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漫步书林(漫步读书世界作文)

作文漫步书林(漫步读书世界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14 00:03:55
作文漫步书林(漫步读书世界作文)

作文漫步书林【一】

阳春三月,我随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因莫愁女而闻名的莫愁湖公园游玩。那次游园,我们闲闲地绕湖而行,紫藤花开,杨柳依依,水碧鱼肥,亭台楼阁,倒也小巧可爱,满园的海棠花已经成群成群的开放,绚丽多彩。莫愁女前留了影,这个美丽良善的女子从此与我有了某种跨时空的联系。

传说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个风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头江岸渡口的船舱中。她刚生下地时,不住地啼哭,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卢公于是就把她取名为莫愁。"金雀玉搔头,生来唤莫愁。"(明。张宁)莫愁女生在风波里,行走风浪中,喝着汉江河中水,吃着桃花村中粮,有时随村中姐妹在那碧波荡漾的沧浪湖中采菱摘莲,有时随父母进城卖桃,有时在江中、湖里摇艇打桨,有时在阳春台、白雪楼习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诸般曲,她一学就会。

当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出脱的竟如沧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纤纤腰肢,亭亭玉立,靥靥酒窝,笑缀缨唇;容颜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红;行动如风送彩云,轻捷飘逸;金嗓一歌声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莲荷包透佳气,江涛涌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导、帮助,翻古传高曲,融楚辞乐声,继大琴师刘涓子之后,完成了寡和之典《阳春白雪》的合乐入歌传唱。莫愁女的歌舞声誉传进了楚王宫苑,楚襄王把她征进了宫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东邻王襄哥放逐到了扬州。扬州地面距郢中数先千里之遥,襄哥此放实是生离别。古《莫愁乐》记述了莫愁女汉江泪别王襄哥的悲痛情景:"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雪浪滔滔的汉江水,流不尽莫愁女的衣愁,她目送载着襄哥的船儿远去,含忿在白雪楼举身奔赴投了汉江!

漫步莫愁湖边,我总是在想,一个不见青史的平凡女子,何以博得一代芳名?以至感人?有人感叹道:“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唐李商隐《马嵬》诗)这是否说明,莫愁女的身世之苦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缩影,而她笑对人生、助人为乐的善良美德,不正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良好意愿吗?从郁金堂“小人物”和胜棋楼“大人物”身上,让人看到了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真诚和睦、友善温馨和上层统治者之间的尔虞我诈、残暴冷酷,两种人格构成了鲜明对比。

牐犅步莫愁湖边,我思索人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的确,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不追求和向往美好,可人生却总是交织着喜悦与悲哀,伴随着矛盾与苦难,充满着求索与艰辛,遍布着荆棘与坎坷。然而,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生命如此宝贵又如此短暂,怎能在忧愁与悲戚中度过?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步一个迹,也当从容走过,笑对坎坷,傲视不平,活得乐观、豁达、坚强。要像莫愁女一样化愁为不愁,珍爱生命,珍视生活,努力创造真、善、美,迎接生命的光明、纯洁、崇高与真诚。

作文漫步书林【二】

在睡梦中起来,丝丝的凉意使我感到身心的清凉,倦意顿然消失……

看看山的绿,踏在熟悉的路面在前行,在漫步中我发现有好多事物在变化,周围的环境也在潜移默化,途经黄陵东门口时我想到了老汉门市部,那时光只在记忆中封存,那轮廓只在记忆中浮现。历史就是这样,在你漫不经心之中消亡。

其实我知道路的前面还有最美的风景在等待我,我回首在望东方的太阳,正透过薄纱的云际和迷雾间的山壑中拔起,在人生中是有许多拾不起的记忆,因为熟悉我们忽略,因为熟悉我们失却,因为熟悉我们相忘于江湖。

