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霜降节气的作文(霜降节气作文200字)

关于霜降节气的作文(霜降节气作文200字)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3-11-12 10:19:11
关于霜降节气的作文(霜降节气作文200字)

关于霜降节气的作文【一】

每年的10月23日是中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关于霜降节气的作文【二】

荔枝肉

配料:猪腿肉300克,鲜荔枝肉(净100克,2个鸡蛋的蛋清,水淀粉25克,白糖60克,白醋30克,食用红色素一滴,精盐、料酒各适量,植物油1000克(实耗50克。

做法:

1.把猪腿肉切成2块。用刀背敲松后改刀成四方小块(24块,加入盐、食用红色素少许,蛋清,水淀粉15克,拌匀备用。把鲜荔枝肉一切两半;

2.烧热锅放入植物油,待油烧至六七成热时,把猪腿肉一块块下油锅炸至内熟外脆呈黄色捞出,将锅中的油倒去,加入料酒、水100克,白糖、白醋、精盐,下水淀粉勾芡,倒入炸好的肉和鲜荔枝肉翻匀,淋上少许熟油,起锅装盘即可。

功效:滋补肾阴,补益气。

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配料:猪蹄1000克,花生米(带皮100克,大枣40枚,料酒25克,酱油60克,白糖30克,葱段20克,生姜10克,味精、花椒、八角、小茴香各少许,盐适量。

做法:

1.花生米、大枣置碗内用清水洗净、浸润;

2.将猪蹄出毛洗净,煮四成熟捞出,用酱油拌匀;

3.锅内放油,上火烧七成热,将猪蹄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在炒锅内,注入清水,同时放入备好的花生米、大枣及调料,烧开后用小火炖烂即可。

功效:滋补肾阴。补益气。

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金灿灿的叶子,红彤彤的柿子,看着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吃上一个香甜的柿子,不正是享受:美食的世界,也可以如此淳朴,如此原生态。

鸭子好吃霜降补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

除了上面我们说到的鸭子、柿子,另有些地方到了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山东农谚更有意思: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看来还真是吃什么的都有啊。

霜降时台湾南部的二期水稻已经成熟准备收割,也是台南麻豆镇白柚的收获期,白柚具有降低压和退热的疗效。

看了上面霜降各地饮食习俗,不免感慨:在这样一个季节,人们不仅是要养生,更在庆贺丰收,霜降正是见证了辛勤劳动者一年中收获季。霜降节气,有我们的养生经,也有我们收获的笑脸。

栗子炆鸡

既然栗子是霜降养生的宠儿,那么怎么少得了这道经典菜式:栗子炆鸡。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止、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

主料:鸡 1/2只;栗子 250g

配料:海鲜酱 1勺;柱侯酱 1勺;红葱头 2颗;少许糖;少许盐;适量油;适量胡椒粉;少许生抽;适量生粉

做法:

1、准备好主要材料,鸡要提前腌制好;

2、鸡用胡椒粉、盐糖、生抽和生粉拌匀后加适量油再拌匀;

3、大火热锅冻油,放入切碎的红葱头爆香;

4、看到葱头有点黄就倒入栗子翻炒后放入一勺海鲜酱一勺柱候酱,继续炒两下;

5、然后倒入一大碗水,放入少许盐和糖,盖锅盖转小火炖,大概20-30分钟,适时加水以免干水了;

6、戳一下栗子,感觉容易戳开就可以放鸡了,转中火盖锅盖煮7-9分钟就可以起锅了。

霜降饮食注意

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

霜降之时,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气以养胃。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

关于霜降节气的作文【三】

打霜降相传清代以前,江苏常州府武进县的教场演武厅旁的旗纛庙有隆重的收兵仪式。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拔除不祥、天下太平。

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便会集庙中,向旗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礼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百姓观者如潮。

祭旗纛

《周礼》中记载,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官职凡是出师的时候,都很重视旗鼓的作用,要对旗纛进行祭祀,称之为军牙六纛之神。(牙旗,是主帅在军队中位置的标识。纛,是浦头,古代马头上的'一种札饰,是皇帝乘舆的标记性装饰。天子有六军,因而称六斌。

汉高祖当初立为沛公,在沛丰供奉黄帝,祭祀擞尤,以所白蛇之涂鼓旗行祭。《汉书·郊祀志》载:“秦代祀东方八神将,三日兵,主祠蚩尤。”蚩尤旗,是星名,这是祭祀旗纛的开始。后来汉武帝设置灵旗析祝兵事,太史以此旗指向所讨伐之国。三国孙权曾做黄龙虎牙旗。后齐天子亲征,也建有牙旗。自唐以后,各个朝代都有旗纛之祭。

