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为题的日记体作文

以成长为题的日记体作文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4-05-15 03:16:13
以成长为题的日记体作文

以成长为题的日记体作文【一】

最早的一本日记是用一本作文簿记的,从八六年八月三十一日开始写的。开篇记述是到沙村普通高中报到的事。因第一次乘班车出门,受不了那股汽油味,晕车得厉害,二十多公里山区公路的车程,让我把肚子里黄水吐得出来了。下车后,还在蹲马路旁干呕了好久,才勉强直起身来,继续挑起铺盖和五十斤大米,跟着其他同学一道步行三公里才来到学校。幸好当时的班主任老师人好心细,一见我脸蜡黄蜡黄的\'样子,就让我先在他房间床上躺下来休息。直到下午我醒来后,才发现老师已帮我把大米交到学校,替我开了餐;宿舍也安排好了,替我选好了床位、领了床板,铺好了床,放好了铺盖卷,就等我自己到学校财务处交下费用就报好了名。这篇日记就是吃完晚饭后寄宿生呆在教室自习时,用刚发作文簿写的。写完了报名之后,还有一大段的文字,表示虽然没考上重点高中,但不能气馁,相信事在人为,我只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就能来报答父母和老师的恩情。看来那时真的很有志气,也很有劲。

日记中最让我感到既苦涩又温暖的是,我多次记录了关于高中生活中关于行和吃的事情。虽离家二十多公里,作为农村寄宿生,我们不能每周每月回家,即使有事(如回家背米、拿衣服、拿钱交费等)必须要回家,既为了省车费,也为了能顺利回家,要么一伙人走山路,要么就一起扒钨矿的货车,因为当时经过我们学校所在的乡镇的班车,每天就一个往返,且我们学校放假时,县城的学校也放假,车子到了此地,未必会停,有时停了也上不了客。扒钨矿的货车,碰到难说话的司机,我们就惨了,看到我们扒上去了,要么车子走了一下、中途赶我们下来;要么到了要下车的地方,叫他也不停,让我们自己跳车,结果有时姿势和技巧没把握好,会摔的个鼻青脸肿的;当然世上还是好人多,我们也常碰到好心的司机,就会停下车来让我们上,并告诉我们扶稳坐好,到站了就会停下车让我们慢慢下来。到高三时,我们回家就会借一些年轻老师的自行车用。至于吃的方面,学校食堂分那点饭根本不够我们这些正在长身体的高中生,常常添不饱肚子。那时同学家里普遍比较穷,每家给的伙食钱很少,更别谈零花钱。为了省钱,先是大家就着家里带来的萝卜干、豆腐乳之类的干菜下饭,吃完了就几个人合起伙打一份菜来分着吃,有时打起菜来时甚至先到窗口看一看,有没有认识的师母套点近乎,多打点,哪怕多舀点菜汤也高兴。即使是这样省着,还常出现有的同学用着、用着就没钱卖菜吃的现象。那时,我们最羡慕邻班一个来自钨矿的女孩,虽然她读书很差,但每天都可以用一元钱到学校门口的小商店里买上二两半桂花桃酥,边走边吃,馋得大家流口水,于是送给人家一外号“二两半”。最悲哀的一件事是,我们班一个学习特好的同学没钱买菜吃,中午跑到学校食堂偷了碗猪油和一瓶酱油,想用来拌饭吃,被学校工友逮个现行,结果这同学觉得没面子,尽管老师百般挽留,他还是毅然卷铺盖回家了。而我那时最盼望的是父亲替我送米和钱来学校的日子,他除了给我带来物质上短时的富足,还会捎来一盆妈妈炖好的汤肉,让我大饱口福,至今想起来都会流口水。

最让我觉得很英雄、很骄傲的一篇日记是记的我们班为学校搞勤工俭学的事情。高二那年的十一月十四日,我们班四十八人,带上铺盖草席、南瓜冬瓜和萝卜干、大米和油盐,步行来到了离学校二十多公里外的一个几近废弃的校办林场,开展为期一周的采摘木梓(注:木梓籽可以用来压榨成木梓油,是一种上好的食用油)劳动教育活动。当天中午学校出发,山路忒难走,走到目的地就天黑了。那林场仅有一栋早已无人居住的土打垒房,一间堂屋外加两个厢房,其中一个厢房还是个厨房。一到屋里,大家放下行李后,五位女同学赶紧下厨做饭,男同学则到老表家要了些稻草铺在两间屋子地上打好地铺,又接着把各自背的米集中到两个新的蛇皮袋里,以便腾出袋子用来采摘和搬运木梓。半响功夫,女生做的饭也好了,尽管半生不熟的,但大家就着一盏煤油灯和一轮清冷的明月依然吃得个精光。饭后大家就到屋后的小溪里洗了一下脸和脚,男的在堂屋,女的在厢房,便倒头便睡了。接下来的几天,女生在留屋里做饭,男同学全部上山采摘木梓。因木梓树太高,加上山又多年没砍放山,木梓树边上的灌木茅草比我们小个子人都高,我们走进去,人都看不见,更不要说去寻摘木梓,于是,为了安全起见,班主任把我们几个当作搬运工,负责将同学们采摘的木梓从山上运回四里开外的驻地,返回时则送饭菜、和工具上山去。那时的我们真很听话,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和手被荆刺划开了口子、肩膀被磨破了皮,但我们一周下来,居然采了四、五万斤湿木梓,放在堂屋里,高高地堆着,足足占了堂屋一半空间。回来的时候,我们真的有点像当年溃败的打仗队伍,每个男生不但身上又脏又破,而且还背着自己黑乎乎的被子,肩上还驮着三十斤湿木梓,疲惫不堪,走走停停,队伍拉得好长好长。那天我们是早晨天亮从林场出发走到了下午二点多,最后一个同学才回到了学校,虽然哭着回来,但三十斤湿木梓还是背回来了。看到这里,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经常替学校干一些诸如到农场插秧、割稻、送粪,为学校建房运砖挑沙之类的体力活,但我们没哪个人说过不字,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班级的任务。于是我想,好在我们当年是农村娃,平时都要干农活,还能扛得住,要是换在现在,又有哪个学校敢这样做?又有几个学生能吃这样的苦,又有几个家长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这样的苦呢?

