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给人的影响作文(读书的意义和对自己的影响作文)

读书给人的影响作文(读书的意义和对自己的影响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3-13 22:14:31
读书给人的影响作文(读书的意义和对自己的影响作文)

读书给人的影响作文【一】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所以我们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或喜欢的人的要求。相似性、接触与合作、条件反射和关联都能增强我们对某种事物或人的喜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制造商总是急着把自己的产品与当前的文化热潮、与流行艺人联系起来。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识别出所有导致好感的因素,将注意力放在效果而非成因上,这是作者提出的拒绝方法。将交易与交易者区分开来,防御感性偏见对我们理性决策造成的影响。

读书给人的影响作文【二】

美剧中经常会有“罐头笑声”,很多人都非常讨厌,但电视台高级主管却十分喜欢,因为实验发现用“罐头笑声”会让观众在看到滑稽节目时笑得更久更频繁,尤其对“糟糕的笑话”最为有效。这便是另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在起作用:社会认同原理。通俗一点就是“别人都在做的事前肯定错不了”,它为我们判断如何行事提供了一条方便的捷径。

人们对社会认同的方式完全是无意识、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以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正如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书中展示了“看客袖手旁观”的经典例子,与国内老人摔倒无人扶的情景是类似的。在人们自己不确定或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最有可能等待看别人怎么做,也就形成了:我们和大多目击者一样,因等待其他人采取行动而显得“冷漠”。所以当我们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最佳策略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情况,最好指定一个人告诉他你需要什么帮助。

反过来,当我们作为旁观者时,我们需要谨慎判断情况,若明确是自己有责任插手的紧急事件,应义不容辞提供帮助。我们生活在群体中,而群体通常是“无意识”的,个体很容易被引诱,放弃了自主的思考投身于领袖思想的怀抱里,人云亦云。因此,我们在群体中要有意识地减少由于社会认同造成的影响,面对明显是伪造的社会证据,保持警惕。

读书给人的影响作文【三】

1 对比原理1 房地产阴谋:先看破房/高价房,然后再看别的房就会觉得好/便宜2 先推荐贵的商品,然后是便宜的

2 互惠原理:给予,索取,再索取1 即使不是情愿的,当你收到别人的付出后也会倾向于回报付出的人(负债感2 退让原理:即使第二个请求依然很大,只要比第一个请求小,就会奏效。可以先提一个会被拒绝的,被拒绝后再抛出真正的意图(比如先推荐3年期合同,然后再推荐1年期合同

3 承诺和一致性1 (对于商品/品牌信仰人们一旦做出选择,就会无条件地支持它(也就是支持自己2 赌博/伴侣 一旦选择就会支持(前提是有选择这一步3 把承诺写下来更有效4 第一笔生意再小也要做,为的是获得对方的承诺(认可/选择5 请愿书/签名/有奖征文:你会不知不觉偏好这个品牌,并为了保持自己的一致性而认可它

4 社会认同和从众行为1 配音笑声是一种触发特征(来自别人的动作/行为2 从众行为是思考和行动的捷径,我们推断别人的`行为总是正确的,然后被利用了3 多元无知状态:每个人都认为别人不担心/不作为,所以自己也不用(比如别人都见不救时4 社会认同如何作用之一:不确定性。当一个人不是很有把握时,就更倾向于跟随他人的行为。(带头鼓掌(专业赌马人士先下注到劣等马,引诱别人下注创造不确定性也是营销手段。5 社会认同如何作用之二:相似性。我们往往会模仿与我们相似的人和他们的行为(别的小孩能游泳我也能(报道自事件引发更多自,和一致性也有联系

5 喜好原理1 (销售过程中模仿对方的说话方式和用词可以博得喜好,表达相似的好恶,观点,个性,背景也可以(如声称自己有相似的爱好和背景(相似性/一致性2 对外表漂亮的人的喜好(比如在面试中(好看的小孩比不好看的更聪明

