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拒绝浪费的作文(三年级作文我有个想法拒绝浪费)

三年级拒绝浪费的作文(三年级作文我有个想法拒绝浪费)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6-05 02:32:22
三年级拒绝浪费的作文(三年级作文我有个想法拒绝浪费)

三年级拒绝浪费的作文【一】

“节约”,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个词,几乎随处可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等。节约,是一种美德。例如,节约粮食。

因为我的爷爷奶奶是农民,我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我要提倡“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其实,在我刚看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这8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曾经闪过一丝疑惑,节约二字说的容易,可是做起来会不会很难呢?节约粮食对农民伯伯来说是否有好处呢?不过,很快我就想明白了,节约其实做起来并不难,相反可以说还很简单,只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来就可以了,比如说在出去玩的时候赶紧吃完碗里剩下的那几粒米,几根面,几口馒头就可以了,这样,即便是对农民伯伯没有任何的好处,对我们来说渐渐的也会养成一种好的习惯,而且还不会让农民伯伯那一滴滴的汗白流,那一口口气白喘,那一声声的“好累”白说,那一份份的力气白使,那一次次望着庄稼成熟的笑容白笑。

粮食,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浇灌而成,是农民伯伯一次次辛勤施肥而成,是农民伯伯,总之,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粮食的来之不易,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而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懂得节约粮食。

锄禾日中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是在很早的时候,古人写一首诗叫《悯农》,如果先不看内容,光看诗名,悯农就是怜悯农民的意思,这里的怜悯并不是可怜的意思,而是要理解农民的辛苦,他们每年辛勤播种,灌溉,施肥,除草,虫,可是即使这么的辛苦,有时候遇上天灾,收的粮食也就只能够一年的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农民虽然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但是他们却是最伟大的人。

所有的种种就是希望我们不要浪费一点一滴的粮食,因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三年级拒绝浪费的作文【二】

在一个寒风刺骨、北风呼啸的白天。一位乡下母亲抱着一位还没到满月的孩子,急匆匆地走向车站,她衣衫单薄,将自己的外衣都披在孩子身上。尽管这样,孩子仍然在小声哭泣。

瑟瑟发抖的母亲靠在一根柱子上,轻轻嘘了一口气:“哎!总算到了!冻我了!”怎么有四个大男人站在“母子上车处”呢?难道他们不识字吗?如果是这样,那也不能怪他们,不过,看样子他们一点也不像啊?

第一位男人身穿一件貂皮大衣,头发油光发亮,双手插在口袋里。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他瞟了瞟旁边的牌子,一副不在意的样子。随手,他又把头缩进大衣里,嘴里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仿佛在抱怨汽车还没来,天气这么糟糕。看到这里,那位母亲的眼神黯淡了许多。

第二位是一个身穿一套端端正正的军服的男人,他闭着眼睛,仿佛没看到“母子上车处”这五个大字,脸上越来越着急,嘴里不时骂一句。那位母亲见了,心凉了一大截。

第三位是一个矮个子老头,他头戴一顶鸭舌帽,眼戴一副墨镜,一双黑皮鞋闪闪发亮,一副斯文的样子。他也闭着眼,假装没看见“母子上车处”这5个的大字。看到这里,母亲的心又凉了一截。

第四位也是一个高个子的男人。他没戴帽子,却戴了一个口罩,仿佛在暗地里偷偷发乐,抢到了一个好位置。母亲的心彻底被冰冻了,她无力地靠在柱子上……

看完这个故事,我轻轻叹了一口气,难道那些人真是文盲吗?社会真有这么黑暗吗?我无力地摇摇头,转身离去。

三年级拒绝浪费的作文【三】

六年级,这是一个在小学中最高的年级。现在的作业,同学们基本上都是用钢笔或者是签字笔写的。写错时,橡皮也无能为力,此时,胶带显现了它的.本色,在考试时,不绝于耳的胶带声早已成了我们熟记于心的曲子。每当听到别人在拉胶带是所发出的声音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藏着一个疑问:同学们到底能用多少胶带呢?

