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吊脚楼说明文作文(湘西吊脚楼议论文)

苗族吊脚楼说明文作文(湘西吊脚楼议论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6-07 18:23:58
苗族吊脚楼说明文作文(湘西吊脚楼议论文)

苗族吊脚楼说明文作文【一】

我外婆家住在湘西西北的一个土家小山村,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满目葱翠;在幽静的山林中,隐隐约约地呈现出十几户人家,他们世世代代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我非常喜欢外婆家的吊脚楼。

外婆家的房子是一栋吊脚楼,由片片青瓦盖成的坡屋顶,大块大块的青石板壤成的地面,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精致的玩具木盒,点缀在绿色的丛林中。在吊脚楼的中间,有一间大房子是堂屋,这里是外婆一家世世代代祭祖的地方。靠近堂屋第一间是火房,房子中间是由四块大条石围成的方形火坑。这里是外婆一家烤薰腊肉的地方,也是妈妈儿时听外婆唱摇篮曲的地方……。紧挨着的是厨房,接下来是两间卧房,最外的是箱房,也是吊脚楼的位置,很大,共有三大间。按照土家习俗,箱房是姑娘们绣花的地方,可是,我的妈妈没有绣过花。因为她六岁就出门读书,十多岁医学院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

这样的房子架柱是用木头做的,周围都是用规则的木板装成的,连地面`顶棚都铺上了木板。住这样的木房子冬暖夏凉,但是,要注意防火。

清晨,外婆家的吊脚楼上炊烟袅袅升起,薄雾还没有散尽,鸡鸣声,犬吠声,牛羊的铃铛声,与冉冉升起的太阳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我爱外婆家的吊脚楼!

苗族吊脚楼说明文作文【二】

进入苗族人的村寨,我们沿途正在欣赏苗绣、苗银等苗族的代表作品,我就听到有人在喊:“大家快来看这位老婆婆”!我心想:“不就是一个老婆婆嘛!世界各地都有,有什么奇怪的吗?”可是,我转念一想,她一定是个不同寻常的奇妙的老婆婆。我边想边往那边跑去,乍一看也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就问导游:“这个老婆婆有什么奇妙之处呢?”导游说:“有啊!你没看到吗?虽然她的脸上长满了皱纹,但是,她一根白头发都没有哦!”。我再转脸一看——是啊!她真的一根白头发都没有耶!并且,她还在认真的织布。那块布平整密实,色彩鲜艳。经过介绍和交谈,我才知道,这个老婆婆已经88岁了,居然眼不花,耳不聋!

我走啊走啊,走到了苗族人居住的“小区”。他们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冬暖夏凉。并且,他们的'房子和我们汉族人居住的建筑非常不一样,让我来慢慢讲给大家听吧:我们的家门门牌,一般都是“几零几”这样。但是,他们的房子旁,都写着自己的姓。比如说,我姓陈,那么我的房子旁边,就写着“陈氏之家”。苗族,还有一点和我们不一样:那里的孩子,14岁就算成年了,就可以外出打工了。

村子里有个阿姨,人很热情好客,邀请了我和妈妈去她家坐坐,还给我们讲了很多苗族的传统。我就挑一个来说吧!她说:“别的地方给小孩喝水都用保温杯等等这种摸起来不烫的杯子给小孩喝水。小孩一摸杯子——嘿,不烫!便抱起来就喝。如果里面的水很烫的话,孩子就会烫到。但是,我们却不一样:我们给孩子准备水,都用铁杯子。因为,如果水很烫的话,孩子一摸——啊!真烫!就不敢去拿它、喝它,所以,我们这里从古至今都没有发生过烫伤的事情……”

啊,勤劳智慧的苗族村落真是有趣!

苗族吊脚楼说明文作文【三】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热闹的花山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