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作文(苏州博物馆西馆作文400字)

关于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作文(苏州博物馆西馆作文4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2-01 18:02:19
关于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作文(苏州博物馆西馆作文400字)

关于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作文【一】

今天,我来到了苏州。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无论是景色还是人文,都令我印象深刻。而在苏州最令我难忘的,就是苏州博物馆了。

苏州博物馆里陈列着许许多多珍贵的文物。有精彩的书画长卷,有精致的随葬玉器,有精美的青铜礼器……但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在著名的“虎丘塔”墙壁夹层中发现的“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碗”了。这只碗的制作工艺十分高超,且是极为罕见的“密色釉”。整只碗釉色十分鲜亮,画工极为精湛,虽然没有那种金碧辉煌的华丽,但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玲珑与清秀。此外碗的比例也十分协调,让人看上去赏心悦目。这只碗可真不愧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呀!另外,一尊宋代哥窑的“达摩像”也十分精致。达摩像所批的“袈裟”是瓷制的,而中间的人体却是用珍贵的木材所雕成的。外面这层“瓷衣”虽布满着开片,但这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开片却恰好突出了这件“袈裟”,而用木材雕刻的人体栩栩如生,面部表情十分逼真。木与瓷在这尊像上搭配得恰到好处,令人百看不厌,真是一件精品之作!

游览完了博物馆,我深深陶醉在了古人的聪明智慧与心灵手巧之中。我深深折服于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

关于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作文【二】

口里嚼着老八的牛肉干,看着电视,被子盖着,窝在席梦思床上,辛苦走了一天,以如此之舒服结束。洗澡后头发还没有干,所以无法睡觉,干脆写写,不用笔记下来就会淡忘。 ­

今天去了拙政园。在园子里时,老六问:“那咱们明天去苏州园林吗?”我惊异的说:“这就是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意思是`苏州的园林',包括拙政园等,苏州有好多园林,而拙政园正是苏州园林之首,也是世界园林中的翘楚。”我喜欢炫耀自己的文学知识,因为我也仅知道这一点点。“什么?!苏州园林原来就这样呀?!”老六操着满口唐山迁西话,用夸张的语气惊叹着。我也满口唐山玉田话,猛烈地显示着我们是北方农村来的土人的身份,哈哈的狂笑着。 ­

【正在看电视,《舞台姐妹》里文秀竹(大概是个花旦吧,猜的了,害我流了一大把眼泪。住旅店真的很好,虽然是两个人拼一张床来睡,但每天在阴冷潮湿中跋涉千里回来,能洗洗热水澡,赖在席梦思床上看电视睡觉,真的是享受极了。】 ­

在拙政园跟着导游走马观花的走了一遍,导游讲解的很好,专门为我们美术生讲解园林的各景以及特色、蕴意、故事,后来才知道这个导游是这拙政园最好的导游,被我们碰到真是捡了大便宜。导游离开了,郭老师说大家自由活动,中午12:30门口外集合。大家开始分散拍照,结果拍了两三个小时,时间过了很多才出门,老师则早就无奈的下了下午自由活动的指令。许多地方都没有去看,光在一个园里拍照了,不过大家很开心,还额外的创造了“群猴下山”的故事。 ­

好多照片都是顶着雨在拍照的瞬间扔了伞摆好POS照的,一个人摆着pos在那里自我陶醉的照,另一个人大喊“你摆好了吗?快点中不?这儿还都等着照呢!”一群人大笑抛伞时的潇洒,然后噼噼啪啪乱照一通,然后把照相的人推走自己冲上去。许多时候,一个人照单张,但却不知道身后已经挤出一群人来凑热闹了。当发现时,一群人在那里乱打起来,每个人都被笑破肚皮。往往同一个景许多人排着等着照,不单是宿舍姐妹,还有被我们宿舍深深吸引着的几个哥们。

关于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作文【三】

1月31日,我和爷爷去参观苏州博物馆。

走下公交车,我们就看见了博物馆的外墙。博物馆外边是一条并不宽阔的“小马路”,路上铺着方形的小石块,两边的树全用齐腰高的石头围了起来,远看像一只只盆景,路灯全是宫灯,整条马路显得干净整洁。