最近,我做了个调查,发现许多同学将用过的胶带卷成了圆饼形,现在已经卷得很大了,可是,当我把用过的胶带拆开时,我发现有好多胶带的粘胶处没有用多,长达几厘米,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仔细观察到,原来在同学们粘了一个错误的字之后,就急于将用过的胶带卷起来,由于粘字的那部分的胶带失去了粘性,也就是说,所卷好的胶带很容易松动,同学们为了固定所用过的胶带,也就使得同学们将未用的胶带也卷入了已用过的胶带里,而且有时一拉就是几厘米。

发现了这一发现,我简单的做出了一个计算:

假设一个班有50人,由此习惯的有80%,一个人一天所用拉胶带次数为5次,每次用所浪费的胶带有2厘米,一卷胶带长18米,一卷0.5元,由此可以推出:

米……我们班一天浪费的胶带长度

元……我们班一天浪费的钱数

元……全年级一天浪费的钱数

虽说,上面的数字不足以吓倒人,但是这毕竟只是对于一个学校而言。这个钱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可以帮助他在学校吃午餐一个月。如果全年级的同学节约十二天,那就够那个同学在学校吃一年的午餐,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由此看到,胶带虽说价格低廉,可是如果人人都浪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如果将它们相加起来,那将会是一个看不见的浪费!

三年级拒绝浪费的作文【四】

“文盲”是指目不识丁的人,现在社会已经很少有文盲了,但“假文盲”却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蔓延。

著名画家华君武曾用一幅幽默风趣的`漫画―《假文盲》极度讽刺那些不讲文明、社会公德,自私自利的人。漫画讲述了:几个衣冠楚楚、四肢强健的男人站在“母子上车处”,而一个妇女抱着孩子,眼巴巴的望着。

看完漫画,我百感交集。那几个男人简直在败坏社会风气,只为自己的方便造成他人的不便,为自己的快捷而损害别人的权利。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哼起一首歌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但愿世界也像这首歌那样的美好,让文明的阳光代替那使人讨厌的“假文盲”去洒遍每一个角落!

其实,在当今社会中,这种“假文盲”现象比比皆是。在公共汽车上,有一排“孕妇专座”、“老幼病残专座”,却有些年轻人坐着;在公园里,“禁止践踏”的草坪上,却有人在散步;在那“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吸烟”的公共场合,人们高声喧哗、随地吐痰、吞云吐雾……这些人不正是那几个“假文盲”的缩影吗?

随着社会的进步,“假文盲”将会被社会唾弃!提醒自己与身边人,做一个文明人,把文明的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

三年级拒绝浪费的作文【五】

电视里有则公益广告,一个小孩对着满桌的食物还不停“我要,我还要”地嚷嚷,他爹模样的男子赶紧喊来服务员大方地满足了孩子要求,然后扔下一桌剩菜走了……画外音说,中国人由于缺乏节俭意识,外出进餐都会点很多菜,吃不完又很少愿意打包,使得餐桌浪费率高达20%,粗略统计,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养活两亿人,其价值在1000亿元以上。

这个数字有些“亲切”。可不是嘛,前些天才听了另一组数字: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贫困人口,他们每天的生活费平均只有6块3毛钱。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连午餐都吃不上,以至于志愿者要发起募捐3块钱的“午餐革命”。当那些面有菜色的孩子心满意足地吞吃着“爱心午餐”的时候,我们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而另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许多人却在因为吃得太多而拼命消化,为营养过剩发着愁。后者自然不在乎桌上堆着的食物,更不会在乎潲水缸中的剩菜剩饭。

