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之立秋的作文(二十四节气中的夏季的作文)

24节气之立秋的作文(二十四节气中的夏季的作文)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4-05-17 06:43:11
24节气之立秋的作文(二十四节气中的夏季的作文)

24节气之立秋的作文【一】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24节气之立秋的作文【二】

1、暖炉会

霜降后寒气已重,因此各地开炉日期,一般常在农历十月初。《荆楚岁时记》载:“庐山白鹿洞,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寒之备,号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为暖炉会。”北平一般在十月初一烧暖炕,设围炉,称之为开炉节,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才撤去暖炉。暖炉多用一种耐燃烧的矿物砌筑,该物比矾石更白,轻暖坚固,后来则用薄铁做暖炉。《岁时杂记》称京人十月初一喝酒,就在炉中烤大块的肉,围着火炉,边饮边吃,称之为“暖炉”。《礼记·月令》记述十月有暖炉会。江苏昆山、安徽太平、湖北钟祥等地,也在月初开始用火御寒,期间有卖糕饼供食或者饮酒举行暖炉会的\'。

2、修农具

隆冬时节,农事已毕,农家对所有农具都应该趁闲暇时加以检查,进行整修。如果发现有损坏或不可使用的,要立即修理或者予以添置,以免来春贻误农时。《礼记·月令》中有季冬之月“命农计搁耕事,修来招,具田器”。所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3、制肥料

各种植物,除了生长于沼泽中的之外,大都靠根部吸收土城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在终年无人的山野,树木特别繁茂旺盛,正是依赖草木自生的枯枝落叶,日积月累,形成肥料。入冬草木凋零,靠近山林的地区或者家中有园圃的,枯枝败叶,到处都是,正是农家制造堆肥的最佳时候。

4、迎冬

封建社会,朝廷会举行郊外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抚恤孤寡。

在《吕氏春秋·孟冬》有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事,恤孤寡。”是日,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大大赏赐,以安社视,而且要抚恤孤寡。

5、祭冬神

古时候,立冬时节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骑铁色的马,带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山海经》说他住在北海的一个岛上,长相怪异:人面鸟身,耳上挂着两条青蛇,脚踩两条会飞的红蛇。祭祀冬神的场面十分宏大。《史记》上记载,汉朝时要有70个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阴,蛰虫盖减……籍敛之时,掩收嘉毅。”意思是说,天冷了,要收藏好粮食。

24节气之立秋的作文【三】

……四季里深爱秋天。许是爱的缘故,每每秋天来临,心便惶惑不安,既渴盼秋的到来,又担心秋的离去。

秋天收敛了往日的燥热,变得宁和、淡远。它像一曲舒缓、优美、教人身心宁静的古典音乐,又像达观的智者在天地间悠闲往来,更像生命里的友谊,让你时时感到一种温情,却不火烈。

秋天是人的心灵与自然最为贴近的季节。这个季节,秋风似歌,落叶如蝶,踩着秋叶散步,恍若走入一幅画里。在自然的怀里,我们渐渐敞开久闭的心扉,又一次成了孩子,又一次领悟自然对人生的某种启示。非常喜欢美国诗人罗。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每至秋天,我的心便无数次地穿越时空的藩篱,跟随诗人在大洋彼岸的乡村林间漫步:“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向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呵,留下一条路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的某一天,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多少次在等待公共汽车,抑或是在无聊时,我总是在心里默读这首诗。这样,我的意识便又回到乡村的林间,感受阳光的暖意、落叶的舞蹈、鸟的鸣唱和晨风吹过秋林的气息。

秋天有果实压弯枝头的辉煌,也有秋风瑟瑟、秋雨绵绵的哀怨,更有“盼望果子成熟,成熟了又怕掉下来”的无奈。晚秋时节的雨夜,熄灯静坐,听风卷落叶,雨打窗扉,体味那种缠绵凄婉的美。这种情境像读一首古诗、听一曲旧歌,像隔世的相思交织着苦涩与恬美。

我的生命季节似乎是夏秋之交,由绿转黄的过渡时期。这时,花还芬芳,叶还浓绿,秋还生在夏里。

这个季节,已不再奢望世界知晓自己,而希望自己了解世界。不再喜欢糖水、香槟,而爱浓茶淡酒;不再喜欢流行歌曲,而爱古典音乐。衣着也由艳丽转为素雅,不逐时髦,而求风格。这时,能在俨然神圣的事物里,发现荒诞和讽刺;能在一贯不对的事物里,发现某些对的东西。这时,观察世界不再用眼,而是用心。

生命的秋天里,画家留下了画,诗人留下了诗,音乐家留下了不朽的音乐,更多的人却只留下了影子,就像鸟儿在窗前飞过,转瞬即逝。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