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风民情的作文1000字(有关乡土文化的作文1000字)

关于民风民情的作文1000字(有关乡土文化的作文10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5-12 19:50:58
关于民风民情的作文1000字(有关乡土文化的作文1000字)

关于民风民情的作文1000字【一】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关于民风民情的作文1000字【二】

曾几何时,我为我作为一名顺德人而感到骄傲。在一泓浩浩荡荡珠江水的映衬下,顺德人的名字响彻四方,在晴空下久久回荡。

地理上,顺德位于我国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心脏地带,806平方公里的土地肥沃,河纵横。从来就是物民丰的鱼米之乡。北靠广州。南邻江门。中山,西抱佛山南海,东距香港澳门。只有2小时水路。水陆交通发达。顺生是美丽的水乡,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举不胜举。饮誉省港澳。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有始建于公元917年的千年古刹宝林寺,有人与大自然合作的妙品树生桥。还有海内外华人景仰的均安李小龙故居和自梳女安老院冰玉堂。

如此美景,生于顺德是一种骄傲。

于历史,有宋元时代陈村文子区适子,他编写的《三子经》烩灸人口,流传甚广;有著名的明朝大师梁储,他两次向明朝皇帝明武宗进谏。体现了古代顺德人不屈的`勇气与执着的精神。有饮誉省港澳。斐声海外的粤剧艺术表演大师。千里驹、百驹荣、薛觉先、马师曾为代表大佬馆、显示粤剧艺术在顺德大地上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浓浓书香,学于顺德是一种骄傲。

谈经济,广东顺德,是国内外都叫得很响亮的一个名字。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有一句“名言”:“得就得,晤得返顺德”,表现的是对自己身为顺德人的荣耀以及对家乡的信赖。

顺德曾经连续多年雄踞全国百强县榜首,顺德的迅速崛起被视为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迅速发展具有同等意义的发展模式,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顺德家电和燃气具产品等风靡全国,区内多个行业如乐从家具、陈村花卉等驰名中外。

幸福生活,长于顺德是一种骄傲。

作为顺德改革的见证者,有人这样评价顺德的改革:“我作为顺德的一份子,我为自己是顺德人而骄傲。

顺德人有着一种良好精神风貌:“敢为人先、善于改革、敢于探索、不甘落后”,使顺德人走在大道的前方。顺德人的精神,印刻在每个人心中,是信心,是支持,是动力。

顺德,美好的地方;顺德,柔和的地方;顺德,怀念的地方。

我生于顺德,我为我是顺德人而感到骄傲。

关于民风民情的作文1000字【三】

梅菉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菉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关于民风民情的作文1000字【四】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洒雄黄酒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在门前挂草药,身上涂药酒的呢?

没错,的确,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要说起来这端午节,还得从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说起。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上大夫屈原上谏楚王,提出富国之计,可楚王不仅不听,还将其流放。结果屈原悲愤交加,伤心欲绝,抱一块石头,带着自己的愤愤不平,带着他的高远志向,一起永沉泪罗江底。

屈原后,人们为纪念他,为了使他的尸首不被鱼虾吞食,人们便做了粽子,来喂鱼虾。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这天,满街都有一股粽叶的清香。要说这做粽子,先得把粽叶洗净,用粽叶把肉、糯米、豌豆包一起煮,从锅里散发出的诱人香味,不禁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盼着,想着早点煮熟。终于,冒着热气的.粽子上来了,一家人围坐在桌子那儿一起吃,其乐融融。夹起一块糯米,放入口中。啊!香甜可口,甜而不腻。让我忍不住想把整个粽子吞下去。虽然家附近几乎天天都有粽子卖,但今天的粽子仿佛有股节日特有的,浓浓的气息。

吃完粽子,大人们便忙着去洒雄黄酒,据说可以驱鬼辟邪,以保平安。端午这天,满街都有一股酒味,有些大人还会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个大大的“王”字,象征生龙活虎、虎虎生威。

洒完雄黄酒,大人们便在两边大门上挂菖蒲等中草药,菖蒲那股刺鼻的味道可以驱赶鬼魔,使邪魔不敢靠近你家。挂完后,还要在孩子身上涂药酒,可保以年不生疮。涂药酒也可使你百病不入,一生平安。

转眼间,这年的端午就要过完了,但是,端午给我留下的痕迹是永远也抹不掉的,又开始期待来年的端午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