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作文(春天动物和植物的作文)

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作文(春天动物和植物的作文)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3-12-01 17:11:15
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作文(春天动物和植物的作文)

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作文【一】

全世界的动物开会三天三夜,讨论谁对人类危害最大,就由谁来当大王。会上,狐狸非常得意地说:

“昨天夜间,我活活咬了三只鸡,吃了两只鸡腿,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我当大王!”

“大王我当!大王我当!”狼嗥嗥地喊道,“你咬鸡乃雕虫小技,而我却能吃人!祥林嫂的宝贝儿子阿毛不就是被我叼走的吗?我吃人,我对人类危害最大!”

“论起吃人的本领,你们敢和我比吗?”老虎霍地跳将出来吼道。

众动物再也不敢言声了。看来这大王是非老虎莫属了。

“吱吱,”不知什么地方传来这声音。大家仔细搜索,发现一只老鼠正蹲在墙角落里。顿时众动物“哄”地笑开了:

“你也想当大王?”

“你也不看看你是什么样子!”

这只小老鼠不慌不忙从大厅角落里窜出来,说:“根据科学家预测,现在我们家族总数已大大超过世界人口总数,我们每年给人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二百亿美元!还有我们老鼠后,尸体腐烂,扩散出鼠疫菌,可以叫全人类灭亡!……”

与会动物听得目瞪口呆。

在会议厅里窜来窜去的这只老鼠,“啪哒”一声跳到了会议桌上,提高嗓门叫道:

“我对人类危害最大,大王我当!”

于是,所有动物一齐跪下,向老鼠大王叩头……

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作文【二】

石子,一块小小的石子,如果和混凝土在一起,那它就是高楼大厦的筋骨;但如果不幸被抛弃在路上,那它就是一块不折不扣的绊脚石。

仔细想想,一辈子没有被绊脚石绊过的人,恐怕不多。遇到了绊脚石,脚被绊得疼疼的,有些人会怨绊脚石,会狠狠地把绊脚石踢开,有些人不会怨绊脚石,只怨自己没有看好脚下的路。

绊脚石,一般都是小的石头。大一些的石头,即便在路上,也不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只要我们的眼睛有光明。

无论是大石头还是小石头,在蚂蚁的面前——在比我们人小得几乎不能开比例的蚂蚁面前,不成为障碍,不成为绊脚石。这些大的或小的石头,在蚂蚁的面前,都是一座山——大山,或者小山。

蚂蚁单单不怕“山”。它们可以单独,也可以是群体,翻过一座座“山”,寻找它们的食物。

山,或许只是我们人类的概念。蚂蚁的字典里面,根本就不存在“山”这个词条。

飞檐走壁,是我们人类的梦想。但,对蚂蚁来说,这是很平常的运动。高楼、高墙,它们都能爬上去、走下来,并且还会捎带着它们喜爱的食物。

蚂蚁的脚下无障碍。

蚂蚁,有时真让我们人类羡慕。羡慕它们的团结,羡慕它们的勤劳,羡慕它们的无私……

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作文【三】

一群鱼急急匆匆地由东往西游,一群鱼急急匆匆地由西往东游。

它们在一株水草旁碰面了。

东鱼对西鱼说:“别往东行,东边危险!鱼鹰、水蛇太多了。”西鱼对东鱼说:“别往西行,西边的渔网太密了。”

西鱼说:“鱼鹰、水蛇怕什么?它们总不能像渔网那样把河道堵得的,总有逃生的广阔之地,向东行或许是可行的。”

东鱼说:“渔网是的,你不碰它,它能沾着你?如果眼睛明亮、身子灵活,怎么会被捉住呢?往西行也许是条出路。”

虽是苦难,但未经历的地方,往往让人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作文【四】

我爱动物的感情,可以与我爱自己还要多,我疼爱她多过,关心自己!

