇子的作文(外婆为我扇扇子作文)

外婆的旧扇子的作文【一】

爸爸妈妈的房间要重新装修。星期天我想帮爸爸妈妈收东西!我能做什么呢?“去把照片收拾一下吧!”妈妈看见我无从下手,向我发派了任务。

我一边收拾一边欣赏照片,突然我看见一张旧得有点发黄的黑白的`照片,一排低矮的瓦房前站立着四个人,我很好奇,因为上面的人我都不认识。

于是我拿着照片问妈妈:“妈妈,这上面有四个人黑乎乎、咧着嘴笑着,都是谁啊?”妈妈看着我手中的照片,一下子陷入了沉思,没有回答我的话,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了。“妈妈,这照片上的四个人到底是谁啊?”妈妈似乎从回忆中走了出来:“这是你外公,你外婆,你大姨,那就是我。”妈妈指着照片说。我乐了:“妈妈,你小时候的衣服真奇怪啊?”妈妈对我说:“不许笑,那时候生活条件很差,妈妈只有10多岁,一晃30年过去了。现在条件好了,可是妈妈那时候想穿一件新衣服有多难啊!能穿那样的衣服已经是很好了。”

“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接着说“那时的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有到了过年才能有件新衣服,平时都是穿你大姨穿过的。”

妈妈停顿了一下,继续回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吃是莫大的诱惑,一根油条,对我来说都是美味,过年成了我最大的期盼,有新衣服,还有肉!”妈妈指着另一张彩色照片说:“现在和以前差远了,上次我们去厦门旅行,光新衣服就买去两千多元,相当于以前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还有你每年买吃的也用去几百元,和小时侯的我们真是天壤之别呀!”

我看了看旧照片,抬头看看窗外的一切,高柳林立,宽阔笔直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流。三十年如惊梦,与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年轮,不过是窄窄的一圈,但是,这照片见证了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沧桑巨变。作为21世纪的少年,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茁壮成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想,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优越的物质条件,将祖国带向更美好的明天!

外婆的旧扇子的作文【二】

我有一张非常难忘的照片,照片是姥爷背着我爬长城的情景,妈妈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每当我看见这张照片,我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件事,想起了姥爷背着我艰难的爬长城的情景。那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姥爷去北京游长城,刚爬到长城的半腰,我就累了,最后连走都不想走了,姥爷看我很累,就心疼的说:“心心,你是不是累了,我来背着你吧”“我说:”姥爷,不用了。“”没事,姥爷背得动你。“姥爷自信的说着就让我上了他的背,我爬在姥爷的背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家里的活都是他干,家里的事也是他管,爬长城时姥爷还给我背了许多好吃的好喝的。我们爬了长城大家都很累了,我想姥爷也很累,我这么重,但是姥爷还要背我,姥爷对我无私的爱,我永远难忘。姥爷这么心疼我、爱我、亲我,还背我,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我长大以后要给姥爷买新衣服,他老了,不能动了,我背他。我真相对姥爷大声的说:”姥爷,我爱您!“

这张照片是姥爷爱我的一个缩影,姥爷的爱就像一把大伞,为我遮风挡雨,姥爷的爱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在我累了困了的时候,可以尽情的休息,我爱我的姥爷!

外婆的旧扇子的作文【三】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我从哇哇乱叫的婴儿,长成了活泼可爱的女孩,翻开那些记忆的相册,每一张照片都述说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我成长的经历,它们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是我们全家去小木屋烧烤的照片。照片中的我,笑得很灿烂,很满足,因为那天我学会了烤鸡翅。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每当看到它,那天的情形就浮现在眼前。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带着蓬勃的生机来到人间。就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爸爸组织全家去胜利小木屋春游,让我们尽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春姑娘的到来。我们带好东西便出发了,到了小木屋,只见那里人山人海,鸟语花香,湖上小舟真是美极了!我们架好炉子,搭好帐篷,大人们负责烧烤,我们则在一旁打闹,突然一阵香气传来,吸引着我们,原来大人们把火腿肠,鸡翅,烤土豆片……都烤好了,我们三姐妹顿时把烤好的食物一扫而光,我们那可爱的样子,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烤起鸡翅,一会儿抹油,一会儿撒孜然,还要不停的翻着鸡翅,我正手忙脚乱时,妈妈拿起相机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现在这张照片一直珍藏在我的相册中,我至今仍对它爱不释手。