就这样一边看一边想,我如痴如醉地沉迷其中,就连女儿走到我身边也没察觉。如今看到这些文字,虽事隔二十余年,但仿佛这些事就发生在昨天。虽然这些日记本已经发黄,但它记载着我人生很多成长的故事,既有幸运的欢笑,也有困难中彷徨。在一行行青涩柔弱稚气的字里行间,透过业已开始淡化的字迹,更多地流露出一个农家男孩那种想走出大山、走出农村的渴望、记录着我为之不屈不饶的那一股闯劲和那一份付出的艰辛。于是,我决定把这些日记本带到城里的家来好好收藏,有空的时候拿出来和妻女一道来读一读,一起来回味着那一段青春往事。

以成长为题的日记体作文【二】

??成长的味道和色彩为题的作文

生日蛋糕上多了一根蜡烛,妈妈说又长大了一岁;爸爸说又将迎来新的365天。年龄就这么增长着,从一位数变到了两位数。成长的味道很杂,颜色很多,它是淡雅的水墨画还是鲜艳的油彩画呢?

成长是代表神秘、好奇的紫色,那是香芋奶糖的味道。淡淡的,丝滑的。未上学时,对那些背着书包的哥哥姐姐很是羡慕,总是在妈妈的怀里,探出头张望着他们。小脑袋里总是总是以自己的意愿把未知的事情想的美极了。对那些无法想象以及背着书包来来往往的人,好奇极了!

不再好奇,因为自己也背上了书包。发现成长不是紫色,而是悠远、安定的蓝色,那是蓝莓糖的味道,依然是淡淡的,却带着一股能够勾起紫色回忆的味道。刚上小学时,每天上学、放学、回家。渐渐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闲暇时放松心情,在夕阳下找找那些遗失了的快乐,不在依偎在妈妈身旁,而是跑出家门,与小伙伴一起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方“乐土”。对于那些夕阳把影子拉长的画面,留恋极了!

不再留恋,因为渐渐长大,发现心中的“美景”并不是那些画面能比拟的。发现成长不是蓝色,而是充满活力的绿色,那是薄荷糖的味道,依然是淡淡的甜,不同的是多了丝丝清凉,感受到的是大大的激情,小学的历程超过大半时不喜欢稳定的`生活,在平淡的生活里寻找不平凡的“美景”。每天有用不完的活力挥洒在校园的操场上,有取不尽的精力弥漫在课堂上。为自己是祖国的新一代,自豪极了!

小学毕业了,懵懂的天真小孩变成了一个小大人。跨进中学的校门,原本成长的绿色不见了。多美好的幻想都被现实戳破了“砰”的一声就没了。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我困惑了,欲哭无泪,成长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紫色的梦破了,蓝色的梦破了,绿色的梦也破了,下一个成长的梦是什么的呢久久得不到答案,别人不能回答,因为他们不是我;自己不能回答,因为大脑腾不出一片净土来思考这个深刻而神圣的问题。

下自习,回家,进门。一切都在像放电影般的进行着,一天的精力全都花去,有气无力的倚在沙发上,结果妈妈递来的水,慢慢地抬起杯子,抿了一小口,问道

“怎么没有味道?”

那头没有答话。

这次喝了几口,又问:“怎么没有味道?”

那头才缓缓的说:“真正的水啊,—当然没有味道。”

顿悟!一语惊醒梦中人!真水无香,大爱无言,成长这种微妙至极的历程,又怎么是区区几种颜色,单单几种味道能形容的。

整整心态,听听心跳,不要粉饰,不要掩盖,跟着心灵的选择为成长的风景泼墨上色吧!

以成长为题的日记体作文【三】

这话说得好,然而,我们有多少人有鲁迅先生这样的认识呢?

