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习俗作文400字(过年的习俗作文400字左右的)

小年习俗作文400字(过年的习俗作文400字左右的)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5-24 11:47:28
小年习俗作文400字(过年的习俗作文400字左右的)

小年习俗作文400字【一】

小年那天,我去奶奶家玩。到了那儿,我发现昨晚住在奶奶家得弟弟还没起,妹妹也没去,我便独自看起了电视。过了会儿,我身后“啊”得一声,吓了我一大跳,一看,是弟弟。我捂着肚子(捂错地方了)说“啊,心脏病发作了。”弟弟说“你捂成肚子了。哈哈。”不一会儿,妹妹来了,我们玩起电脑。

弟弟说“我们玩‘桌上弹球吧’。”我和妹妹都说“好啊。”在玩时,弟弟一直戴着耳机模仿弹球声,模仿得惟妙惟肖“嗖(其它拟声词表示不出来了)。”最后,弟弟排行第一,我第二,妹妹最后。

午饭时,我们吃了“满汉全席”——有饮料、鸡肉、鱼肉。大人们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我们三个小孩是大口撕肉,大口喝雪碧,是满嘴流着油和雪碧(画外音:有点夸张。)

“满汉全席”过后,我和弟弟开始放爆竹。我俩一人点了一根香,把那种很大得爆竹拆成一小个一小个得,开始点。爷爷见了,说:“这样放,一千年都放不完。”我唱起“因为在一千年以后,世界早已没有我,无法手拿着根香,点燃这爆竹。”在“认真”看书得妹妹说:“真好听呀。”弟弟抱怨道:“要是有雪就好了,把爆竹插在雪里再放。”我俩又搞了些四连响,五连响,还把爆竹扔进缸里,声音像闷雷。奶奶说我俩:“无恶不作、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晚饭后,我们三个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电视上找一个台——山东综艺频道。看7:20播出得一个节目——《喜剧学院》。

看时,我们三个坐在地上,笑得我们趴在地上起不来了。弟弟笑出了泪,妹妹笑得肚子疼,而我,乐极生悲,一下撞到沙发上去了。

小年习俗作文400字【二】

1、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2、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3、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4、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小年习俗作文400字【三】

小年也算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个传统节日了,小年过后,就迎来除夕春节了。而中国人一般过节亲朋好友都要聚在一起吃顿大餐,那么过小年要吃什么比较好呢?其实过小年要吃什么也是有传统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我们还是要继承的。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天子也祭灶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