6 称赞1 我们会相信别人的赞美并喜欢那些说好话的人,即使我们知道他们不是真心的2 新技能“迎合”:想要讨好对方(又不露痕迹,如果对方说的结论(论点,你就说符合该结论的现象(论据;如果对方说的是现象(论据,你就说该论据能导出的结论(论点

7 曝光效应1 熟悉可以导致喜爱,选民经常会给名字听起来熟悉的候选人投票2 然而,在不愉快的环境下接触的人或事,只会使人们对这个人或这件事更加反感

8 阵营,竞争与合作1 想要使一群小男孩之间产生敌意再容易不过,只要把他们分到两个宿舍,他们就会分成两个阵营。如果增加他们之间的竞争,则会更加明显。2 通过合作(为了共同利益,他们会将对方看成是盟友而不是敌人。3 在建立好感的过程中,合作(共同目标/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应用:(假装和客人一起对付老板的服务员/销售员,以及好警察坏警察游戏

9 关联1 相互关联的事情-即使没有逻辑关联,也会引发人们的反应(天气不好,人们就不喜欢天气预报员2 应用:汽车广告中的模特 - 把模特讨人喜欢的特点关联到汽车上3 特例:人们对于在吃东西时遇到的人或事更喜欢(因为人们喜欢吃东西4 人们会拉近和喜欢事物的距离,拉远不喜欢事物的距离:球队获胜时称“我们”,输球时称“他们”(例:"他们"把"我们"夺取全国冠军的机会丢掉了,因为关联原理,他的形象会因为主队的失败而受到伤害(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5 当所有其他因素都一样时,你会为同性别,同文化,同地域...的人加油,当他们胜利时,你也胜利了6 当我们的个人威望或公众形象很低时,我们才会想到借助他人的成功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当然只是自认为会起作用

10 权威1 跟着行家走(米尔格拉姆实验2 医生开错了药,护士有所察觉,但不愿质疑权威(事实上如果护士给病人打了医生开的错误的药,护士是主要责任3 即使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而做出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有什么例子:列车员看到了有人卧轨,但是接到不减速的命令,结果把人家压了..4 很多时候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正确,不是看它是否有意义/公正或符合道德,仅仅根据一个更高的权威的命令:权威发出命令,下属们就停止了思考5 应用:只要带点权威的特征就管用:头衔(医生/教授,衣着(白大褂=科学家/医生/专家,西服=权威/成功人士,外部标志(豪华汽车=更高的容忍度,颜值=信任/容忍6 行家伎俩:讲一些违背自己利益的话以体现自己权威的客观性(同时还应用了阵营/互惠原理

11 短缺原理1 "最后一天"原理:原本没什么吸引力的东西突然变得很有诱惑力,因为很快就得不到了2 害怕失去的想法比想要得到的想法更强烈:所以要强调不这么做会失去什么而不是这么做会得到什么3 印错的邮票/人民币反而更值钱,因为数量稀少(各种限量版4 伎俩:缺货/最后一台/去仓库查看,强调当机立断5 短缺原理的力量一:触发特征,我们经常根据获得一件东西的难易程度判断其价值6 短缺原理的力量二:当一件东西越来越难以得到,我们的(获得它的自由也在逐渐损失,而失去已有的自由是让人深恶痛绝的。心里抗拒理论:削弱个人支配权时人们产生的反应。7 伎俩:人为制造获得一件东西的难度从而增加其价值和获得时(那一瞬间的快感(例:小孩子觉得屏障后面的玩具(由于更难拿到更好玩,满足来自占有而不是商品本身8 可怕的2岁和青春期,越是有阻碍越是要做,因为在摸索界限。(例: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没有家长竭力阻止可能就分了伎俩:想要禁止某件事情,可以先使其容易得到9 人们想要品尝禁果的心态对信息/观点同样适用:越是禁止的越受欢迎10 正在短缺的东西比一直都短缺的东西更有价值,所以革命者大多不是一直在底层的人,而是享受过好日子的人(给人们暂时的自由比从不给他们自由更危险11 与人争夺稀缺的资源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例:买房-还有别人来看过房子/抢购/拍卖/群体面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