我给你们讲讲我因为它,竟然和一个闺蜜绝交了,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我刚起来,吃完早饭,我接了一个电话,是我的好闺蜜打给我叫我中午陪她玩,我听了之后很痛快地答应她了,我到了中午我见喵咪花花来了,我就和他在一起玩了一个中午,结果我忘了和闺蜜玩,正在我们玩的好好的时候,她的电话向一个雷劈来她打来电话要我给她说说,我说那就见面说,我们约好了地点,她生气地问我为什么冷却她,我刚要说对不起时,她就对我说:“我拿你当好朋友,你却这样对我,我为了等你,我连妈妈叫我上文登去,我都没去。”

说着说着她觉得很委屈,我说:“对不起,我在和猫咪玩所以没和你玩,我不是故意冷却你!”她听了之后就生气了,怒气冲冲的的对我说:“你不跟我玩就不跟我玩吧,还说谎话,哪有人跟猫米玩的那么起兴,!”我听了之后就很生气,我对她说:“我就是,怎么样,不行就和你绝交,反正多你一个朋友不多,多你一个敌人不多,我又不怕你!”她听了之后,就更生气了,说:“绝交就绝交,有什么呀!”

在哪个地方我们绝交了,每次我走到哪里都会想起,但是我不后悔!我爱他多过于我自己和每一个亲人,甚至是我爸妈!因为一个理由我爱它!

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作文【五】

妈妈开店了,刚开业,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些盆景。门口和柜台上都摆上了盆景。

“妈妈,你这是开店,又不是建植物园,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别的东西放哪啊?”我问妈妈,妈妈微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了它们,这些植物的作用可大着呢!”“不就是能净化空气吗?就算没有植物,这也还有氧气呀,植物哪有这么大作用。”我疑惑的说,植物能制造氧气,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半信半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小区花坛里抓来两只知了。这两只可怜的小知了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知了放在一个小瓶子里,用瓶盖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知了沿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知了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妈妈说的不是真的?可是,又过几分钟,只见小知了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我马上把瓶盖打开,把第一只小知了放出来,放进第二只小知了,又放入了一点点小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矿泉水瓶,只见小知了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老家附近一个印染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使我感到十分难受。而我们老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种感觉人人都有过,而这证明了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例子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来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科技书籍,还到网上查询,总结出以下几点:

①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没有氧气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②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减少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要想能够维持生命,离不开氧气,而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植物,保护地球。

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作文【六】

两只小青蛙在水池边玩,有只大牛来喝水。牛一不小心就把一只小青蛙踩了。

剩下的一只小青蛙逃回家,对母亲说: “妈妈!糟了呀!哥哥被一只有脚的大动物给踩了!” 青蛙妈妈还不曾见过牛。“很大,是这样的吗?” 青蛙妈妈把肚皮吹大给孩子看。

“不,更大!” “那么,是这样吗?”青蛙妈妈再把肚皮吹的更大些。 “还要大,还要更大些呀!” 青蛙妈妈拼命的吸器,将肚皮吹的像气球,圆鼓鼓的。

“哦!就是这样吧?”

青蛙妈妈正说着话,肚皮却啪一声裂开了。

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作文【七】

我国核心期刊研究工作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时至目前,已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从统计意义上讲,无论是哪一种核心期刊,无疑都是相应的机构根据多项评价期刊的指标(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综合评价总分等)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至少是时下认为最合理的筛选办 法评定出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高水准的刊物。这种评价结果,不仅仅是为图书情报部门精选订购期刊、为学者导读提供有效的文献检索工具,而且还为评价期刊甚至 该期刊中的论文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近些年来,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已被“神话”,职称评定、基金项目的申报与完成、津贴分配、科技人员年度考核、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点申报等, 都离不开核心期刊的参与,都以在科技期刊中特别是在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而考核评定自然关系着广大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因 此,正确认识核心期刊,合理利用核心期刊,有效遏制核心期刊功能异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可以避免产生矛盾和后患,提高社会和谐指数。

“核心期刊”的起源与概念

1、起源

“核心期刊”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20世纪30年代,英国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 (Samuel·Clement·Bradford,1878—1948年)发现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专业论文刊登在3、2﹪的 专业期刊上,他指出:“对于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登载相关论文数量减少的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含有论文数量与之相 等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域和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呈1:a:a2……(质优反平方律)的关系”,便提出了核心区期刊的概念,并以“润滑”为主体,提出了计算 核心区和其他区域的方法。在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在70年 代,SCI的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通过作者的'引用行为发现,期刊的分布也有一个比较集中的核心区域,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文献出现在1、5﹪ 的期刊中,证明了文献集中的规律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后来,人们将核心区期刊称之为核心期刊。

