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项羽人物介绍作文(鸿门宴中项羽的人物评价作文)

鸿门宴项羽人物介绍作文(鸿门宴中项羽的人物评价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19 22:52:02
鸿门宴项羽人物介绍作文(鸿门宴中项羽的人物评价作文)

鸿门宴项羽人物介绍作文【一】

生当作人杰,

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我只能说,造化弄人。项羽只应该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有超群的军事统帅才能,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他能够以自我为中心,出奇制胜,一生经历大战十余次。然而,他在军事上取得成功的优点恰恰是使他在政治上一败涂地的制约。

太史公在《史记·项羽本纪》并没有过多的否定项羽,但我们要了解项羽不能仅仅依靠《史记·项羽本纪》,在《史记·高祖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等文章中都有对项羽的记叙。

项羽是一个有着坚定的信念的人,在他的手下数以万计的生命逝去,只要是阻碍他灭秦兴楚的复仇事业和雄霸天下的壮志的人,无论贵贱,无论强弱,无论老少,他都毫不心慈手软,彻底予以毁灭。但是这一点就恰恰说明了他为什么不能够成为一名政治家。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政治家,除了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以外还必须有超出常人的远见卓识。

项羽是不善于用人的,这一点是作为政治人物的一大忌讳。比如说韩信,项羽不能重用他,韩信就投靠到刘邦麾下来,后来成为刘邦开国的三大功臣之一。而且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项羽所重用的人,不是项家的人,就是他的亲戚、同乡,所以项羽的干部团队没有很杰出的人才。项羽还不重视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就是说,项羽的胸襟度量是不够宽大的。韩信曾批评项羽的缺点说:项羽遇到步将们打胜仗该封爵了,便刻了一个爵印,却舍不得把这印信交给步将。也就是说,项羽舍不得把这爵位封给有功的步将,项羽将爵印拿在手里一直把玩,最后把新刻印信的四个角尖都磨圆了,变成了旧印,才将这印信依依不舍地赐给立功的步将。这个步将拿到这爵印,等的时间已经太长,而且一看已经是个旧印了,也就不感激项羽,自然不会对项羽产生感恩之心,反而会有不满情绪,这就显示项羽的胸襟不够宽大。

孔子提倡行仁政,而项羽在这个方面也是十分欠缺的,项羽在这一方面的作为可以用“大仁小爱”来概括。大仁,是指对全国老百姓的一种挚爱;小爱,是对身边的人之一种关爱。作为一个政治领袖,需要大仁,也需要小爱。项羽对于身边的人,真是关爱倍至,韩信曾经叙述项羽的故事说:项羽对于身边的士兵非常的好,遇到士兵们受伤、生病,项羽会亲自去探望他们,甚至会在他们病床旁哭泣,把自己的食物送给受伤生病的士兵吃。所以他对于身边这些士兵们非常关爱,但这些只是小爱,至于项羽对于全国那些没有跟他关系的老百姓,则似乎没有爱心。我们可以看到项羽便曾坑20余万秦的降卒,他们是投降的秦兵,既然已经投降为自己降卒,也就算是自己的百姓,但是项羽却把他们都坑了,这手段实在是很残忍,表示项羽对那些不认识的降卒是没有爱心的。此外,项羽率军进入咸阳时,放火烧了咸阳的秦皇宫,传说大火连烧三个月不止,这当然也会波及到咸阳老百姓,因为这些火不可能一下扑灭,所以许多咸阳百姓也被烧得无家可归,这也是因为项羽不认识咸阳老百姓所以一点都不疼惜他们,可见项羽在大仁方面是欠缺的。

最后说,项羽最缺少的是还是谋略,项羽本身是位非常勇猛的武将,他自己说:「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这只是战场上每一次战役的胜利,实际当上一个大战争时,大方向的战略远比每场战役的战术来得重要,若只是在小的战役因为战术成功而胜利,但最后大的战略却失败,那最后仍是会失败。我们只要看看日本在二次大战时候,日本侵略中国在每场小战役上,几乎百分之九十几都是胜利的,很少在小战役会失败,而日本向东南亚与美国的攻击,这些战役都是成功的,但是他大方向的战略却是失败的,最后导致结果便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所以战略是非常重要的,项羽似乎没有战略,我们从史料中似乎看不出项羽有什么战略,他给人的印象是东打一拳,西踢一腿,他的出拳踢腿似乎都很有力量,可把一个敌人打倒,但最后项羽自己也会力竭而,所以战略是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政治领袖必须要知道的。所以政治领袖一个重要要做的事情,是要有一个成功的策略,这样才能造成最后的胜利。

