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悟的作文700字(以感悟为主题的作文700字)

关于领悟的作文700字(以感悟为主题的作文7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6-09 10:57:12
关于领悟的作文700字(以感悟为主题的作文700字)

关于领悟的作文700字【一】

读罢匹普的坎坷人生,我反复斟酌匹普带给我的启发:

一个真正的人心中必然会定下自己将来的目标,在社会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但在这漫漫路途中又该如何奋斗的问题上出现了错误的思想。

在我们学生一代人身上会出现这样的想法:现在我只管享受,今后的事靠父母打理,我长大后要过好的生活,父母现在赚钱就可以了,总之我全靠他们了。除了这种无所事事,全靠父母的一些人的想法外,还有许多人也是被逼迫在学校里学习的。他们认为来学校学习是为了逃避父母的唠叨。对今后的学习抱以渺茫的态度,父母应该会替我们安排的吧!这是他们所想的。

现在普遍的学生都在父母打造的舒适安逸的家庭环境下生活,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前程,靠父母嘛!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口头禅。

可又有谁想过,这种幸福的生活还能维持多久,一辈子吗父母会老,我们会长大,会担起养活家庭的重担,到那时靠的是知识与智慧才能立足扎根,这知识便来源于现在所学的知识,学的多,学的好,根才扎的深,站的住脚,这就足以说明一切的前程靠自己拼搏进取,在父母创建的舒适的学习环境下静心学习,投入地学习,这才是真正的通往远大前程,自己美好蓝图的捷径。

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公共场所,这就会发现在整洁、美观的环境下有不和谐的东西——垃圾,现在正在提倡文明型社会,,面对这样刺眼的垃圾有的人会停下脚步将它投进垃圾箱,而有的人呢明明看到了却视若无睹,他们会想:总之别人会处理的,我拣不拣无所谓。

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把建设文明型社会的责任都推脱于别人身上,让别人拣起这片垃圾,让别人维护整洁的环境,这种把责任都施压在别人身上的行为是与现在的社会多么不相符啊!

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幸福的生活中,我们缺少了自立自强的精神,而增添了依靠父母来达到目标的思想。

在这个发展的时代,为了建设更文明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出份力,不要依赖别人会去解决,倘若每一个都不予理睬,我们谈何文明。

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前程,不管是大是小,成败与否,都取决于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远大前程",在这期间饱受锻炼,挫折,通过自己的奋斗达到的前程才是最远大的。

关于领悟的作文700字【二】

买《街道的美学》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之前做了几个商业街的项目,但都是从商业的角度出发,但其实却对人类一直赖以生存的街道不甚了解,只是想单纯的了解下街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期望在其中找到商业街的感觉。而且在这之前,总会觉得画面里、电视里、媒体刊物中欧洲的街道看起来迷人舒适,令人向往,而中国的街道总是缺乏了那么点美感和舒适度。看了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的大量论述,在更深层次认知了街道的魅力所在。

街道的美学规律

角度是街道美学的重要学术性来源,作者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提到,美国的亨利?德莱弗斯以1400名空军后补军官为对象,调查了驾驶舱视野的上限、下限、适宜角度等。根据他的研究,站立者的视线一般为俯角10度,端坐者的视线为15度,视野的上限是50—55度,下限为70—80度。作者同时还运用了登上东京塔的案例,以大量观光者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论是在150米高的瞭望台还是在250米高的瞭望台上,感觉舒适的角度都是8—10度。另外也分析了保罗横滨的所谓"望港山"的案例,发现10度左右的俯角是最有价值的观望点。那我们以后在做街道的规划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注意到这些点的存在,去寻找街道真正的价值。

另外,作者芦原义信通过对自己的母国日本的街道的研究,发现当道路宽约6.5米(此处应该有掌声,精确到了小数点,日本人的严谨态度真的令人折服!,平均檐高5米时,这一外面的空间是亲切的适于人的尺度,而且如果这一"外面"空间是连续的,没有弯路的,长度约90米时,其路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均可看到,那我们的街道是不是应该以90米为界限做文章呢?而不是在70米或120米的地方。

广场也是街道美学的一部分,中世纪以前,广场只是街道的扩展,其真正成为艺术品是从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第和达芬奇时代开始。尤其是表现在街道中,建筑退后形成的"阴角"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感觉,这也是在欧洲,保持转角的"阴角"空间,为城市增添魅力,吸引人们,可以说广场是积极地向市民提供街道广场的精神作为前提的。

下沉式庭院(下沉式广场是创造封闭式外部空间的一种方法,其先驱—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不仅是纽约居民熟悉的地方,也是来访世界各国游客的必往之地,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在沿着步行街前行时,有两栋大楼直接清晰的脱开,突然看到下面的下沉式广场,这个广场赋予该处街道以往的功能,给街道带来了生气,它冬天是溜冰场,其他时间可以进行室外参观,大量逛街的人在这里停驻下来,凭栏眺望广场的活动,也就是说,这条街道除了交通之外,还兼具了休憩、交流、观赏、进餐、体育活动等功能,整个街道充满了生机。洛克菲勒这个低庭院手法的运用,塑造侧墙围合的"阴角"空间,保证了空间的充实性。