2、概念

核心期刊的定义: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数量较多,文摘率、引文率、影响因子、他引量等相对较高,水平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能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能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最富有价值的那些期刊。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好的、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虽然核心期刊起源于文献集中规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心期刊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学术质量的概念,而不仅仅是相对统计数量的概念,其原因是评 选核心期刊时,考虑到所评期刊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被引量、被索量、影响因子等这些能够反映期刊质量的指标。由于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 透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一个学科的论文可以发表在非本学科的期刊上,或一个学科的期刊可以刊发非本学科的论文。因此,核心期 刊是关于某一学科文献的核心期刊,而绝不是关于某一学科期刊的核心期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核心期刊的定义及内涵也会随之而再有所变化。

“核心期刊”的分类与比较

1、分类

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化事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猛发展,期刊品种大量增加,期刊价格不断增长。相对,图书经费就显得严重不足,各大图书 馆、科研院校几乎都面临着怎样精选期刊,用手中可支配的较少的购刊经费购得较多的、服务群体最满意的刊物的问题,都为订购哪些期刊杂志而困惑,这自然地形 成对期刊评定的热潮,大势所趋,应建立期刊评价体系。198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 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编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科学技术 部编制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应用。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问世。随 后,陆续诞生了其他的期刊评价体系。目前,我国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分别是:

⑴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问世);

⑵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4年问世);

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7年问世);

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04年问世);

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问世);

⑺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这些期刊评价结果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研制者以文献人员为主,还聘请了相关专家作为顾问;②根据一个或几个期刊数据库,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期刊的多项指标进行了综合统计分 析;③计量指标主要是:期刊的论文总量、被摘量、被引量、基金论文比及与这些量相关的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④表明评价结果只供 大家在相关工作中“参考”,不可作为“标准”使用。

对现有期刊进行评选分类,是提高期刊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虽然在评选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各编辑部对基金资助论文的优惠导致“基金资 助”在论文投稿时的乱搭车,无论基金项目与该论文有没有关系,只要在论文首页下方写上“基金项目:……”这句话,便可享受到优惠,而这直接影响所属 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影响期刊评比结果;再如:有些核心期刊在稿约中明确规定参考文献必须列举n条以上,这也有些勉强,因为作者在其论文后面附注 参考文献应实事求是,引用别人的观点、结论等来支撑自己的论文,既省时又省力,还可以节约篇幅,就应表明,这也算是对原作者的一种尊重和感谢,再说还可以 避免“抄袭”的嫌疑。引用的参考文献越多,越能显示作者博览内容和知识积累的程度之广,能显示作者在拟稿时的认真劲儿,这些自然对提高论文质量有好处。可 作为编辑部,如果在稿约中硬性规定参考文献的篇数,就难免“凑数”、文风浮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也会直接影响期刊评比结果。但是瑕不掩瑜,核心期刊的评价 研究工作还得继续坚持下去,逐步克服遴选工作中的不足,使得遴选工作越来越趋于公平公正,规范合理。

有学者认为:核心期刊中的论文并不是篇篇精彩。我们不能说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只能说凡事要看主流,核心期刊中的论文质量普遍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2、比较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在中国理论上排行第一。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科范畴主要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它是中国最早使用“核心期刊”这个术语来划分期刊的参考工具书,在中国学术界影响力最大。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查询系统,用于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多年的期刊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它采用我国目前年度收文量最大的引 文数据库和其他大型文献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源,主要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等学科领域,评选出的期刊涵盖了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使用 率和学术水平均居前列的权威期刊和优秀期刊[8]。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 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 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根据国际通行的文献计量学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并结合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的实际,组织有关专家成立有权威的评委会,对刊物的方向、学术水平、编校质量、出版印刷质量等重要指标作出全面评价和鉴定的成果。

“核心期刊”的时效与认定

虽然无论哪个核心期刊评选机构,都是根据筛选核心期刊时前几年的资料统计出各参评期刊达标(评价指标)情况来评选核心期刊的,但是,有效时间 却是从评选机构公布评选结果的日期为“核心期刊有效期”起始日,以下次评选结果公布之前一日为终止日,或者从评选机构公布评选结果的文件中所明确指出的有 效期为依据。这其中虽然有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成分,不是很科学,但也能被人们所接受。北京大学图书馆率先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 称《总览》),没有明确指出“有效期”,但是《总览》每四年更新一次,至今已有六个版本,评价指标也陆续增加,最初只有3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 量;2012年第六版是根据9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共9个评 价指标评选出来的。因此,《总览》核心期刊有效期为四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开始时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 一次评定三年有效,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后来实行两年动态管理:每两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两年有效;从2011年起,每年都评,但有效期仍是 两年。比如,2008年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至:2010年12月”;2010年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 确显示:“有效期至:2012年12月”。

