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种豆子的作文300个字(种花生作文300字三年级)

三年级种豆子的作文300个字(种花生作文300字三年级)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3-11-23 06:40:36
三年级种豆子的作文300个字(种花生作文300字三年级)

三年级种豆子的作文300个字【一】

或许,这只是一个遥遥无期的念头罢了!但作为一个小学生,这可算得上是我最大的期盼了!其实,我很想让地球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绿色。提起绿色,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森林,因为绿色是树木的象征,表示着生机勃勃。假如,有一天真的遍布了绿色.森林和草地。那么谁都不会再去芬兰和维也纳度假了!因为,处处都是绿色,处处都是维也纳和芬兰!到那时,绿色的覆盖率达到了100%,不会再存在灭亡的机率。地球上的沙丘.沙漠将会被删除掉,只要有土地就有绿色。绿色将会成为大自然颜料盘上的.主色!

街道两旁站满了齐刷刷的大树,一栋栋居民楼穿梭在整齐的树丛中,学校周围环绕着密密麻麻的奇花异草,只有稀稀拉拉几条小道,商场在百花怒放的地方立住脚跟,工厂也在草木茂盛的地方生产起来,而公园里更是绿的世界·花的天下。南有芒果·香蕉·龙眼 ……北有苹果·雪梨·哈密瓜……大人孩子们纷纷开始种植物,让土坡变成绿地,让荒地变成果园,弄得到处都是“花”的世界·“树”的海洋·“果”的天下 ……

但是,白色如果没了,那么大量冰水会流入大陆,祸害人类,但如果蓝色也没了,我们人类将灭亡在此。所以,白色.蓝色是不可缺少的!

然而,愿望不能跟现实相比,因为,现实是可怕的!目前,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只有28亿公顷,而覆盖率仅仅只有那么22%。人们全都愚昧无知的砍伐着树木,为了个人的利益,牺牲大家的健康。随着树木的消失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的水资源受到工厂的污染,造成了大片农田颗粒无收,还造成了许多人亡,许多家庭的下一代身体都有缺陷。譬如:脑瘫.癌症.缺肢……这些害人害己的事情,人们常做!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地球的气温在增高。而每公顷山林绿地,每天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放出0.75吨氧气,可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环境,还能防风御热,调节气候。所以说,树的作用真是大极了!

现在,人们都已知道破坏森林的严重性。大量的青少年都纷纷响应植树造林,全国各地大搞“荒山变绿林”的绿色造林达标活动。虽然,现在已颁布了《森林法》,但有一些人还是不自觉的砍伐树木,破坏森林,难道他们不是人吗!

我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我希望能为我的愿望做出贡献。昨晚,我做了一个梦,那是一个很美的梦。因为,我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我梦见世界真的变的只有三种颜色!我在树阴下伴着春风而起舞,抬头张望着那洁净而没有一丝污染的天空,静静的坐在海边,看着天际归去的海鸥,让海浪的呼声在我耳边回旋了很久,很久……

三年级种豆子的作文300个字【二】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到次、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特征到用途、一般到个别(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总到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①的说明顺序对②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①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②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方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能还是不能。(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一般往前找)。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牢记】总之,无数次的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现象。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三年级种豆子的作文300个字【三】

今天,老师宣布我们要举行夹豆子比赛。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下午,我们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豆子,有黑豆、绿豆、黄豆、红豆……一颗颗豆子像一个个光亮的机灵鬼。开始比赛了,我用力去夹豆子,豆子圆圆的脑袋,东躲西藏不好夹。但我还是静下心,沉住气, 专心致志的往盘子里放。一会儿,我夹了许许多多的豆子。老师说:“停!”我数了数,我夹的豆子总共有104颗,在我们小组我是冠军,我顿时心花怒放。

夹豆子比赛可以锻炼手的灵活性,还可以锻炼人的耐心。我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动手机会。

三年级种豆子的作文300个字【四】

为了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训练我们手的灵活,今天中午放学,老师对我们说:‘下午带黑豆。黄豆。筷子……要举办一个夹豆子比赛。’同学们一听,高兴极了。

中午,我高兴的睡不着觉,期盼下午的夹豆子比赛。到了下午,我带了豆子。筷子。盘子。兴致勃勃的去学校。 到了学校,我看见同学们带来的豆子有两种,有的带来四种……崔老师来了 ,给我们讲筷子夹豆子的窍门,同学们都等不及了,崔老师一说开始,我们就夹起来,一开始我夹的时候,它总不让我夹到,好像在说:‘你为什么夹我,夹的我好疼啊!’终于,我夹到了一个豆子, 并且一次夹一个,老师说停。我数了数一共68个和同桌打了个平手。老师又让我们一组比赛,老师一说开始,我就开始夹了,我心里很紧张,不过我告诉自己:‘不要害怕。不紧张,按老师示范的做,一 定会好的,终于我夹了117个,在小组得了第一名。

三年级种豆子的作文300个字【五】

三年级种豆子的作文300个字【六】

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次序安排(照应论点);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三年级种豆子的作文300个字【七】

第一个上场的是我们班的王牌选手——蒋宜成。只见安老师一声令下,蒋宜成便飞快地俯下身子,伸出双手,拿起桌子上的筷子,轻轻松松就加了一粒最难夹的米,这可值20分呢!他一步一步小跑着,成功的将小米放入了对面的空碗。成功后的他眉毛上扬,眼睛发出傲娇的光,我想:得了吧,说不定我最后比你还厉害呢。

终于到我了。我拿起桌上的筷子飞快地伸入碗里,我在犹豫:夹绿豆还是小米呢?小米难加,分高。绿豆好夹,分低。算了,还是夹小米吧!

瞄准了一粒小米,我把筷子伸到了碗里,左夹右夹,就是夹不到,像河里的小鱼滑来滑去,仿佛故意和我作对。算了,夹绿豆!我不断努力,终于夹到了!这时我看到对面的.同学已经加了好几次了,我心急,小跑回去,谁知道绿豆也在和我作对,跑到一大半的时候,“啪——”一声掉到地上,像玻璃珠一样滚到了前方。

我立马蹲下去捡绿豆。我一夹它一蹦,我一夹它一蹦……绿豆啊绿豆,求你听话好吗?配合我一下,把你送回家!它好像真得听我的话了,乖乖让我加起来,奔向终点。

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比赛仍在继续。我不断努力,居然加起了好几粒小米呢!

三年级种豆子的作文300个字【八】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举行了一场激烈的夹豆子比赛。

我从家里拿来了筷子、小碗、花生米和黑豆。老师说:“准备——”大家都急忙拿起筷子,“开始——”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噼里啪啦”的豆子砸碗声。比赛共进行 了五轮,我最紧张的是第四轮,用左手夹黑豆。老师说时,我试着夹了一下,还好黑豆颗颗饱满,夹起来并不难。比赛正式开始,我冷静的将一颗一颗的黑豆夹进碗里,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分钟 过去了,我只夹了17颗。虽然冠亚季军我都没得上,但是我还是挺高兴的。因为夹豆子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