漫漫人生路,每个人都在前行,每个人都有回忆。

返回的路上有熟悉的人,一种微笑就是心灵的问候。去年今日清晨中我在做什么?不知道,我为我散漫的随想莞尔一笑,其实生活就是一本书,你翻阅你发现人生不能重叠,回首只能在记忆中温存,有人笑有人哭,悲喜就是人生。

今天的清晨,是我偶尔间的漫步,却使我想到了许多,我也在明白中茫然。生命的前行不需要太多的理由,用心的善待自己,善待你的心灵……

人生无悲喜是一种境界,也就是不为物喜,不以己悲,你会发现你的心灵永远属于自己的,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要知道自己做什么就足矣!你越追求真理离真理越远,放下你的心灵,你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你会发现心灵的无界使你愉悦。

漫步中,我思考,我观看,我前行……

作文漫步书林【三】

如果说三月是一个唤醒世间万物的使者,那么,四月就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季节。

一个蔚蓝的天空中,几朵橘红色的云朵在空中悠闲飘着的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漫步聚龙湖畔。这时,风起。地面上一团团洁白的柳絮被风儿吹着,卷入空中。时而,在我们的眼前一闪而过;时而,又在我的头发里做了窝……我像一个小孩童一样,跑着、追着、跳着,追赶着空中那四月飞雪。有时,我捉到了一团柳絮,正欲打开手心,仔细看看,它却从我的指头缝中溜走了。好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渐渐地,风停了,那一团团的柳絮停止了翻滚。慢慢地下落,下落……它像一只白蝴蝶,正张开翅膀,在享受着下落的……

忽闻亭中京剧诵,我不由得随着琴声来到了岸边的亭中。一位爱打扮得阿姨正和一位爷爷在那儿伴着欢快的琴声。唱起了《登上皇榜真高兴》这首戏曲。那阿姨一边用手在空中微微地打着拍,头轻轻滴随着节拍微微的摇动,唱出了一句句字正腔圆的京剧好听极了。再瞧一瞧那拉京胡的老爷爷,他左手在琴弦上流畅的滑动着,一个个颤音、揉弦……构成了一首乐曲。只见他的右手时而紧握着弓,时而手指松开。一个个急促的顿音欲优美的长弓,给乐曲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好一会儿,我才从这欢快的乐曲中,回过神来。

走在羊肠小道,一排排葱翠的柳树,一棵棵高大的榕树,盛开着粉红色的花儿……不由想起了王维的一首诗句,“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作文漫步书林【四】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提的就是楔子部分。在这部文字中,作者讲述了他的一些读书经历:包括他从贵州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古典文献专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如饥似渴的阅读大量书籍、在贵州插队时与朋友们相互探讨读书心得。从中可见作者对自己的评价“生活更是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是多么的精准。作者从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的经历中总结出阅读的三种境界或称方法,即“旅游、围猎和侦探”,而作者的阅读无疑是侦探式的。正如他所言“侦探式的阅读常常已经进入专业研究,专业研究其实是苦事,因为它必须锱铢必较,寻头觅缝,把赏心乐事变成自我折磨,把养情怡性变成智力考校,人与书过不去似的想穿透纸背。唯一的愉快就是在‘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突然‘得来全不费工夫’地找到线索,使案情豁然开朗。”当然,无论是像葛兆光先生这样的学者,还是如我们这样的普通读书人,都喜欢“围猎式”的阅读方式。这里引用先生的原话来解释一下,“围猎式的阅读者,没有强迫性的耳提面命,没有功利性的计算考量,兴趣是唯一的指标,愉快是最后的收获。”用心感悟书中的点滴,获得最原始最纯粹的享受。至于最后的“旅游式”的阅读,其实很好理解。当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旅游,最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导游了。阅读也是如此,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所列出的“必读书目”“十大好书”就是一个例子,在书海里老师就是我们的向导,有了他们的指引,我们就能有目的比较省时的获取知识,畅游书海。无论是那种方式,只要你喜欢就好,只有你喜欢它才会有价值。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艰辛的,常常会有想要中途放弃的想法。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会阅读有关学术性的著作,原因有二:一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专业,我自惭能力有限,不敢挑战;二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枯燥,我这个人比较浮躁,可能坚持不下去。但是这次,经由王老师的引导,我误打误撞选到了这本书,实属无奈。出于对自己负责,也不辜负老师的心意的想法,我强迫自己看完了这本书,说实话,收获是很多的。如今想来,也愿意分享其中一些另我印象深刻的美丽片段。