根据中信所说明:“2011年最新一期《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效期两年。所以,2010年评上的核心期刊仍在有效期内,不会出现在2011年 评选出的这一期。2010年加上2011年的才是目前最全面的核心期刊”。因此,某些管理人员单纯以2011版为准认定某期刊是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错 误的。比如,《价值工程》2008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年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落选,那么《价值工程》作为“中国科技核心期 刊”的有效期应截止到2012年12月,任何与此相违背的都认为是错误的。再说了,2012年度《价值工程》杂志各期封面上都保留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字样,封底印有《价值工程》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收录证书,其左下角显示有效期至:2012年12月。如果在2012年,《价值工程》不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那么中信所就会及时给予修正,可《价值工程》杂志社从未收到过撤销“核心”的文书,事实上,中信所根本就没有发过有关撤销《价值工 程》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文书。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说,在2012年度内,《价值工程》就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认定也适合于那些在2010 —2012年和《价值工程》有着同样命运的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显示有效期也是两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来源期刊有效期也是两年。

浙江大学的做法更为人性化。学校在“关于启用2009—2010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目录’的通知”中明确表示:核心 期刊目录(CSCD、CSSCI)定期调整导致新老版本期刊目录的部分期刊增减,研究生在新版本中被删减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认定问题按如下办法处 理:⑴研究生能提供投稿时间证明的,在新版本发布以前投稿并发表的学术论文均予认可;⑵不能提供投稿时间证明的,在新版本发布一年以内发表的学术论文,申 请学位论文答辩时仍然有效,逾期不予认可。笔者认为,浙江大学的这两条规定既合情又合理。

“核心期刊”的功能与运用

“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或者说基本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图书馆的期刊采购提供参考,馆员可根据核心期刊表来有选择地订购期刊,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最有价值、最大信息量的期刊;二是为读者便捷检索信息提供依据。因为期刊数量众多,读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去阅读,核心期刊可供读者 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当今,核心期刊因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声望,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公认的在本学科具有权威性的刊物,核心期刊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近10多年来,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可谓“神通广大”,被应用到职称评定、学术水平评价、学术管理和科研管理、人才评价、学位授予、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等 方面,这并不是核心期刊本身有如此大的神力,而是外在因素,行政管理部门包装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一套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切实可行的、 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核心期刊不得不在诸多评价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然而,许多单位规定,科研人员、教师以及在读的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必须发表在本单位规定的“核心期刊”上才算数,才给补贴或者报销版面费,还 规定了年终业绩考核所要求完成的篇数;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达不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毕业,不给发学位证等等,把核心期刊看得如此之重,应用到如 此大的范围,是当初核心期刊的研究者、评价机构所始料不及的。这种核心期刊的功能异化也引发出诸多的负面效应。

核心期刊的功能被放大、被扭曲,产生不良社会效应,这种现状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希望政府部门能挺身而出,带领学术界、期刊界、科研管理界齐心协力,扭转局面,为广大的知识分子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术氛围,进一步促使期刊业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作文【八】

在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偶然发现,楼道窗台放着一个小白色塑料盆,里面放着2个可爱的小乌龟。

开始的时候,我没在意,可是后来也没人去管他们,盆里水已经很脏了,发出阵阵恶臭,每当我路过时,他便跑过来,想到我跟前,而我也不知怎么的,竟莫名其妙的喜欢起这两个小家伙了。

看他们那样可怜,我便把他们带回家,给他们换了水,洗了澡,小乌龟高高兴兴的在水里游来游去,爸爸妈妈见了,却不同意我养小动物,可我打心眼里喜欢他们,不舍得丢,于是就把它们藏在我的卧室里,偷偷养起来。