以上就是我对项羽的一些初步的认识。

鸿门宴项羽人物介绍作文【二】

在历史的银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那就是曾经出生入于战鼓雷鸣的秦末汉初的项羽。

仰望星空,这颗星穿越历史的长河,依然星光灿烂,星空指引着我去一点点、一点点地认识他:旷世英雄的千古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

他力拔山兮气盖世,可鸿门宴上天降良机,稍纵即逝。四面楚歌时,项羽没有怨过刘邦,没有悔过当初错失他的良机。他只是担心虞姬想念家乡。一代霸主,怨天,却不尤人,乌江的水啊,你太无情,你怎么将这样一个多情的英雄匆匆揽入怀中;乌江的水啊,你太绝情,你又怎知虞姬和骓马内心的酸楚;乌江的水啊,你知道人也有太多的牵挂,无一了断,虞姬能言而不做声,骓马不能言而无声,俱是默然伤神他给历史留下重重的叹息。他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他壮志未酬,无颜见江东父老,心中无比悲伤,眼神充满了忧郁,他一步一步走向乌江的背影,让人无法忘却,骓马的眼泪,伴随着那份割舍不下的情怀,悲怆的力量,让历史的一幕变得无比动人。仰望星空,他虽败,但他依然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傲然屹立在历史的星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但我们从历史的缝隙中窥视到他失败的答案:项羽小时候不愿读书识字,而且说读书只要能用来记姓名足够了。他的叔叔项梁见他不愿读书,就让他学击剑,项羽对读书功能的认识,却使他在来秦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时犯下了一系列的错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先秦典籍中的历史著作、诸子著作充满了各种人生智慧,项羽没有在少年时间博览群书,为他日后的失败预埋了祸根,他抛弃了书,书也给了他一个千古遗憾。

仰望星空,它给我们启示:书永远是人类的朋友,选择了书,选择了智慧的人生。

鸿门宴项羽人物介绍作文【三】

在历史的尘埃中,对于前人,人们的看法是迥异的,就像西楚的霸王——项羽。

项羽,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在秦国的残暴统治下,他做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成就了他的光辉,当然,项羽的朋友刘邦,也是一位豪杰,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项羽。

在“家天下”的时代,他勇于去推翻他的“主人”,因为他,许多人崛起抗秦,以至于他以后有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去讨伐暴政的秦王,结果,他赢了,他的名声也被世人所知,并被人们尊称为“西楚霸王”,如果他真的没有本事的话,那么何以得到这种殊荣?但是,大家也知道,这场战争的最后的胜利者是刘邦。

当然,对于刘邦的说法在历史上也是各有千秋,虽然刘邦很聪明,很会召集人们,并且会善用他们,计谋也被他用得活灵活现,显然,他是一位智者,但是,与刘邦相比,我更喜欢项羽,虽然项羽不懂去使用什么计谋,但是,在尔虞我诈的封建时代,能出现这样一个重情义的英雄,也是难能可贵的,在许多文献,他的性格非常鲜明,钜鹿之战中的果断、勇猛,鸿门宴中的仁义,当然他的性格也不是完美的,就像他不善于吸取他人建议,刚愎自用等是他致命的弱点,但这也体现了项羽不是神,他也有缺点,每个人本来就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项羽就更加突出了身份,或许他当是个错误,如果他当将军的话也许更有他的用武之地,因为他善于军事,而政治上他比不上刘邦,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

他的一生是成功而又失败的,他,也折射出了一代英雄的性格。

鸿门宴项羽人物介绍作文【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西楚霸王临终的悲歌,这是一个“英雄”的最后的真情告白。

说项羽是个英雄,不为过。项羽自幼就有异于众人的表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他的叔叔很生气。而项羽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这些话显示出他从小就胸怀大志,与众不同。而他的叔叔教他兵法时,他却略知其意,不肯竟学。这又显示出项羽的一些人性弱点。就是毅力不足,过分自信。当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时,项羽看到了就对他的叔叔说:彼可取而代也。这就是他的叔叔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而他本人勇力过人,力能扛鼎。这些事情对于项羽的发展大有好处。为他今后受到叔叔重用,开拓自己事业的天地奠定了基础。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项羽叔侄也顺应天下之势起义。他们叔侄会稽守进而占领了一席之地。这就是项羽最开始的资本。凭借过人的勇力和一定的谋略,项羽成为起义军中较强的一支。而刘邦也在这时迅速兴起,形成与项羽对峙抗衡的对等力量。巨鹿之战是项羽最为光彩的一件事之一。这次战役,扭转了整个局势,关东转危为安。刘邦也得以顺利地破秦入关,攻占咸阳。项羽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出的国过人的谋略和胆识的确是令人佩服和敬重。破釜沉舟显示出了它本身的魄力。如果是刘邦,恐怕他不敢这么做。

