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农忙的作文(五年级农忙时节作文400字)

五月农忙的作文(五年级农忙时节作文400字)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3-11-25 22:03:32
五月农忙的作文(五年级农忙时节作文400字)

五月农忙的作文【一】

早上九点我们就到了家,哇,他家的院子真大啊,上面晒着稻子,中间掺了不少杂草。我们学着阿姨用耙子耙稻草,把稻谷摊平,把杂草从中分离。我正干得起劲,突然看到了一只虫子吓了一跳,仔细看看,稻谷上到处爬动着甲壳虫、金龟子和蟋蟀。我不敢耙稻谷了,我问小哥哥这些虫子怎么处理,小哥哥告诉我,太阳一大,虫子就都会掉,到时拿去米机里转转就可以把杂草和虫子出清了。

下午三点半,我们出门前往自家的田地。沿着田垄走着,我们望见了一些扎起来的稻秆,原来是用于放火烧荒的。之后,我在妈妈的鼓动下拿了一把镰刀去割水稻。妈妈我要把水稻整束抓住才割,这样才会整个割下来。但是看来割的.速度还是太慢,我还得割二十根呢。更别说慢,这些虫子也够我受的了;有些是一拱一拱爬出来;有些则是仓惶逃出;还有不少呆在麦子里。在妈妈的引导下,我才得以专心割稻,也知道了要从后面勾住稻子束来一扯会更好断束。得到了这些,我便如虎添翼,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任务。

我来到了脱谷地,那里有一台机器,机器边放着好多稻秆,那条机器有一个转得飞快的轮子,上面突起不少,还在收集箱上用而遮住“来袭”的谷粒。我在大伯的指导下抓起一把稻谷在轮子上来回转动,稻谷就都筛下去了,发出“砰砰”的碰撞声,我觉得真有意思。

最后,我帮大人一起把稻子都收割完了,心满意足的同时,汗也浸湿了衣服。

吃晚饭的时候,听说吃的米就是谷子脱的,我吃得很甜,心想:农忙季节可真忙啊,农民伯伯也真辛苦。这让我更深了“粒粒皆辛苦”,还给了我这个美妙的农忙记忆啊!

五月农忙的作文【二】

星期天我随爷爷到田里去收麦子,到了那里,只见一片繁忙的景象:一块块地里布满了人,有收麦子的,有插秧的,有耕种的'。人群的嘈杂声,机器的轰隆声组成了一支丰收交响曲。

不远处,一台台收割机正在忙着收麦子,只见收割机冒着浓烟,缓缓前进,所经之处只留下了光秃秃的麦秆,大人们就提着口袋在田头等着收割机的到来,我们小孩则唱着,闹着,跟在收割机的后面瞧着热闹,看到有漏下的麦穗就捡起来。麦子收到哪家邻居们都会主动上去帮忙,拿袋子的拿袋子,扛麦子的扛麦子,装车的装车。一滴滴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淌,用手搓一搓麦灰,拌着汗水抹在脸上,嘿,还真像电视里包公的脸,滑稽极了。尽管这样,他们一点也不觉得累,仍然忙着,笑着,说着今年的收成是怎样的好。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而过,不知不觉,麦子就收割完了。看着一袋袋麦子装上了车,我和爷爷也坐上了车,心里美极了。

五月农忙的作文【三】

今天,我刚刚读完《老舍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青岛的五月》。这篇文章讲的是关于青岛的花、海、青岛的气候、青岛人和五月青岛的景象。

我读着这篇文章,感觉文中描绘的事物,景象,一个个生动形象地出现在我眼前,闭上眼就能看到、听到、闻到,感受到所有东西。这也是老舍的文章能够吸人之处吧!虽然语言朴素,但是真实、形象,能让读者感觉到如身临其境。

就拿我最喜欢的描写花的那一段来说吧,“公园里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城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这句话用比喻和拟人来说明了花组成的图案,花的形态和颜色。这些花在老舍的笔下惟妙惟肖,既形象又具体。真是一位不寻常的作家!这还有一句“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把两种花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语言优美,让读者眼前浮现这画面。

这就是我读《五月的青岛》的部分感受。

五月农忙的作文【四】

我非常喜欢《五月的青岛》这篇文章,因为青岛那个地方很美!作者老舍笔下的青岛不仅给人美的感觉,还让我觉得他的文字有时甜甜的“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看,美丽的花在竞相开放。是这些美丽的花,让青岛更美丽!

有时又是清新的:马车都新油饰过,马虽然依然清瘦,而车辆体面了许多,好做一夏天的买卖呀。预备呀,忙碌呀,都红着眼睛等那避暑的外国战舰和各处的阔人。多咱浴场上有了人影与小艇,生意便比花草还茂盛。

还有时是热闹的:是的,五月的青岛是忙碌的,五月的青岛是茂盛的,人们在五月这个季节开运动会、旅游……

当清晨,我们起床出门,眼前出现一片五彩缤纷的花儿,你会感到怎样呢?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文字又是充满生机的,会给我无穷的力量。我们的生活缺不了阳光,缺不了花儿,草儿,缺不了生机。当别人忙碌时,当别人超过我们时,我们就要想着赶着去超过别人,就像花儿在寒风中竞相开放一样。这样也就重新抖起了精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