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木棉花的作文(木棉花的满分作文)

拾木棉花的作文(木棉花的满分作文)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4-06-12 12:04:17
拾木棉花的作文(木棉花的满分作文)

拾木棉花的作文【一】

我静静地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享受清风拂过脸颊。一朵木棉花从空中飘落,我俯下身,认真的看着这朵如火焰般美丽的花,心中感慨万千……

现在我很少能在街道上看见木棉树,他不像普通树木那样枝叶繁茂,可以遮挡刺眼的阳光,将清凉撒下人间。然而,木棉的花儿总是尽情吐露着芬芳,散发着清甜的香气,引来了许多诗人的赞叹,游人的夸赞。

木棉花开的如此硕大而又无所顾及,鲜红的花瓣紧紧连在一块,那么坚强,即使花落,也依旧仰望着蓝天,没有任何一片花瓣分离,就像永不服输的军人,不屈服,不软弱。

木棉的花儿是不需要任何绿叶衬托的,毫无掩饰,没有哗众取宠,没有矫揉造作,它会开出自己独有的风采,绽放那最灿烂的容颜。

木棉的一朵朵花儿就像那一簇簇不灭的火焰燃烧在枝头,又如褪散不去的火烧云,把春天的大地装扮得鲜亮夺目。

拾木棉花的作文【二】

所有开花的树看来该是女性的,只有木棉花是男性的。

木棉树又干又皱,不知为什么,它竟结出那么雷白柔软的木棉,并且以一种不可思议的优美风度,缓缓地自枝头飘落。

木棉花大得骇人,是一种耀眼的橘的红色,开的时候连一片叶子的衬托都不要,像一碗红曲酒,斟在粗陶碗里,火烈烈地,有一种不讲理的的架势,却很美。

树枝也许是干得狠了,根根都麻绉着,像一只曲张的手——肱是干的,臂是干的,连手肘手腕手指头和手指甲都是干的——向天空讨求着什么,撕抓些什么。而干到极点时,树枚爆开了,木棉花几乎就像是从干裂的伤口里吐出来的火焰。

木棉花常常长得极高,那年在广州初见木棉树,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年纪特别小,总觉得那是全世界最高的一种树了,广东人叫它英雄树。初夏的公园里,我们疲于奔命地去接拾那些新落的木棉,也许几丈高的树对我们是太高了些,竟觉得每团木棉都是晴空上折翼的云。

木棉落后,木棉树的叶子便逐日浓密起来,木棉树终于变行平凡了,大家也都安下一颗心,至少在明春以前,在绿叶的掩覆下,它不会再暴露那种让人焦灼的奇异的美了。

拾木棉花的作文【三】

我放学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小花园,那里有几棵高大的木棉树。春天一到木棉花盛开小花园就变成了木棉花的天地。

木棉花又叫英雄花,花朵很大颜色是大红色的,每朵木棉花有五片很厚实的花瓣,中间有很多红色的花蕊,花蕊顶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小帽子。

木棉花没有香味。木棉树的特点是先开花后长叶子,树很高,很直,树冠像一把大伞。木棉花开的时候,远远看去整棵树就像一团红红的火焰。一阵春风吹来,木棉树枝随风舞动,一些开放的木棉花会飘落到小花园的地上,红色的花儿把地面也变美了。

红色的木棉花给人了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感觉,所以我每一次看见它都会心情开朗,特别是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不愉快的时候,一看到木棉花我的心情就会变得很好。木棉花不仅漂亮,而且可以入药,广州人还拿来煲粥煲汤。

木棉花不仅美丽而且实用,这是我最喜欢的花。

拾木棉花的作文【四】

棉花开了。一树树花开,红的绚烂。

其实,我并不识木棉,只是在一个北国飘雪时的冬季去过南方之南,那时的'羊城依然绿草葱葱花团锦簇,当真是别致可爱。一个人在冬日的下午漫步在那个城市的街道,路边植满了榕树,那种悬挂着毛毛茸茸、长长短短胡须的植物,苍老却又年轻。

记得年少时,我语文特别好,属于老师心中的乖宝宝类型。我还会写小作文,歌颂祖国,歌颂生活,因为是这样的文章,如果用第一人称会显得太直接,老师说含蓄才是美,于是我变成了她,或者干脆不用人称,单纯状物,后来初中老师告诉我这种手法叫做象征,我的写作水平可见一斑。

我还给自己起了个晨曦的名字,每日在洁白的纸页上画满那些似是而非的呓语。只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那时我上初二,继续当我的乖宝宝。老师为了省事,打着提高我们作文水平的幌子,让隔壁班批改我们的作文。有人说我的文章是抄的,我没理他,以为他嫉妒我的才学。第二次依旧如此,第三次更过分,辱骂的词语铺摆了一整个评语。我一恼,跟老师吵了起来,然后活闹着要转学,只是后来没能如愿,整个人仿佛对梦想失望了一般,把名字改成了夕,如同一个嚣张的红色火球突然掉下去了。

只是记录生活的习惯一直保留下来。

后来我读了一个工科学校,偶尔也会写几篇文章。很多人都说我写的好,真的,还被赶鸭子上架接手文学社,只是从没人和我说过为什么好。其实我知道, 它们可以让我显得很有文化,就是那种别人抓耳挠腮不知如何说起我却可以恰如其分表达出来的优越感。我心满意足。

只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靠它吃饭。我安慰自己说:深谙文字却又没有靠它讨生活,其实挺浪漫的,就好像谈了一场漫长的恋爱,最后却未能修成正果。爱也好恨也罢,多年之后偶然接触到当年的文字,说着,以前也是喜欢这个的,现在倒是忘得一干二净了。有些惘然,却无眷恋,简直像辜负了一场青春一样动人。

再后来,真正开始写软文的时候,我开始辨不清真正的自己。我总是要求自己写下诚实的文字,不迎合任何人的口味,不乞求任何人的夸奖,只要窗外啄食的麻雀可以领会其中的真谛,或是荷塘的菡萏能够感知其中的纯粹。文字这么清高,怎么能沾上铜臭味呢?