走进博物馆大门,看到博物馆的建筑和我们的住房不一样,粉墙黛瓦,屋面和墙体用深灰色石材做成,与白墙相配,漂亮极了!参观博物馆要安检,我带了一个易拉罐饮料,谁知是不能带进去的,所以我一下子把它喝完了,差点撑破了肚子。进去以后,我们先去参观杨明义的“百桥图”。他画的桥全是水墨画。我们看到了苏州的许许多多的桥梁,有大桥、小桥,平桥、拱桥,木桥、石桥。我还看到了我们甪直老家旁边的东美桥和太平桥,画得像极了。苏州是水之乡、桥之都。“小桥流水,人家枕河”是人们印象苏州时用得最多的词,杨明义无论走到世界哪个地方,始终都在家乡的桥头上进行创作,所以才有“百桥图”。我们还参观了明清文人书斋雅物展、古代瓷器馆、古代服饰馆等,最后又参观了“忠王府”。

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虽然有一点累,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关于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作文【四】

一直生活在苏州,但是我一直没有详细了解苏州的古代文明。暑假到了,我和爸爸抽时间参观了苏州博物馆。博物馆位于苏州的古城区,包括新馆和忠王府两部分。

爸爸告诉我博物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也是他的封刀之作。博物馆的外观很有江南特色,建筑物错落有致,既现代又有着很多苏州元素。

每逢假期,博物馆总是有很多游客,今天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先参观了吴地遗珍,看到了很多古代的陶瓷和玉器,包括水壶、发饰和挂件。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吴塔国宝,这里主要展示了苏州两座标志性的佛塔,虎丘塔和瑞光塔中出土的文物。接着,我们来到了吴门书画,看到了很多关于江南画派的画,主要关于人物、山水、花草。最后我们来到了物种风雅,里面展览了一些小床、椅子、书、书桌等。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苏州的文化了解了一些,希望下次我还能再来!

关于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作文【五】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在20xx年9月上午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来到了我仰慕已久的苏州博物馆。到苏州去看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建筑,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这时我的眼中:苏州博物馆苑如一个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端庄而秀丽的欢迎我的到来。我再次想起了“大艺术书房”系列图书之《贝聿铭谈贝聿铭》主编肖关鸿先生所说,希腊缪斯之神走向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公共空间,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艺术不再是祭品,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缪斯也由女神变成了平民。”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之初,就如同装满传统文化经典的艳丽绣线,在承载现代科学文化信息的绣布里织出出了一幅“传统苏州”和“现代苏州”相融合的“双面绣”。在这个有着众多著名古典建筑的“文化圣地”中,建一座21世纪的新馆建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贝聿铭先生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先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之一。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渡过。20世纪30年代中期,贝聿铭先生远赴美国学习建筑。在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贝聿铭先生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达70余项,获各类奖项50余次,1983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奖”。他在美国设计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楼等,在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伊朗、中国北京、香港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公共建筑。贝聿铭先生多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使世界各地众多贝式建筑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是由时年己85岁高龄的贝聿铭先生与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投资3亿元人民币,于二00三年十一月奠基开工,2006年10月6日中秋佳节正式对外开放。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新华社等众多媒体评述为:“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是这座建筑的最大特点,它既在苏州古城以独特性、唯一性深深打上贝氏的烙印,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成为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里程碑。当我步入博物馆內庭院茶园紫藤园时,吸引我特别留意了园里西南方与东北方各种植一棵紫藤。贝聿铭先生将內庭院将內外空间串联,主庭院和若干小內庭院互相连接而又布局精巧,庭院內外的园艺,互相依托,自然融于建筑。听导赏介绍:紫藤园里的两棵紫藤,还嫁接着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脉。新馆园林造景设计是在传统风景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的,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在当今的创造性延续。

我们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博的屋顶的造型。光影趣味是物境与心境的交融。“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阳光透过金属百叶照射入室内,在墙面上形成了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光影图案。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传统美学的魅力,就是因为设计师很好地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气质,而光影就是让这些景与人们产生互动与共鸣的直接因素。可以这么说,光与影一直是空间设计的第四大造型元素,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可能是借鉴了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中庭的顶部是由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阳光肆无忌惮地透过玻璃倾泻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换着投射角度。所以在不同的时刻,参差错落的墙面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趣且丰富。同样,贝先生在处理小空间时,也一点不吝啬使用光影这一元素。三角形的二坡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和玻璃组成的,为了体现传统园林的特色,所有的金属百叶都被木质的贴面材料所包裹。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机勃勃,饶有趣味。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其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然而表达方式却又是全新的,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粉墙下设置了颇具创意的假山,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其中也有剖劈的棱角毕露的“险峰”,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却也“清、丑、顽、拙”,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时间总是短暂的,我还没有满足,我是多么的希望故地重游,再好好的品味一番啊!

