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的作文(介绍景德镇陶瓷的作文400字)

景德镇瓷器的作文(介绍景德镇陶瓷的作文4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5-03 05:08:38
景德镇瓷器的作文(介绍景德镇陶瓷的作文400字)

景德镇瓷器的作文【一】

8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她,便成为东西方之间往来贸易的重要货物,被运抵西方。她,便是中国的象征——瓷器。

瓷器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那时,陶器的烧造技艺已经相当成熟,工匠们就试着把他们平常见到的一种白色泥土——高岭土混入陶土之中,烧造陶器。“无心插柳柳成荫”比先前的陶器更光滑的器皿产生了,由于此次烧制的所谓“瓷器”只是大概相同,并未达到标准瓷器烧制的温度和标准瓷器应具有的更高的光滑度,故名:“原始青瓷”。

到了唐代,真正具有标准瓷器特征的瓷器产生了。换句话说,也就是唐代产生了真正成熟的瓷。其中有一种极其珍贵的瓷器,叫秘色瓷。秘色瓷的颜色白中泛青,如“秘草”般凝滑如脂。光滑程度更是以汉代的原始青瓷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种秘色瓷因其诸多的优点,被选为武则天时期的皇家专用器。

过了五代,便至宋代,宋代的瓷器比唐代的瓷器又有了许多发展创新之处,其中最著名的汝、钧、官、定等五大窑口产的瓷器已是妇孺皆知。这五大窑口中的钧窑更是价值连城,让我们先从它讲起吧。

钧瓷以名贵而著称,当时的民间甚至流传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谚语。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钧瓷的特点正是它那在出窑时形成的均匀的网格状的裂纹,而这也恰恰造成了它的稀少,因为不少的瓷都会在出窑裂纹时碎掉或裂得不均匀,因此,一千件瓷器只有一件才能完整出窑,稀少,也造成了昂贵,汝、官、定、哥四窑同样如此。

“元至元年间, ‘鬼谷子下山’将军罐2亿!”没错,您现在听到的是元青花拍卖时的录音。这种青花瓷同样以珍贵而著称,目前在元朝90多年的统治中仅发现了不到一百件。它是早期青花的代表,颜色深蓝富有变化,光滑程度如小儿肌肤,十分完美。代表了元代瓷器的最高水平。

元过后,便是明。明青花和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堪称明代瓷器的两朵奇葩。在制作流程,工艺水平上绝不输于元代瓷器,甚至比它还略胜一筹,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它们吧!

明青花以宣德、永乐产为最,因为当时郑和下西洋,带回来许多国外的货品。颜料——“苏麻离青”便是其中之一,此原料色极浓艳,烧成后会呈现宝石般的.蓝色,甚至偶尔还会晕开,很像在宣纸上画水墨的感觉,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达到了极致。

而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美丽之处恰恰在于它的一丝不苟。肉眼观察下,鸡的每一根羽毛都清晰可见,而且它居然做到了釉下勾线,釉上填色。何况这是八厘米的小杯!所以,此种杯子的价格是以千万计算的。在2008年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上,一对此种杯子竟拍出两亿的高价!

明过后,便为清。公元1661年正月初八,一位孩子登上了太和殿的宝座。此后,他在这个位置坐了61年。他,就是——康熙大帝。在他在位时,他打破了明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四口通商”,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广彩,便是这次交流的产物。

广彩部分以金线勾碗边,因是外销瓷,图案就依照外国人给的订单上的图案画。到了鼎盛时期,广彩颜色愈发浓艳,画工愈为纯熟。甚至出现了专门进口广彩的公司——英(荷)东印度公司,可以说,广彩是中西结合瓷器的典范。

从汉至清,从原始青瓷到五大窑再到广彩。中国与瓷器,已不仅仅是象征关系,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段传奇的史话。

景德镇瓷器的作文【二】

一心的向往驱使着一路的车。今天,我们达到的目的地是中国最土的一个城市——景德镇。

景德镇的陶瓷名天下。这里的陶瓷各种各样。做工手法独特,最有名的属窑变。制料品种繁多,有紫砂,官窑等等。

这里的人都很土里土气。此土非俗,此土已经超俗。他们土出了个性,土出了名气,土出了财富!生意经,家家都会念。

各店铺老板热情好客,来此购买的人也不在少数。店内杯具,餐具,茶具,用具不计其数。创意独特!

