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300字作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300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300字作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300字)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3-11-25 05:46:59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300字作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300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300字作文【一】

人人都说花美丽,而我却爱松树。

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凛冽的寒风在唱着歌,猛烈地摇摆着松树。雪花纷纷往松树上压,不一会,松树就变成了银树,风和雪都想征服它,但是,松树以它那顽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风和雪,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春天来了,蒙蒙春雨像乳汁一样哺育着万物,松树也在春雨的喂养下开花了。一朵朵黄色的小花挂在枝头,迎着温暖的春风、笑着、笑着……

秋天,花凋谢了,草枯萎了,松树却在秋风秋雨中展示着自己无穷的魅力。一束束针一样的枝叶在秋风中挺立着,好像在说:“我们不怕风!”

我爱松树,更爱它那种无微不至的献身精神。听爸爸说,松树的树干是良好的木材,可以造纸;松树的叶子可以提炼油;松树的脂液可以做松香、松节油;它的枝和根还是很好的燃料。夏天,它撑开一把绿色的大绒伞,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松树虽然没有花那样美丽、芳香,但是为了人类,它即使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

你的精神使我深深感到:做人,不能时刻总想着自己,要多为别人想一想。如果,人人总是想着自己,那世界怎麽会发展,世界怎麽会进步呢?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300字作文【二】

星期六,在第三节课的时候,我们欢乐谷快易班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吹蜡烛”比赛。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就是我出场,我快速地走上了讲台,老师把蜡烛点起来,我站在离火苗约一米远的地方,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准火苗吹去,火苗只向后面倒了一下,又挺起身来,我连续吹了三次,也没把这个“无名小卒”吹灭。这个“无名小卒”就像个“骄傲的王子”站立在那里看着我,我低着头回到座位里去。

第二个走上来的是陈俞安,只看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嘴里像堵着两个乒乓球似的对着火苗使劲吹,可“可恶”的“无名小卒”还只是往后面弯了弯腰,又理直气壮站了起来。

同学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乘兴而上,败兴而下”。大家都灰心意冷地下了台。老师看我们那么卖力还是没把火苗吹灭,就把桌子搬到距隔离线0.5米左右的地方,让我们再吹一次试试看。

又一次轮到我了,我信心百倍的走到隔离线旁,再一次地深深吸了口大气,对准火苗长长地吹了过去,“无名小卒”终于被我打败了,我高兴露出了胜利的笑容,兴高采烈地走回座位……

这堂有趣的“吹蜡烛”比赛,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方法,才能成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300字作文【三】

夜幕降临,小区里到处是灯火通明。突然,小区里一片漆黑,停电了,可不一会儿,几扇窗户透出了点点忽明忽暗的光,虽然不是很亮,却十分温馨,宛如美丽的童话世界。原来是小小的蜡烛帮了人们的大忙。

蜡烛虽然平凡,可它却有着一种高贵的品格。平时,它被人们孤独地抛弃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可在某个漆黑的夜晚,它却点燃自己的身躯,为人们带来光明与温暖,而当光明重新来到时,桌子上却只剩下一小片凝固的蜡。

蜡烛没有美丽的外表,没有舒适的生活,可它却有一颗默默奉献的心。它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带来了益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们都应该学习蜡烛的精神,牺牲掉自己的利益,却为别人带来了许多好处,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有用的人,高贵的人。

有的人只为自己着想,甚至为了自己伤害了别人,他们的人生是枯黄的,是低贱的。而有的人虽然贫穷,可他们帮助了许多人,给许多人带来了切身的利益,他们的人生是五彩的,是高贵的。而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呢?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300字作文【四】

“补叙”与“插叙”虽然都有中断原先的叙述,而加说其他内容这样的相似之处,但两者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说,“插叙”的内容比较简短,只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往往只是对叙述中的某一点作些三言两语的诊释。而“补叙”则大多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前面没有说到,便在后面通过各种方式再作补充性的叙述。

一般地说,“补叙”的部分应当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了它,作文就不完整。另一方面,如果这部分内容不是以“补叙”的形式出现,而将它归人按顺序叙述的话,会浪费很多笔墨,达不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从这里就能说明作文为什么要用“补叙”的道理。

当然,这种在叙述中的补充,必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这里也“补”,那里也“补”,就会显得拉拉扯扯、杂乱无章,也会严重影响表达的效果。

如一位同学的习作《我迷收藏》,在叙述他在收藏中获得的乐趣时,就讲到他收藏了不少“票证”,如粮票、布票、油票、糖票、酒票、烟票,甚至是肥皂票、火柴票等等。在介绍这些票证的收藏过程时,就补叙了这些票证的来历。

一天,我帮妈妈收拾屋呼,在一个旧箱子里发现了好些奇持的票证,票面上有的印着“粮票壹斤”,有的`印着“肥皂一条”……这是什么东西?用来干什么的?

妈妈告诉我,这些票证在二十几年前作用大着哩!那时候粮食定量供给,大人每人每月发二十几斤(2斤合1千克)粮票,人们要凭粮票买粮食、馒头和面条等食品,如果没有粮票即使有钱也难买到这些食品。当时很多物品购买时都需要票证。如买布要布票,买线要线票,买肉要肉票,就连蒸摸用的食用碱面都要凭证购买。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国农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可以满足我国人民的消费需要,人们买食品再也用不着粮票及各种票证了,粮票“退休”已经快二十年了。

听了妈妈的介绍,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当时买什么东西都要票证呢?这说明当时我国工农业生产比较落后,生产的各种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只好用票证来控制购买。而现在所有的票证都“下岗”了,人们只要有了钱什么费品都可以买到了。商店里还在想方设法招引顾客贴买哩。怪不得我们这些晚辈见了票证觉得不可思议。这有力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里妈妈的介绍就是’‘补叙”。可见这一节补叙有多么重要:从收藏品的来历道出了收藏的价值,并从中抒写了收藏的乐趣。“补叙”的作用就是不可小看,它一方面可以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一清二楚,滴水不漏,而又节省笔墨、恰到好处;另一方面又丰富了事件的细节,使内容充实饱满、情感抒发充分。如这篇习作按顺序从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特征、发各类票证的由来写起,再写到今天的收藏票证,不但会使文章显得哆唆拖沓。而且叙述会过分呆板,缺少了生动明快的感人力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