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乡的习俗写一篇作文五百字(以家乡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500字)

以家乡的习俗写一篇作文五百字(以家乡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5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19 06:10:22
以家乡的习俗写一篇作文五百字(以家乡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500字)

以家乡的习俗写一篇作文五百字【一】

今天给姥姥打电话询问了她的酱茄子的作法,自己尝试做了一下,很成功,吃出了家乡的味道。自己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在和别人谈到自己家乡的时候,我一般都会介绍家乡的美食,比如提到“宫后”,还有黑龙江的锅包肉。但是还有一些美味我很少跟人提,最正宗的应该是姥姥做的.酱茄子和手擀面了。酱茄子今天终于得到了姥姥的真传,现在比较怀念手擀面。姥姥做的手擀面比较粗,十分的劲道,加上东北独有酸菜肉末卤,那叫一个过瘾,一般我们叫“二大碗”我能吃两碗。老家的冬天时间很长,所以过冬菜中酸菜是必不可少的,几乎很多家都有自己的酸菜缸和大石头,然而同样是酸菜在不同家腌制,味道也不一样,所以才有了姥姥手擀面的独有味道。如今在盘锦每当我想吃手擀面的时候,都会自己或带上要好的朋友去一家叫“老味道”的面馆,每次都会叫上一碗酸菜肉丝面。但是这家的酸菜没有老家的味道,但是却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于是这里几乎成了我的“老地方”。

说到酱茄子,现在想想嘴边还有种很奇妙的感觉。家乡的夏天,印象中最便宜的两种蔬菜:茄子和豆角,我的印象大约在93,94年左右,茄子应该在7分钱一斤左右,豆角稍微贵一点。可以说伴随每个夏季最多的蔬菜就是茄子和豆角了。那时候,爸爸有道菜挺大众,但很好吃,就是把茄子烀熟了,直接沾酱油蒜末吃。客观的说,妈妈做吃的就很一般了,茄子和豆角到她手里基本都是炖。但一到姥姥家就能吃到她做的酱茄子,这个味道真是太香了,特下饭。

“宫后”这个词,可能是我家乡独有的一个词汇吧。“宫后”其实是烧烤的一种串,具体是什么还真挺难解释,应该是属于下货吧。我印象最早吃到“宫后”应该是小学时,在一家叫“阿旭”的烧烤店吃到的,当时一串羊肉串是5毛,宫后是6毛。现在想想很少能像那时吃着烧烤,最后再下一碗“鲜辣牌”方便面窝个鸡蛋那样的痛快了。最近一次回老家,我又找到了这家叫“阿旭”的烧烤店,尽管更换了地址但老板没有换,他我对我父亲的印象还很深刻,但是那次回家时间比较紧,我还是没有吃到他家的“宫后”,只是在他家吃了顿早餐。

家乡的锅包肉,其实最正宗的叫法应该叫“哈尔滨锅包肉”,但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带料加工的最好。以前爷爷家那边的厂西市场里有一个专门带料加工做锅包肉的,就是你买好里脊肉,到他那,他个就给你做好,论斤收加工费,整体算下来肯定比在饭店吃便宜,而且味道正宗。总是觉得做锅包肉的醋跟我们平时吃的醋有差别。到辽宁之后,很少能吃到家乡的锅包肉,这边基本都是番茄酱的锅包肉,个人认为没有家乡的味道好。在盘锦有两个地方能吃到家乡的锅包肉,一个是在“双兴”叫“老式锅包肉”,另一个在田家叫“哈尔滨锅包肉”。

以家乡的习俗写一篇作文五百字【二】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以家乡的习俗写一篇作文五百字【三】

我是一个生活在小乡村的人,乡村尽管没有城市里那么喧哗,没有城市里那么美丽,可是我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很幸福。

我的家乡在青田,每缝过年过节都会有很多的习俗,也正是这些习俗填满了我们快乐的细胞!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却从来都不知道我们这种快乐,更加没有过家乡习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下面,我就带城市里面的人们走进乡村。

我们这边的过节在我看来都是一些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髓就在于过节的这些习俗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令我记忆深刻的节日习俗!过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门前都贴着春联,小孩们都会放鞭炮,大人们则是在一旁“欣赏”或者是自己也上场。比大人们幸运的一点是小孩往往都有压岁包收!到了半夜12点的时候,原本已经安静下来的小镇将会再次热闹起来,烟花和炮竹会再次响起,为我们的小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端午节时,人们往往都是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贴五毒等。中秋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每到这个节日时,每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坐在院子里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欣赏着美丽的夜色,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七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我们这边过七夕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对对的恋人出行去各个地方玩耍。元宵是我最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朋友或者是同学去一些地方看烟花,烟花汇演没开始,在那周围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观赏的队伍长得像一条龙。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们这儿的人随时随刻欢迎你来这游玩!

以家乡的习俗写一篇作文五百字【四】

我们家乡最大、最热闹的习俗是举国欢庆的除夕。

这个大节日“派头十足”,不仅从大年三十早上就开始准备,而且早在农历12月25日就开始了。准备第一个食材:芝麻饼。首先,用锅炒芝麻。香气四溢时,可按一定比例放入花生、糯米、白糖、麦芽糖。将它们“组合”后,放入模具中,挤压并展平,然后用刀加工成长条蛋糕。最后,把它们装进包里。拿一个,在嘴里细细咀嚼。它不仅香脆可口,而且“手工制作”含有浓厚的备食2:杂豆。看到这个名字会想到什么?是超市里的某种豆类零食吗?没有!没有!没有!这是原始的乡村美食。你想知道它是怎么诞生的吗?注意:首先选择最好的黄豆,帮它们泡一天一夜的澡,直到水满为止。然后,给黄豆一个——磨豆的“粉碎”,把肚子里的“渣”分开。留下——豆浆的汁液,加热,撒上葱花,淋上酱油,喝下去。很好吃,很难忘。当然,千变万化的豆角不仅会自我转化,只会在豆浆上滴几滴卤水,就会凝固转化成豆腐成功。豆腐又一次被切成块,放在油锅里炸,于是转型的另一个名字叫——油豆腐。

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我们去谢年吧,除夕夜前的最后一个项目。农历12月29日,我们一家人赶到乡下老家,把吃饭的大桌子搬出门外,摆上餐桌。酒都是自己酿的烧酒,菜也是“无污染,纯绿色”。我们自己做的豆腐、香米、肉馅红豆饺子、鲜鲤鱼,用红纸包着,最后一道大菜,——,“葱鸡”。燃烧的元宝和燃放的烟花显示了对过去一年的怀念。

“当当当”除夕钟声响起。男女老少都开始努力,女人成了“厨房人”。他们切了一些蔬菜,在锅里炒了几下,做了一会儿肉丸。当然,他们不是“一个人”,老人会帮忙买一些蔬菜和鱼,有时也会在厨房帮忙。和厨房里的忙碌相比,亲近大自然的孩子要悠闲得多,玩鞭炮,玩游戏,累了就坐下来吃零食,户外就是孩子的天地。

到了晚上,看着一碗碗的“美味”,孩子们贪婪的虫子被勾了出来,但还是要忍住。拜完菩萨,一家人就可以上桌吃饭了。老人说,不管食物是好是坏,每一道菜都要吃一口。于是,我“尝”了碗中的——香脆藕,象征着“路路通”,象征着“年年有余”的香喷喷的鱼,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细长面条。

团圆饭后,分享压岁钱、看春晚、放鞭炮等活动接踵而至。守岁让整个城市日夜保持清醒,鞭炮声让整个城市格外热闹。

除夕,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也是全国庆祝和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团结一致的日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