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美食炒年糕作文(传统年糕的做法作文)

家乡风俗美食炒年糕作文(传统年糕的做法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6 15:23:15
家乡风俗美食炒年糕作文(传统年糕的做法作文)

家乡风俗美食炒年糕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河北正定,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然,我的家乡也有特色美食——正定八大碗。

正定八大碗的代表“宋记八大碗”制作技艺已被河北省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际上主要是由猪肉制作组成的八碟八碗十六道菜。因当时儒家与道家文化盛行,人们崇拜“八”这个数字。当时酒家讲究上八仙桌,每桌坐上八个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碗。主要由四荤四素组成。四荤: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选肘子肉,后臀肉;四素: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带、粉条和农家时令菜蔬(如萝卜、白菜、茄子等)。其荤菜均是运用独特工艺先煮后蒸,按照严格的程序和工序。其技艺主要在选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由此制作的菜肴八大碗,制作精良,选材考究,经济实惠,肥而不腻,老少皆宜,且具色、香、味、型俱佳兼具显著北方菜系特征,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吃法讲究,现已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工艺流程和技艺标准,不断被不同食用人群所接受和喜爱。同时,也被不断的发展完善。

家乡风俗美食炒年糕作文【二】

我喜欢的风味食品客家菜闻名四海,作为客家人,我常常为家乡丰富的特产和食文化而骄傲。一天,我们去一家餐馆吃饭。我点了一盘酿豆腐,这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酿豆腐是客家人的传统美食。爸爸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哇,那么悠久,是怎样做出来的?我来了兴致。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首先买回豆腐,并调好肉馅作为佐料。做肉馅要先把猪肉剁碎,再混合墨鱼、葱、香菇等,还可放些胡椒粉,这样美味的肉馅就做好了。接着就开始‘酿’。先把豆腐切成体积相仿的一小块一小块,再用手轻轻地握住,用筷子在它中间划一条‘沟’,把调好的肉馅塞进去,一个酿豆腐就做好了。

酿豆腐讲究力度均匀、恰当,否则容易破碎。爸爸耐心地向我解释,正说话间,一盘热腾腾的酿豆腐就端上来了。堂弟先下手为强,赶忙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哇!烫我了!他旋即一边尖叫,一边不停地吹气,神情显得有些尴尬和痛苦。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嘲笑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堂弟听了深有感触地点点头。我也夹了一块尝一尝。刚放进嘴里,一股香味便四处飘散。豆腐,嫩滑可口,美味至极。肉馅呢,松、香、浓,令人回味无穷。嗯,好吃极了!一盘酿豆腐吧一会儿就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大家都大呼吃得过瘾,吃得开心。这天我不仅吃到了酿豆腐,更了解到了客家酿豆腐的做法和绵远悠长的历史。我爱吃酿豆腐,更爱我们的客家文化,爱我美丽的故乡。

家乡风俗美食炒年糕作文【三】

打年糕的第一步,就是要选米,米要选用上等的圆粒糯米和籼米,以7∶3的比例搭配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瓦陶水缸里,加水浸泡。在浸泡的过程中,要对缸中的米进行观察,根据天气的状况来决定浸泡时间长短,短则一两天,长则三五天。等到缸里的米水开始泛一层白沫了,便要捞出原米沥干,再用大竹筐挑到溪流中淘洗干净,以备磨粉。

磨米粉可是个重活,一般都是由男子上阵,要两个壮实有力的男子,一边一个站在石磨的两旁,一边往石磨上面的口子里不停地加米,一边轮流推动着笨重的石磨,随着石磨的转动,米粉就哗哗流出来了。所以家乡有句俗语说:“樱桃好吃树难栽,粑粑好吃磨难来。”虽然现在有电动磨粉机打磨米粉很方便,但那样做出来的味道没有传统人工做出来的地道好吃。石磨磨出来的米粉虽然粗糙一些,但能够保证做出来的年糕,既细腻又硬中带软的原汁原味的口感。磨好的米粉,再浇以山里一种树叶烧过的草木灰调制的汁水,搅拌均匀,浸泡一两个小时,就准备上笼蒸煮了。

别小看了蒸这一道工序。蒸糕烧火用的柴禾要选用山里的松树劈柴,那样的火才能让蒸出的年糕有独特的清香。然后就是蒸笼了,年糕口感的好坏跟蒸笼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蒸笼也有讲究,必须是竹制的,且蒸笼底部须铺有稻草垫子。

等米粉蒸熟以后,就可以通过揉搓、拍打,做出各种形状的年糕了,放在竹匾上晾,等到表面油光、变滑了,就可以收筐储藏了。保存年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用立春前的溪水,直接浸泡在瓦陶水缸里,随吃随捞。