外婆的旧扇子的作文【四】

今天,我看见了一张黑白旧照片。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我们可以想象到,原来这里应该很繁华,可是突如其来的子弹毁了这一切,它把本来很繁华的火车站炸得一片狼藉,不可收拾。断了的桥,被炸得只剩下车头的火车,倒塌的房屋,这是看就能想到子弹的威力。

咦!在地上怎么坐着一个哇哇大哭,大约三、四岁的小朋友?仔细一看,这个小男孩的衣服被炸得破破烂烂,头上、胳膊上、腿上都伤痕累累。他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串一串的问号冒了出来,也许,在不久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小朋友正在妈妈的怀里安睡。可是突然“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人们纷纷发出尖叫:“爆炸了!快点逃啊!”大家四处乱窜。爸爸紧紧握住小孩子的手,可这么多人,即使再紧地握这也很可能走散,那时小男孩一定在想:爸爸在哪里呢?”这个谁也不知道,也许,被人群淹没了,也许,已经因为可恶的日本侵略者的狂轰乱炸倒下了。小男孩望着眼前的一切,只有哇哇大哭(虽然不会有人能听见了。他害怕,害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他害怕,害怕自己再也见不到自己那张舒适的小床;他害怕,害怕自己再也不能在妈妈的怀里撒娇了,他害怕。。。。。。他面对着这一切,只有无助的哭。唉!真不知道还有多少孩子像照片中的孩子一样呀!

我真想对日本侵略者说:“你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难道你们没有家吗?试想一下,我们中国这样对你们,你没的孩子像照片中的孩子一样,你们会好受吗?我希望你们仔细想一想。”

外婆的旧扇子的作文【五】

夏天刚到时,我就拿着扇子在楼下乘凉。渐渐的,天气越来越热。于是,我家就买了一台电风扇。自从有了电风扇,我天天在家吹风,十分舒服。电风扇知道自己被重用了,变得十分骄傲。它对扇子说:“你这把破扇子,主人都不用你了。你赶紧去垃圾桶里呆着吧。”扇子委屈地说:“我知道你方便快捷,能给主人带来更大的风。可只要一停电,你就转不动了。到时候,主人就会知道我的好了。”旁边的.小狗也看不下去了,它冲着电风扇说:“你不要骄傲自大,早晚有你吃苦头的那天。”电风扇气急败坏地说:“你算什么?竟然站出来替扇子说话。”小狗叼起扇子说:“咱们走,不理这骄傲自大的家伙。”小狗对扇子很友好,它把扇子藏到一个干净又安全的地方。小狗守护在扇子身边,不离不弃。小狗热了,扇子就给它扇风。从此,它们成了生不离的好伙伴。

后来有一天,发生了大地震。房子要倒了,小狗赶紧调的扇子逃了出来。主人也逃了出来。可电风扇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被埋在了废墟底下。

待在废墟下的电风扇懊恼极了。它认识到自己不该那么骄傲自大。不仅没有朋友,而且在需要帮助时也没有人愿意伸出双手。如果有机会,它要像扇子那样谦虚友善,多看看别人身上的优点和自己身上的不足。

外婆的旧扇子的作文【六】

在我的相册里,有许许多多的照片,它们好像一枚枚小小的贝壳载着我点点美好的回忆。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现在我翻开相册,一张照片映入眼帘。

这张照片是我四岁时照的,照片上一个小男孩穿着薄薄的毛衣,下身穿着帅气的牛仔裤,笑得那么灿烂,那个小男孩就是我。在我的周围是成片的桃林,桃花开得那么灿烂,那么艳丽,我站在树上,双手紧紧地抱住树枝,生怕自己掉下来,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禁想起当时的情景来。