“体操王子”李宁在1988年奥运会上失利后,我们中国许多人是如何对待他的呢?看吧,非议和嘲笑纷至沓来,弄得他心灰意冷,也令其它体育健儿为之寒心!这无疑在他们成材的环境中卷进了一团乌云。

这就是某些人对失败者的态度:你是胜利者就不允许以后失败,否则你就由英雄变成了狗熊。诚然,李宁在1988年奥运会上的表现是令人大失所望的。但是,我们应当客观地看问题,李宁这样优秀的运动员,曾为祖国争得荣誉,难道他一失败,欢迎他的掌声、鲜花就该变成冷嘲热讽的吗?能有准一生中在事业、生活中不会遭受挫折呢?难道对失败者嘲笑打击就能挽回这次失败吗?

英国拳王布鲁诺成材的环境是比较好的。他向美国拳王泰森挑战而遭惨失败,回国后却受到了盛大的欢迎,群众的掌声鲜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于是,他当即表示与泰森再决雌雄。可见,成材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它步满阴沉沉的乌云,那么失败者会感到压抑,还会有勇气吗?反之,他会得到鼓励,以致振奋精神,在挫折失败中崛起。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失败,尤其是中学生,考试失败后,常常会遭到冷眼,如果尖子考砸了,情况会更遭。老师不信任,同学讽刺,父母暴怒,压得他难以抬头,以致一蹶不振。这时失败者自己要顶住,要像四川省南川县隆化职中的彭静那样,做个失败的强者,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环境。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它需要每个人不畏险阻,奋勇向前。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更需要有人伸手扶他一把。应该让每一个位失败者得到阳光般的温暖,拥有一片蔚蓝的晴空。

以成长为题的日记体作文【四】

不管是内容、立意,还是结构、语言,只要学生写自己的东西,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鼓励。我们要培养学生多角度立意,多侧面表现,多种方式表达的习惯,鼓励学生写特色日记。当我们的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毫无顾忌地“我手写我口时”,能说日记不是一种享受吗?

1、插图日记。这是图文并茂、饶有情趣的一种日记的\'方法。试想,一篇生动流畅的日记,配上色彩鲜艳的一朵花、一片绿叶或一只小动物,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们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2、读写结合日记。读写结合是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写作方法。在日记教学中,我常为学生设计一系列“把书籍作为日记的跳板”练习。如学习了《哪吒闹海》后,让学生写一写续集,学生阅读认知早已情动于中,便都乐于驰神骋意,辞发于外。学习《学查“无字词典”》一文,理解了“骄阳似火”,这个词语的意思以后,告诉他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都可解释“骄阳似火”,让学生举例说明。有的说:“夏天,烈日炎炎,晒得人们满头大汗,真是骄阳似火。”有的说:“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时,汗珠一滴滴地滴落,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呀!”有的说:“烈日当空,把爸爸的摩托车坐垫都晒烫了。我坐上去,觉得屁股滚烫滚烫。”

3、想象日记。我们应创设日记的广阔天地,创造出让学生“眼睛一亮”的题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我们何不顺应学生的好奇,激发起幻想,让学生写一写感兴趣的题目。“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小树的梦”,“新西游记”等,你可以猜想,在学生的笔下,会有多少种答案!听音乐编故事,玩玩具编童话??学生想象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就会来到一个驰骋想象的新天地,就会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4、采访日记。如我让学生采访学校教师,对我校的希望日记实验的看法,采访同学坚持写日记的;采访自己的父母对“神舟5号升上天”的感受;更鼓励他们走上社会抓住“焦点”问题进行口头采访,写信采访。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切的日记。采访日记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是增进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的交流与协作的好机会。

以成长为题的日记体作文【五】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日记活动的起点和源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可否认,现在学生的生活却显得非常单调,他们几乎每天循环着从家到学校的“两点一线”式的生活方式,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高的父母期望,使学生很少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和较宽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

1、班队活动

如:“拔河比赛”、“童年游戏”、“各显神通”、“成语接龙”、“古诗文擂台赛”等,学生对于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认识能力,因而写出的日记比较有条理,语言活泼、生动,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2、游览活动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日记水平,激发日记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老师、父母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公园山川、名胜古迹游览,仔细观察,尽情欣赏

领会大自然的风光,观赏波浪滚滚的长江,攀登峰峦雄伟的黄山,游览风景秀丽的鹅鼻嘴公园;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缠绵,感受泥土芬芳,彩虹的绮丽,赞美叶落归根的悲壮,皑皑白雪的纯洁无瑕。

3、家务劳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很少有学生会做家务。没有经历,更谈不上感受。为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理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如种植花草树木,饲养鸟兽虫鱼,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双休日,为父母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刷一顿碗筷,洗一次衣服,体验劳动的滋味。这样不但锻炼了自立能力,而且丰富了情感,为日记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擦亮感悟生活的慧眼,当学生真正热爱生活,拥有更多的心灵感悟,充满激情地“吐其所不得不吐”,能说日记不是一种享受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