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习俗文化的作文(中国风俗文化的作文)

有关习俗文化的作文(中国风俗文化的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3-02 10:18:45
有关习俗文化的作文(中国风俗文化的作文)

有关习俗文化的作文【一】

一大清早便坐着游览车南下,目标是文化村,车上的人都玩的很开心,我们玩着玩着就到了休息站,让我们透透气妈妈也顺便买了一些名产和零食,上车后,又开始前往目的地.

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文化村,一到门口就看到几个木雕,也许是原住民的代表作吧!然后导游姐姐就告诉我们说,因为里面观光园区很大,有很多东西要慢慢看,慢慢玩,要我们自由活动,到晚上六点在停车场集合,导游姐姐交代完后,我们一家人就进去开始我们的文化村之旅,才刚进去,我们就开始玩刺激又好玩的自由落体?云霄飞车?滑水道,然后我们去坐缆车到最上端,由上搭下来,观赏着原住民的生活,及原住民的历史典故,还有看到可爱的小山猪,在那儿不但玩,那里的环境很清幽怡人,走在花树阶上,就是让人有种清闲平静的感觉.

渐渐天色也暗了,大家必须归队,准备回家,虽然还意犹未尽,但是回家的路上还要好几小时,这样就够了,全家难得可以再一起度过美好时光,这样就很幸福了。

有关习俗文化的作文【二】

各位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公元960年出生于福建莆田,起名林默,识天文,懂医理,急公好义,助人为乐,为乡人所信赖,过世不久,当地乡民为其建庙祭祀,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古代航海者的希望寄托,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现如今,妈祖祀庙遍布中国沿海地方或内陆河道以及世界各地华侨聚集的埠头,而其影响力也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佛教与儒家对妈祖文化予以高度重视。佛教讲妈祖演绎进神话世界,称其是东海龙王的女儿,并渐渐幻化为与观音菩萨平起平坐的主神。儒家对妈祖神话进行改造,增添惩恶扬善的故事,将其塑造成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

历代统治者也对妈祖文化推崇。忽必烈诏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元朝皇帝派遣使者进行进香之旅,拜谒十五座妈祖庙,呈献祭文,升为国家级航海保护神。从康熙到同治,六位皇帝十余次加封,在同时代女神中地位尊贵,无以复加。

妈祖文化历史悠久。由于移民潮,信仰妈祖文化的范围不断扩大。譬如由广东、福建迁入到四川的客家,其文化也在巴蜀扎根,甚至随着先民南渡遍布南洋各地。

妈祖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如今海外游子还没有归家。让我们借妈祖之名,以亲情的名义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吧。

谢谢大家!

有关习俗文化的作文【三】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我闹着爸爸妈妈带我出去游玩,经过“家庭会议”决定,到通山一日游。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天公偏不作美,大雨连绵不断。5月2日,我们实在“忍无可忍”,鼓起勇气,一大早终于随导游由武昌出发了。在车上碰巧有一位叫“天天”的小朋友与我同行,增添了许多快乐。

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到了刘家桥。刘家桥是汉高祖刘邦幼弟的封底,后来就成为“大汉皇族村”。这里,青山环绕、浊泉横流、古屋成群、古桥飞架、古木参天。

吃完午饭,我们来到了令人向往的“隐水洞”。“隐水洞”三个红色的大字好像写在大乌龟的头上,通山这个大乌龟就扒在富水边,像在饮水。我正高兴地往洞里钻的时候,导游却要拉我和天天去量身高,幸亏我没超过一米四,不需买全票。然后,我急忙去找妈妈爸爸。在洞口排队的人好像一条长龙,我早了半天也没找着。正当我焦急的时候,忽然听到妈妈在队伍里传出的叫唤声:“金典,往里看,我们在这里,快点啊!”

排队的人可真多,我爬到栏杆上一看。呵,都是黑黑的人头,像鸭子一样原地摆动着。快到三点钟,终于轮到我们上船。稀奇吧,隐水洞的水可真多。听人说:游洞却要乘船。全国只有这里。上了船,我摸了摸水,凉凉的。有时候,水滴从头顶上落下来,像阵雨似的,如同蚕豆一样打在我们的身上,人群中一片惊呼。在岩洞里回荡的声音,你就会知道岩石上写的“龙吟低回”真正的意思。小船在波浪中漂浮了大约半小时后,到达了第二关。

离船上岸后,我们看见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喀斯特景观。有奇形怪状的天然石笋、石钟乳;有玲珑剔透的石幔、石幕;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石瀑;石田让我们不由想起“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景象。

我真没有想到,在洞里享受了“龙宫泛舟”的快乐,还会乘坐火车的小弟弟——小火车。它虽精致小巧,声音和风驰电掣的火车差不多。我们穿越在狭长幽深的隧道,有的地方深不可测、有的地方高不可攀、有的地方很窄很窄,就一线天,如果躲闪不及,你可小心头上会立即长出个“石笋”喔。

小火车到达第六关终点站,我们边走边欣赏着钟乳石。他们琳琅满目,造型逼真。主要的景观有:“了鱼跃龙门”、“天鹅之吻”、“大鹏展翅”、“神笔马良”、“神猴拜师”、“电闪雷鸣”、“金银瀑布”、“八仙送客”等。大人们说的看的还有很多,可我看都看不过来、记都记不住,真是可惜。

这里的水清澈见底,有个小孩对妈妈说:“我要喝这里的干净的天然水,不喝果粒橙。”

妈妈说:“傻孩子,这可不行,这里有不利人身体健康的矿物质。”有个小伙开玩笑说:“他是把隐水洞当成了饮水洞。”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是,在快出口的地方还有个“海底世界”,里面有鱼呀、虾呀、螃蟹之类的生物,他们都是透明的,真是美丽极了。

我和天天依依不舍第上车离开了隐水洞地质公园,车上的叔叔阿姨都说:“我们的小典典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为我们带来欢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我看介绍说:隐水洞因水而生,阴水而灵。我因洞而高兴,别人因我而快乐。这是一次难忘的“五一通山之行”。

有关习俗文化的作文【四】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有关习俗文化的作文【五】

元旦的习俗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西方元旦的由来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公元元年,公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事实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圣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圣诞隆重。

有关习俗文化的作文【六】

《天仙配》这部戏曲电影,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它拍摄于安徽省的唐模古村。

这趟徽州之旅,当然也少不了素有“风雅山水田园”的唐模古村。刚进村子,我就看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机画面。道路正中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鸭子嬉戏水中,一两个妇女在岸边捣衣的情景。溪水两边一座座古宅祠堂并排而建,我又仿佛看到了:“昼出云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农忙景象,就连东边鸡西边狗也没能闲下来。

行走间,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户人家的对联上。上书:“事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在和朋友相处时,应时刻为彼此着想,包容别人,这样才能扩大与朋友交往的空间。心里应该有一颗善良的种子,让后代继承善良的品质,有所收获。

在唐模像这样的对联,还有很多。这一副副精美的对联不仅书写工整,而且寓意深刻。就如对联所讲,我们应该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传承老一辈的优良品质,有所收获。

有关习俗文化的作文【七】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