石桌石凳不稀奇。陶桌陶凳以及一条陶瓷狗。将“土”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店铺门口,坐立着一只牧羊犬,不吃不喝不闹。双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各位游客。咋一看,好一条名犬!仔细一看,才发现乃是陶瓷工艺。据店主介绍,此工艺品成功的吓过了不少人。由此可见,仿真程度有多!

来了就要消费,千克不变的王道!我挑选着杯具。这是为啥呢?因为本人对奶茶情有独钟!好看的杯子才能存托出本尊的高尚品味。

眼前的杯子千姿百态。上面的图案也是各种花样层出不齐。可以根据个人品味和个人爱好挑选。我望着前头柜子上的杯子,不知买哪个好。

店主上前,告诉我辨好与坏的杯子。在杯中加点水,手掌张开向上,将杯子放到手心上,另一只手的`手指沾点水,沿着杯口来回划过声音越清脆,品质越高。

原来如此。然后我就拿了个杯子付了钱,在夕阳的伴随下,带着一脸的满足,回家了。

景德镇瓷器的作文【三】

变脸。川剧艺人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变幻黑白青红绿的脸谱,有如高速镜头一掠而过的某叠人生片段,又如在另外一个空间闪回你曾扮演过的所有角色。

那么快,那么急,声声鼓点仿佛是疾驰的马蹄,从1800多年前的巴山蜀水飞奔而来。手一抖,青花瓷的盖杯里溢出万盛绿茶的一抹清苦。

古镇瓷器口。踩着磁南街的青石板老街东去,向北一拐,拾阶而上,就是“九宫十八庙”中最负盛名的宝善宫。古朴方正的道观,浸润着着纯正中国统的玄机。黑色的木质建筑,屋檐上大红的灯笼,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树洒下一地安静的绿荫,40度的高温被拒之门外。

门外,是喧嚣繁华的尘世,是川流不息的游人。他们流连在江南布衣店,乡村蜀绣坊,在陈麻花、冯炒货的门口排队,在三样菜、码头会等座……短裙短裤,肤白窈窕的山城少女,毫不掩饰自己首屈一指的.美,软糯的重庆官话比江津产的“江小白”小酒更加醉人。

不远处,嘉陵江回响隐隐的涛声。这条江,是这个大都市的一只眼睛,而瓷器口,就是最亮的瞳孔。多年前,这里是山城最重要的口岸,“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小镇青春挥洒,风华正茂。记忆从码头一直延伸到城市的深处,我依稀看见一队队马帮蜿蜒行走在窄窄的小巷里,清脆的马铃声遗落在长满青苔的石缝里。静静听,还能听见精壮的纤夫们齐声唱起雄浑苍凉的川江号子,他们裸着身,古铜色的肌肉熠熠生辉。

彼时,不仅仅是沙坪坝,就是整坐大城的青春,都由瓷器口做主,在凤凰溪的心跳里,在江滨路的液中。

现在,瓷器口还在这里。不论是谁,只要和他相遇,都会不由自主走进他的叙述里,和他一起体味所谓的沧桑。据说,明建文帝朱允炆被叔父朱棣篡位,为求活命,效仿爷爷朱元璋削发为僧,辗转流落至渝州,隐居宝轮寺。5年后,他如同风中之絮黯然离去。小镇无言,惟有默然相送。龙隐寺前一座塑像,一个小女孩拽着老僧的衣袖,曾经的天子面目慈善,目光清澈。黯淡了刀光剑影,忘却了宫廷腥,在这么美的龙隐镇暮鼓晨钟,岂不是很好?