我问一个同样玩文字的朋友,怎么看待把文字拿去卖钱。他说你有写作的需要,同样的,别人也有阅读的需要,二者无违和感。这么好的托词,倒也也可安慰绞尽脑汁挤巴出别人欢心文字的自己了。

等我到了南国,终于确定要在文字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时候,反而又开心起来。不知道是不是重遇青春再见故人的场景,只是内心诚实的喜悦。这让我开始期待去羊城,去看下一个季节轮回的木棉花开,那个夏秋冬都是绿色,到了春天开始释放它的魔力,一点一点,把内心最邪恶最妖娆的气质解脱出来,把绿色赶尽绝,光秃秃的枝头兀地绽放鲜艳魅惑的花朵的木棉。

这是木棉教会我的,做自己的英雄。

拾木棉花的作文【五】

我喜欢的不是亭亭玉立的水仙花,也不是千姿百态的菊花,更不是一枝独秀的月季花,而是昂立枝头的木棉花。如果问我为什么喜欢木棉花?那是因为木棉花不仅长得美丽还能治百病。

二三月的春日里,木棉花长得尤其茂盛,红红的,十分艳丽,就像一群雍容华贵身穿红色晚礼服的女宾们在高高的枝头聚会,一举手一抬足都透露着高雅与贵气。走到树下,一阵迷人的芳香游漫过来,啊,真香啊!闻着迷人的芳香,望着昂立枝头的木棉花,真是太幸福了。

有的木棉花昂立枝头,有的木棉花羞羞答答,有的木棉花盛气凌人,还有的木棉花像战士一样直挺挺地站立在树梢上……真是美不胜收!

每当下雨的时候,调皮的小雨滴们便停留在树叶上嬉戏玩耍。但他们玩的并不开心,反而有点提心吊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雨滴们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每当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小雨滴便告别了这美好的世界。

雨停了,成群的木棉花围着木棉花树,似乎是要庆祝一下一场灾难的过去。

走在木棉花铺成的软绵绵的红地毯上,心都要化了,简直太美了!令人们陶醉其中!这些木棉花零零散散地几朵几朵地躺在地上,好像喝了雨滴做成的仙露马上要醉倒进入美妙梦乡的花仙子似的。有的飘飘摇摇现在才落下来,好像做了一整个世纪的梦,才跟上大部队,安稳地扑进大地妈妈的怀抱里。还有些挂在枝头将落又没有落下的小花瓣,顽皮地逗留在枝丫上,荡着秋千。啊,下雨过后的木棉总是这么美!

几棵木棉花树,几朵白云,映衬着站在高大挺拔的木棉花树下的我,凑成了一幅多么华丽的油画。而这一幅油画又为春天平添了许多生趣。

木棉花真是太美了,我爱你昂立枝头的样子!

拾木棉花的作文【六】

春天到了,有一种花,她比迎春花开的早,开的漂亮。

有一种花,她会很早的绽放自己的笑容,让我们为她赞叹。

有一种花,让我深深的陶醉,你问我这是什么花,我会毫不犹豫的说:“这是---木棉花”

近几天去上学,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木棉花开了,她开的是那样的美,那样的甜,使我在花下不禁为之赞叹。我觉得,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木棉花也不例外,她就像是一块无瑕的白玉,镶嵌在春天里......

每一年的春天,我们的小区里是少不了那株生机勃勃的木棉花,她的生命力虽然没有小草旺盛,但是她把那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的释放出来了!

其实,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的,以生机勃勃的力量,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我看着那美丽的木棉花,高高的望着她会觉得自己正在游览着春天的好风光!

今年我又见到了木棉花,她还是像往年那样,悄悄的来到我们的面前,开在了我们的心间.......

拾木棉花的作文【七】

今天,我和哥哥乘坐地铁去“中山纪念堂”看树龄三百岁的“木棉树之王“。我们从中山纪念堂的正门进去,抬头一看从左手的方向那边看见了木棉花开得红红的一片显得格外的鲜亮。

我们朝着木棉花开的方向沿着小路来到木棉花树王下。 啊!春天到了!春天到了!火红的木棉花脱去了旧衣裳,换上了新衣裳。我和哥哥站在“木棉树之王“下,我们两个人手拉手把木棉树围住。我们把头仰得老高老高,才看到树顶端,它高大笔直、十分威武。它的主干上长满了大小不一的锥形的刺,我们不敢碰一碰。看见了它就仿佛看见了英雄的卫士。

木棉树花开正值3~4月的春天,它有五个花瓣,每个花瓣都是鸭蛋形的,看上去厚墩墩的。刚开的木棉花是浅红色的;盛开的木棉花是火红色的;凋谢的木棉花是深红的。盛开的木棉花,有的花像红灯笼;有的像红苹果;还有的像红雨伞。在阳光的照射下,木棉花就变成金红色的了,显得格外的耀眼。

我从查阅的资料中知道,木棉树代表着英雄,它的花语是:珍惜眼前的幸福。是啊!我们小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爱木棉花,爱它火红的颜色,爱它英雄的本色,爱它给予人们的奉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