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与刘邦之比较作文议论文800字(鸿门宴刘邦和项羽议论文800字)

项羽与刘邦之比较作文议论文800字(鸿门宴刘邦和项羽议论文8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07 00:20:18
项羽与刘邦之比较作文议论文800字(鸿门宴刘邦和项羽议论文800字)

项羽与刘邦之比较作文议论文800字【一】

《鸿门宴》中的项羽可谓是风光无限、高高在上,而刘邦则是俯首称臣、甘拜下风。鸿门宴上项羽、项伯东向坐,刘邦北向坐,项羽坐在了一个最高贵的位置上,而刘邦却坐在了一个较为谦卑的位置,可见二人相差甚远。

项羽,出身贵族,讲究信义,当项伯对项羽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时,项羽断然放弃了原来刘邦的计划,即使范增多次举玦示意,项羽依然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想法,信任刘邦,但在说明项羽的忠义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谋士的不信任。

而刘邦,恰与其相反,一介草民,不论信义,只要有利益摆在眼前,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得到,即便背叛帮助过自己的人,但刘邦却相信自己的谋士张良等人的献计,他都一一采纳。

而从其他历史文献来看,项羽自私,军士有功却不分酬,攻下阵地却不奖地。刘邦,与天下同利,不独自吞功享利。因此便有了高起、王陵对二人的: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项羽和刘邦,虽同是霸主,但出身不同、性格迥异、行事方式悬殊,这些最终影响了两人的命运,决定了一介草民称霸,西楚霸王却终乌江自刎的结局,二人性格各有优劣,但项羽已无后路之时,他却以一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正如李清照所作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留给后人的是深深的震撼和长足的思考!

项羽与刘邦之比较作文议论文800字【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翻开一页页泛黄的历史史册,名垂千古之人何其多,背负千古骂名依旧不少。然而使我永远记于心中的人从来只有一个。他就是汉高祖——刘邦。刘邦,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小人,为了皇位不择手段,逼英雄。得天下后,功臣;有人说他能正确认识自己,识时务,且知人善任;还有人说他有一颗仁心,是一个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好皇帝。

无论如何我最佩服的始终是刘邦,他最后活了下来,赢得天下,成为了一代名帝,不是吗?刘邦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项羽决定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刘邦步步西进,大破秦兵。后来,刘邦先进了关中。鸿门宴之后,项羽刘邦势不两立。楚汉之争开始了。垓下一战中刘邦重创楚军,逼项籍自刎于乌江,终于结束了为期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称帝,建立汉朝。为巩固王权,刘邦了众多“功臣”。在政治上,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在法律思想上,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在经济上,刘邦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释放奴婢,解放生产力,打压唯利是图的`商人。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我心目中的刘邦,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项羽之,不是他所愿,是项羽的“骨气”让他自己自刎于乌江畔;“功臣”之,不是他所愿,是“功臣”们过于嚣张让他们走上绝路;小人之名,亦不是他所愿,没有他的谋略哪来我们今日的大好河山?他以仁义治国,使迫于秦王朝苛政的人民走上了幸福的道路;他开创了文景之治,为之后的反匈奴战役奠定了基础;他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统一起来,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汉室王朝,令各国人民敬仰和怀念,让中国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永不褪色的一笔。

这就是刘邦,我最喜欢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一个被人骂为小人的千古一帝。当开创盛世的传奇成为一页页历史史册时,他早已远去,但他那绝世的风采依旧傲然于天地之间,依然留在了每一个被他的风采所折服的人们心中。

项羽与刘邦之比较作文议论文800字【三】

提到项羽,我最先想到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猛和所向无敌。读完这篇《项羽之》,我才真正的认识了他,发现了他既有优点,又不免有弱点。

项羽的军队垓下被围,听到四面楚歌,他乃大惊,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濒临危险的时刻,项羽不仅为自己担忧,还为自己的军队,为自己的美人和宝马担忧。将自己的铁骨柔情展现的淋漓尽致,的确不失为一个重情义的人,不失为一个英雄。

我记得《明朝那些事儿》里有这么一句话:“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我认为项羽就是这样的英雄。东城之战中以八百骑士对战汉军千人,虽然知道胜利的希望十分渺茫,可还是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出一条路来。最后知道自己完全不可能成功击退汉军,已经必无疑了,也要“必三胜之”。他认输,但坚决不服输。