想起武当山紫宵大殿里供奉的真武大帝塑像,就是建文帝的四叔朱棣的模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见过真正下凡的神,结果塑像的工匠被一个个砍头。最后,来自高丽国聪明无比的姬大师读懂了皇帝心底的渴望,用1000公斤青铜铸造出朱棣凶恶威严的面目。紫烟缭绕中,我曾经不寒而栗。

不晓得何时下起雨,很小,很细,很柔和。也有了风,和雨一样绵软,但我还是感到有一丝凉意。是啊,处暑都过了,20多天后就到中秋了,心里不禁暗暗一惊。我以为瓷器口的光阴很慢,就像成都春熙路上的随意浪费一样。其实很快,夹起一片毛旺,吃完一碗酸辣粉的功夫,瓷器口的屏幕已刷新千年。

一片叶子飘下来,路过我的耳朵和肩膀,落在脚边。我捡起它,一位穿道袍的先生告诉我这是黄桷树叶子。

黄桷树,是重庆的市树。

我把叶子夹进一本瓷器口藏书票的封套里。

舞台上,音乐戛然而止。演员抹掉最后一张脸谱,露出一张英俊的笑脸。我有点茫然,一时分不出真人和角色,谁和谁。

或者看懂,或者不懂。

我不知道。

磁器口知道,却从来不说。

景德镇瓷器的作文【四】

景德镇是历史悠久名闻中外的古瓷都。从宋朝景德元年皇帝赐名为景德镇算来已有1千年了。1千年来景德镇为皇宫烧制瓷器的御窑熊熊炉火从未熄灭过,无数精美的瓷器由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地,被许多国家的博物馆视为无价之宝珍藏着。

暑假里,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景德镇。一进城,景德镇新开辟马路通向四方,那路边的灯柱都已经变成陶瓷的啦。瓷灯花花俏俏,各式各样,这种景观在任何一个其他城市都是看不到的。在景德镇,到处都是瓷器,街上的瓷器店一家接着一家,琳琅满目的瓷器,使人目不暇接。在景德镇,大部分的人,都以造瓷为生。大大小小的窑厂,遍布景德镇。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院中摆满了各种形态的泥坯。工人们把这些泥坯放到窑里就烧出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我的舅姥姥——郑云云,在那里可是名气很大呢!她的陶瓷艺术品,真是说不出的漂亮!她笔端流泻的青花瓷,真是栩栩如生。小至“唧唧复唧唧”的小蟋蟀,嬉游于荷叶间的小红鱼,大至迎风飞扬的阳光神骏,搏击长空的大漠雄鹰,君子竹的淡雅,芍药画的娇媚;似在摇曳的风荷,恰待展翅的江鸟……总之,用一句诗来表达就是:珍珠白沁就烟雨,孔雀蓝映着月光,莹透的素颜,莹透的素颜,朦胧了琴弦上一缕檀香啊!

这天,我到舅姥姥的工作室去参观。我在一个画面优雅的瓷缸前停了下来,我看到在荷叶与菡萏之间,似有一群小小鱼儿在游动。定睛看时,不错,它们真的在游动着。这些小鱼儿,置于碧荷清水中,悠游自得。

景德镇作为中国古老的瓷都,依然焕发着青春活力。

景德镇瓷器的作文【五】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吸引我的就是历史悠久的艺术——所以,在外出游玩的时候我毅然而然的选择了景德镇这个有趣的,历史悠久的景点。

我选择了一个最有意思最大的景点——景德镇仅仅是个小镇而已,就算它名为“瓷都”,真正的精华却都积聚在那个小小的地方,所有的文化,所有的历史痕迹,都可以,在那个地方看见。

因为到那里不需要费劲,所以我还是兴趣盎然的——唯一不爽的`是买票没有学生证要多五块钱。

我听说,造瓷的师傅对于瓷是十分的讲究的,那些胚子不好的,釉彩难看的,表面有缺口的,字没写好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凹点,都足以令那些人皱起眉头,不完美的东西,他们是不允许诞生的,于是,那些次品,统统只能够变成满地的碎片。那些人就干脆利落的往地上用力一扔,好像是一个女人对着一个负心汉来了个过肩摔,噼里啪啦。

哎哟我去我可心疼了不要给我啊。

以及,我怀疑造瓷的一定都是强迫症晚期。

那些早已失去原样的瓷片,博物馆馆长自有使用它的办法——因为,在我走向博物馆的时候,那小径上,整齐有序的铺满了瓷片,花花绿绿的颜色煞是好看,还有一些堆积在一起,零零散散叠放在一旁,似乎没有刻意去整理,但即使这样,也别有一番风味。

也是把所有的地方都逛了,腿酸疼的厉害。

走到造瓷人的工作处,看到那一些光滑干净的瓷胚,心里也是亮堂起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