于是,第一次我便遇到了难题,什么呢,就是小乌龟不吃东西,这可不容怠慢,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小乌龟们很有可能会被饿的,我急了,连忙赶到市场去问卖乌龟的叔叔,叔叔说:“小乌龟只吃一些特指的饲料和一些小鱼呀泥鳅的,另外乌龟吃食时必须得有水才行。”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呀,原来,我给它们喂食时,都把他们拿出来,而且都给他们喂馍馍,这当然不符合它们的胃口,我掏出自己一星期的零花钱,想也没想,就给小乌龟买了一袋饲料,尽管之前我从不轻易花钱。

回到家,我立刻给小乌龟们撒了一些,看着他们吃的津津有味,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小乌龟们吃完了,我想、吃饱了,应该让他们活动活动,不能整天都呆在水盆里,于是,就把他们拿出来,放在地上,让他们去爬,而自己就去写作业了,过了一会儿,再去看时,坏了,小乌龟不见了,我连忙翻箱倒柜的去寻找,可是,始终不见小乌龟的踪迹,只能相信一个事实,小乌龟们丢了!

我伤心急了,只好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妈妈,妈妈说:“虽然我们不愿养他们,但是既然养了,就必须把他们养好。”听了这话,我高兴极了,于是,我们全家齐动员,一起寻找小乌龟,可是,均已无功而返,我们只有期待了,期望奇迹的发生,我也为自己的所为而深深自责。

过了几天,我一如既往的回到家,却惊喜的发现,两只小乌龟尽然就趴在客厅的地上,我激动坏了,鞋也没换,就立刻扑上去,只见小乌龟们全身上下干的全是白粉,连龟背的几片龟皮都翘了起来,小乌龟们也已奄奄一息,我心疼坏了,立刻把他们放在水里,好好的吸了一个澡,小乌龟们也许很舒服,欢快的在水里爬来爬去,还不时伸出头,想我眨巴眨巴眼睛,像对我表示感谢。

我想,小乌龟们这麽多天没吃东西,一定非常饿,想到这,我立刻去找龟食,哎、遭了,龟食上次被吃完了,现在去市场买,早已来不及了,天都快黑了,人就该下班了,上回叔叔不是说,乌龟也吃泥鳅吗,一到傍晚,就一大群小孩在那里抓泥鳅,我立刻飞奔下来,加入那群孩子的行列中。我把裤腿一挽,就走进小河里,手边在里面寻找着,那泥鳅还真不好抓,这东西滑溜的很,本来已经抓住了,可他一窜,便有逃的无影无踪。

倒腾半天,好不容易弄到两只,站起身来,不知不觉太阳就下山了,只剩下几丝火红的晚霞,我跑回家,把泥鳅喂他们,没过多久,他们恢复了精神,在水盆里不停地跑来跑去,这是爸爸妈妈要回来了,经过这次事件,爸爸妈妈接受了两只小乌龟,还给它们起了名字:因为它们们家有缘分,于是那龟壳偏黄、略大一些的叫做分分,而那个龟壳纯黑色、略小一些的叫做缘缘。

几天后,早上起来,我习惯新的去看缘缘和分分。可是,我看见分分趴在那里一动不动,而缘缘则在分分身旁走来走去,时不时用小爪动动分分,但分分始终一动不动。我叫来爸爸妈妈,我们把它拿起来,只见他伸展得很开,头倒在一边,已没有了呼吸。我们知道分分了,我们非常伤心。我我们不知道分分为什么会,只好把它埋在楼前的那片地里。

从此,我更加细心的照顾缘缘,生怕再失去它。

人心换人心,人心也换乌龟心,与动物打过交道多人都知道,你对动物好,绝对不会白好,你对动物投放的感情,就好比往银行存的钱,到期后就会连本带息得到补偿,一年多后的今天,缘缘已成为一只大乌龟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喂养和接触,渐渐的,缘缘和我已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比如说:我来到餐厅去吃饭,它便会爬到面向我这边了,吃过饭,我又走到另一边去看电视时,它也怕到这边来凑热闹,我到里屋去学习时,它就会静静的等待,过一会儿,我出来给它喂食时,它又欢快的跑动起来。当我出门时,也会让人特意照顾它。我们一家人,已经把它当作我们家的一份子了,我们就像亲人一样相亲相爱。

我和缘缘深厚的感情,映证着我和它以前的那段曲折的经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