说项羽是个匹夫也不为过。章邯投降,而项羽竟坑秦葙卒二十万于新安。有一个勇士,一个有为的领导者变成里一个人不眨眼的魔头。这给他人生涂上了不光彩的一笔。项羽分封十八个诸侯国,自立为西楚霸王,击义帝,诸侯王纷纷自立,直接导致了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此时的刘邦却迅速崛起,这就是后来的楚汉之争。可以说这是项羽自己亲手为自己酿制的苦酒。

前期的项羽还是有勇有谋的,可是当他取得一定成绩后就沾沾自喜。原先自身的缺点全部暴露无遗。例如鸿门宴上,项羽明知刘邦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却优柔寡断,错过了一个有一个刘邦的良机。而他却透漏给刘邦一个重要的消息,即将曹无伤出卖了。这不能不说项羽糊涂。项羽满足现状,止步不前,一味迷恋个人的武力和权势,而刘邦却清醒的认识了新的形势,采取正确的政策,蓄积力量,逐步改变了不利的地位。这样看来,项羽与一般匹夫无异。尤其是在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日不灭,这种行为是何等残暴。有人劝说项羽就关中建都,而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典型的夸耀心里,缺乏政治远见,这怎能称霸于世?!这与市井之徒有何异?

项羽刚愎自用,缺乏政治远见,不能知人善任(即使有范增为谋,亦不能用之计策),紧要关头,举棋不定,这都预示着他只能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了他被围垓下。垓下之围时,别姬,冲,赠马,自刎等一系列事件,却又显示出了他的英雄气概。不过也反衬出来了他的自矜功伐,至不悟的思想(他至都认为是苍天亡他,不是自己或战争的过错)。

总的来说,项羽既是一个有创业之才的英雄,却又是一个缺乏长远目光的勇夫。不过“政由羽出,号位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也说名了项羽的过人的能耐。而与刘邦的楚汉之争,却也令后人为之叹息。假若项羽能卷土重来,或许汉朝天下不只是姓刘还是姓项了。

鸿门宴项羽人物介绍作文【五】

英雄应当不以成败论之,秦末,刘邦、项羽争霸天下,结果以项羽失败而告终,《史记》作者司马迁评价其乃“失败的英雄”,我很赞同。

项羽,楚国人,青年时,学书、学剑皆不成,换学兵法,却也“略懂其义”,不愿深入了解,当其遇秦王游会稽时,发出“彼可取而代之”的怒吼,项梁惊而捂其口,可见项羽的远大理想。刘邦那时算什么人呢?只是一个泗水亭长,见到秦王也只能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的羡慕之意,恐怕他至也没想到可“取而代之”吧,可见项羽的远大理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足以体现了项羽的过人之处。

项羽作战英勇无比,巨鹿之战,畏缩不前的宋义,破釜沉舟,同仇敌忾,将士们以一当十,经历九次战斗,彻底击垮秦军主力,这一仗,确定了项羽的统帅地位。刘邦呢?却趁此时机,攻入咸阳,小人得志,还狂妄地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说后,立刻大怒,特别是听说曹无伤的话后,扬言“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多么豪迈,多么勇猛,有男子汉气概,鸿门宴后,项羽进入咸阳,大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

诚然,英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项羽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历史的教训——失去民心,项羽有着军事天赋,但他曾将秦军投降士卒坑二十万,典型的一个人狂魔,人人惧之。当其进入咸阳城后,烧抢掠,秦民大失所望,可以看出,项羽政治水平不高,不懂得安抚人心。

可刘邦呢?被项羽打败后,嫌车跑得慢,居然将亲生骨肉踢下车去,这种行为简直连牲畜都不如,我想这时,他更不会有项羽那种乌江自刎的气魄吧?这是典型的小人形象,遇事毫无主张。

他还惯用卑鄙手法,当刘邦项羽签订“鸿沟之约”后,原本是停战期间,却发兵攻打项羽后背,可见他是一个地道的伪君子,他还曾对项羽说“财物无所取”可是他献给项王和范增的玉璧“和玉斗”是他从咸阳宫里抢来的奇世珍宝。项羽做事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更不会干出刘邦这种口是心非的事来,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刘邦虽然有缺点,他就只凭借了一点战胜了项羽,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如何,项羽的功绩是掩盖不住的,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鸿门宴项羽人物介绍作文【六】