街道的人文特色

就像作者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里提到:"没有名称的街道就像不知道父亲的孩子一样,是城市的私生子或弃儿",个人认为,街道最大的的魅力在于其人文特色。由于人文特征不同,各国的街道也各具特色,西班牙和伊斯兰国家的街道是带内庭院的街道,人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内庭院中,在街道外依稀可以看到花钵挂满墙壁,充满了生机与美丽。而希腊和意大利的街道确是与居住的房屋紧密相连,这也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街道上的生动外摆,透着格外的闲适。随着世界地球村化,这一闲适的现象也逐渐为我大中华所用,尤其是商业体中,外摆成了一个很好的经济术语。

当然了,作者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还提到了关于街道的第一轮廓线和第二轮廓线,第一轮廓线是建筑的外墙形成的,结构清晰有秩序,第二轮廓线则是建筑外墙上凸出物和临时附着物形成,如招牌,无秩序,非结构化。作者在描述这段的时候,大大赞赏了西欧国家以砌筑的砖石墙构成的边界,尤其像爱琴海诸岛的街道和意大利南部的街道(意大利南部的街道作者一再提及,如果有机会的话,想去感受一下,乍一看,尽管轮廓杂乱却能成画,或者说作为人的空间,它能给予人艺术的感受,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第一轮廓线。在这方面,欧洲的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而对于作者的母国日本国的木结构国家,作者却参杂了些许的不认同,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在文中,作者批判了作为一个崇尚木结构建筑的`国家,日本国民对于"一生筑三宅"就是成功的说法,尤其像木香和榻榻米也代表了一种不稳固(搞的我不会再爱榻榻米了。尤其描述第二轮廓线为"就像脸上贴着橡皮膏缠着绷带无论如何也使人看不到美好的表情一样",对于日本街道的店招林立有些许失落。但是个人却觉得,其实由于大量店招形成的日本街道的"第二轮廓线"也是一种人文的积淀,是日本文化的一种象征,不必妄自菲薄。就像我大中国现在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各种吸收外来文化,修建了很多欧式的、美式的、地中海式的等等风格的'商业街,在未来几百后,我们的后人再来研究这些属于历史产物的"街道",也应该算是一个时期文化发展的象征了吧(当然,如果我们的这些40年使用权的街道建筑能留存至那一天的话。

街道的美学其实就是人的感知的美学,人的感知是舒适的、美的,那街道就是美的。

本文作者系RET睿意德策略顾问部高级总监高旭梅。高女士是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拥有超过14年丰富的房地产相关工作经验。成功服务包括华润置地、瑞安集团、中海集团、韩国乐天集团在内的多个企业旗下著名项目。高女士有丰富的综合体定位、片区规划及运营落地、商业项目营销策划经验,尤擅主题商业及新区商业的整体规划开发。

关于领悟的作文700字【三】

  痛,甬在病字框的囹圄之中,饱受煎熬。深深的捧和与围囿里,无不做呻吟焦虑状。痛,由身,由心或是身心兼具的体悟。痛的领悟,非亲身体验而不能言其真,语其实,道其形。但凡口若悬河者,眉飞色舞在飞沫的洋溢间,多半痛不由心;但凡言之凿凿者,皆或多或少践行于其之中。

  但凡有痛,一曰身体的踉跄,人食五谷杂粮,病在尘世中滋养。阴晴圆缺的世事常规里,痛的滋养,夹杂在诸多因素中,无以行其极。时令的偏差,伴随着身体器官与机能的新陈代谢,以及遗传因子的'繁复中,痛的流离,总是会或多或少的随行而来。

  觅寻渊源,二曰心神难宁。哀痛莫大于心,心与身的痛大可比肩在而立。对等的林立,心之痛,压抑着思绪,精神的阴郁里,痛,不招自来,似随形如影的恶魔,惶惑在眉间的朱砂。以至于心的焦虑不能支配了身躯,行尸走肉,便成了最后的皈依。

  静得思量,便有三曰身心皆痛尔。身体与凝思的困扰,让痛趁虚而入,细细追寻,此乃人生一大劫也。真正刻骨铭心的痛,大概言语皆无,泪眼婆娑亦是清浅了眼眸,只由得心的抽搐,在脉搏的跳动间,一点一滴的融入液,纵使随着时光流逝,也是难以弥补的缺口。

  痛,往往与苦结伴,与疼相依偎。痛的成色便因此而愈演愈烈。痛之余,常常因此感慨了汉语言的精深与博大。一个pain与the pain便轻松的解释了英语中的痛、疼痛与痛苦;而汉语的深意中,一个痛苦,一个疼痛,显微之差,便足以道出当时当刻的彼情彼景。如此深刻的领悟,也难怪会让人心有余悸。

 痛的领悟,许是人生之浮沉中一剂必不可少的强心剂。总是滋味轰轰烈烈的惊诧,待得时光流转,抚平依稀后,记忆中总有擦拭不掉的一抹痕迹。感叹着岁月的给予,人生尚浅的轨迹上,痛苦的三重境界都曾身临,此乃幸与不幸,怕也只好由得岁月来评说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