我清楚地记得,四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田庙看桃花。当我们走进桃花园里时,我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啊!好美啊,桃花粉的似霞,白的似雪,于是我赶紧爬上树,摆好动作,让妈妈给我拍下来,只听“咔嚓”一声,就摄下了这张难忘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我童年里的美好记忆,它将在我脑海的沙滩上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外婆的旧扇子的作文【七】

这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谜语,稍加思索,不难猜出它谜底是扇子。

提到扇子,我们总会想到它在炎炎夏日,驱酷暑送清风的功劳。

可是,你知道扇子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吗?

我国是扇子的故乡,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古代的能工巧匠就开始制作扇子了,而且由于时代不同,扇子的样式也不断发生变化。

最初的扇子叫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制成的。工匠们采集飞禽羽毛,选用其中又长又美丽的,按颜色配在一起,制成一把把美丽的羽扇。

晋朝的崔豹曾在《古今注》中记载:“舜作无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

不过,羽扇刚诞生时,并不是用于扇风解暑,而是由侍者手持,为帝王遮风蔽日,有时也作为仪仗。

到了汉代,羽扇才有了今天的用途。

羽扇产生后,很快就成为文人儒将的爱物。

《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孔明军师,手中常常轻挥一把鹅毛扇,神态潇洒地运筹于帷幄之中。这鹅毛扇就是羽扇的一种。苏东坡在词中这样描写周瑜: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寥寥数语,为我们描绘出一位都尉的形象。由此可见,羽扇在三国时已经普遍被人们使用了。

大约在汉末,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扇子——团扇。

用竹木或兽骨做柄,竹篾或金属丝做成圈,蒙上白色的绢、纸而成。

聪明的艺术家又在扇面上题诗做画,团扇就更加精美了。

唐朝杜牧的《秋夕》中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这里的“轻罗小扇”应该是指这种扇子。

随着历史的发展,团扇渐渐只成为小姐贵妇们的宠物。

《红楼梦》里的“宝钗扑蝶”中,薛宝钗拿的扇子就是这种扇子,只不过扇面上的图案是用五彩丝绣成的。

团扇上的图案是花鸟虫鱼,或是古代仕女,件件都是精美的工艺品。

大概在唐代,折扇从朝鲜传入我国,开始得到一些官僚贵族、文人墨客的喜爱。

这种扇子是用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纸或者绢做成,可以折叠,打开有三十至四十厘米宽,而折上只有二至三厘米宽,一尺来长。

它比较耐用,携带又方便,因而久盛不衰,我们今天还大多使用这种扇子。

折扇有几十种,最常见的扇面是纸的,上面或题诗,或绘画,或诗画俱全。

在扇面上做画,宋朝时就有这种风气。

北宋画家郭熙年迈时曾在扇面上画了一幅风景,后来这把扇子被苏东坡得到。苏东坡对郭熙绘画技术赞叹不已,亲自为画题诗,成为宋朝的一段佳话。

随着扇子的发展,扇子艺术产生并发展起来。

明朝画家唐伯虎经常在扇面上作画题诗,他题诗作画的扇子,成为后人收藏的艺术珍品。

到了近代,有许多画家还曾举办扇面展呢。

朱孔阳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他当年在上海卖艺时,曾与陶冷月先生合办扇展。

陶先生作画,朱先生挥毫作书,“陶朱公卖扇”一时传为美谈。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扇子外,我国劳动人民多使用植物的茎叶做成扇子。如葵扇、蒲扇、棕榈扇等。这些扇子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又能就地取材,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我国的扇子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制作精巧,有许多是精美工艺品。

其中杭州的墨纸扇,广东新会的葵扇,浙江湖州的羽毛扇,四川自贡的竹丝扇,被誉为“扇子之王”,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扇子在夏天随身携带方便,是电风扇无法替代的。

同时,扇子制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扇子艺术也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看到这些,你难道不为祖国人民的聪明智慧而自豪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