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反省作文(三年级作文没写好的反思)

三年级反省作文(三年级作文没写好的反思)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4-06-20 01:38:43
三年级反省作文(三年级作文没写好的反思)

三年级反省作文【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若想修身,必先自省。自我反省是一个人铸就完美人格最重要的手段。反省使我们可以找到自己自身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修为和道德境界,不断地完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却满眼都是别人的缺点,这使我们被蒙蔽让我们变得自负,变得猖狂,变得不知所谓,有的时候其实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但是碍于面子,或者是觉得这是小事,所以不会去改正,逐渐地,我们的精神就会堕落,生活本来就是一种修行,能否修得正果,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认识到了自省的重要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但是犯了错,我们是否能及时发现并且去改正它呢?这就是困难的地方因此,每日不断地反省自己,今天我的德行是否有失?我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了?我是否有对别人信守诺言?又是否用尽全力去学习了?如果没有,我今后应该如何改正?如果我已经做到了,那我今后又将如何保持并将它做得更好?善于反省,才会有真正的提高,提高就意味着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第二次跌倒。若是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做到了于心无愧,日子久了,修行自然也就上去了,这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修养,也是一种行为上的修养,知行合一成为君子,成为德行兼备的人,也就不困难了。

自省除了可以改正自身的不足,还可以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因为你会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用心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内心的潜能就会被无限激发,因为你不知道你可以走到哪一步,所以会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原来我已经进步了这么多,原来我还可以进步这么多,用我们的话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自律精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时刻提高自己,才能站稳脚跟。社会中风大浪大,想要站稳已是不易,若想继续前行,就必须找到前行路上的那盏灯,这样才不会在社会的诱惑中迷失,才能够稳稳当当的朝着目标前进,前进,再前进!

三年级反省作文【二】

反省是一种工具,一种能够使人恍然大悟,并不断完善自我的工具。

反省是一段缰绳,是一段驾驭骏马的缰绳,挥动缰绳,骏马飞驰,像离弦的箭一般,直奔前方,但关键时刻,我们也要猛然拉起这缰绳,让马急停下来,因为前面就是万丈深渊。这就是悬崖勒马,而反省就是这勒马的缰绳。

西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励精图治,为了维护国家北方的安全,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征讨匈奴,连破匈奴大军,迫使匈奴内迁,从而保证了北方的安全。但汉武帝有一次去忠烈村,看到那里的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处处一片荒凉。他去与一位失去右腿的男子说话,只听那男子道:“陛下,什么时候再打匈奴,我还要上战场!”汉武帝此时大悟,连年的战争已让百姓民不聊生,经济衰落,不能再打了。于是,汉武帝下了一份“罪己诏”,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试想,如果刘彻继续出兵匈奴,汉朝毕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可见,反省让人恍然大悟,不至于一错再错。

反省是一段缰绳的同时,还是一把雕刻刀,一把完美的雕刻刀,“修改”人生的点点滴滴,让其也趋于完美。

外国曾有这么一个人,每天晚上入睡之前都要反思这天的所作所为,想到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想着要改正,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看来,反省可以帮我们祛除缺点,走向完美。

反省更是一把梯子,一把连接天与地的穿云梯,它可以让你登上天的境界。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记叙了这么一个人,他叫周处。因为为人专横又力大无比,被义兴人当作三害之一,后被说虎斩蛟,与蛟在水中出出没没,当众人都以为周处了而欢呼雀跃时,周处又回来了。他看到人们欢呼雀跃的时,什么都明白了。经过一番反省后,他决定洗心革面,去拜访清河,最后学成回国效力,战沙场。从众人心中的祸害变成忠臣良将,岂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说,反省可以扭转一个人的天地。

反省是一种工具,是一种百利而无一害的工具。

三年级反省作文【三】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倍乎?传不习乎?这是孔子弟子曾参的一句话,其核心是自我反省整部论语乃至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即是自我反省乃至自我不断地反省,可以说,反省是人的理性到达一定阶段的产物。

自我反省,即是自我检查,反省的目的则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自己,然而要自觉的反省决非易事,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很高的自学性,跟很大的勇气,我想还需要一颗心,一颗坚定不移,无坚不摧的恒心。

然而作为现代人,生活在这热闹而又烦噪的社会我们颗心却似乎经不起时间的拖拉,时间一长,不少人便会把自己的志向抛到九霄云外,在欢乐中,也在自己心灵疲惫中迷失自我,然而当夜深人静时我们面对自己赤裸裸的心灵,我们正确审视自己的同时,换来更多的是长吁短叹,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言以蔽之,无奈的心灵折磨我不愿回到这个苦难的深渊中,这么,救命的路标在哪里?我正确的路又在何方?

读中国的儒家学说颇有心得,孟子说:“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齐家、治国还是平天下,修身是根本,无德之家必不能存,无人之国必不能久。国家是由众多小家组成的,欲国之长久,必先立德,欲国家立德必先令国之小家立德,欲国之小家立德,则必先使小家之人立德,这立德的过程,便是修身了。

修身是一个过程,《大学》上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极有德理的,有德之人最根本的是要明是非,“知不致意不诚,心不正。”又怎能明是非呢?因而,我同意古人所讲的,我认为修身最关键一步乃“正心”

何谓正心?正心者,清心也?包拯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人立于天地之间,德是根本,有德就会有修养,一个人心无邪念,便是心善,心善者若能合理控制自己内心的,便能清心了,也就有德了。

人既德立便思如何立功了?尤其年少轻狂的我们,立功便须有才。便翻开泛黄的《二十四史》,从前向后,越翻越是伤心,单就思想来讲是后代思想家胜过前代者,没有。如孔孟二人后世儒学家多如牛毛,但却无人能出其左右。为什么长江后浪压不倒前浪呢?我不想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古人在人面前总是跪着,因而谁捧着人,谁的面前便跪着一群人,再高的人,一旦跪下所见,多也只是这个人了。另一个原因是后世有才者大多已是双鬓斑白的垂暮之年了,他们做事多按常理出牌,这虽足够稳重,但却很难超越先人,他们好比身上背着一块石头,踩着先人留下的脚印前进,脚印虽深了,但还是这种步法,千年如一,因而便最终将这路踩得向下倾斜了。但他们还是走,走了千年,终没能停下。

导致他们如此的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年轻时所有的这一股冲劲,一种敢不按常理出牌的勇气,但愿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这么一股冲劲。我想:谨慎有余,魄力十足的人,才是今天中国的希望所在。而自我反省乃至自我不断地反省,便是这种人才的希望所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