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窗外作文初二(窗外作文600字初二写学校)

学校的窗外作文初二(窗外作文600字初二写学校)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2 00:05:59
学校的窗外作文初二(窗外作文600字初二写学校)

学校的窗外作文初二【一】

窗是母亲远盼游子归来的地方,是你生气时看向窗平下心来的地方,窗户就是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对话的一个平台。我们从窗外了解未知,长大后,我们就脱离了窗的束缚,走出窗外,走入社会,去了解更多,更好的`了解世界。总而言之,窗户带给我们的心境和感受都不一样,或喜或悲,或笑或泪……

教室的窗外是学生们从繁重的课程中得到释放的地方,女生们自觉地组建成团,茶余饭后,闲论谈天。她们谈论的话题很家常,也很远大,小至谈论家乡,大至谈论未来,谈论理想。从窗外,我们还能看见一些爱学习的同学,围着老师问问题。在没明白问题时的困惑,在恍然大悟后欣喜的神情。窗外偶尔传来书声琅琅,和谐动听,妙哉!

家窗外的早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无数为了生计在大城市中打拼的人,为了养家糊口,穿梭在人群中,来回奔波。窗外的叫卖声,吆喝声,久久不能停止。交警站在马路中间的台阶上,手不停地在空中挥舞摆动,好似在跳机械舞,指挥交通。烈日炎炎,毒辣的太阳照在身上,但他们仍如从前,面不改色,永担责任,坚守在自已的岗位上。窗外的晚上,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到处灯红酒绿,大街小巷亮起了花花绿绿的灯。饭菜随着空气飘入我的鼻子,沁人肺腑,白色的烟雾和烤肉的香味交织在一起,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却也不失其独特的味道,使人不由得停下脚步,想起了家的味道。和谐自然,幸福洋溢,美哉!

其实,我们从窗外看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但其实看到了很少,了解的也很少。因为窗户是由许多的条条框框构成的,它本身就是一个框架,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阻挡了人们的思维。而我们,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从窗外所看到的。我们应该打破框架,放宽眼界,走出窗外,睁眼看世界,去感受更多的美,让美充斥我们的心灵。

学校的窗外作文初二【二】

教该怎么办?如何进行教改?《学校在窗外》的作者、台大数学系教授黄武雄的看法是应该分底层和上层两部分进行改革。底层部分指教育大环境,上层部分指教育观念、教材、教学态度与技巧等。

关于教材的改革,我非常赞同黄教授的观点。教材的编写应由浅入深,不应浅尝辄止。因为人接触知识的目的不是要东学一点,西学一点,而是要促发知性的成熟。人只有深入某些领域,才能达成知性的成熟。一个知性比较成熟的人,便有自学的能力,也逐渐能够独立思考。

黄教授还反对教材全面简易化。因为全面简化而没有相关的配套去重视个别差异的话,那么不只牺牲了精英学生的正常发展,也会矮化其他学生潜力的发挥,矮化整个社会的智力。所以,好的教材应是在简易且必需的基础之上,仍要有较深入的教材,标注记号;作为识别。否则表面上要简化教材,事实上则逼迫学生去补习。

教学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粤教版语文教材在使用方便的弊端。教材全面简化,也配合了相应的选修教材加深相应知识,但由于不计入学分,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干脆直接弃选修教材不订不教,真的是牺牲了精英学生的正常发展,也矮化了其他学生潜力的发挥。长此以往,矮化的是整个广东的智力。希望这样的局面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通过这次跟岗学习,我才发现深圳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真心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坚持。

学校的窗外作文初二【三】

最近,拜读了黄武雄先生的《学校在窗外》一书。书中,作者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等一连串涉及教育的根本问题,探寻和揭示了学校教育和当下教改的真面目,从而引发我们进行深入思考,重新去认识学校教育,认识社会……作者认为,孩子去学校是为了与世界互动,打开经验世界与发展抽象能力,以便于与世界联结。学校教育应做,而且只要做两件事,一是打开人的经验世界,二是发展人的抽象能力。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便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冥思、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学生应能通过学校教育,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看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教育应以个人内在的发展作为唯一目的,而不能以这一代人的价值观为标准,复制成为下一代人的思想行为。

那么,我们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学校教什么?孩子如何学?现今的教法与目标是否正真适合孩子内在的发展呢?我们的教学宗旨,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而事实上,教学时,大体都是将“套装知识”和简单技能进行传授,给予学生简单的知识骨架的建构,这些知识技能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为了加强孩子的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出路而服务的,是一种追求短期和直接目标的实用主义的行为。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缺失了知识积累过程中的自我经历、自我体验以及自我创造的过程,教育只是复制知识的机器,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而学校的主流价值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利于学生心智的成长。当孩子们离开学校后,就会对曾经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在学校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们考完试会把书本扔掉、撕掉,呐喊道我们自由了、我们解放了。相对封闭的学校就像象牙塔,很多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到社会上很难适应这个大环境。他会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知识跟这个社会没有太大的`关联,甚至会自暴自弃。当孩子视学校为樊笼,书本为锁链,那么这种学校的存在和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定不符合和不能适应孩子的内在成长。

实际上,人的学习大部分靠自己,而非依赖教师。教师最多从旁协助。所以,教育的重点,首先在于解除学生身上的压抑,让他恢复童年时的好奇,让他想学;其次是向他提出问题,让他看到方向;再次是营造讨论问题的环境;最后才是“教材与教法”。作为一名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索经验、交流经验、验证经验的机会,并通过各种方式拓展知识的视野,把知识真正还原为人与世界互动的经验。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的学问,而在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们创造的空间,给学生多点时间与自由,给学生多点问题去思考。

读完此书,我深深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真的应该在埋头工作的时候,抬起头来看一看,看一看自己,看一看学生,看一看窗外,审视一下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并积极地行动起来去进行一些改变,做真正适合孩子内心成长的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