但是司马迁评价最终败兵的项羽是这么说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 这句话 就是这么来的

了解项羽之后 对英雄才有了更多不一样的理解

英雄 有英勇的气魄 视如归的精神 骁勇善战的智慧 英雄还要有一颗重情的心

项羽从小就成长在立志图秦的环境中

爷爷项燕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打过很多胜仗

在楚国项家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

项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沾着项家的光长大

后来爷爷项燕最终战在秦军王翦的手里

这对项家无疑是灭顶之灾

而项羽又是一个重亲情的人 也正是这一点 最后项羽败兵自刎而

爷爷的给项羽心里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为此他要复仇,要战斗

一直跟着叔叔相依为命 过着流离的生活

在流离的十几年当中

叔叔项梁一直重视培养项羽

培养了项羽卓越的军事才能

因此项羽成为了世人敬仰的西楚霸王

以四万新军击败秦军的三十万精兵 那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

可惜项羽一直以来 重情重恩 报仇心切 立志打败秦军

当秦朝垮台之后 项羽犯了很多致命的错误

归结四个字 心无天下

在项羽取得胜利后 天下诸侯都听项羽派遣

项羽完全可以诛刘邦 废了无能的楚怀王

座上秦始皇的座位 重新统一天下

可是这不是项羽的性格

项羽讲究合法 他希望他坐在这个位置上具有合法色彩

项羽的这一点 让我感觉项羽还不够霸气

既然立了这么多的功 天下诸侯都怕了你项羽 你说的算 你自己不就是合法吗

而项羽就在这个时候 因受无能的楚怀王激怒

一气之下裂土封侯

这违背了历史潮流 人民都渴望统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对的 错就错在他的暴政 不T恤民情

而你项羽一上来又分天下 各诸侯又互相战乱

这说明项羽心无天下啊 也说明项羽心里只想灭秦 报家仇国恨

却没有真正认识到秦统一天下的进步意义

而后来 项羽的另外一个叔叔项伯 为项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因为项羽很尊重长辈 只相信自己的亲人

偏听则暗 兼听则明啊,英雄项羽,观后感《英雄项羽观后感》。。。。

项羽在后来失去了一些英才

而刘邦确在此期间很看重人才

项羽最终败在刘邦手里

而项羽在最后不肯过江东 自刎乌江

项羽一直很看重颜面 打了败仗 不想回去 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的壮烈 的英雄

理解了项羽后

我也理解了一个道理 性格决定命运

如果项羽不那么真 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

项羽的 很多人都感到可惜

项羽的确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只能说 他是个军事家 而不是个政治家

他能领军做战当将军 可是他当不了帝王

他的最终命运 是有很多必然因素的

而刘邦只是遇上了历史机缘 运气真是好

反秦的时候 有项羽啊 项羽善战 灭了秦

而项羽该刘邦的'时候 项羽却没

因为当时以项羽的地位根本没把刘邦放在眼里

而刘邦也确实聪明

在关键时刻在项羽面前俯首称臣 其实心里意在做关中王

很是巧妙

而在后期 项羽有弱点抓在刘邦手上

因为刘邦的手下张良是项羽叔叔项伯曾经的救命恩人

项伯有什么总是对张良说

最后张良利用项伯的感恩之心把项羽的心理了解的一清二楚 与刘邦商讨对策

而项伯这个傻子根本分不清敌我

这是项羽的一个弱点 也是刘邦的运气

另外的一个弱点是 项羽没有刘邦那么奸

倒不是项羽没有刘邦有谋略

而是项羽一直的目标是灭秦

当灭秦的目标完成后

项羽一直做事不像灭秦时那么果断

这就是一直被仇恨蒙蔽的弱点

但是项羽很真 这是他得英雄本色

而刘邦 我觉得他不够英雄 因为他没有项羽那么重情义

也许很多人会说 重情义有个屁用 最后还是

当然 我们是要看自己从哪一个出发点看人了

如果从英雄的出发点出发 那么项羽就是真正的英雄

刘邦不是英雄 只能从帝王的角度出发了 他是一代帝王

项羽创造了历史上的神话

这就是他得过人之处 也是现在很多人说项羽是英雄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 司马迁把项羽记载在《史记》的《本纪》里面

本纪都是记录的三皇五帝和秦皇汉武这样的历代帝王

项羽并没有登上过帝王之位

司马迁这么安排项羽 足以说明

项羽的人生有他得独特魅力 有他独特的历史功绩

给了项羽一个很高的礼遇

性格真是决定命运啊

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后人的一笔知识财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