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红军胜利作文题目(红军长征作文800字题目怎么写)

有关红军胜利作文题目(红军长征作文800字题目怎么写)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2-25 13:18:08
有关红军胜利作文题目(红军长征作文800字题目怎么写)

有关红军胜利作文题目【一】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烂,暖心怀……”伴着这铿锵有力的歌曲,我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故事以一九三七年红军长征故事背景。江西流溪村内,一名天真活泼的小男孩——潘冬子,本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但成长到十岁时,便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冬子的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在村里对抗奸角土豪胡汉三,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红军赤卫队员所救,从此,冬子对赤卫队队长修竹极度崇拜。流溪村在赤卫队的保护下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好景不长,红军要远赴长征,冬子父亲与冬子分别时,赠送一颗红星给冬子以作鼓励。父亲走后,村里只留下少量赤卫队队员驻扎,大汉奸胡汉三在此时又重新霸占流溪村,为非作歹。

有一次,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村民光荣的牺牲了。从此,冬子在失败与挫折中成长,冬子自强不息,从一名刚愎自用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个真正勇敢的热小年,机智的完成任务,砍了胡汉三,为妈妈报仇雪恨。冬子是一个机智勇敢,胆大心细,能吃苦,爱国的男孩。看着冬子想想我自己,平常做事总是漫不经心,拖拖拉拉,不遵守纪律,做题粗心马虎,遇到困难不积极面对,和冬子比,我好羞愧,看来我有好多地方需要改正,需要学习,需要完善。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挫折低头,积极的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当遇到危险或威胁时,我要像冬子妈妈那样机智勇敢,冷静面对;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的高于一切,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应该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美德少年!

有关红军胜利作文题目【二】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有关红军胜利作文题目【三】

《长征》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颇深。看完《长征》后,我在思考: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更同时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呢? 《长征》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湘江战役后,红军连克军队的四道防线,但是自身的伤亡也非常惨重,八万之师拼得只剩了三万之士,虽然是胜利了,但按照这样的打法别说陕北会师,没到四川就得全军覆没。即使这样,红军能突破的四道防线几十万大军的拦截,原因何在呢?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

甘愿流尽最后一滴)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如果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之林更好的发展。

湘江战役后,红军在通道得到了及时的修整,红军虽然没有完全摆脱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路线,但是毛泽东开始重新获得了发言权。在毛泽东和很多头脑清醒的红军的坚持之下,改变行军路线,四渡赤水,占领贵州,并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彻底的纠正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战略方针,重新奠定了毛泽东在军队中的指挥权。此后的红军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军事部署,甩开围追堵截的敌人,大踏步向前。如果说“遵义会议”之前红军是有险无惊,那么“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更多的是有惊无险,强度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更多的是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红军自身的体能极限挑战,毛泽东军事指挥上的高明可见一斑。在和张国涛会师之后,虽然红军又经历了两条路线的选择,同时受到了张国涛分裂势力的威胁,但在党中央的果断决策下中央红军顺利的越过千里大草原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实现了长征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新的征程。

如果说遵义会议前,红军能突出重围依靠的是不怕牺牲的勇猛精神,那么遵义会议后取得的一连串胜利就得益于中共中央正确的军事路线路线和方针,应该总结为智谋的胜利。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一群没有文化的土匪,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农民太穷了,反正也是,所以打仗的时候玩命,让共产党拣了个大便宜,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大家知道,的士兵很多也是被拉壮丁去的,家里也很穷,为什么同是穷人,在红军队伍里就能打胜仗,在白军队伍里就只能打败仗,这个事实不是胜过任何的雄辩吗?打仗讲究的是谋略,一时之勇是不能决定全局的。在《长征》这部影片中湘江之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要运用谋略,领导阶层没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不行的。

我们看看长征中决定军队命运的的文化功底吧!

李德是共产国际排来的,博古、张闻天都是苏联留学生,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都是海龟派,毛泽东是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等等,不举例那么多了,他们当时的这些学历可以说明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可否认当时的共产党高

层领导是人才济济的。正是由于这些人才的汇集出谋划策,红军才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壮大,最后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看了《长征》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休养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承受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自己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做到智勇双全,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更加精彩,才能为祖国贡献我们更大的力量。

有关红军胜利作文题目【四】

赤县烽烟急,家园战乱深。

少年知大义,志士效忠忱。

漫漫求真路,拳拳报国心。

中华圆梦日,忆昔且忧今。

有关红军胜利作文题目【五】

故事以一九三七年红军长征故事背景。江西流溪村内,一名天真活泼的小男孩——潘冬子,本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但成长到十岁时,便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冬子的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在村里对抗奸角土豪胡汉三,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红军赤卫队员所救,从此,冬子对赤卫队队长修竹极度崇拜。流溪村在赤卫队的保护下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好景不长,红军要远赴长征,冬子父亲与冬子分别时,赠送一颗红星给冬子以作鼓励。父亲走后,村里只留下少量赤卫队队员驻扎,大汉奸胡汉三在此时又重新霸占流溪村,为非作歹。

有一次,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村民光荣的牺牲了。从此,冬子在失败与挫折中成长,冬子自强不息,从一名刚愎自用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个真正勇敢的热小年,机智的完成任务,砍了胡汉三,为妈妈报仇雪恨。冬子是一个机智勇敢,胆大心细,能吃苦,爱国的男孩。看着冬子想想我自己,平常做事总是漫不经心,拖拖拉拉,不遵守纪律,做题粗心马虎,遇到困难不积极面对,和冬子比,我好羞愧,看来我有好多地方需要改正,需要学习,需要完善。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挫折低头,积极的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当遇到危险或威胁时,我要像冬子妈妈那样机智勇敢,冷静面对;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的高于一切,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应该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美德少年!

