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厨房是个音乐厅(厨房是个音乐厅作文三年级4000字)

小学作文厨房是个音乐厅(厨房是个音乐厅作文三年级40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2-16 21:22:53
小学作文厨房是个音乐厅(厨房是个音乐厅作文三年级4000字)

小学作文厨房是个音乐厅【一】

三个月前,我因工作而搬到了这所公寓里。二室一厅,有一个很大的厨房,设备却很少。衬得偌大的厨房空空荡荡的,我便心来潮地买了一个很大的冰箱和一个微波炉。但我毕竟还是一个懒散的人,每天下班累得要,连买菜都懒得去,更别说做饭了,这个占地面积那么大的厨房竟就成了一个摆设。

每天下班回到家,路过厨房,我总有一种莫名心安的感觉,所以每次我都会去厨房溜达一圈,想象着里面充满食物的样子。

一个月前的`晚上,我照例去厨房,却意外地发现里面有一个外星人!

我呆呆地望着它,气氛尴尬了几秒,过了半天,它才开口对我说:“你是我见过的地球人中最懒的一个,这么大的厨房空着真是浪费了!”

我问它:“你到我这来干什么?不请自来?还是想抓我回外星做实验?”

它白了我一眼说道:“既然你用不着这个厨房,那就借我住几天,反正我也占不了多大空间。”

我问它是怎么跑到我家的,它说它也不知道,它以前呆过的厨房有大有小,但里面的食物都是满满的,第一次看见这么空的厨房,说完它就把我推出了厨房,只留下一句,我要休息了。

我心想,还有比这更无节操的外星人了吗!

从此,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我每天下班会去菜市场买菜回家,然后不管有多累,也会自己做饭,顺便丢给它一些。

它是个很聪明的外星人。有时候,我遇到烦心事,心情不好时,它总能发觉,然后跑来安慰我,我觉得它就像是我最亲密的伙伴,自己的家人。

有一天,我父母要来我家看我,我很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它。可它却非常不情愿。

我说:“这有什么嘛,我们关系那么好,在一起生活得很开心,他们也一定会很喜欢你的!”

它说:“的确挺开心的,但他们不希望是和一个外星人生活得很开心。”说完,它摇摇头,满脸的失落。

第二天上班前,我真的没有见到它的影子,厨房里安安静静的,仿佛它根本就从没来过。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去外面吃饭,厨房里也总是放着满满的零食与食材。

那天,父母来到我家,看到了厨房里的景象,问我,为什么总是一次性买那么多,吃不完又不新鲜,就不能等吃完了再买吗?

其实,我不知道,如果厨房满满的,就应该不会有外星人住进来了吧!

也不知道!这种想出来的外星人会真的降临吗?

小学作文厨房是个音乐厅【二】

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小学作文厨房是个音乐厅【三】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合作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形成合作的意识,培养与人共处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在本课教学中,我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成小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便于交流,便于团结协作。

总之本课教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在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敢于创新,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明朗的空间;用你充满阳光的评价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创新思维。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优势,乘着音乐的翅膀放飞创新的雏鹰。

最后我想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小学作文厨房是个音乐厅【四】

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小学作文厨房是个音乐厅【五】

俗话说:“若给学生一碗水,自个必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暑假期间,更应该充实自己,待开学时更加优秀的面对学生。充实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书,趁着假期,我读了由王艳芳老师写的《给音乐教师的建议》。里面剪短但具有代表性的课堂真实小故事,使我看到了原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正是成千上万小学老师同样面对的问题,王老师的解决方法也让我受益良多。

《给音乐教师的建议》记录了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的探索和感悟。她的音乐课上得非常鲜活灵动、贴近孩子、富有特色。书中一个个突发奇想的小妙招,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非常实用,从中我们也看到这位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对孩子的爱心。

李镇西老师为本书作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书,你也可以写。我这里所说的“也可以写”,有个前提,那就是首先踏踏实实地做——做好每一天的教育。然后,用笔忠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包括自己的教育行为、故事、感悟,等等。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而精彩地写,又能促使我们更加精彩地去做。

书中编辑了王老师的日常教学教育教学案例,分为五辑。第一辑穿越心灵的歌唱——畅享音乐;第二辑一切行动听音乐——课堂管理;第三辑润物无声育桃李——德育渗透;第四辑带上小耳朵出发——名曲赏析;第五辑徜徉在音乐的天堂——音乐活动。这些案例,涵盖了德育渗透的、课程资源拓展的、音乐课堂管理等方面。每个案例也配了简短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也只是心灵鸡汤式的思考导引。上海的陈璞老师点评此书赞道: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种研究是一种叙事研究方法,属于“质”的研究,这也是一线音乐教师比较容易入手的研究途径。这样的研究,要是从单个的案例来看,其本身的价值与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力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像王老师一样,在坚持中跋涉,在快乐中探索,“量变”最终能引起“质变”。这本书,印证了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一名优秀音乐教师,乃至于成为一名音乐名师。

看完王老师的书我还有一些启发,音乐课就是音乐课,要让孩子和语文数学课有明显的区别体验,我们不必拘泥于音乐课本,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上好每一节课,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和表现。比如在书中王老师上来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因为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雨”,由于安全起见,多媒体不能用了,王老师就以这场“暴雨”为主题,发散学生思维,上了一节编创课。在课堂上编创不经使孩子们发散思维,锻炼合作能力,而且想展示自己,有特长的同学还弹奏了有关暴风雨的钢琴曲,孩子们发动大脑,用自己喜欢、熟悉的曲调来替换歌词表达现在的心情,一堂音乐课好不热闹!孩子们不但锻炼提升了音乐创编的能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特别开心。

刚工作的时候,学校单位要求每位老师每周都要写教学反思或者教育小故事,记录本周的工作,我当时很烦恼,觉得平时的课时那么多,课后作业比学生的还多简直是煎熬,但是看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改变了这种肤浅的'想法,在王老师的每一个课堂小片段后面,都有一小段自己的课后反思。名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呢?实践出真知,但是也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只是一味的埋头去做还不行,还要回过头去想、去思考,去总结。

上课有《问好歌》,下课有《再见歌》,还有《安静歌》,“起立”“坐下”也都用音乐来表达,学生们除了学唱歌,还能听故事、做游戏……这样的音乐课哪个孩子不喜欢呢?我要深刻反思自己,在认真上好课本上指定的课程以外,多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让音乐课堂充满了创意和快乐!

小学作文厨房是个音乐厅【六】

课堂评价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对被评价者的言语和行为做出的一种即时性评价,是一种信息的反馈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从而达成教学的预期效果。艺术学习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更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导个性化的艺术学习方式,艺术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及时针对课堂变化或问题,给以及时的评价、反馈,才会更有利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发展动向,促进其艺术能力的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听课中,我发现课堂呈现的评价并不那么精彩。如何让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能真正有效起来,让评价“艺术”起来?近年来,我在艺术课堂教学中针对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摸索与实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