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奶奶作文读后感

冰心奶奶作文读后感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4-05-12 10:30:03
冰心奶奶作文读后感

冰心奶奶作文读后感【一】

冰心喜爱少年儿童,也为少年儿童写下了不少的作品。其中有小说,有散文,也有。她把爱心倾注给了天真无邪的孩子们。

我还小时,就曾感受过她的爱的滋润。小学时学过的《再寄小读者》虽很久没有温习了,但记忆还很深刻。可见,她的作品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怎能不感谢她呢?

在《少男少女》上曾见过葛翠琳写的《玫瑰的风骨》一文,就是讲冰心的。冰心爱玫瑰,葛翠琳就把她比喻为玫瑰。这是很恰当的。冰心说,贵在纯真。她本身不就是这么纯真的吗?那简直说的是她自己啊。

冰心,这是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写过,听过,议论过,赞叹过。她是我们的母亲,或者说是奶奶,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如果她不爱我们,我们能有如果的充实么?如果我们不爱她,能随意赞颂她么?只因为,她是冰心,她的心如冰一般洁白无暇。

尽管我渐渐地长大了,已不再是少年儿童,但我还是忘不了她,她给了我那么多,那么多……

我喜爱文学,我一定要努力提高写作水平,我也要创造出精美的精神食粮,献给普天下的读者,让他们从中得到教益,而努力地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前进推一把力。

冰心,我要学习你,使自己变得纯真,将一片爱心挥洒给孩子们。

冰心奶奶作文读后感【二】

读完冰心奶奶写的儿童著作《小桔灯》这篇文章后,我被文章中的小姑娘坚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所感动了,并对小姑娘艰苦的处境深感同情。

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地下党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到处追捕地下党员,残酷地屠他们。小姑娘的父亲因参加过反蒋政治活动被抓走,母亲病危,家被抄洗一空,就剩下八、九岁的她,孤儿寡母,无依无靠。然而,面对这一切,她没有像同龄孩子一样哭鼻子,而是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这是多么不易啊!面对这样一个饱经生活迫害的山村小姑娘,我的心为之一震。

看看这位懂事的小姑娘吧!“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拨出一瓤瓤的桔瓣来,放在妈妈的枕边。”面对卧病在床的母亲,小姑娘不但没有离弃,还把好吃的桔子拨好给妈妈吃,这是一个多么孝顺的孩子。“孝在质实,不在于饰貌”这句诗和小姑娘多么相像,不需要语言,只需要这样发自内心的关怀,把桔子拨给病中的母亲吃,这是值得我们20后的每一个人去学习。

面对小姑娘的年夜饭,我更是心酸。她笑说:“红薯稀饭是我的年夜饭。”如今的我们每到过年都可以放烟花,看电视,收着丰厚的压岁钱,吃的更不用说,鸡鸭鱼肉堆满桌。这是小姑娘想都不敢想的事。面对这种极其稀松平常的红薯稀饭,我们还忍心再糟蹋粮食吗?

小姑娘还有一双灵巧的手。“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个小筐似的,用一个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虽然小桔灯只发出了微弱的红光,却是黑暗社会里光明的象征,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小姑娘那时向往的幸福生活,如今在人们的努力下成为了现实。我们在红旗下茁壮成长,生活得幸福、美满。虽然,好的生活已经成了真,但我还是忘不了《小桔灯》里那位小姑娘。

冰心奶奶作文读后感【三】

文/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 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 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 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 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 的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 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 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 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 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 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 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 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 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的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 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 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 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 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 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 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 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 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 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 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 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出国留学网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 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 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 “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 北平

推荐阅读:

冰心奶奶作文读后感【四】

《冰心作品》看后,觉得作者充满了对少年儿童,对新中国,对社会主义的真挚的爱。那清新的笔触,把大自然的美丽写得那样空灵,使人神往;把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那样逼真。整本书都充满了感情。爱和憎都很分明,对所爱给予热情的赞扬和鼓励;对所憎给予无情揭露和批判;对于弱者和苦难的人民则给予无限的同情。

冰心的知识够渊博了。文学知识不消说了,历史和地理知识同样精通,这就使得她的作品有丰富的内容,增添了耐人寻味的情趣。

我想,如果知识少,那么写出来的作品自然就很单薄,不广阔,在叙述上也会造成一定的障碍。肚里没货,能写出什么好作品来?如欲写作,就得努力地、更多地掌握文化知识。现在,我的知识确实是太少了,少得要让人笑话。知识的海洋辽阔,是永远学不完的,是永远也自满不了的。

努力学习吧,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冰心那样,写出不朽的作品来,将精美的精神食粮奉于读者面前,使读者从我的.作品中得到教益。

冰心奶奶作文读后感【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可以使人胸襟开阔,豁达大度;读书可以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我热爱读书。

童年就像熟透的樱桃,经不起咀嚼,我们需要成长。从我们被送去学校的那一天,开始了我们的学习生涯,在一本本崭新的课本里,装着我们的梦幻和理想。在我八岁的时候,我就热爱阅读那些带有彩图拼音的寓言故事,每当我看到那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大笑。同时,我也会很严肃的为他感到悲哀。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里面的故事我都会回头一看再看,我发现每当你一直读,反复咀嚼书中的内容时,才会更加深刻的醍醐书本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以及情感。就这样,我开始知道如何去读一本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书越来越多,内容也多样化了。

其中冰心奶奶的《小桔灯》使我记忆犹新。《小桔灯》讲述的是一九四五年抗战时期,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艰难处境下对光明的渴望。文章结尾处细致地描写了小姑娘给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这盏小桔灯发出朦胧的桔红的光,虽然不算明亮,但是却象征着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征着革命前途的无限光明;象征着革命事业是必胜的!最后小女孩说了“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即使在社会背景如此黑暗,母亲重病卧床,父亲渺无音讯的艰难的情况下,小姑娘仍然抱着美好的愿望,相信着未来。

这就告诉了我们再艰苦的条件,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喜欢读书的人都有一个作家梦,其实不管我们能否成为作家,我们都可以抱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走在读书的道路上。读书都是我们应该一直坚持下去的事。

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读书,可以使我们知识广阔,美化身心;读书,可以为祖国做贡献,为祖国的事业添砖添瓦。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我的读书心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