大年初一孩子们碗里都要放一整条年糕,上面浇上鲜汤,再加上自家腌制的雪里蕻咸菜,可以算是一份不错的早餐了。年饭桌上也会有炒年糕这道菜,将年糕切成块放入玉米一起翻炒,煸至泛黄盛盘,这样白的黄的',搭配颜色鲜艳,吃上一口,香糯滑口,真叫一个好吃。

还有油炸年糕,待油锅嗞嗞起泡时才将年糕放入,这个过程有点长,不能急躁。熟练的炸糕人仿佛手中拿的不是年糕,而是一件艺术品,待年糕表面呈焦黄色时,拿起钳子,轻轻地夹出,拿一根竹签,从年糕底部慢慢穿入,再放在油锅旁的盘子里,刷一层黄豆焖酱,可以选甜的,也可以选辣的,这样就可以品味一道绝佳美味了。

年糕也在家人结婚办喜事时派上用场。这时它代替喜饼,是新郎送给新娘家必不可少的彩礼。喜饼年糕生产工艺较复杂,是将蒸熟的糯米面放入瓦盆中进行二次搅拌,等黏糯抽丝时趁热捏成乒乓球大小的面块,把它按进凹形的模具中,反过来在桌面轻敲几下,这样便做好了。其外形很像月饼,上面有精美的图案及福禄寿禧等吉祥文字,它不仅具有可食性,还兼具艺术造型与观赏性。

糕,高也,预示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如今家乡的除夕和正月初一、十五,年糕一般都要上桌的,人们期望着新的一年那些精美的图案与吉祥的文字能够带来好运。

家乡风俗美食炒年糕作文【四】

我先拿出一袋早已切好的年糕,从里面拿出两大捧白色年糕片,放进一个菜盆里,往盆里倒一些水,再像洗大米一样洗年糕。没炒过的年糕又干又硬,我咬了咬,牙齿好像都要崩掉了。我就把年糕浸泡在水盆里。我又去洗干净大白菜,一段段切匀称,放在盘里。

我正准备要把年糕放到锅里时,妈妈却说道:“先把煤气灶打开,等锅子微热时,舀一瓢调和油倒进锅里,油冒烟时,再放菜,等菜出了一点点水的时候才能把年糕放下去,放年糕前,要把年糕用小塑料篮把年糕从水里捞起来,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太多的' 水流进锅里去。”妈妈生怕我不会,就一口气说了很多。我哪管那么多,赶快动手吧。

锅子里的油已冒烟了,我赶紧倒进切好的大白菜,翻了几下,就把年糕全放下去,我用锅铲把年糕翻来翻去,还倒了一点酱油在上面,继续翻。刚开始翻的时候还不行,手里的锅铲不那么听我使唤,但是翻了几次,我感觉就越翻越熟练了。妈妈说要加盐了,可我并不知道要加多少才好。妈妈又说只要加一小勺就可以了。我往年糕上撒了一小勺盐,继续翻炒……过了一会儿,锅里的年糕就越来越软,越来越越香了。我再往年糕上撒了一点点味精,还撒上一些早已切好的青葱,就赶快把年糕装进了盘。

两盘香喷喷的炒年糕端上桌了。我吃了一片,除了有一点咸外,其它都还好。妈妈也一个劲儿地夸赞我炒得不错。吃着自己亲自炒的年糕,我心里觉得美滋滋的。

家乡风俗美食炒年糕作文【五】

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

家乡风俗美食炒年糕作文【六】

爸爸做的炒鸡不但香气十足,而且不咸不淡,吃着正好。我最喜欢炒鸡的辣,有一句俗话叫“无辣不欢”,我觉得我没有了辣就像女孩子没有了芭比娃娃。我喜欢吃鸡的翅、爪等部位,虽然没有太多的肉,但是翅、爪部位比任何一个部位都要香多了,炒鸡整体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炒鸡就像,必须放松、认真、稳定的炒,如果过了火或者是不熟那就味道不行了,所以做好炒鸡还是挺难的。炒鸡最主要的就是永远吃不腻,无论你吃多少顿都不会讨厌吃,我就是这样。最近报纸上说多吃肉食鸡会不好,我告诉你,我们饭店的鸡绝对没有一只肉食鸡,全都是柴鸡。要是我骗你,假一赔十,这下你放心了吧。