在本书第三辑有一篇文章《我注唐诗》,是作者给自己的《唐诗选注》所作的序。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有人说,年轻时总是幻想与文学结伴,年长则常会不自觉亲近历史,说得也对。当出版社决定要重新再版这部《唐诗选注》的时候,编辑让我再回头去看看它,问我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感受?新的想法和感受?说实在话,现在回头看这部书,就好像倒拿望远镜回看身后,似乎有些遥远,有些陌生,由此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变化了的年龄和心境。不妨看此后我撰写的《中国思想史》中的一段话罢,这一段曾经很让一写热爱盛唐气象的人不高兴,题目叫做《盛世的平庸》,讲的是最辉煌的盛唐,其实恰是思想最平庸的时代。在那里我说:后代人总是说‘盛唐气象’如何如何,其实,从生活的富庶程度上来说是不错的,从诗赋的精彩意义上来说也是不错的,但是,从思想的深刻方面来说却恰恰相反。因为在思想的平庸时代,不一定出现不了文学的繁荣景象,也许恰恰相反,可能这也是一种有趣的‘补偿’。特别是,一旦那种沉潜入微的思绪,已经不能对知识、思想与信仰有所匡补和批评的时候,就纷纷夺门而出,表现在‘语不惊人不休’的文学上,这个时候,思发为文,智转入诗,而思想却在权力制约的情况下,逐渐走向平庸,智力也正是在这种一无所用的趋向中,逐渐转向了诗赋的琢磨和沉思。”

初读这段文字,并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只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迫不及待的想与人分享。首先,作者说盛唐的'诗歌最辉煌,但是思想却最平庸。这让我联想到高中上语文课讲到唐诗时,老师并未给我们分析这些思想,那时我们对诸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些唐朝大家的了解也只局限于他们的作品,对于诗人的思想没有细致的了解,就更无所谓分析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潮。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盛唐的思想平庸或深刻,它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已经载入了史册,今天的我们可以对它的各方面发表意见,但这仅仅是个人观点,盛唐的过往无法逾越。当然不能否认,唐朝是诗歌的朝代,唐诗或雄浑大气一泻千里,或不拘一格字字珠玑,不论写景还是抒情,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边塞诗,虽然诗人在诗歌中的描写对象不一样,表现风格不一样,但是佳作迭出,各种主题的作品交相辉映。这就是为什么唐诗是唐朝的一个标志,象征着那时的繁华、美丽。

再来谈谈另一个问题,本书第三辑中作者的一篇文章《什么够资格称“中国经典”?》,这是他为自己的《中国经典十种》这本书所作的序。其中作者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国经典”的看法。原文如下:“近来常有一种风气。有人说道‘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急急忙忙把它转换成“儒家经典”。我总觉得这种观念有些褊狭,其实,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绝不是“单数的”传统,而应当是“复数的”传统一样。我一直建议,今天我们重新回看中国的经典和传统,似乎应当超越单一的儒家学说,也应当关涉古代中国更多的知识、思想和信仰,这样,一部介绍中国经典的书,就应当涵盖和包容古代中国更广泛的重要著作。”还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通鉴》之类,这些统统都可以被当做经典来阅读。因此,在这部《中国经典十种》里面,作者既选有传统儒家的经典,也选了佛教道教的经典,既有诸子的思想著作,也有史著和字典。完全诠释了作者心中对“经典”的理解。