关于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作文【六】

到那里时,已经下午5点了,博物馆快关门了,我们好不容易才买到了门票,一进大门,就出现了几只巨大的恐龙化石骨架,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庞大、栩栩如生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头梁龙,它的生体十分高大,相当于一辆小汽车,脖子长得

像一座梯子,腿就像一根柱子一样,它的'长度相当于两层楼高.在它的旁边的是一头腕龙,它的体积比梁龙小,相当于十分之七,它只有半层楼高,在恐龙里面也算得上是一头庞大的动物

接着我们就上了二楼,那里是生活在水里的恐龙的化石介绍,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长长的脖子,球一般的头脑,密密麻麻像针一样的牙齿,长长的尾巴,巨大的身体,还有四只像桨一般的鳍,我仔细一看它的资料我才知道它叫长颈龙,长15米,以肉为食,生活在太平洋里,在深水区域生活,原来这个大家伙叫长颈龙,难怪哪么高大,我心里默默佩服。

随后我又见到了一种叫鱼龙的恐龙的化石,它不算大,它的骨架十分复杂有5米长,重量相当于一辆公交车,它的鼻子很长,像一把锋利的剑

这些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有很多理由:远古时代地球发生了火山爆发、小型星撞击、空气寒冷等自然现象造成的灭绝灾害,迫使地球上的生态失去了生命甚至象恐龙这种动物已灭绝的,但它留下了化石让人类知道有这种动物存在让我们去研究它,去研究很早以前发生的事,让我们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今天我不仅参观了博物馆,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关于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作文【七】

5月1日,坐了动车,从南京往苏州。差不多1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苏州,从站台出来,立即感受到浓郁的苏州文化气息。两个朋友很久都没到,说是堵车。我纳闷,但后来几天终于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好不容易与两个朋友见面,结果苏州工艺美术技术学院的那个朋友说,她们学院在戒严,进出校门要刷校园卡,而且出校门要去院里开假条。我郁结,苏州大学的那个朋友说,还是住他们学校吧,他们学校查得不严。我只好服从这个安排。

走了很远的路,又坐了很堵的车,终于到了苏大本部,先将我的行李放在他姐姐那里。貌似因为家乐福的原因,苏州所有的大学都在戒严,进出校门需要学生证。还好,苏大的朋友带了身份证(学生证没带,上面有他们学校的地址。吃饭的'时候,商量了这几天的行程,1号中午参观苏大本部(朋友看出我对本部的建筑很有兴趣,下午参观苏州博物馆,然后去观前街,如果时间来得及,去金鸡湖看水幕电影;2号去周庄;3号去苏州乐园。

吃完午饭,在苏大本部里面参观,知道了我们学校和苏大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苏大的每个建筑物都很具有欣赏性,流露出的美感让人惊讶,校园里到处都是粗壮的香樟树,显示了这座悠久的历史。在本部我看到几个建筑都有钟楼,问朋友,朋友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作罢。还是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它们的美吧。

苏大的朋友向我推荐王健法学院,说是这座建筑最好看了。虽然不知道他讲的漂亮是什么意思,然而怀着好奇,我们还是从里到外,睹了它的“芳容”。一番看下来,发现这座建筑虽是新建筑,然而却用了很多苏州园林的手法,处理也很独到,典雅却不迂腐,的确值得玩味。

路过图书馆的时候,进去坐了一会,实在是舒服得很,空调、长长的软沙发,简直就是叫人享受的嘛。很是羡慕苏大的学生啊。

听朋友讲,苏州的每个地方都会有河流经过,苏州的每个大学里面都会有水有桥,苏州大学更是如此。那条“情人河”,无论是沿岸的灌木丛,还是那座充满韵味的仿古亭台,都叫人醉心。

因为要去博物馆,所以在苏大本部没有逗留太久,就出发去博物馆了。

从北门出去的时候,正好遇到一群骑车的学生,好像他们远道而来,准备在苏大里面参观一下,无奈苏大正在戒严,他们竭力与保安交涉,不知道他们后来最终进去了没有,以他们为背景,在苏大门口拍了张照留作纪念,我们便匆匆赶去苏州博物馆了。走到站台的时候,发现公交异常拥挤,而且貌似严重堵车,于是,决定,徒步去博物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