他拼到最后,身边的原来的江东八千子弟没剩下几个。本来有机会能够渡过乌江称王,但是他却笑着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心胸坦荡,重情重义,他的弟兄去世了,他怎么会独活在这世上?他宁愿站着也不愿跪着生。在苟且偷生和保全气节中,他选择了保全自己的气节,潇潇洒洒的了结自己的生命。这样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是被后世所崇拜的。故著名诗人李清照评价他说:“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

虽然他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只有帝王才能入的本纪中,可他这一生却并没有真正当过帝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在东城之战中,项羽“所汉军数百人”。别的将军在打仗的时候都坐在大营中出谋划策,只有项羽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奋力敌,冲锋陷阵。根本不会知人善任,难怪田间的农夫都对他不满,在他迷路的时候故意给他指条错误的路。

他还有一个弱点就是心太软,有妇人之仁。虽然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在《鸿门宴》中却现了端倪。就是因为他的一时心软,才错过了刘邦的最好时机,从而导致了他最终的悲惨的结局。

不管是武功盖世,铁骨柔情的项羽,还是犹豫不决,自矜功伐的项羽,他都是那个霸气侧漏的西楚霸王。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与刘邦之比较作文议论文800字【四】

在楚汉战争打了4年之后,刘邦终于坐稳了它的大汉江山。由布衣出身的刘邦,凭借一个“诚”赢得了民众之心,号召之力。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不错,刘邦以一个熟悉社会生活,了解百姓心情的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战胜了贵族出身的项羽。

项羽在敌军面前表现的无比勇猛,但在刘邦面前却有些唯唯诺诺了。对于项羽为刘邦摆下的“鸿门宴”,眼看就要成功了,却又舍不得自己那“大号人的形象”,放过了刘邦。明明已经切断了刘邦大军的粮道,只要他铁下决心,不再放过刘邦,那么刘邦就不太可能成为后来的“汉高祖”。可项羽不知为什么,还是没有致刘邦于困境。就这样,项羽的“仁慈”再次让胜利的天平在两人之间均衡。毛泽东曾说过:项羽是个很优秀的军事家,但不是个政治家。而刘邦就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也许,正是刘邦的文韬武略,所以才为后来的西汉王朝200余年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刘邦的成功一半归功于他能够采纳四面八方的意见。他在洛阳宫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也说: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管理粮饷,我不如萧何;论统兵打仗,攻城夺池,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当代的人中之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的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不用,这就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

公元前195年4月25日,一生叱咤风云的刘邦去世。他与他的子孙们共同创造了大汉朝辉煌的未来,功不可没!

项羽与刘邦之比较作文议论文800字【五】

首先,我想对你说,你是一个伟人。你开辟了中国第二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单这一点,你就比那项羽强百倍,他顶多是一个王,而你是九五之尊。你知人善任,萧何、樊哙、张良、韩信和原从项羽后心塌地跟随你的陈平,你积极纳谏,待人友善,所以部下们对你忠心耿耿,鸿门宴上张良献计和樊哙救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你还是一位仁君。一统天下后,你没有像秦始皇那样暴政,而是废除前朝苛酷的律令,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可是,你的气量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狭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走狗烹。”这句话用在你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你登基之后把功臣们一个个置于地。当年舍命怒斥项羽的樊哙,助你夺取天下的韩信,在你功成名就之后,被莫名奇妙的掉。只是因为他们功高震主?只是因为他们将要造反?

你为什么要这样言而无信?鸿门宴前与你结为儿女亲家的项伯,在你夺取天下之后,始终满怀期待的在自己的封地上等待儿媳,可怜他直到也未看到一辆发自长安的婚车。后来,你更是借口除掉了他的儿子,夺取了他的封地。可怜的人啊,你难道感觉不到一位老者孤苦的立在河岸等待儿媳的紧张和喜悦吗?在你除掉功臣们的同时,不感到一丝愧疚吗?

登基之前的你是一位仁主,而在其之后,你是一位君王!在东方人的眼里,你是一代明君,在西方人的眼里,你更是与凯撒其名!

君王与君子只差一字,但正是这一字之差,有时是辉煌与寒酸,可有时也是卑鄙与高尚!刘邦啊,刘邦,你抛弃了君子成为了君王。在后人眼里,你功德无量,在良心那里,你得好好思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