有一次,我回到家,我发现家里没有人,但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味,我跑进厨房,离香味还差一两米,我就判断出这肯定是炒鸡而且还是只柴鸡,我过去一看,果然和我想的一样,饭桌上有一个盘子,盘子里有一整盘鸡。我当时没多想,“嗖”的一下拿了个鸡翅,两秒钟就吃完了,我就接着一块、两块、五块、十块飞快的吃起来,可以说是狼吞虎咽,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了,就一闻香味就开始吃了,可能是因为我太饿了吧,一会儿就吃完了盘子里的鸡肉。我挺着肚子正美美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听见脚步声,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她看到我肚子挺着,又看看厨房里的.盘子,怒气冲冲的说:“宗一恒,盘子里的鸡肉上哪去了?!”我不好意思地摸着肚子说:“在这儿呢。”妈妈气得说:“这是爸爸给奶奶做的,有二斤多鸡呢,你全吃了?!马上给我关上电视做两张试卷去!”我当时背上凉飕飕的,就像刮了一块肉去,赶紧跑屋里去做试卷了。我边做边想:“用两张试卷换一盘鸡肉太值了,哈哈哈!”。

炒鸡的难度大但味香、好吃。我喜欢挑战难度,我更喜欢吃炒鸡!

家乡风俗美食炒年糕作文【七】

凤眼珍珠是赣州龙南县的土特产,客家人把这道菜称为“精珠子”或“精珍珠”。几乎所有客家人都喜欢这道菜,因为凤眼珍珠既可以当菜又可以当主食。

凤眼珍珠,又称珍珠粉,珍珠米。是一种特色风味小吃,主要原材料是番薯粉。为客家人的传统名菜,生产历史悠久,每逢年过节或请嘉宾时,都是筵席上的一道主菜。

据说,“凤眼珍珠”这个名字的来由,还有个小故事呢!

清朝道光年间,龙南关西籍人徐思庄的一手柳底欧面的书法为当朝的一绝,徐思庄曾作过咸丰皇帝的书法老师,徐思庄一次回乡探亲,正逢咸丰皇帝派人下江南采购物资,特地嘱咐钦差到龙南看望徐思庄。因道路难行,累得钦差上气不接下气,全身疲乏,差点中暑。徐思庄即命厨师煮珍珠汤给钦差消渴解饥,珍珠汤一端上,钦差见珠丸如碧玉凤眼,清香扑鼻,食欲猛增,食了之后,肠胃舒适,脑清目明,劳累尽消,即询问徐思庄这是什么稀世山珍,本官尚第一次品尝此佳。徐思庄笑答道:“此乃家乡一小菜也,名龙眼珍珠。”钦差听后正色道:“菜名犯上,即赐名‘凤眼珍珠’。”

后来钦差临走时,徐思庄特地送了一大袋凤眼珍珠让钦差带回京城,皇上品赏后,也爱不释口,凤眼珍珠成为历代贡品。

的确,凤眼珍珠是一道绝世的民间美食。我也尤其爱吃,煮好的凤眼珍珠热气腾腾,幽香袭人。食之口中,觉得柔中带韧,润滑可口,味美难喻,吃上几口,肠胃舒适,脑清目眀。除外,凤眼珍珠汤还有滋补,清热,降压,醒脑,眀木的作用。怎么样,口水流出来了吧!

如果你来到龙南,可千万别忘了吃一碗凤眼珍珠汤哦!

家乡风俗美食炒年糕作文【八】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大方县,那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豆腐,便是家乡一道特色的美味。家乡的豆腐有好多种吃法,主要有干炸臭豆腐、碳烤豆腐还有糍粑豆腐等。

我们当地最常吃的是干炸臭豆腐。把一块块长宽约四厘米,厚一厘米的豆腐,整块放进油锅里炸就行了,一炸,臭豆腐干就会膨胀得很厉害。炸好的豆腐什么都不放,就干吃,都特别有味道,皮是脆的,里面是嫩的,还有一股子喷香,更别说再蘸点佐料拌上吃了。

碳烤豆腐又是另一种口味。所用的豆腐是新鲜的豆腐,制作方法很简单,买来的豆腐不用刀切,将豆腐放在炭炉的架子上烧烤。一开始膨胀得很厉害,表面还冒小泡呢,拌上点辣椒酱,香味扑鼻,咬上一口,鲜香辣脆在你的口中翻滚。

近年来,又开始流行吃糍粑豆腐。糍粑豆腐就是臭豆腐用小火烙过以后,用小刀划破,塞入馅料,再在豆腐干外面裹上一层糍粑。糍粑豆腐即可烤食也可以炸食。炸的时候特别讲究火候,技艺较好的师傅炸出来的糍粑豆腐外表油黄,口感酥脆,豆腐吃起来有些软绵绵的。

美味啊,家乡的豆腐!何时再能美美的吃上一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