各地一般都有旗纛庙,在庙中筑台,设置军牙六纛神位。春季在惊蛰日祭祀,秋季在霜降日祭祀。明代祭祀旗纛,在每年仲秋祭祀山川之日,由专人在旗纛庙里的坛内进行;箱降日,在教场祭祀;岁末祭献太庙的时候,则在承天门外祭祀。此外,凡是军队出行,都要祭祀旗纛。清代在霜降日五更时,鸣炮致祭。武将主祭,在演武厅迎接巡视的帝王。祭祀完毕,将士们齐集教场,兵士们披挂整齐,展示武器,唱着军歌整队而归,或者绕街游行。

吴地民间,这一天天未亮时,人们就相互提醒,以免沉睡错过,只要听到信号,就争相赶到教场观看仪式,称之为看旗纛,据说如此能拔除不祥。

习战射

箱是伐的象征。古人为了顺应秋天的严峻肃,都在这个月操练战阵,进行围猎。正如《春秋感精符》所记载:“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之威。”

自从汉代以来,就在季秋之月讲习武事,操演比试射技,以进行赏罚,已沿袭成为惯例。贾思舰(齐民要术》还将其列为农家九月中的事宜,“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谷物满仓霜降是每年秋后农业收获的一大节气。武进农谚日:“霜降到,呒老少。”意即此时田里的庄稼不论成熟与否,一齐都可收割了。

买柿子和苹果。黄河以北在霜降这个时节也有不少吉祥的民俗:如老百姓会买柿子和苹果,意思为事事平安,商人会把栗子和柿子放在一起图“利市”。

赏红叶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护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

霜降赏菊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有一种小范围的菊花会,是富贵人举办的,不必出家门的。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广厦中,前轩后轻,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赏菊,赋诗泼墨。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

霜降吃柿子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霜降时节,正值柿子成熟之时,在我国有些地方则有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此时天气转寒,人们认为吃柿子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补筋骨,非常适合霜降时节食用。如在福建闽南地区,有俗话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人们认为此时节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

有些地方则认为此时节吃柿子,到了冬天嘴唇就不会干裂。

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脾、肺、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之功。”说的就是,柿子具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等功效。所以,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

柿子的品种繁多,大约有一千多种,根据果实在树上成熟前能否自然脱涩分为涩柿和甜柿两类。除鲜食外,人们还将柿子整个晒干制成柿饼。柿饼外部有一层白色粉末,叫做柿霜。柿霜不是淀粉,主要是由内部渗出的葡萄糖凝结成的晶体构成,它是柿子的精华,食用的时候不要除去。柿饼具有涩肠、润肺、止、和胃等功效。适合脾胃消化功能正常的人食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柿子含有较多的靴酸及果胶,空腹吃的话容易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硬块越积越大而不能到达小肠,就会在胃中滞留形成胃柿石,若无法排出,就会造成消化道阻塞,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等症状,这在医学上称为“胃柿石病”。

因此,空腹情况下不应吃柿子。

霜降送芋鬼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东烟台等一些地方,霜降这一天人们要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霜降扫墓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要去扫墓。据《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寒衣节,也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节”等,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为避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寒衣节这天晚上,人们要在门外焚烧夹有棉花的五色(红、黄、蓝、白、黑纸,并且把饺子倒在一个灰圈内,意思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寒衣节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悲悯之情,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霜降进补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俗话说吃啥补啥,据说吃煲羊头有助于“头风”等疾病的治疗。医书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可以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迎霜兔肉就是经霜的(即霜降的兔子肉,这时候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岭南放风筝江南放风筝,大多在清明前几个月,民谚道:“杨柳青,放风筝。”北方一些地区人冬后才开始有放风筝的活动,直到清明时停止。岭南一带,则又不同,在农历重阳风力方始有力上行。三月四月,在当地是雨季,淫雨霏霏,最不适宜放风筝。

《岭南风物记》载,岭南节气,大抵比江南早三个月。江南春季到来时,风力自下而上,因此清明可以放纸鸢。而岭南一带,霜降重九时可以放风筝,春季反而放不上去。福建、广东各地,晚秋多放纸鸢,式样繁多,高的可以直凌云霄。当地有一种叫抬云的风筝,挂着藤弓,在半空中发出嚓亮的声音.非常惹人喜爱。

关于霜降节气的作文【四】

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

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秋季是易犯胃病和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运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

这时候的饮食需要多样性,也要适当,粗粮和细食都要搭配好,油脂类的食物要少吃,甜食也不要多吃,吃的东西也不要太咸,早中晚三餐要合理,喝酒也需要节制的。

饮食宜多食富含抗氧化及清除机体自由基和清除胃肠道有害物质的食品,如甘薯、鲜果、豆制品及海藻类食品。大枣、豆腐、白菜、牛奶、胡萝卜,健脾和胃;苹果、柚子、葡萄、橘子、风梨,防脂肪积聚,补心益气生津止渴;海带、紫菜、黑豆、黄豆、绿豆、赤豆、小米、栗子,防管硬化及美容;核桃、榛子、松子、桂圆、花生等坚果食品可及时补给微量元素,有利于骨质健康;中药健脾养胃可服用人参健脾,用参苓白术、四君子、香砂养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