咱中国人在吃饭方面已经吃成了闻名天下的饮食文化,这本不是什么坏事,化庸常为神奇能把吃饭吃成文化,也是值得自豪一下的。我们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吃饭的事情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可惜的是,咱中国人从古至今,吃饱和吃不饱的时候几乎总是交织在一起,而且吃不饱的记忆更加刻骨铭心。大约是吃饱不一定记得,饥饿的感觉才驱之不散吧。饥饿的记忆如此深刻,原因是在几千年的历史的长河中,常常见到“饿殍遍地”、“人相食”之类的极端字眼,饱食终日的时候并不多而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到了我们这代人,饥饿记忆当然有,但比起我们前一代人已经少多了。听到过父兄那些人关于“自然灾害”年代的回忆,那些事现在人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了,可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我们这代人的温饱不成其为问题的时间似乎并不很长,三十年来时间吧,所以很多人不应该彻底忘记饥饿。现在许多人吃饱已经不是问题,所以很容易就忘了饥饿时难受的感觉。据说现在正由温饱向小康社会转型,可正如前述资料所说的那样,一亿多贫困人口的存在,绝对数字相当庞大,他们的温饱问题依然突出。

这些道理许多人都明白,然而到了特定场合就不起作用了,如果说公款吃喝浪费不心疼的话,就算是自己掏腰包的人一上餐桌好像也不太注重节俭了,似乎盘子中剩些菜饭才显得有面子。很多人下馆子都像是最后晚餐,一副明天就不过了的样子,请人吃饭吃不吃得完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必须要有面子。有面子的主要表现就是桌子上食物的多少,吃不完又很少有人主动打包,因为那是十分没面子的事情。只是这“面子”的成本着实高了点,能够养活两亿人口的粮食就白白扔掉了。不错,我国粮食每年都在增产,而且幅度还比较大,但产量再大也有限度,相对于需求而言,粮食永远是个稀缺品,再多也经不住无度浪费。

粮食最大的功用当然是“口粮”,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要保证,如果有一天缺少了粮食,哪怕钱再多,经济再发达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人既不可以拿钱来填饱肚子,也不可以将所谓经济当大饼啃。小时候受过很多“粒粒皆辛苦”教育,这种教育有时候还比较吓人,我奶奶就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人一生粮食是由定量的,吃完了或者糟蹋完了,人的寿命也就终止了。浪费粮食是罪过,就算偷着糟蹋,“雷公老子”也要发怒……这种说法具有迷信色彩,大概只是吓唬小孩子的,可不能说没有作用,它至少让我对粮食有了敬畏,不敢轻易浪费之。因为浪费的不仅仅是粮食,而是糟蹋自己的寿命,何况雷公还要干预。迷信吗?还真不见得。

如若一个社会浪费粮食成为习惯,人貌似有了面子,但全社会的面子会越来越难看,越来越狰狞。

三年级拒绝浪费的作文【六】

有报纸报道,有些学校的学生用馒头打仗,餐厅里馒头乱飞;而部分同学也认为这不过是小事一桩。这种行为真的是“小事”吗?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铺张浪费、比吃比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说:节俭并不是贫穷的人无可奈何的下策,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具备的.美德。

节俭是一种美德,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和人格的尊重。想必每个人小时候都念过这样一首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只是“盘中餐”凝结着农民们的辛勤汗水,我们大家的“身上衣”、“手中物”,又有哪一样没有饱含着千万人的辛勤和汗水呢?所以,对这些东西的浪费,就是对他人劳动果实的不尊重,也就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因此,反过来说,节俭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节俭是一种美德,还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能源是有限的,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节约能源是每一个人的职责。爱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这是连小学生都懂得的道理。然而有些人却不以为然:房间里空无一人却华灯大放;用起水来不管有无必要,总把笼头开得哗哗的。朋友,你浪费的不仅仅是你个人的钱财,更是国家的资源,整个人类的资源呀!还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当你若无其事地把吃剩的饭菜倒掉时,你有没有想到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的人还过着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呢?这些不讲节俭、浪费资源、浪费粮食的人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毫无责任感的人。而只有那些具有节俭美德的人才是对国家对人类有责任感的人。

古人教诲我们“俭以养德”。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提倡节俭这种美德已成为当务之急。让我们都成为具有节俭美德的人,并为在社会上形成“以讲节俭为光荣,以不讲节俭为耻辱”的好风气而努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