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真美作文600字(霜降节气优秀作文)

霜降真美作文600字(霜降节气优秀作文)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3-09-13 13:55:03
霜降真美作文600字(霜降节气优秀作文)

霜降真美作文600字【一】

1、秋梨

霜降时节吃秋梨是个不错的选择。梨味甘性凉、微酸,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是防治秋燥的佳果。梨能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还能软化管。生食梨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心降火作用;煎水或加蜜熬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梨含果酸多,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用以止咳化痰者,不宜选择含糖量太高的甜梨。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因梨味甘,微酸,性寒,而蟹味咸,性寒,具有微毒。二者皆为冷利之品,同食伤肠胃。吃梨时喝热水、食油腻食品会导致腹泻。

2、苹果

霜降前后苹果大量上市,这时吃苹果最养生。苹果中的有机酸和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能使大便松软,便于排泄,因此食用苹果能促进通便,治疗大便干燥。宜将苹果烤熟了吃。苹果中含有的大量维生素、苹果酸,能促使积存于人体内的脂肪分解,经常食用苹果可以防止肥胖。脂肪过多者,需要吃一些酸苹果。

吃苹果别啃苹果核。苹果核含有少量有害物质—氢氰酸。氢氰酸大量沉积在身体,会导致头晕、头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但也不必过分担心,苹果中的氢氰酸主要存在于果核,果肉里并没有。需要提醒的是:吃苹果时习惯啃到果核,虽不会马上导致中毒,但长期这样吃,的确对健康不利。

3、鸭肉

鸭肉是霜降时节必吃的食物之一。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季的过度消耗,且其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作用。

鸭肉的做法很多,煮食,煎汤或烧菜都可以,但是烟熏或煎炸的鸭肉不宜常吃,因为这种烹调方式容易产生苯并芘物质,可致癌。另外因鸭肉性偏寒,感冒患者不宜食用鸭肉,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霜降真美作文600字【二】

原以为这个秋天最多也只穿两件便可,没曾想霜降还给我添上厚卫衣。

这一天开始,黄叶开始飘零,回归土地,天气也愈来愈冷。古人谓霜降有三候:“一候乃祭兽;二候草木黄;三候蜇虫咸府。”

即使,那一天晴空高照,但一走到草地里,又感到脚上湿漉漉的。早晨,一片都是雾,一切都是朦胧的样子,更增添了几分寒冷。夜幕降临时,走到外面,虽没有了雾,但衣服上却有小水滴。蹲下细看小草,只见株株都带了一顶白帽子,生动可爱极了。

在这一个寒冷的日子里,不免有诸多文人墨客有感而发,好句叠出。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苏轼“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岑参“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乃单。”;元稹“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钱起“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字里行间,多多少少透着一些人生经历和感悟。

霜降虽冷,但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你看,远处层层叠叠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有层次。每一片树叶,经过风霜的洗礼后,显得那么优雅而庄重,红得刚好,不浓不淡。“霜叶红于二月花”,满山的树叶,直窜我心窝。“嚓,嚓”清脆的落叶声,填满了寂静的山林。

霜降这一天,桂花开得特别鲜艳,花香十里,沁人心脾,使人不禁驻足,嗅着来自大自然的赠礼,轻轻一震,桂花便跟着落了下来,黄色的小花瓣在空中旋转着,飞舞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桂花,似乎开了两次,而我,也跟着它的脚步迷茫成长,在茫茫人海中,我找不到那清香,只能顺着脚步走,落下的花瓣再也不能回到树上,走过的路不能再走一遍,它能再重新绽放一次,而我只能努力绽放一次。

霜降真美作文600字【三】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气候特点

由于冻则有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0°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

“霜降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有人曾经试验: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而盖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这说明霜不但危害不了庄稼,相反,水汽凝华时,还可放出大量热来,1克0℃的'水蒸汽凝华成水,放出气化热是667卡,它会使重霜变轻霜、轻霜变露水,免除冻害。

与其说“霜降百草”,不如说“霜冻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现,冻是害庄稼的敌人。由于冻则有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霜降真美作文600字【四】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2]。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