最后,谈谈自己读这本书的心得。读了这本《穿行书林断简》,我有一种成就感,我竟然耐着性子读了这样一部学术性著作,在此之前这是我没有想到过的,我不是学术派,也没有研读学术性著作的兴趣,所以读书的过程极其艰难,葛先生的这本书不是文言文却胜过文言文,书的内容完全是专业的学术论述,其中的内容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的阅读者来说很有难度。但是既然选了,我没有办法中途放弃,只有硬着头皮继续下去,还好最后还是读完了。对葛兆光先生也有了一些了解,相比起他的读书经历,我的这点经历算不上什么。由于他大学读的是古典文献专业,所以每天都会阅读大量书籍,以他“侦探式”阅读的角度来讲,兴趣是最不可能兼顾的。

作文漫步书林【五】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大学的校园里景色优美,绿草如茵。校园里有一个大湖,傍晚我们一家常到湖边去散步。湖面上波光粼粼,许多大大小小的野鸭和水鸟在湖里游来游去。湖中还有许多小艇,虽然艇上的人时不时地会大喊几声,可那些野鸭和水鸟却毫无畏惧。这时,两只白天鹅游了过来,它们的脖子又细又长,毛似雪如玉,中间还夹着一只羽毛未齐的灰天鹅。我在地上捡了点面包屑扔到湖里,天鹅和野鸭们都蜂拥而至,灰天鹅速度最快,一下子就抢走了所有的面包屑。吃完面包,野鸭跟着天鹅,排着队游走了。

看完天鹅,我坐在椅子上休息。突然一个小脑袋从树叶的缝隙中探了出来,东张西望一阵后,从树上下来了,原来是一只小松鼠!它全身灰灰的,尾巴又大又蓬松,可爱极了。忽然,它立起来了,两只前爪搭在胸前,似乎在向我点头致意,那姿势就象一位美丽高贵的公主。我正欣赏着“公主”高雅的姿态,它突然扑倒在地,抬起后腿,在肚皮上飞快地挠痒痒,优雅的公主一下子变成了可爱的小淘气。一会儿,又一只松鼠从树上下来,先是左顾右盼,然后猛地向一只黑鸟冲去,可黑鸟儿并不理它,继续吃虫子。这时一只大狗过来了,可能是听到了大狗的动静,黑鸟飞到了树上,两只小松鼠也钻进树洞里不见了。

我们沿着湖边往回走,草丛里突然窜出一只沙鼠,对着泥土挖起了洞,它一见到我,便一溜烟地逃跑了。

这美丽的湖边多可爱,真是一个小动物的乐园啊!

作文漫步书林【六】

半夏,天还不是那么热。晚饭后,我想出去透透气。

沿着湖边,就这么漫无目的地走着。瞧见一颗石子,随性地边走边踢。风从对面吹来,拂过我的脸颊,带着点儿微凉。一旁的柳树绿绿的,柳条被风吹动,不停地荡漾着。放眼望去,一排柳树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灵动,那么生机勃勃。

这时,湖里的荷花吸引了我的注意。荷花浮在水面上,粉红色的花瓣,被圆盘一样的荷叶衬托着,显得更加纯洁,更加淡雅了。它傲然地挺立在那儿,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金鱼在水里游着,不时探出脑袋看着我,像跟我捉迷藏一样。它吐了两个泡泡,然后跃出水面,跳进水里,溅起不少水花。我坐在湖边的台阶上,静静地看着鱼儿在水里畅游。

慢点!一个温柔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转身看见一个年轻的妈妈,正带着她的孩子在不远处练习走路呢。妈妈离那个孩子大概有4、5米远,她拍着手欢快地说:宝贝,过来,妈妈在这儿!孩子蹒跚着向妈妈走去,一不小心摔倒了,哇哇地哭了起来。年轻的妈妈却狠下心来,大声说:快点,来!孩子只好抹掉眼泪,一步一步摇摇摆摆地继续前进,终于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人生之路是曲折难行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挺直身子,勇敢地站立起来,才能迈出坚实的脚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