有关红军胜利作文题目【六】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侯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kē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

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

“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没有动得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mò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有关红军胜利作文题目【七】

致长征英雄们:

你们好!

八十年前,你们用顽强的毅力拼搏出中国共产党灿烂的未来。八十年后,我们在此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诵读最悲壮的歌谣!

曾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俱往矣,数人物,还看今朝。”我们以最活力最激昂的舞蹈致敬永远不朽的长征精神。

广告二班同学回首《长征岁月》,历历在目的是你们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的身影,书写了两万五千里的史诗。你们的长征,用鲜染红共和国的旗帜,浇筑成民族繁荣昌盛的丰碑,荡气回肠!

广告一班同学《聆听江河的诉说》,金沙江的水还是那样水急浪大,大渡河的水还是那样波涛汹涌,我们站在今天的时光里打量,不禁对你们由衷的赞叹!八十年,弹指一挥间,你们的骁勇、无畏,仍在今时熠熠生辉!

广电一班同学《忆长征》,无论再巍峨的山峰,无论再汹涌的大河,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十万赤露的双足,

新闻二班利敏、孟依莎同学唱响《长征之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唱响你们从容不迫的自豪!那段难忘的岁月里,沸腾着无数战士热的青春,燃烧着兵人刚正不阿的信念,在世界耸立起一个民族的荣耀!

今日的安康与幸福,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新闻一班郭樱梓同学《不忘来时路》,回忆长征之路,南昌起义打响革命的第一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第一步,战湘江,飞夺泸定桥......多少曲折,多少悲壮,何其勇敢,何其乐观!致敬长征,而我们也将传承与发扬你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永伴人生之路!

新闻一班的周纯,黄丹琦同学回望《长征》,那是一段怎样的征程?每当翻开那一册历史长卷,都禁不住新潮澎湃,泪光盈盈!为了解救苦难的民众,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你们,告别了青山绿水的江南故土,向着遥远的大西北荒原,开始了两年长征之路,其中的困难阻险又岂是言语能够描述尽的?

长征是最铿锵的《中华精魂》,是巍峨不朽的丰碑。长征带给广告二班刘杨倩同学的是披荆斩棘不断前进的动力。往事如云烟,今朝气象新,美好的前景是新的长征!我们将秉着你们留下的中华精魂生生不息!

广告一班的王嘉怡同学以《红高粱》吟诵出你们钢铁般的意志和对革命事业高度的热情。红高粱似大刀般的叶子,划破黑夜,迎接黎明;它的根,深深扎根在泥土里,甚至裸露在地表,顽强不息地生长在每一寸土地!红高粱就是你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我们输出温热的液!

想对你们说上最诚挚的谢谢。英勇的战士!时代的英雄!

此致

敬礼!

衡阳师范学院全体新传人 

有关红军胜利作文题目【八】

80载春秋如去弦吐箭,一个个伟大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发生。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万里长征,演绎了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绚丽的壮举。

长征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历经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给养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以无比强大的信念和理想,爬过雪山、走出草地、抢险飞渡,战胜了一切困难。每一个脚印,每一次前进,红军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和牺牲,但是红军战士展现出了豪迈的英雄气魄、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知难而进,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

后人不断思考,在80年前的那片大地上,这种气魄和精神来自何处?是什么支撑英雄先烈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国家积弱、人民困苦、危难当头,有识之士当振臂高呼。英雄的信念中,不仅仅是共赴国难,更是富民强国,公平正义。红军将士,共产主义理想是其精神支柱,中华兴盛人民安定是其信仰的根基。信仰指引他们改变历史,创造了英雄史诗。

在纪念胜利的节日里,人们缅怀英雄,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和感谢。长征精神,绵延80载,闪耀着永恒的价值。

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坚定的信仰,是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渴望祖国强盛的理想。可以说,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红军将士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壮举。

长征精神是爱国情怀。80年前,国难当头,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封建愚昧横行,民族积弱不堪。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共产党人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抗击外敌,为中华崛起而斗争。

长征精神是自强乐观,是严格自律。万里长征,可以说是我党最为艰苦的阶段。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我党战士都对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勇往直前。同时,人民军队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仍然能做到纪律严明、官兵平等、军民情深,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这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而这些自强、乐观、自律的作风,也是共产党人在数十年斗争和发展中不断胜利的保证。

长征精神是精诚团结。长征历程中,红军各方面一直保持着协同合作,互相配合,具有高度的团结精神和大局观,并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这种钢铁般的凝聚力成为了我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在中华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的,长征精神和崇高信仰又能发挥何种作用呢?一言以蔽之,长征精神,永不过时;信仰力量,用之不竭。

首先,长征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向导,是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性思想。当前,不再是飞机大炮,不再是严寒饥饿,取而代之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是物质激增带来的诱惑,是分化势力的暗中角力。在种种考验面前,共产党人需以长征精神为向导,时刻保持清醒,谨记对党对人民的忠诚誓言,以实现中国梦为远大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