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个字的写人的作文全文(作文写人250个字左右)

250个字的写人的作文全文(作文写人250个字左右)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4-21 08:05:04
250个字的写人的作文全文(作文写人250个字左右)

250个字的写人的作文全文【一】

除夕之际,王磊光不断接到朋友、以前学生的电话,他才知道自己的返乡笔记在这个春节火了。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他感到不安,也不能理解:“我很少去看别人的评论,因为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媒体事件。”

事实上,这是王磊光应邀为2014年2月举办的“我们的城市论坛”所写的一篇演讲稿。他反问南都记者:“你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就像一个提纲?很多内容和细节没有展开。”春节前,上大现代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小茗告诉他,媒体有意发表其返乡手记,王磊光答应发表。当时的题目仅是《近年情更怯》,最终见报标题为《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因此,他把返乡手记爆红的原因归于媒体的传播。

王磊光这篇笔记也获得了自己的导师———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主任王晓明的称赞:“分析很真切,文化研究的视野开始有点形成了,好!”博导王晓明表示,读了返乡手记最后一部分“知识的无力感”,也同样感到心情沉重:“从现代早期到上世纪90年代,从农村出来到城市的人,总体上是能够以自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让其他没有这个机会的人信任‘求学是人生正道’的,有这个信任在,城市里的进步力量反哺乡村的可能就存在。但现在的情况,似乎越来越像80年代晚期90年代初的上海:出租车司机每月赚1400元,当得知我一个大学副教授每月才600元的时候,很同情地看着我:‘算了,下海吧!’”

250个字的写人的作文全文【二】

此文也让中国农村的现状,在春节期间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并收获诸多回应,有肯定的声音,也有争议之声。前日,一篇署名为“古鱼”的《又一篇博士生返乡笔记:从一而终的稳定生活更可怕》在澎湃新闻发布,以另一位来自乡村的文科博士生视角看乡村。古鱼对农村大学生“近年情更怯”的现象表示不认同,在他看来读大学的观念应该改一改:“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读书不会无用,因为知识是有用的,读过大学的.人相对而言会有更高的成长空间,以后贡献越大,拿钱也就越多,而不是一毕业就能兑现很多钱或一毕业就加入体制内获得某种‘人上人’的身份优越感。”

对于返乡笔记引发的争议,王磊光回应道,自己从未说过读书无用,只是强调知识的无力感。“本来读书出来是应该有所为的,但是回到家乡却不能做什么。”

250个字的写人的作文全文【三】

清洁工是人类的美容师,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每次从他们身旁走过,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默默地注视他们,以表达我对他们深深的敬意。

有一天,我在马路边慢慢地走着,突然看见了几个清洁工在打扫马路。

忽然,有一位叔叔带着他的女儿经过这里,嘴里还吃着香脆的饼干,只见那位叔叔吃完饼干后就把干袋扔在马路上。我走过去生气地说“你们真不讲卫生,你们难道不知道乱扔垃圾是可耻的行为吗?”那位叔叔听了立刻停下了脚步反驳到:“你这个小孩,真是多管闲事,不用你管!”这位叔叔带着他的女儿正准备离开时,来了一位女清洁工,我看了看清洁工,只见清洁工正默默地清扫着那位叔叔扔的垃圾。我走过去悄悄地对清洁工说:“阿姨,你为什么不说那位叔叔呢?”“都是平常人,干吗要斤斤计较呢?做人不能怕吃亏,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品质才好!”

我听了阿姨说的话,十分感动。

清洁工呀清洁工,您们为了我们的卫生而早出晚归,您这种无私的精神令我感动,令我佩服。我不禁这样想着:人类要是没有清洁工的话,地球早就变成了垃圾场了。人们呀!快快觉醒吧,让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共同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吧!

250个字的写人的作文全文【四】

人一生当中都会有敬佩之人,我最敬佩的人,是在路边修车的王爷爷。

记得那一天早上,我起晚了,所以妈妈慌忙骑着电动车去送我,走到半路不小心把胎扎烂了,妈妈急忙去修车,修车的是一位老爷爷,他见我们很急,所以就放下手中的活给我们补胎,过了一会儿修好了,妈妈正准备掏钱,突然想起今天早上因为急忙去送我所以没拿钱包,老爷爷看我们很急就说,你们先走吧,钱下回再给。妈妈说了一声谢谢,就急忙送我去上学。

第二天妈妈让我把钱还给爷爷,我去一看,爷爷非常忙,就没去打扰他,三天后我又去看爷爷在那儿休息,我跑过去把钱给爷爷,爷爷说:“小朋友,能陪我聊一会儿吗?我答应了,从聊天中我得知爷爷姓王,有一儿一女,其实他在这儿工作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方便,帮助别人。听了爷爷这一番话之后,我深受鼓励。

是呀,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更美好。

250个字的写人的作文全文【五】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全文】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了燕国,去劝谏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我)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蚌了。’河蚌也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就有鹬了!’两个谁也不肯放。打鱼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乘此机会,坐收渔翁之利呢!所以(我)希望大王好好地考虑考虑。”

惠王听了,说:“对啊!”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出处】

欣赏评点出自《战国策·燕策》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是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这个故事说明看不到真正的敌人,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选文中讲的是当赵国将要攻打燕国时,著名说客苏代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挺身而出,去劝谏赵惠王,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瓮得利”的`故事,委婉地道出赵国攻打燕国可能给燕赵两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希望赵惠王审时度势,纵观战国风云,权衡利弊得失,三思而行。面对雄心勃勃意欲伐燕的赵惠王,苏代不是直陈赵国攻打燕国的是非对错,而是巧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不仅展示了他过人的胆识,而且展示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①方出曝②,而鹬③啄其肉,蚌合而箝④其喙⑤。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⑥得而并禽⑦之。

【寓意】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

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