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传统文化24节气立夏的作文(立夏的由来和习俗的作文)

有关传统文化24节气立夏的作文(立夏的由来和习俗的作文)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4-06-27 13:31:32
有关传统文化24节气立夏的作文(立夏的由来和习俗的作文)

有关传统文化24节气立夏的作文【一】

候南极

因为我国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见到,且一闪而逝,极难见到,春分过后,更是完全看不到。所以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在《史记·天官》中有记载:“南极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竖蛋

春分有竖蛋活动,同样秋分时节依然盛行。这项民俗不仅在国内普遍,甚至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秋分时节都会有这样的活动。俗语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指的是在秋分这天,人们有“竖蛋”的习俗。在秋分时节,人们会选择刚生下四五天、且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然后轻轻地将鸡蛋竖立在桌子上,这就是立秋“竖蛋”习俗。把鸡蛋竖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自然失败的人有很多,可成功的人也不少。据史料记载,秋分竖蛋的习俗出现在四千年前的中国,如今,竖蛋玩法已传到世界上的许多地方。

祭月

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叫做日坛、月坛、天坛、地坛。分设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处所。《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拜月亮。《宋史》上说:“秋分之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遂行夕拜之祭。”

秋分送秋牛

秋分送秋牛,其实送的是秋牛图。在过去,耕牛对于农民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生产落后,耕种耙田等农活就靠耕牛了,耕牛不仅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也是丰收的保证,因此农民朋友非常爱惜并崇敬勤劳的耕牛。以前在民间,每到秋分时节,有人就会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秋牛图由二开红纸或黄纸做成,上面绘有农夫耕田图样。送秋牛图的一般都是民间能言善唱之人,说的内容主要与秋耕有关以及吉祥不违农事的话语。送秋牛图的人每到一家更是见景生情,看到什么就能说出什么来,自然说的都是让主人高兴的话,不然人家可不给钱。话语虽是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且生动。

有关传统文化24节气立夏的作文【二】

秋分祭月

潮人古代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俗。中秋节又名仲秋节,是在秋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时只有秋分的活动,而无中秋节。秋分是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但由于有闰月的关系,秋分可以出现在八月初至八月末的任何时候。

然而,秋分是祭月的,古代潮人总是要把这个节日与月亮联系起来,如果秋分出现在下半月,甚至在月末,人们就很难见到月亮。在无月亮之夜过中秋节,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故后来潮人把中秋节的活动渐渐由秋分固定为八月十五日。把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定为中秋节,那正是满月之期,整个夜晚都能见到明月,这才能体现中秋节的真正情趣。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秋分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同“春分”一样,在每年的“秋分”来临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在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据史料记载,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在“春分”这天“竖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其玩法简单易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活动不仅在“春分”才有,“秋分”时节同样流行。“‘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春分”和“秋分”这一天之所以鸡蛋比较容易立起来,一是“春分”和“秋分”这天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二是“春分”和“秋分”正值春季和秋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麻利,易于“竖蛋”成功;三是鸡蛋壳表面并不光滑,只要找到适当的3个表面颗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尽管‘竖蛋’是一个传统项目,但它让公众在实践中了解了相关知识,并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有关传统文化24节气立夏的作文【三】

每年5月5日或6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夏”。这它被视为夏天的开始。立夏相关的习俗、饮食、养生从古至今代代流传,还有立夏的准备及当天的活动人们都是十分重视的。我们奉化也是如此。

立夏前一天,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烧茶叶蛋的食材,编织蛋袋的毛线,做米鸭蛋的艾叶、松花、糯米粉等。

艾叶得由妇女们去田里挑。几个姐妹一起,带好剪刀、跨上竹篮,到田野里把艾叶的芯拗下来,有些用剪刀剪下来后放进竹篮,要忙大半天,直至篮子里放满艾叶才回家。

松花有些是买来的,有些是去山里摘的。用钩子把松花树上的松花勾下来小心的放进篮子里,带回家后还要进行发热、晾晒、筛选等一系列的程序,然后才能受到黄灿灿松花以备用。

立夏当天,妇女一般凌晨就起床了。最先煮茶叶蛋——为了要保证茶叶蛋的色香味俱全,需要将煮熟的鸡蛋焖在汤汁里三四个小时。待到中午,把煮熟的鸡蛋揣在用红线编织的丝网袋,挂在孩子们脖子上。

而米鸭蛋就是孩子们的最爱了。先把米粉用水掺和拌成米粉团,把洗净晒干的艾叶放到米粉团里,然后不断地用手搅拌,揉压,艾叶与米粉均匀地拌和在一起,米粉团成了淡绿色后再放入馅,搓成椭圆形的,最后把搓好的米鸭蛋,再放到大锅里蒸。蒸熟后在金黄色的松花粉中滚动一下,再拍掉多余的松花粉,米鸭蛋就做完了。

随后还要把蚕豆洗净后剥壳,拿针线把许多蚕豆穿在一起,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像僧人胸前挂的佛珠似的,孩子们在一起嬉戏玩耍时随时随地的可以拿蚕豆吃。

到了正午,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吃过午饭,还会举行斗蛋、秤人之类的活动,大人们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快乐。立夏就在人们的欢笑声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